03.08 2019年南方科技大學處於什麼水平?是否能達到985的水平?整體實力如何?

刺蝟七七


南方科技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高校,是廣東省屬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是創新型大學典範,建立之初的目標就是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首先,關於南科大的實力,我們先看一組數據:

1、2018年5月,南方科技大學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成為我國最快獲得博士授權單位的高校。

2、師資力量:截至2019年3月,南科大人才引進教師800餘人,其中包括全職院士11人,兼職院士15人,國際會士32人,國家特聘專家64人,國家特聘青年專家青年 84人, 教育部特聘專家20人,國家特支計劃專家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

3、學科建設方面:有研究生院和18個院系,厲害的是南科大將建設26個學科交叉研究中心,獲批建設9個省部級科研平臺,27個市級科研平臺。學校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開設29個本科專業。

4、研究成果:截至2018年底,學校累計發表學術論文5406篇(其中其中期刊論文4618篇、會議論文692篇、學術論著96本),授權專利192項。2018年,南科大自然指數加權論文值為83.33,在中國大學自然指數排行榜中排名第28位,化學、材料科學兩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在2013年至2017年數據中,與全球10所頂尖高校在ESI化學的論文產出表現比較,南科大依舊步伐穩健,以1.88的CNCI指數位列牛津大學之下。

南科大的師資和科研實力,學科建設可以說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短短7年時間,國內排名在不斷攀升,最新的國內排名是第10位,發展速度讓人驚歎。南科大既不是985高校,也不是211大學,甚至在2017年的雙一流評選中也沒有被入選,但現實表現就是那麼強悍。

在2019年最新的世界知名排名機構QS發佈的亞洲大學排名數據中,博士畢業教師比例排名中,南科大的博士畢業教師比例評為滿分,國內排名第一。

總的來說,南科大是一所真正的創新型大學,它的發展不受985和211名頭的束縛,目標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學術型大學,整體實力達到或者超過985高校平均水平是肯定的,這就是小而精的創新發展的成果,雖然距離真正目標還很遠,但正如南科大陳十一校長所言:一路向南,讓我們一起來創造一個大學教育的中國奇蹟!


美蛙英語


目前,社會上多數人不瞭解南科大,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所學校的存在,包括少數南科大學生家長對學校也缺乏深入的瞭解。整體而言,對學校表示質疑的偏多。同時,深入瞭解南科大、尤其身在其中的大部分人,對學校評價甚高。

目前南科大真實的情況如何?相對於傳統公辦大學,有什麼長處、又有哪些短板?筆者談談看法。

一.南科大優勢在質量、劣勢在規模

     南科大各種表徵教學、科研質量的指標很棒,如:

1.師生比:1:8~1:10;

國家級高端師資(院士、長江學者、大千與青千、傑青等)佔比約30%;

2.師均科研經費:15年(17年發佈),83萬元、居高校第七;16年(18年發佈),103萬、列第四,17年為106萬、列第五;

3.生均投入:19年預算29億,生均超50萬元、居高校第二;

4.科研論文水平:18年Sci一區論文比率33%,超過港科大、港大和清北,據大陸和港澳高校第一;18年Science&Nature指數居高校第10位,首次公佈的18年自然指數歸一化計算(世界高水平期刊發文佔比)榜單居高校第5位;

5.科研創效水平:18年底發佈的17年科技成果轉化數據,3種較規範轉化方式下(授權許可、轉讓、作價入股)的合同額據高校第四;

…。

相對於亮麗的質量類數據,南科大規模類的指標數據則遜色很多,主要源於目前的科研規模還較小,表徵為:

1.師資力量小,全職教師800餘人;

2.研究生數量少,2200餘人,其中博研約千人;

3.年科研經費總量不到十億、Sci論文總數剛進百強、總預算數不足30個億;

…。

因此,一方面因為規模較小,目前南科大的綜合實力相比原985校還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因為聚集起一批以優秀師資為代表的高質量的教學、科研資源,南科大辦學質量已達到原985中九、華五校水準,也有人說優於。

因此,一方面,在更注重規模的一些國內大學排行榜中,如校友會、武書連,南科大排名都在百名之外;而在更注重質量的國際認可度較高的大學四大排行榜中,如軟科、The、QS、US,南科大排名最高居於國內高校第10位、最低第48位。

二.南科大長處在於辦學理念和體制先進、短處在於有待於在實踐中完善

      南科大辦學理念和體制要優於國內傳統大學,但一些工作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需要建設一支更專業化的行政管理團隊來推進、落實。比如:

