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長沙銀行 投身戰“疫”踐行初心使命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陳淦璋

“到一線去,到現場去,到客戶中去,積極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題,努力在疫情大考中交出滿意答卷!”2月29日上午,長沙市舉行金融戰“疫”銀企對接會暨重點項目簽約活動,作為銀行代表之一,長沙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玉國作了典型發言。

長沙銀行也是湖南本土最大的法人金融企業和首家上市銀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長沙銀行全力以赴投身戰“疫”,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服務地方、服務中小、服務市民”這一初心和使命,已為4000餘家復工復產企業發放貸款75億元。

打出金融戰“疫”組合拳

湖南明康中錦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湖南省醫療物資防疫的重點企業之一,主要產品包括醫用無創呼吸機等。

在獲悉明康中錦公司的資金需求後,長沙銀行立即成立項目工作小組,入駐企業現場辦公,協調長沙市高新區金融辦和先導擔保形成聯動機制,由高新區風險補償基金、先導擔保提供增信措施。從接到需求的40小時內,首批1500萬元信貸資金髮放到位。

疫情就是命令!金融既是抗疫資金保障的主力軍,也是支持復工復產的重要力量。長沙銀行已為18家防疫醫療物資保障重點企業提供專項再貸款優惠利率的貸款5.86億元。

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長沙銀行推出“暖心快貸”“跨境戰‘疫’貸”等創新產品,在原授信額度基礎上最高給予30%的新增。積極對接長沙市5000萬元保供資金池項目,按1:4比例授信,有效滿足企業應急性資金週轉需求。

“幫助企業就是幫助我們自己。”長沙銀行介紹,對在3月底前暫時無法正常履約的中小企業,給予3個月的寬限,在此期間共計為2189家企業28.05億元貸款辦理延期還款。同時,長沙銀行通過“快樂續貸”再融資和轉貸引導基金業務,幫助企業實現無還本續貸,免除“過橋資金”成本。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確保能續盡續、能續快續。

長沙銀行還多措並舉優化服務,開通綠色服務通道,專項再貸款審批原則上不超過24小時,最長不超過48小時;成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暖心助企”行動小組,深入瞭解企業金融需求,實現精準對接;完善金融服務線上化。通過企業e錢莊、對公網銀等線上渠道為企業提供7×24小時在線服務。在省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建立中小企業續貸中心,為中小企業續貸提供便利。

“我們會確保全年新增貸款510億元,其中民營企業貸款新增200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新增100億元,普惠型中小企業授信戶數新增1萬戶。對省內重點外貿供應鏈平臺企業的信貸投放較2019年翻番。”當前,長沙銀行正在切實為企業降成本,今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2019年下降0.5個百分點。

堅定“做湖南人的主辦銀行”

始終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長沙銀行堅定“做湖南人的主辦銀行”戰略定位,深度服務湖南的實體經濟發展。

長沙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玉國認為:金融天然要服務實體經濟,經濟強則金融活,金融活則發展穩,沒有實體經濟作為支撐,金融發展就會走向窮途末路,更談不上高質量發展。

勤于思而敏於行。長沙銀行深度參與經濟建設,在推動產業繁榮、社會進步、民生改善中做大、做優、做強。

――不折不扣深度融入產業升級。長沙銀行通過“銀行+投行”“表內+表外”“融資+融智+融器”,積極對接湖南省20條、長沙市22條新興優勢產業鏈,服務於高鐵新城、臨空經濟示範區等重點園區、片區和新興產業鏈發展,對園區、片區發展簽約授信超過500億元。支持省市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遺餘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一方面在教育、醫院、水電煤氣、汙水處理、城市垃圾處理、水利建設、國土整理等加大信貸投入,支持政府重點項目,對地方建設的信貸投入超過300億元;另一方面建系統、抓服務,打造智慧政務平臺,從稅務、公共資源交易、物業維修到人社企業養老、國庫電子對賬等,長沙銀行的現金管理服務覆蓋全省300多家政務機構。

