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文明簡史:法國大革命(1)

都知道現在法蘭西的三色旗吧,這個旗子其實直到公元1794年才正式的變成了法國的國旗。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法國大革命。大部分人認為美國與英國的革命出現的流血事件比較的少,而法國大革命幾乎是流血的象徵,這次我想說,還真是這樣。

雖然法國大革命處處充斥著暴力和流血,但是法國大革命對於人類本身的影響,要比美國獨立戰爭要大得多。

文明簡史:法國大革命(1)

18世紀的法國

話說18世紀的法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國力強盛的歐洲國家,但是由於法國社會結構的問題:法國的稅收體制很成問題。當時所謂的舊制度對大多數的法國人來講簡直是糟透了,因為有錢的人包括了貴族和神職人員,是不用交稅的。到了1789年,法國為了支持美國獨立戰爭,報英國一箭之仇,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當時的國王路易十六要撥出一半的政府費用用來償還國債。

文明簡史:法國大革命(1)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更換了許多的財政總監想要改革這一個體制,他甚至召開了小型的民主會議,但是種種的努力到了最後都失敗了,法國瀕臨破產。都說冰河時期毀滅了整個明朝,這個時候法國也飽受了天氣災害帶來的惡果。一場雹災毀滅了收成,提高了食品的價格,帶來了饑荒。這下子可把米其林法國給得罪了,因為大家都知道的,現在的法國可是吃貨最想去的地方啊。與此同時,國王表現的卻又不像是一個快要破產的人,他依舊和王后瑪麗安託內特住在凡爾賽的一家豪華的宮殿裡,入果要說在一百年以前住在天賜的豪宅裡不算什麼的話,那麼在一百年後,的確非常糟糕,因為這個時候的歐洲爆發了啟蒙運動。

文明簡史:法國大革命(1)

康德偏偏在這個時候選擇了對整個神權發起了挑戰,他寫道:啟蒙運動的重點,即人類擺脫其所加之於自身的不成熟的狀態,主要是在宗教的事物方面。所以當時的情況就是:農民餓著肚子,知識分子們也在開始琢磨上帝到底能不能夠拯救國王、或者該不該拯救國王,貴族在一邊舉棋不定,順便繼續享用著鵝肝。最後扯了半天的皮,依舊是一點點改革財政的辦法都拿不出來。

為了應對危機,路易十六召開了一次三級會議,(從1614年以後再也沒開過了,這是一個類似於國會一樣的組織),但是三級會議很顯然的--又沒有成功。法國大革命的序幕已經即將來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