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此人生前被稱為“神醫”,死後更將其奉為“醫神”,至今香火不斷

民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名醫,他的名字叫做:陳登鎧。

此人相貌堂堂,聲若洪鐘,有一縷賽過關公的美髯,堪稱“民國美男子”。陳登鎧自幼對醫學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曾拜入鄭景陶名下學習醫術,在學業有成後響應北洋海軍號召,登船擔任上等軍醫一年有餘。後來,因陳登鎧家中尚有老幼需要照料,便辭職返回故鄉,在榕城開設醫館。

此人生前被稱為“神醫”,死後更將其奉為“醫神”,至今香火不斷

醫寓坐西朝東,為三間排二天井,南側牆外花廳一直的古民居。臨街有二間店面,正門外的店面作轎房。清朝光緒二十八年,即1902年,福州中醫公會成立,方澍桐任會長,陳登鎧是12人的會務成員之一,曾任第二任會長,並義務兼職全閩中西醫院院長。

年老之時,他被聘為福州陸軍醫院三等軍醫正,並且,還授予其五等文虎勳章。由於,陳登鎧的醫術極其高超,且醫德極好,所以,他的聲名傳遍了大江南北。時人以“以醫自娛,歲活人甚多,治療之餘,檢押經論,編輯諸科學,存救世之苦心,以濟千古也”讚頌他。

從福州城內乃至遠郊小鎮,時常有病人求其出診。每逢出診,陳登鎧都會乘坐自家的轎子,有時在行醫之餘,陳先生還會繞路到周遭的鄉鎮,為鄉民們免費醫療。因為陳登鎧德高望重,倍受讚譽,在其生前人們稱其為“神醫”,在其死後百姓將其奉為“醫神”,其靈位前香火不斷,時常有百姓來此膜拜求醫。

此人生前被稱為“神醫”,死後更將其奉為“醫神”,至今香火不斷

隨著西方宗教在中國盛行,教會在中原大地開設了一家又一家的西醫館,西醫一度碾壓中醫成為了一時的熱門。

有些三腳貓大夫靠著一知半解,佯裝西醫騙取錢財,有些則因中醫晦澀難懂而改學西醫。此時此刻,中醫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為了弘揚祖傳的中醫文化,培養更多的中醫人才,陳登鎧先後出資創辦了三座“傳醫所”,邀請各方知名中醫在醫所中任職,這是閩地乃至中國最早的中醫學校之一。

這座學校當時在社會上倍受讚譽,學生們在學成出師後往往會在出診單上寫下“三山醫學傳習所畢業”一類的文字,既增加了自己的知名度,同時,也增加了傳習所在醫學界的地位。而傳習所的畢業生,大多成為榕城當地的知名醫生,也有一部分投身二十世紀初的中醫學社從事教育工作,以傳承中醫文化。

陳登鎧不僅是我國近代知名的臨床醫生,還是在醫學事業上頗有建樹的理論家,更是著述豐富的教育家。為了弘揚中醫文化,他對每本教材都力求親力親為,親自參與編著。1911年左右,陳登鎧已完成了包括診斷學、調劑學、生理學等多部底稿,且出版了包括《病理學》在內的多部中醫理論書。

陳登鎧在其自序中,這樣提到:“此書集內經所論者十之九,引傷寒金匱十之一。”

此人生前被稱為“神醫”,死後更將其奉為“醫神”,至今香火不斷

那麼,倡導中醫的陳登鎧對西醫的看法如何呢?

不同於當時其他固守教條的中醫工作者,陳登鎧對西醫亦有一定涉獵,且提倡中醫吸取西醫之長處,以長補短。在《中西生理論》這部著作中,陳登鎧明確表示:“我曾在北洋海軍中與一位西方醫生相處十多年,據我觀察,這位醫生在研究人體形質上確有獨到之處,在理化方面也有不少值得借鑑的地方。”

因此,陳登鎧一再提倡“中西結合”。

《最新衛生學教科書序》的作者林楊光指出:“衛生、生理這兩部著作在中西醫領域做到了尤能一貫,誠要書也。”研究醫學史的現代學者則認為:“陳登鎧先生的著作中,融合了大量中醫學及西醫學中的生理知識,對中西結合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堪稱‘中西匯通學派的鼻祖’。”

陳登鎧先生在晚年時,依舊堅持創作,每天白天外出行醫,晚上則專心著述。陳登鎧先生八十歲時,仍寫下了《活人寶鑑》、《百病玉液》、《藥物分治》等珍貴的著作。由於,當時抗日戰爭正進行到白熱化,所以,這三部珍貴的著作並未及時出版。

由於這三部書融合了陳先生一生的醫學知識、臨床經驗,所以,這些著作極具臨床應用價值。可惜的是,陳先生的大多數著作都遺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未能流傳於世,實屬憾事。即便如此,當今醫史學者仍然認為:“清末民國福州名醫,著書嘉惠後學,最有成就者當屬陳登鎧與鄭奮揚。”

此人生前被稱為“神醫”,死後更將其奉為“醫神”,至今香火不斷

那麼,學者為什麼會將陳登鎧與鄭奮揚相提並論呢?

鄭奮揚的家學淵源深厚,他的祖父醫術精湛,又著有多本著作,並將其醫術傳於鄭奮揚的父親鄭景陶,鄭景陶繼承其父高明的醫術,加上他廢寢忘食的鑽研醫理,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鄭奮揚在醫術方面的造詣可謂合祖輩三人的經驗精粹,並且超過了其長輩。

他在30多年行醫中,還潛心鑽研中醫古籍,總結臨床經驗,著有《重訂鼠疫彙編》、《痘徵慈航》、《疹證寶筏》、《偽藥條辨》、《霍亂論新編》、《增訂驗方別錄》等書。其中,《重訂鼠疫彙編》被收錄在《中國醫學人名志》和《中國醫學史》中。可見,此人對中國中醫的貢獻之大。

此人生前被稱為“神醫”,死後更將其奉為“醫神”,至今香火不斷

當然,除了行醫之外,陳登鎧先生的業餘生活也非常豐富。

據說,陳先生閒時喜歡書法、繪畫,對音樂亦頗有涉獵。當時,三坊七巷中頗有名氣的“小潮音俱樂部”,陳先生便是創始人之一,而該俱樂部,就設在陳先生醫館的花廳中。每逢閒暇之時,陳先生都會邀請好友共同彈唱自娛,有時亦會在親朋好友家中有宴席時前去助興,樂在其中,好不快活灑脫。

1945的時候,陳登鎧病逝於福州,享年84歲。

【《最新衛生學教科書序》、《神醫陳登鎧》、《陳登鎧與鄭奮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