――不論大小助力企業主體融資。長沙銀行對戰略客戶加大投行、債券、交易銀行業務發展,為其項目新建和流動性提供支持,累計服務湖南上市公司77家、擬上市公司13家、新三板上市公司131家、上市後備公司175家。安排專營機構服務、專職團隊對接服務民營中小微企業,推出長湘貸、訂單貸、專利貸、投貸跟、知識產權質押等精準接地氣的產品。

――不講條件踐行普惠改善民生。目前在全省建設3400餘家農村金融服務站,解決縣域鄉鎮沒有網點和金融服務的痛點,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設立縣域支行讓長行服務覆蓋全省超過7成縣域。攜手湖南農信推出“惠農擔”,支持農戶、農民生豬養殖、糧食種植等。數十年如一日持續實施跨行取款零手續費,開發系統改善農民工工資發放現狀,以實際行動將信貸資源和金融服務向薄弱環節傾斜。通過轉貸基金、無還本續貸,減少資金過橋環節,為中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減負。

二十三年如一日,深耕本土市場,依靠湖南人骨子裡“吃得苦、霸得蠻”的韌勁,長沙銀行自1997年成立以來,迅速成長到2019年末6019.98億元的資產規模,連續5年湖南納稅額第一,並在全球銀行業中排名穩步上升――2019年英國《銀行家》全球1000大銀行綜合排名中位列273位;在英國“品牌金融”2020年度全球銀行品牌價值500強排行榜中位列176位,中國內地銀行排名25位。

走向資本市場籌謀穩健發展

2018年9月,長沙銀行登陸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成為湖南首家上市銀行,資本實力、公司治理結構、經營管理機制、風險內控能力、市場競爭能力等有了質的飛躍。

如今走進資本市場、面向全國投資者,長沙銀行正邁向打造優質上市銀行的發展新階段。長沙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玉國坦言,上市之後主要面對如何保持規模、利潤的持續穩健增長。

長沙銀行日前發佈2019年度業績快報,經營效益方面取得穩健增長:截至2019年末,資產總額達6019.98億元,較年初增加753.68億元,增幅14.31%;營業收入170.1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0.8億元,雙雙獲得同比兩位數的增長,分別為22.07%和13.43%。

從業績快報來看,長沙銀行2019年業績向好,與同業走勢趨同,且優於同業平均水平。

與已經披露業績快報的23家上市銀行對比:

營業收入增速在20%以上的銀行有七家,其中長沙銀行(22.07%)排名第三,僅次於青島銀行(30.44%)、江蘇銀行(27.68%)。

淨資產收益率(ROE)在15%以上的銀行有五家,其中長沙銀行(15.61%)排名第五,排在貴陽銀行、寧波銀行、招商銀行、成都銀行之後,高於上市銀行11.74%的均值,也高於城商行12.76%的均值。

對於長沙銀行2019年業績表現及未來預期,天風證券、方正證券等券商均給予了樂觀表態。

天風證券研究報告認為,長沙銀行2019年營收、存款增速等指標全面回升,年底發行60億元優先股成功,資本補充後業績改善勢頭有望延續。

“主動調整發展模式,我們更看重未來可持續的增長而不是目前短期的增長,更關注未來的長期利潤而不是眼前的短期利潤。”長沙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玉國說。

落實到業務發展上,長沙銀行謀劃構建“協同發展、三分天下”的業務格局。

首先是加快大零售轉型,逐步擺脫對政府業務、資金業務的依賴,擁抱金融科技,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加快金融生態圈佈局,持續推進零售業務拓展戰略。

其次是推進大批發業務的結構調整,從主要做政務、大企業客戶向更加註重中小微客戶轉變,由過去的單筆單批業務向批量化、線上化、集約化的業務轉變,從做貸款業務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轉變。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要加快使中小微業務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再次,利用資管新規推動行業轉型的契機,穩健推進大資管業務發展,在保持長沙銀行資金市場業務傳統優勢的同時,突出業務特色,做全產品資質,強化投研團隊,推動淨值化轉型,打造理財品牌優勢。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