1.首開631自主招生,綜評錄取方式是目前高考各種錄取方式中較為科學的一種。它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模式,高考成績只佔6成,引入學校自主出題的能力測試("機考+面試"佔3成)以及平時學業成績評價(含綜合素質評價,佔1成),有利於學校錄取到高考成績不錯、綜合素質更優、更適合本校創新特質的學生。但有2個問題,第1個為631也是一種計入其他考量因素的唯分錄取方式,就是說綜評分不達線也不會被錄取的,因此其中31部分的考評也需要不斷改進、優化。第2個問題是,這種錄取方式平均分或綜評錄取分更有意義,但在社會絕大多數家長還是唯考分是從的大環境下,家長最關心的是錄取學生的高考最低分即所謂分數線,這也是多數家長選擇學校的主要參考,沒有太多的人去比較學校的辦學理念與體制、師資質量、教學科研條件和資金投入強度等核心資源;而相對於高考裸分直錄方式,631實質屬降分錄取方式,它會錄取一批高考成績雖然不是很高、但能力測試成績突出(或有相當水平的競賽獎項)、平時成績一貫優秀的學生,有的學校甚至降到一本線錄取,公佈綜評錄取學生的高考最低分不科學、對學校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目前雖然原985校大都有這種錄取方式,包括清北甚至多數學生採用綜評錄取方式,但基本不公開這部分學生高考裸分成績、對此諱莫如深,因為擔心有損學校形象甚至會被競爭對手濫用,感覺這幾年南科大深受其苦、但校方還是比較開放的、存在不同程度的披露。希望作為我國高教改革試驗田的南科大,勇於探索,推動建立科學、規範的631綜評錄取方式信息公開制度。下面看一下綜評錄取方式和裸分直錄方式的差異:

     據披露的2018年廣東省採用綜評錄取方式相關高校錄取學生的高考最低分,南科大606、港中深572、中大550、華工550,同年採用高考裸分直錄方式錄取學生的最低分,港中深提前批裸分直錄630、中大統招裸分錄取607、華工598,南科大沒有裸分直錄方式(注:19年該校在廣東試點裸分直錄,結果為631錄取學生高考最低分597,同年裸分直錄最低為633)。

2.基於2+2/3+1模式,學生大二/大三自主任選專業,非常有利於實現學生基於興趣、自主學習,很契合南科大自由開放的國際化氛圍,學校建立了通過導師、大學長、實驗室開放等方式進行興趣激發、引導,效果應該說非常不錯。但是相對更高的標準,個人覺得今後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興趣誘導、發現、職業傾向個性評估等機制。

3.建立生活/學術雙導師制,給予本科生全員參加科研的機會和資源,推進本科生精英化培養,非常有利於提高學生學術與科研實踐能力,也建立了理、工、醫、商多元化學生培養出口,種種跡象顯示效果很好。但個人感覺,學校還需進一步規範細化導師制度、進一步完善引導學生主動利用各種資源的工作機制等。

4.建立了完善的現代大學治理體系,以國際頂尖高校校長組成的諮詢委員會為學校把脈,校長辦公會進行重大行政決策,教授會和學術委員會履行教授治學任務,以深圳市長為理事長的多元化、高層次理事會完成審核背書。

5.建立了規範的終身教授制度和PI制度。

6.建立了現代的通識博雅教育和書院制。

…。

三.南科大強在國際化、弱在國內讀研有待提高

       推進全方位的國際化教學,可以說是目前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公辦大學之一。比如:

1.師資:外籍教師佔比超過10%;教研系列教師中,90%有海外經歷,60%曾在國外大學任教或學習經驗。

2.語言:教學方面,以英語授課為主,部分課程採用雙語教學;科研方面,英語也是曰常工作語言。

3.教材:除社科、人文等少數課程外,基本採用原版英語教材。

4.國際化文化:自由,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自主組建各類興趣社團80+,可以說是國內教學、學術最自由的一所公辦大學。

5.境外學習交流和升造:與MIT、牛津等境外60餘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養合作關係,學生交流項目40+,每名本科生都有一次可獲資助的境外交流學習機會;培養的前五屆學生中,出境升學率都高於30%,據公辦校前列,出境學生中直博phD超過30%、多數就讀世界排名前Top100的高校。

