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懶漢“兜底戶”變遠近聞名“小老闆”,靠自己原來真能幹出一片天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首席記者 肖萌 通訊員 高長軍 張海軍/文圖

懶漢“兜底戶”變遠近聞名“小老闆”,靠自己原來真能幹出一片天

杜犬血曾被精準識別為“兜底戶”,也是遠近聞名的“懶漢”,吃了上頓不想下頓。可如今村民說起杜犬血,都稱他是“脫胎換骨”了,短短几年時間,他竟然變身成了眾所周知的“杜老闆”。這究竟是咋回事?

懶漢“兜底戶”變遠近聞名“小老闆”,靠自己原來真能幹出一片天

【愁】“兜底戶” “懶漢” 幫他找到工作都不去

3月7日,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河南省盧氏縣潘河鄉梅家村春光明媚,環繞村子流過的洛河清澈見底,村後山上山花怒放,燦若雲霞。村頭農家樂“梅園”的主人杜犬血,哼著小曲兒忙著打掃院落、擦拭門窗,當天早上已預定了7桌客人。

“我看新聞,昨天國家開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說,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明天。這話真是說到咱老百姓的心裡頭。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心情振奮,今年心想著收入個小十萬吧。”杜犬血這農家樂2019年8月開業,經營了4個月純收入3萬多元,當年就脫了貧。

說起如今的杜犬血,村民都說他“脫胎換骨”了。短短兩三年時間,他竟然由一個犯懶的“兜底戶”,變身成經營農家樂的“杜老闆”。

杜犬血今年61歲,2016年初脫貧攻堅戰打響之際,他和80多歲的老父親相依為命,生活十分困窘,被識別為“兜底戶”,得靠政府和社會救濟保障基本生活。老父親去世後,他一個人更是吃了上頓不想下頓,平時曬曬太陽,心灰意懶,無所事事。

脫貧攻堅戰開始後,盧氏縣第一高級中學結對幫扶梅家村,副校長吳守銀和杜犬血結成了幫扶對子。看到杜犬血生活非常困難,吳守銀想方設法給杜犬血爭取到了一個生態護林員的崗位,每月500塊錢的工資。為增強杜犬血的持續發展能力,吳守銀希望杜犬血能有一技之長,多次動員他參加勞動技能培訓,但都被杜犬血以各種理由搪塞、拒絕。

2017年縣裡的職業中專開辦一期烹飪培訓班,免費培訓還管吃管住,吳守銀又上門找到杜犬血。這次,或許是杜犬血想到,今後能有個吃飯的地方了,就答應了。

懶漢“兜底戶”變遠近聞名“小老闆”,靠自己原來真能幹出一片天

【學】學廚藝、學蓋房、學生意 兩年多的投入“喚”起心中農家樂

一個月的培訓,看著老師蒸、煮、煎、炸、炒,聞著飯菜香,杜犬血竟被吸引住了。他忽然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不僅在上課時用心學,還不時提出問題解疑釋惑。特別是聽了外地山區開辦農家樂、就地取材製作山野菜等成功案例後,在杜犬血心中引起了共鳴。

他想,梅家村山環水繞、林木蒼翠,離縣城只有10公里,時常有人去村裡休閒,自己咋就不能開辦個農家樂呢?

作為“兜底戶”,杜犬血沒有任何積蓄,開農家樂只有依靠自己一點點去搜集建築材料。學藝歸來後,連續兩年的時間,他白天在工地勞動,晚上在家裡構思農家樂的設計方案。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助下,杜犬血於2017年夏天開工,在一無設計圖紙、二無建設資金的困境中,杜犬血邊想邊幹,一有空閒就到洛河挑揀河卵石、到建設工地務工籌備建設資金,把整整2年時間的勞務所得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農家樂建設上。

為降低費用,杜犬血還學會了簡單的瓦工、木工技術,工程建設就沒有請過工匠師傅,也沒有買過大件成品設施,基本是就地取材,合理利用陳材舊料。杜犬血就像不知疲倦的鳥兒築巢一樣,拉運沙石、砌牆上瓦、鋪墊院落,一天又一天。2019年8月,農家樂的小院起來啦,杜犬血給它取名“梅園”。

這農家樂在梅家村還是破天荒頭一回。“杜犬血以前那麼懶,幹這到底行不行?”一些村民都持懷疑態度。不曾想,經過手藝專業培訓的杜犬血,竟是個做生意料。短短几個月,小農家樂生意都十分興隆。不僅過往的旅客前來就餐,還有縣城乃至周邊專程前來休閒、吃飯的顧客。不少人聽說杜犬血從“兜底戶”自力更生開始了創業路,讓“梅園”更火了。

懶漢“兜底戶”變遠近聞名“小老闆”,靠自己原來真能幹出一片天

【樂】被縣委書記點贊 靠自己雙手真幹出了一片天

2019年11月7日,三門峽市政協副主席、盧氏縣委書記王清華來到梅家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中午來到了杜犬血這兒就餐。王清華對杜犬血苦幹實幹、開動腦筋、艱苦創業肯定有加,還誇讚了他的廚藝。

“這我可激動了,深受鼓舞,信心也更足了。”杜犬血之後多次抽出時間,跑到周邊縣市拜師學藝,不僅是廚藝,還學如何做生意,拓展經營,先後增加了一些富有山區特色的農家菜餚,短短時間內“梅園”已經在盧氏縣創出了品牌。

2019年底,杜犬血一舉摘掉貧困戶、“兜底戶”帽子,還被潘河鄉黨委、政府評為“最美脫貧戶”,成了一個先進典型。

一個多月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但在大山深處的杜犬血沒咋受疫情影響,反而給了他更多“擴大”的時間。杜犬血利用這淡季的時機,仍然就地取材,撿拾山裡的石頭對農家樂進行起裝飾,一個月時間還搭建了涼亭,挖了一個窯洞。“農家樂得有特色,這一倆月,收拾收拾,正好可以增加吃飯的各種情趣。”杜犬血說。

“2019年俺收入3萬元,脫貧只是小目標。總書記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話暖和人。今年俺甩開膀子要大幹,計劃再增加住宿項目,收入肯定更多。以前等靠要,後來俺明白了,靠自己雙手原來真能幹出一片天。”杜犬血滿懷信心地說。

懶漢“兜底戶”變遠近聞名“小老闆”,靠自己原來真能幹出一片天

█觀察

河南有無數的“杜犬血”為幸福奮鬥 中原脫貧攻堅工作有成效

在河南,像杜犬血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從“一貧如洗”,到奮鬥出幸福,他們掙脫了貧困對家中幾代人的困擾。這得益於政策幫扶,更是自己幹出來的結果。平凡百姓的奮鬥,也讓河南脫貧攻堅工作進展順利。

2月28日,河南省再有14個貧困縣宣佈摘帽。作為全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22個省份之一,河南曾有53個貧困縣,如今已全部退出貧困序列。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河南省也已累計實現651.1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9484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底的8.79%下降到2019年底的0.41%。

河南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史秉銳表示,全省53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標誌著我省在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一戰略指示上,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