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歷史上這個農耕社會離不開的動物,伴隨著歷史前進,最終逐漸消失

這個農耕社會離不開的動物,伴隨著歷史前進,最終,逐漸消失

水牛是農民的好朋友,在上下五千年的淵遠文化中,牛,是勤勞勇敢的象徵,三國的時候,諸葛亮等人,還把牛作為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後來,諸葛亮還根據牛的運輸功能,製作了木流牛馬,用木頭牛代替一部分真牛進行運輸。

在古代歷史戰場上,有騎牛衝殺的,也有用牛帶燃料攻擊的,所謂的火牛陣,就是這種,威力是相當驚人的。

歷史上這個農耕社會離不開的動物,伴隨著歷史前進,最終逐漸消失

當然,牛的主要功能,還是輔助農民進行生產活動,牛的出現,改變了以往刀耕火種的局面。是生產力進步的表現,何況,這種高效的勞動工具,僅僅需要吃草,就能完成高強度的勞動,為農民節約了時間,節約了勞力,使得一個人能夠耕種更多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可以說,牛,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最親密的夥伴,它的成長,伴隨著歷史的進步。

在歷史的進程中,耕牛,多數是水牛,它們的命運,算好的,雖然一直到死,都會耕地,但是,一般人們是很少殺牛的,特別是耕牛,沒有人殺害的,殺耕牛的行為,被認為是敗家,不道德。

歷史上這個農耕社會離不開的動物,伴隨著歷史前進,最終逐漸消失

隨著時代的變遷,耕牛,就是那些水牛,也很難擺脫被淘汰的局面。

最近聽說,農村某些地方,已經開始殺水牛了,因為,水牛已經不再進行耕地的活動,現在耕地逐漸減少,比如退耕還林的推廣,農民覺得,養牛進行有限的耕地活動,是不划算的,養一年牛,耕兩塊地,真心不划算啊!

歷史上這個農耕社會離不開的動物,伴隨著歷史前進,最終逐漸消失

前幾年,還有租牛犁地的行為,也有那種帶著耕牛給人打工,農民請了這樣的,人工算一份工資,牛也得算一份工資。比如:人工100元一天,那麼,牛也得100元一天,帶牛打工,一天工資掙200元。漸漸的,這種行為也消失了,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牛也就跟著越來越少啦!

地少了是一個原因,糧食高產,也是一個原因,沒有人願意種太多的地,因為穀物不值錢,夠吃,就成啦。

歷史上這個農耕社會離不開的動物,伴隨著歷史前進,最終逐漸消失

牛的需求自然減少,活牛的交易也就自然減少了,慢慢的,沒有人願意讓水牛繼續繁殖,所以,在農村,這個伴隨著歷史前進的動物,人類的好朋友水牛,已經很難再見到蹤影了,我已經記不起上一次看到水牛,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