6.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國際學術交流頻繁,2018舉辦講座700+,每週都有境外大學知名教授的講座,諾獎教授講學超過10次,院士講座平均2次/周;南科大教授與境外學術機構的聯合研究項目非常普遍,國際合作的sci論文佔比50%。

7.境外聯培:目前與境外十餘所知名高校進行學生聯合培養,有本科2+2、碩研3+2、4+1和聯培博士項目;與巴黎HEC進行商科人才雙學位合作培養;簽署協議,與英國KCL合辦聯合國際醫學院,合格學生將獲授予中英雙方臨床醫學學位,目前這確實是個創舉。

…。

南科大本科畢業生總升學率不低,19屆已超過58%,與部分中九~華五校相當,但從結構看,國內讀研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南科大17年獲得研究生推免資格,18~19年的推免比例為15~18%、達到985下游校的水平,對於一個建校不到10年、剛拿下碩博點的大學來說,應該說不低,但相對於南科大的定位,覺得還是有待提高的,因為中九、華五校的19年保研率為20~35%。據網上信息,南科大20屆已為20%,清北和國科大為接受該校保研外推學生最多的3個學校,2~3年後的保研推免比例逐步提升到30%是非常樂觀可期的。

四.南科大好在迅猛的發展態勢和非常看好的前景,問題在於社會認可度相對滯後

1.師資

(1)師資隊伍量質齊升、快速增長

2015年,專職教師200餘人,其中院士10人、幹人17人、青幹41人;

2019年,專職教師800餘人,其中院士29人(全職11人),長江學者25、傑青29,千人專家70餘、青幹80餘,建有全國第一個諾獎實驗室,引入圖靈獎教授和菲爾爾茲獎獲得者。

雖然總數不多,但過去短短4年、師資隊伍翻了近2番。

(2)未來師資隊伍建設很可能依然保持快速

按該校的發展規劃,今後5年,學校將由起步階段轉入加速發展階段,保守估計,到2024年,南科大師資規模可能會達到2000+,約為現在的3倍以上。

2.學科佈局與專業

(1)專業數量快速增加

2016年,開設13個院系17個專業;

2019年,開設18個院系29個專業;

專業數變化摺合百分比、3年共計為170%。

(2)學科快速佈局

近3年來,新建醫學院、商學院和人文社科學院;

在工學基礎上,成立了深港微電子學院;

基於新工科教育,成立系統設計與智能製造學院;

啟動籌建深圳創意設計學院。

……。

(3)未來學科和專業拓展很可能依然保持快速

      7月份發現該校官網上正在公佈擬開辦的5個新專業和1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預估今後5年,理、工科學科群將更強更優、更加完善,醫、經管學科群將建設完整、富有特色,人文社科特色專業完成佈局落地、粗具規模,該校開設專業可能達到40+。

3.科研機構與設施

(1)研究機構建設佈局快速推進

2016年以來,先後建設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組建全國首個諾獎實驗室-格拉布斯研究院,菲爾茨獎國際數學中心-傑曼諾夫數學中心,成為深圳市十大諾獎級實驗室,2019年又設立圖靈獎深圳斯發基斯可信自主系統研究院;建立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成為深圳市十大基礎研究機構首批3個單位之一,建立的未來網絡研究院成為鵬城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截止目前,已組建深圳市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30餘個。

組建了新材料、新醫藥、清潔能源、人工智能、海洋科技以及風險分析、預測與管理的六大前沿與交叉研究院,推進專業交叉、融合。

……。

(2)科研條件快速提升

建設了目前國內高校最先進的冷凍電鏡、超算中心等科研設施,其他各種科研條件也在快速完善,牽頭論證的材料基因組、未來區域網絡試驗裝置等重大設施即將開建。

……。

(3)科研產出快速增加

2016年,立項課題267項,經費2.24億,自然指數排名居高校55位;

2018年,立項課題531項,經費8.52億,自然指數排名居高校28位,增速列全國高校第4;2019最新一期自然指數已進至22位,超過港三校和哈工等名校。

2018年,SCi論文增速列全國高校第2,規模殺進百強、一區論文規模進入前50。

創效成果豐碩,17年(18年發佈)科技成果轉化總規模殺入50強。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由2017年91項、高校100位躍升至2019年的193項、42位。

……。

4.碩博點建設

(1)碩博點快速獲批、推免資格高質量落地

2016年,採用聯培方式招收首屆研究生百餘人;

2018年,獲批成為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個專碩點;

