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爸,我在幼兒園被打了!”“別慫,打回去!”你怎麼看?

如今的家長都視自家孩子為掌上明珠。一旦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一定會心疼不已。但此時你會怎麼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是“以牙還牙”?

“爸,我在幼兒園被打了!”“別慫,打回去!”你怎麼看?

爸爸在這裡,你敢不敢打回去?

近來,廣州的一所幼兒園裡,就上演了這樣一幕。

據媒體報道,睿睿(化名)是廣州從化街口商業幼兒園小班的學生。然而,在一學期內,睿睿卻在幼兒園裡被同學欺負並受傷了3次,最近一次就在2019年12月31日,睿睿被同一名孩子用玩具砸傷了。

“爸,我在幼兒園被打了!”“別慫,打回去!”你怎麼看?

睿睿的媽媽徐女士說:“孩子身上有很深的傷痕,這讓我很難接受。”

事情發生後,幼兒園方面表示,事發後學校一直積極配合家長溝通協調,但這樣的溝通卻沒能得到睿睿父母的認可。甚至當天,睿睿的父親就領著孩子回到教室,找到此前抓傷孩子的同學告訴睿睿:“爸爸在這裡,你敢不敢打回去?”

“爸,我在幼兒園被打了!”“別慫,打回去!”你怎麼看?

據徐女士介紹,溝通當天,因為園長的一番話激怒了孩子爸爸,一氣之下才帶著孩子回到教室。但徐女士表示:“我兒子只是抓住對方小朋友的手打了一下。”

據瞭解,徐女士如今已為兒子辦理退學手續,要求幼兒園退還全學期費用,並要求園方作出相應賠償。目前,當地教育部門已介入處理。

爭議:鼓勵孩子“打回去”,到底對不對?

該事件經媒體曝出後,很快引發輿論熱議。對於孩子父親的做法,有網友覺得理所應當,面對欺負若不反抗,可能滋生校園暴力,這麼做是在鼓勵孩子保護自己:

網友@李小兜DAYTOY:沒毛病,這種事不教孩子反抗,以後校園暴力更吃虧。

網友@松阪歴未:做得對!不打回去過後繼續欺負你。

“爸,我在幼兒園被打了!”“別慫,打回去!”你怎麼看?

但也有人認為父母的教育方式欠妥。認為孩子年齡太小不涉及校園暴力問題,以暴制暴的方式同樣不可取

網友@有夢想誰都了不起2000:難道要告訴孩子,一輩子都要以牙還牙解決糾紛嗎?還是應該分析原因,是孩子性格問題,家長就指導孩子慢慢轉變性格,處理方式不對,就教會孩子巧妙靈活處理問題。

“爸,我在幼兒園被打了!”“別慫,打回去!”你怎麼看?

同時,也有聲音質疑,校方為何讓孩子屢次遭到同學的欺負,背後是否存在監管問題:

“爸,我在幼兒園被打了!”“別慫,打回去!”你怎麼看?

專家:片面強調以暴制暴,不利孩子成長

實際上,睿睿父母的做法並不是個例。梳理類似的新聞可以發現,孩童衝突發生後,父母支持“以牙還牙”的事件不在少數。有調查顯示,約6成家長支持孩子“打回去”,且有99%的網友支持家長鼓勵孩子的“報復行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若教孩子一味忍讓,確實會讓孩子變得懦弱。但若片面強調以暴制暴,孩子很可能成為一個攻擊性強的兒童,這對其將來的成長同樣不利。

在熊丙奇看來,所有家長都應該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動手打人肯定是不對的,但如果確實超出了普通打鬧的範圍,家長也應該告訴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的孩子在校園遭受欺負,

你會怎麼告訴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