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寫給即將高考,迷茫焦慮的女兒

可愛的女兒:
媽媽今天想和你聊幾句心裡話,就從我聽到你常說的幾句話聊起吧!


第一句:作業這麼多寫不完!
進入高中尤其是高三後,你會感覺任務完成有些吃力,並且在老師留的任務和自己的安排中產生了矛盾心理。
我猜你可能會有這些想法:“這麼多,我一定做不完了,老師罰我怎麼辦,應付吧;總有人能做完,我效率太低了,我一定考不過他們了;甚至是我不做了,愛咋咋地。”
媽媽覺得這時你要做的不是埋頭苦幹或是自暴自棄,而是靜下來。
你可以抽出開始學習前5-10分鐘,先整理書桌,也是讓自己的思緒更清晰。再收拾糟糕的心情,你要明白,學透比完成任務重要;在你專注的學習、思考時,你已經是最好的自己,沒有必要和別人比,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不被各種想法侵擾。
之後是寫出任務,再去想完成任務的順序和程度,對於任務的順序,要考慮任務收穫也要考慮你不完成這個任務老師的反應(因為這涉及到你的心情成本)。對於任務完成的程度有時不是“1”到“0”的問題,適當苟且也是可以的。當然,這不是教你放棄任務。提高效率,完成儘可能多的任務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我們不僅要學精還要學廣。
第二句:我總也考不好!
媽媽看到你上高中以來焦慮主要表現為考試焦慮和學習動力不足,對考分過分看重,說到底是對自己未來前途的焦慮。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你覺得大家將分數作為衡量你能力的惟一指標。二是不自覺地將獲取高學歷等同於自己的人生價值。三是渴望自我實現與現實學業成績的不理想而導致的認知不協調。
只有減輕心理負擔與學習負擔,才能減輕學習上和精神上的壓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長。為了緩解和消除這種焦慮,媽媽想到幾個策略:
①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動機水平,過強或過弱的動機水平都容易使自己產生失敗體驗而導致心理壓力。
②未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未知數,不要過多地擔憂將來的事情,而應將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現實的生活和學習中去。
③考前做好知識準備以及應付考試突發事件的對策和心理準備,有備才能無患。
④不妨採用“極限思維法”,想像你所焦慮的事件可能的最壞結果。你就會發現現狀還是值得樂觀的。
第三句:為什麼別人一看就會的題,我做不出來!
媽媽看到你付出的努力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沒有樹立正確的歸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書中說:“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所處的現狀都是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自卑也可成為一個人進步的動力,人生正是在對自卑的不斷超越中而漸入佳境的。

但是,持久的、過分的自卑感則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時,建議你不妨嘗試以下策略:
①對自己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評價。
②善於將成功歸結為自己的能力。
③體驗內心的喜悅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敗是由於自己努力不夠或無效努力。
④不妨制定階段性目標。
⑤在不斷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
⑥增強自信心。
⑦樂觀、平靜地對待挫折,因為挫折對於成功同樣是必要的。
第四句:我學習的時候總是想其他的事,跑到第三世界了!
在學校,你每天面對的不只是學習,也需要處理人際關係和其它原因的心理波動。
當然,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和強大的心理會為學習省下許多精力。可是我們必須承認,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無法很好地處理與老師和周圍的人的關係。這時如何保持一個平穩的心態呢?
正確的方法是,寫出具體的應對策略,同時降低心理預期(也就是不要對這個人的行為報太大希望)。比如:當成績退步挨罰挨說和同學鬧矛盾等,先不要把它們放在心上,不要給自己壓力,再認真思考我該怎麼辦。這樣當人際關係或其他因素導致的壓力到來時,你就不會感到手足無措,心情糟糕,而是按既定策略處理。

因在生活、學習中存在與父母、與老師、與同學溝通困難而感到苦惱,究其根源在於人與人之間彼此立場、觀點的差異。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不妨學會“換位思維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將心比心”,畢竟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理解。
當然,最好還要有一些溝通的技巧,比如你現在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希望媽媽如何做,這就是在溝通,它會進一步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第五句:這節課我沒聽,白搭了!
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兒”現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①因單調刺激而引起的厭倦感,如學習材料重複、枯燥;
②否定注意對象的價值導致意志努力失敗或放棄努力;
③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精神疲勞而引起的疲勞效應。
“注意緊張狀態”理論提出學習單元時間概念。由於個性差異,每個人的學習單元時間可能不盡相同,有人認為一個人的最佳學習單元時間約為25分鐘,通俗地講,一個學習單元時間即是一個注意緊張狀態,學習者應避免在一個既定學習單元時間內分心。
可以嘗試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

● 第一步,當出現某種滯澀情緒時,學習者應敏感地意識到,並提醒自己不能成為情緒的俘虜。
● 第二步,儘快著手按已定的複習計劃學習。
● 第三步,繼續學習,直到完成。
明白了上述道理,你就應該克服在一個學習單元時間內注意力分散的不良習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25分鐘鬧鈴,番茄法,咱們小學試過,記得嗎?
第六句:天天考試,我太難了
雖然高考制度還不夠完善,有待於進一步改革。但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為一種較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手段。高考取勝不能單憑運氣,多次考試是對高考的練兵,經過一次次的刻意練習,才能在走進考試時從容不迫,高考是百分之四十的應試技巧,加上百分之六十的知識技能,你有本事蒙對,就是在一次次考試中練就的!
第七句:我好不了了,沒希望
高考前,我們不主張搞題海戰術,但適當的備考複習還是需要的。你由於幾次考試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不行了,因而產生苦悶自卑的心理。
欲勝人,先勝己。複習備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消除苦悶自卑的心理,增強自信心呢?

1、正確看待自己
充分看到自己的實力,不要求每次考試成績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兩次考試成績不好而否定自己。
2、要認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也許是沒有複習好,也許是心理緊張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也許老師出題太難。
3、要經得起失敗的考驗
就算自己學習基礎較差,接連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也不應自卑。正確的態度是趕快找出原因,改變方法,調整計劃,補缺補漏,再接再厲,爭取高考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兩軍相戰勇者勝,“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沒有理由輕視自己。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第八句:我根本就學不進去
尤其進入高三,隨著高考的一步步臨近,你進入到緊張的複習備考狀態,你追我趕,於是有些同學感到競爭激烈,壓力大,心情緊張。對此,自己必須學會緩減心理壓力。
心理研究發現,保持適度的心理壓力有利於高考複習、備考。但壓力過大,會造成緊張、急躁心情;沒有壓力,也不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所以,必須學會調節自身的心理壓力。
首先我們應當認識到,隨著高考的臨近,抓緊時間複習,積極備考是正常的,正如軍隊臨戰前要練兵,運動員比賽前要訓練一樣。有了這樣的認識,就能把壓力變為動力。

其次,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自己的複習計劃,做到以"我"為主,緊而不亂,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要把平時當考時,考時當平時,儘量以平靜的心情來複習備考。
暫時媽媽就記錄了這幾句話,還有啥話我忘記了,你再說的時候,我會留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