2019年獲批4個博後流動站。

(2)未來碩博點建設很可能依然保持快速、推免比例大幅度提升可期

未來5年,還有2次碩博點申報機會,個人預測,2021年會獲得工學相關專業的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預測2022保研推免比例可能提升到30%、本科生總升學率約70%;2024年臨床醫、經管博士點問題很可能也會解決。

5.校園建設

2015年,校園建築面積20.26萬平米;

2017年,1期續建完成,2期開建,校園建築面積約30萬平米;

2019年,2期II~IV標段陸續投入使用,校園建築面積超過50萬平米;

2020年,2期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預計3期開建,校園建築面積超過70萬平米;

2022年,預測3期建成投入使用,校園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米;

2024年,含深港微電子學院、深圳創意設計學院等,預測校園建築面積150萬平米。

南科大校園佔地3000畝,號稱九山一水。筆者曾去過幾次,學校西北背靠大山,前有大沙河從校園東南部穿過,很有形勝之勢。校內九座山鬱鬱蔥蔥,一條溪流蜿蜒2.5公里,構成校園中軸線;綠水青山之間,密佈綠樹百花,富有嶺南風韻的校舍星布,山湖相依的溼地公園、坡上長達3公里的步道公園和大沙河邊的螢火蟲森林佈局其中,確實很美;現代化的學校山上,還有幾百畝荔枝林與商周古墓遺址,中心區保留了一顆村民祭神的大榕樹,堪稱一絕。

6.學生

(1)本科招生數企穩、質量快速提升

2015年,南科大在校學生2100餘人;

2019年,南科大在校學生6400餘人,其中本科生4200餘人;從2016年起,本科生每年穩定在1000人左右。

據國際公認度較高的大學四大排行榜之一的軟科統計(以錄取學生高考均分與各省市招生人數加權計算獲得,科學性較高),近年來,南科大生源質量保持快速提升,據全國60位(15年)→38位(16年)→31位(17年),據網上傳言,該校18級生源質量約為20~25位(按慣例,18年數據,軟科將於2020年1季度公佈)。

(2)研究生快速擴招

2016年,以聯培方式招收首屆研究生100餘人;

2019年,開始獨立招收南科大自己的研究生,1100餘,其中博士研究生約500。

預估2025年,該校研究生總規模可能會從目前的2200餘人達到6000+。

南科大建校尤其近3年發展迅猛,社會認可度也在快速提升,高考報名人數從2016年不足2萬人變為2019年的4萬餘人;得到國內外學術機構日益廣泛的認可,吸引越來越多的一流師資加盟;畢業生得到華為、BAT、谷歌、工商/建設/平安/招商銀行等國際500強以及華大基因、大疆、商湯科技、優比選、中信證券、德勤等行業名企的認可,少數畢業生也成功嘗試從公或在深圳從教等多元化出路,18屆本科生就業平均薪酬躍居廣東公辦校第二位。當然個人覺得,相對於南科大的發展現狀來說,社會認可度還是明顯滯後的,這可能是新校的共同特點,零基礎起步又無名校光環罩身的南科大表現更甚。

五.南科大高在高端定位和各方的強力支持、不足在於零基礎起步

      深圳作為我國最具創新力的城市,經濟總量已超越廣州、香港,躋身一線城市。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大學,南科大應運而生、被深圳寄予厚望。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高教改革雖敏感、但也是勢在必行,進行先行示範、處於改革特區的新型大學最適合不過,作為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南科大應勢而起。對教育部和深圳市而言,推動南科大盡快建成國際一流的高水平大學是一個不能失敗的任務,也是一項成果豐碩的事業。

1.地方政府支持

南科大得到深圳市持續高強度投入,2018年22億丶2019年29億,摺合生均投入據全國公辦校前列,當然這對於一所高端定位、高速發展的新校是非常必要的。

2018年,深圳市將2個最好的三甲醫院劃拔為南科大直屬附屬醫院,共建南科大鹽田醫院等4所醫院;2019年,位於校內的南科大總醫院獲批,強力支撐學校醫學院建設。

在政府的支持下,南科大辦起幼兒園、中小學,組建了南科大教育集團,南科大附中即將2020年招生;在南山、福田、寶安、龍崗、大鵬等區以及深汕、深港合作區開展布局。

2018年,南科大被列入廣東高水平大學之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名單,共10所、包括已進入囯家雙一流的5所高校;南科大進入廣東省選調生學校名錄。

…。

2.教育部支持

支持南科大首開631綜評招生模式先河。

以目前最快速度批覆了碩博點。

2016年籌建,2019年即批覆了臨床醫學專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落戶南科大。

