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這個巴山怪才,號稱宣漢“阿凡提”

提起阿凡提,你可能不會陌生。印象中的阿凡提,是一個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的人。頭戴一頂民族花帽,背朝前臉朝後地騎著一頭小毛驢的人物形象,也已深入人心。

如果小非告訴你,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也有一位“阿凡提”,你好不好奇?

這個巴山怪才,號稱宣漢“阿凡提”

阿凡提卡通人物形象

接下來我要說的這位,

號稱宣漢“阿凡提”的人物,

就是“巴山怪才”王么貢爺。

走在宣漢縣城,你眼中時常會映入這樣的場景,十幾個市民圍著一個老人,津津有味地聽他講著王么貢爺的故事。

那麼,這位王么貢爺是何許人?

大家為何對他如此感興趣呢?

王么貢爺,清朝道光年間東鄉縣城(今宣漢縣東鄉鎮)城隍廟街人,生卒年不詳,真名王思緒,字旭齋,因排行老么,人稱王么先生,後中秀才,成為貢生,故又被鄉里鄉親稱為王么貢爺。

王么貢爺不僅善長詩文對聯,且為人剛正,機智詼諧,不畏權勢、疾惡如仇、樂善好施,常常為老百姓說話,長此以往,大家也就將他當成宣漢的“阿凡提”

。他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故事、詩文、對聯等作品,一百多年來為老百姓津津樂道。關於王么貢爺的故事,內容廣泛、富有文采、精短意長,在開江、達縣等地廣為流傳。

目前,宣漢當地已收集到的,關於王么貢爺的故事有90多個(則),大致可以分為四類:詩詞、對聯、文章、故事。《宣漢縣誌》記載了他的趣事和碑文。《宣漢民間文學》《宣漢民間文學選》《宣漢歷代名人名勝傳說》《宣漢歷史名人畫傳》等書籍也將關於他的作品收入其中。王么貢爺系列故事也已經被列為四川省省級非物質遺產項目名錄。

這個巴山怪才,號稱宣漢“阿凡提”

宣漢縣誌

王么貢爺的人物形象是一位正直且藏不住話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個字“直”。

話說他曾經也熱衷公功名,多次參加應試,皆不討主考官所喜。要問為何?他身上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說是他赴綏定府(今達州市)應試,遇到一個麻面貪財的主考官,考生為了取得好成績都向這位主考官行賄。王么先生卻極為鄙視這種行為,在做完考題後,便附詩一首,譏諷這位貪財的主考官。詩曰:“獻君一面好文章,圈圈點點不成行;春來莫在花間坐,謹防蜜蜂當洞房。”此詩讓主考官勃然大怒,結局你可能猜到,王么先生名落孫山了。之後多年,他又多次應試不中,索性也就不再熱衷功名,轉行成了一位機智幽默的“民間奇人”。

王么貢爺系列故事精短意長,我們從他的詩詞開始往下看。

王么貢爺一生經歷過宣漢縣的多任知縣,唯有一位為官清廉、勤政愛民的陶洪元知縣讓其欽佩。王么貢爺便對陶知縣贈詩一首:“下車東邑二十年,為官清廉民稱賢。惟有評詩才用律,斷無愛菊也為貪。謹問民疾拒受賄,除非辦學不募捐。耄耋志士賦歸去,洪元風雅比陶潛。” 這樣的詩詞讀來倒也一番忠肝義膽。

王么貢爺的作品數對聯最多,內容涉及面廣,許多精彩作品為人稱讚,最為人稱道的要屬《公廁奇聯》。相傳有一年,綏定府新來了一位喜歡沽名釣譽的知府,新知府動員百姓籌措銀兩,分別在東城、西城、南城和北城各修建了一座“官廁”。工程結束後,廁所門口派了衙役把守,不準人進去方便。理由是知府大人要徵齊四副“廁聯”後,才可對外開放。告示貼出好幾天後,才徵得一幅對聯:“大開方便之門,解決後顧之憂”,橫批是“眾屎之地”。

有天,王么先生去綏定府辦事,走到西門內急,欲進新建的“官廁”方便。衙役上前阻攔:“此廁尚無廁聯,不得擅用!”王么先生說:“這有何難,待我方便出來與你寫上便是!”衙役說“不成!要寫就得多寫幾幅。不然,堅決不準如廁!”王么先生只好答應下來。王么先生出來後,在衙役備好的宣紙上寫下:“進去三步緊、出來一身輕,橫批——進出方便”。衙役又把王么先生帶到北門,正巧知府大人也在這裡。知府對王么先生說:“衙役給我說了,前幅不錯。這幅寫好了本官有賞!”王么先生一揮而就:“絕世英雄,來時定當哈腰屈膝;貞女烈婦,至此也要解帶寬裙。橫批——是非之地。”知府佩服不已,連忙叫衙役拿來銀子作為獎勵。如此對聯,今日用來也是妙哉!