2019年,批准深港電子學院為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

…。

3.社會化辦學

2015年,社會捐助1幹萬;

2018年,社會捐助過億元;為南科大的教學、科研和建設提供了多元化的物質保證,學生也獲得了豐富的獎學、助學支持。

4.產學研合作

     在行業協會和相關重點企業的支持下,南科大圍繞新醫藥、新材料、芯片器件、無人駕駛、水下機器人等領域,組建了深圳第三代半導體、樂土精準醫學研究院、智能交通研究中心、海洋裝備聯合實驗室、廣東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等產學研融合機構。

    在華為、騰訊、中國平安等企業的支持下,南科大建立教學、科研聯合實驗室和大量企業實踐基地,“慕裡黑再保險杯"華南賽區落戶南科大。

     南科大雖然得到社會各方的大力支持,但幾乎是零基礎起步,這一點不象國科大、社科大和上科大基於研究機構辦學,也不象那些合併而成的學校,當然與有名校光環加身的分校或校區或中外合作大學也有很大的不同,這決定了南科大須有一個風雨兼程的起步階段,植根了敢闖敢試的文化基因,一張白圖最易描繪最美的圖畫,所以他很可能是咱國家一所未來最值得期待的新型公辦大學。研究發現,目前南科大已基本結束築基壘牆、建柱架樑的初創階段,用該校校長的話說,2019年已進入最關鍵的提速發展階段,目標是2025年建成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然後轉入全面發展階段,向建成世界最好的大學奮進。但是由於建校較晚、現在剛剛走完初創發展階段,南科大不屬於上世紀985/211工程校,也暫時未進入國家雙一流大學序列,被戲稱四非學校。此時的南科大就象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很多人看見了它的光芒,更多人則繼續盯著熠熠生輝的傳統名校而對此茫然不覺,禍福相倚,當下的南科大也還能作為一面篩子、更易選擇到適合學校這種"敢為人先"文化特質的學生。

      優秀的大學自有特點、各有長項,審視的角度不同,結果可能大相徑庭。

      論目前的綜合實力、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南科大作為規模小的新校,面對3~6倍的師資和研究生規模差距,加上積累時間尚短,以及人們對新事物認識的滯後效應,南科大與優秀的原985大學還有差距。

      論論辦學理念和體制、人均教育核心資源以及辦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南科大目前可肯定地說不遜於原985的中堅九校,尤其生均資源,南科大要更優越,而這對普通的本科生個人而言也更有意義。

     論目前的發展態勢和速度,南科大肯定居於囯內高校的前列。大膽暢想一下,再經幾年快速發展,列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025年,領先的辦學體制機制運轉更加高效,師資2000+,理工醫商及特色人文社科完成學科建設,理工商多個專業進入國內前列;國際化辦學特色突出,外籍教師佔比20%+,富有中國特色的自由、民主、多元、前沿辦學文化氛圍濃郁。屆時,國際化撥尖人才培養效果凸顯,境外升學率和直博phD繼續保持高水平、進入世界前Top10校比例大幅提升、學生基本都進入前Top50校升造,國內保研推免穩步提高至30+%,學生就業更加高端、出口更加多元,創業支持體系完善、創業氛圍濃厚;科研規模為目前的3~5倍、可能進入高校前十,影響力大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一個重要策源地。目前,在廣東高校中已產生了鯰魚效應,南科大的發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這裡也勸退三撥人:

1.有濃厚985/211情結的,不要考慮去這種新型大學。儘管南科大不久很可能會列入國家雙一流高校、發展成國內頂尖的一流名校,但它給不了您985/211牌子。

2.對學校專業不感興趣而自控能力又非常差的,不要選擇這所強調“基於興趣、自主學習"且相對自由的大學。南科大象大陸傳統強校的國際版,國際化特徵突出,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進入該校需要一個轉型期,以適應、學會自主擇課、自主學習、自主尋求資源、自主選擇專業、自主選擇實驗室和交流項目等自主管理能力,當然學校也設立了語言中心和雙導師、書院輔導員、大學長等一套幫助學生轉型的支持系統。

3.想上一所學業輕鬆的大學,不要去南科大。作為科技特色的學校,強調前沿、交叉、學術,理科不論,工科關注學科交叉、項目研發和創業,醫科重視國際化和與理工交叉,商科注重金融數學、精算、科技金融以及基於大數據的決策、商業與管理應用等理工交叉特色,甚至人文社科也選擇工業與創意設計、創意寫作(科幻)、科技考古、藝術科技等和科技交叉的特色方向,因此學生的學業很重,到底多重,可瞭解中科大、清北學生的學習情況,南科大很類似,也許源於其創校校長是中科大原校長、現校長為北大原副校長之故吧。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數據來自官網、截止2019年11月。

     

      

  


關注新型大學的過客




大家相對陌生的南方科技大學,首先介紹學校辦學核心要素的情況,然後說教學與科研情況。


一、決定教學質量的核心要素配置


南科大2012正式創建,新型公辦大學,我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這幾年發展迅猛,每年都變化很大,這裡引用的是截止19年3月的數據。


1、辦學理念與體制機制


個人認為,南科大辦學理念和體制要優國內多數傳統大學,辦學體制接近國際化。招生上,絕大多數本科生採用631招生,不唯高考成績,兼顧學生平時一貫成績,著眼發現學生創新潛力的自主測試成績佔了3成,這為延攬高素質學生建立了一個很好機制(注:閱讀南科大新發的19年招生簡章,該校在首次廣東試水雙軌制招生,有15個名額採用提前批直錄)。專業自主選擇機制,基於2+2/3+1模式,大二/大三自主選擇專業,為學生基於興趣自主學習、開展類似博雅的通識教育,創造了更優越的條件,也成為各院系提升教學、科研水平的強大競爭壓力。立足“三化三制三創"教學,包括全方位的國際化教學、自由和競爭文化基礎上的自主學習、給予本科生全員參加科研的機會和資源等。教授們的獨立PI和非升即走,一定程度打破了論資排輩,形成競爭壓力;學術自治原則很大程度上得以落實,學術研究環境相對自由寬鬆。學校治理體系接近現代一流大學,以國際頂尖高校校長組成的諮詢委員會為學校把脈,校長辦公會進行重大行政決策,教授會和學術委員會履行教授治學任務,以深圳市長為理事長的多元化、高層次理事會完成背書等。良好的辦學體制,對有效提升各類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整體效能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2、師資隊伍現狀


南科大,按接近於國際一流大學的師生比(1:8~1:10)配置了高質量的師資,600多全職老師中高端師資佔比非常高,90%以上的教研老師來自海外,其中國家級人才有院士27人(全職11人),長學者21人,大幹64人、青千84人(已成為海外高端人才的南方高地),傑青24人,聘有諾獎、菲爾茨獎、圖靈獎教授。同期本科生4000人,學生共5300人。


3、生源素質狀況


19年以前,全體學生採用631模式,若只看高考成績的話,其生源質量不錯並在逐年大幅提升,據國際公認度較高的四大排行榜之一軟科的統計數據(以各校在各省/市錄取學生的高考均分和招生人數加權計算而得,相對科學),南科大近四年的生源質量排名為:63位(14級)→60(15級)→38位(16級)→31位(17級),統計數據有滯後、18級生源質量要到20年才公佈。


4、教學、科研的物質保障條件


作為一所新校,教學條件優良,科研條件也在快速提升,學校得到政府持續高強度投入,多元化辦學進展較快(17年取得社會捐款已逾億元),經費預算18年22億丶19年29億,生均投資強度依舊居公辦校前列(僅低於清華),當然,這對於一所高端定位、高速發展的新校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看一下學校的其他基本情況:


南科大校園佔地3000畝,位於一線城市深圳,作為囯內最具創新力的大城市,經濟總量已先後超越廣州、香港。


截至2019年3月底,南科大設有理、工、醫、商丶生命健康、人文社科6個學院和創新創業學院,以及立足新工科的深港微電子學院、系統設計與智能製造學院,正在籌建深圳創意設計學院。設有格拉布斯研究院、傑曼諾夫數學中心和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以及許多研究中心/所,有基於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人工智能/海洋/風險管控的六個交叉研究院,和以南科大為主體組建了深圳第三代半導體、樂土精準醫學研究院等產學研融合機構。設有人文、藝術、體育、語言中心以及冷凍電鏡、超算中心等重大科研設施。2018年獲批成為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

二、教學工作指標


下面只說一下網上有人口誅筆伐的18屆。


1、18屆本科生入口質量


2018屆生源質量(這裡僅考慮高考分),軟科數據排名63名。


2、18屆本科生出口質量


2.1升學情況:


總體升學率52.7%,對比原985校18屆本科生數據(20位同濟57.2%,21位天大56.7%,22位東大53%,23位中大51.6%,28位廈大46.2%),推算南科大總體升學率很可能居公辦校30名左右。


出境升學情況:出境升學率33%,對比原985校18屆本科生數據(第1位復旦31.7%,第2北大30.3%,第3位人大

29.8%),繼續居公辦校前列;出境升學質量,一般一看學校二看項目帶獎情況,南科大留學學生中,61%直博phD(一般帶獎)、比例很高,進入世界排名前Top50校的佔比47%,質量也不錯,遺憾的是去前Top10校的少。


2.2就業情況


總就業率:96.86%;


平均薪酬:據披露的廣東省教育廳數據,南科大本科應屆畢業生7864元/月(省公辦校第2),另2所985校,一個8562元/月,另一個7371元/月,而薪酬水平靠後那個985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一直很好,在大學薪酬榜上這幾年排名一般不會出全國前30,據此推算南科大該數據很可能居30位左右或以裡。


很難找到簡單而且大家公認的指標來準確評估生源和畢業生質量,若暫且以考高均分衡量生源質量,以升學情況(總體升學率與出境升學情況)和就業學生的平均工資衡量畢業生質量,南科大18屆本科生入口63、出口30左右或以裡,學校的辦學質量還是很好的。



三、科研工作指標


審視以下產出要注意一個基礎數據,南科大目前總共只有600多老師、1300多研究生。


1、論文產出


18年,南科大sci論文數量殺進百強,論文增速列全國第2,且一區論文佔比為33%、超過港科大/港大和清北,據大陸和港澳高校第一,論文質量非常好。


據前幾天剛公佈的自然指數,南科大18年自然指數綜合實力居國內高校28位,ScienceNature指數居第10位,首次公佈的歸一化計算(世界高水平期刊發文佔比)榜單居第5位。


對於建校不到10年、這樣小規模的學校來說,這樣的產出很讓人欣喜的。


2、創效成果


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據18年底科技部發布的數據(統計的是17年數據),總轉化規模進入國內高校50強,其中3種較規範轉化方式下(授權許可、轉讓、作價入股)的合同額居高校第4,對個人進行現金和股權獎勵總額居第6位。


3、科研經費爭取


據17年發佈的高校科研經費統計數據(統計的是15年的數據),南科大師均科研經費83萬元,居高校第7位;



南科大更象大陸傳統強校的國際版,國際化導向更突出。 如果你篤定搞科研又想境外升造,南科大很有優勢;如果你不篤信自已肯定喜歡搞科研、尤其還不清楚自已到底喜歡學啥,南科大理工醫都設有專業,選擇上也很自主且有1年的準備期。


若把南科大捧上天,肯定也不對。作為一所新學校,肯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且規模目前還很小,其綜合實力、社會美譽度、影響力與傳統強校尤其原985校還有差距甚至說差距不小,但這不妨礙她優良的辦學與科研質量,對學生個人尤其是本科生而言,這是一所很好的大學。當然,聽說這個學校的本科生學習壓力很大,想大學輕輕輕鬆鬆,可能不適合去這所學校。


因建校晚(晚於98年5月),南科大不屬於985/211校,也暫時未進入國家雙一流大學序列(18年已列入廣東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共10所,其中5所已屬國家雙一流)。說985/211頭銜沒啥用,肯定不客觀,許多國企、事業單位尤其北方還是要看一下的,當然讀研時整個牌牌或讀個境外名校,這就不算事了;若說用途很大可能也不對,不然就很難解釋南科大(還有國科大、社科大、上科大等其他一些優秀的雙非學校)本科出境深造很好,同時就業的平均薪酬也不錯,其實,越來越多的單位尤其民企主要還是要看應聘學生的學識和能力的。當然,你若特別在意985/211的牌子,那就不用考慮去這種雙非大學。不然就很難解釋南科大(還有國科大、社科大、上科大等其他一些優秀的雙非學校)本科出境深造很好,同時就業的平均薪酬也不錯,其實,越來越多的單位尤其民企主要還是要看應聘學生的學識和能力的。當然,你若特別在意985/211的牌子,那就不用考慮去這種雙非大學。


人人升學徐老師


深圳是一座嶄新銳取的城市,位於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野生樹,他所在城市的影響,與全市具有非常匹配的氣質。

一、學校簡介

南方科技大學是於2012年建立,被確定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學校。它是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改革的時代產物,旨在探索現代大學制度、創新人才培養。