關於王么先生最出名的文章當屬《財神廟碑記》了。天地有自然之利,非可以幸獲也。唯勤儉者生之,亦唯正直者主之,是財之有神,甚恐貪得無厭,不能契矩也。夫也不見虎之屬金乎?神靈則坐之於殿,以壓其耽耽之勢。夫不見鞭之為策乎?神靈則持之於手,以驅彼碌碌之人。今者,塑神像於斯,一以警求財而不勤者,一以戒多財而不儉者。所謂以義為利者,意在斯乎!將所謂以財發身者,意在斯乎!雖陶朱復起,亦信愚言之不誣謹序。小非想問一句,你看懂了嗎?滿滿正能量啊!

要說關於王么先生的故事,有鞭撻醜惡、懲治惡人的,如《教訓惡少》《縣官出醜》等;有即興賦詩的,如《拆字作詩》《愁人賽詩》等;有巧對趣聯的,如《巧對縣令》《公廁奇聯》等;有智諷貪官的,如《當官沒腦》《縣衙涼快》《戲耍貪官》等;有審案軼聞的,如《父子捱打》《智破盜案》等;有寓教於樂的

,如《聞書算命》《比說大話》等;有樂善好施的,如《打賭修橋》《供品養孤》等;還有聰慧調皮的,如《火紙賀壽》《誤入都府》等。故事內容涉及方方面面,讀來一發不可收拾。

現分享其中兩則故事

故事一:《火紙賀壽》

話說東鄉城裡有位財主,叫“張半城”。每逢生日,“張半城”都要大辦壽筵藉機斂財,方圓幾十裡都有人前去送禮物、贈匾,打火炮、吹嗩吶,“張半城”也趁勢抖抖威風、顯顯氣派。

有一次,王么先生夾了兩把火紙也去祝壽。有人提醒說:“王么先生,今天是張大人的生日,是喜慶吉祥之日,你送兩把火紙去,謹防‘胖婦人穿背心’——胸(兇)多脊(吉)少哦!’”王么先生說,“承蒙各位關照,鄙人自有道理。有道是物以稀為貴嘛!”轉眼來到張府,只聽得支客師高聲喊道:“王么先生駕到,接成大禮,敬菸!奉茶!”

王么先生一邊喝茶一邊自言自語道:“哼!接成大禮?真是拍馬屁不怕糞臭,舔肥不怕油悶囉!”王么先生轉身去看匾,只見紅匾掛了個裡三層的外三層。王么先生走到張大人身邊說:“啟稟大人,小弟失陪,特來告辭!”“賢弟何必如此匆忙,吃了午飯再走嘛。”張大人再三挽留。“王某家有要事,不便久留!”王么先生一再推辭。

張大人說:“既然如此,那就多有得罪,恕不遠送!”王么先生接著說道:“小弟人微禮輕,實在有失體統,請將我送的禮物退還在下!”張大人說:“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嘛,賢弟何必如此見外!”“大人有所不知,”王么先生說,“今日朝賀者送禮甚多,應有盡有。小弟特意給大人送來薄禮——兩把火紙,以供大人揩屁股之用。不料,今日來的朝賀者,已將大人的屁股舔得乾乾淨淨了,還要這火紙作甚?所以我想收回”。

故事二:《拆字作詩》

相傳一位劉姓和一位張姓的落榜秀才專程到東鄉縣來拜望王么先生。上桌之後,劉秀才說:“咱們今天特意來拜訪王么先生,備下薄酒,不成敬意。邊飲酒邊拆字作詩如何?”

王么先生說:“本應我來做東,你們執意要請,那就恭敬不如從命。”劉秀才說:“先說四言八句,用‘一’、‘兩’、‘色’、‘二樣’、‘不知’ 和‘哪’幾個字,說對了的喝酒,說不出來的就站著跟兄弟們斟酒。”張秀才搶先開口:“一個朋字兩個月,一色二樣霜與雪;不知哪月會降霜,不知哪天會下雪。”劉秀才接著說:“一個出字兩座山,一色二樣錫和鉛;不知哪座山產錫,不知哪座山產鉛。”

王么先生想:倆小子明明是來挑戰的!先給他們來個下馬威。他掃了一眼桌上的茶和酒,隨口說道:“一個呂字兩個口,一色二樣茶和酒;不知哪口先喝茶,不知哪口先飲酒。”兩位秀才連聲稱讚:“妙哉,妙哉!王賢弟出口成章、才學過人,真是名不虛傳,佩服!佩服!”

故事精彩,

這個巴山怪才,號稱宣漢“阿凡提”

拆字

王么貢爺系列故事題材面廣,具有很大的社會、文化、歷史價值。在宣漢縣,你能從說書人、商販、農民等各行各業人的口中聽到有關王么貢爺的故事,或酒樓茶肆,又或田間地頭、院壩火炕,其內容雅俗共賞。

細讀王么貢爺系列故事,就會發現,每個故事幾乎就是那個時代東鄉社會的縮影。

王么貢爺系列故事不僅讓清道光年間東鄉的眾多地名、建築、人物、事件“活”在了宣漢人的口口相傳上,還為專家學者研究清代歷史貢獻了寶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