二、師資教研隊伍

南方科技大學做為一所新型大學,在人才引進、教研隊伍建設上可謂投入巨資,下了大功夫。

三、學校排名

南方科技大學在校友會排名第176位。但是在上海軟科2018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 ,南方科技大學位列第43位。

但南方科技大學在國外排行榜中卻遙遙領先。著名的世界大學排行榜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南方科技大學位於國內高校第28位,世界高校第551-600位,中國內地高校第28位,這是國內許多985、211高校也達不到的水平。

在2019年英國泰晤士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南方科技大學位於中國高校的第八位,排在世界高校的第301至350位,中國內地高校第8位。引來一片讚歎,不過也有人提出質疑,國外高校的排名和側重情況與國內排名榜排名不同。但是不管怎樣說,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南方科技大學是一所水平比較高的大學。




四、優勢專業

南方科技大學作為一所新型大學,他的優勢科目還是比較多的,其中 理科實驗班首屈一指。此外,金融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光點信息科學與工程也廣受學生好評。



五、畢業生情況

前三屆畢業生中超過60%被世界名校錄取。2017年畢業生42.9%被國外高校錄取研究生,2.72%在國內深造。總就業率超過98%。

就業行業大都在在科研、金融、IT業,人數超過40%。 而畢業生的就業地點大多集中在廣州和深圳,超過89.60。畢業生的薪資也比較高,

所以南方科技大學的畢業生總體來說,無論是深造還是就業前前景都十分廣闊。

六、錄取分數

雖然南方科技大學到現在僅僅僅成立七年紀,不是211工程大學也不是985高校,但是它的錄取分數線卻遙遙領先,超過很多知名大學。我們也山東2017年錄取分數線來看

這個分數線妥妥的超過了很多像山東大學這樣的酒吧無高效,所以要考上南方科技大學,那確實也是學霸中的學霸。

七、學校前景

綜上所述,南方科技大學是一所非常優秀的大學。學校以學分制,導師制為特色,致力於創辦世界一流大學。而且學校位於我國最有活力的城市—深圳,借對城市的發展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南方科技大學的前景一定更加輝煌。



師者馥仁心


南科大先不說別的,真正在南科大長期呆的教授有幾個。不都是帶著論文來給錢留校一兩年,南科大的經費很大一部分不是花在了學術科研上,而是教授聘任上,所以感覺論文數量很多。前一段時間搞基因編輯的那個所謂的南科大教授,實際一年365天可能有300天都在香港和國外。不吹不黑,南科大之前打著同意旗號的還有深圳大學


北風窗知你意


南方科技大學對學生來說,最有競爭力的是入學一年後可以完全自由選擇專業,到了大三結束還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是目前中國高校以學生為中心做得最好的高校。現在有很多高中畢業生考取了理想的大學,但沒有讀到理想的專業,轉專業要求又多,所以在大學裡過得很痛苦的。在南方科技大學至少不會讀讓你很痛苦的專業。另外教授大部分都是非常優秀的,教授是學生的引路人,這方面對學生也是很好的。

南方科技大學的領導層都是有海外經歷,都是國外(或境外)回來的,這會對學校的大方向把握產生影響,創校校長認為中國的高校為什麼創新力不足,其中有校領導思想僵化有關,因此南科大領導層的國際視野是比較好的,思想應該比較活躍度的。

南方科技大學適合有追求又不太喜歡做螺絲釘的人,現在很多網絡言論總是說應該讀什麼學校讀什麼專業,這樣畢業後才能進大廠收入高,其實就是鼓勵去做螺絲釘。現在人的出路是多樣化的,也可以不做螺絲釘。


河奇風


本人家屬剛好是北方某省招生組成員,她說去年南科大在該省的生源平均分位列所有高校的第22位,達到了985中上水平,接近北航北理等名校


sheeplmy


聽老師們說南科大挺不錯的,得到探圳市的大力支持,南科大創辦醫學系堔圳市劃拔了三所醫院,不知道“雙一流”什麼時候能申辦好


老雪2011


低進高出、教育增值的代表。


教育義工


國家的創新首先是教育體制的創新。中國需要更多像南方科大,西湖研究院這樣的國家主導民間參與的綜合性學府。不拘一格降人才,讓孩子們有更多的自主,創新,天馬行空的思維!未來的中國一定會出現比肩世界甚至超越世界的一流學府!這是未來我們孩子們的福音,也是世界的讀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