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河南鄧州是一座歷史名城,關於它你瞭解多少?

歷史今朝


作為湖北省的鄰居,河南省的防疫情況非常受關注,尤其是與湖北省接壤的一些城市,比如鄧州。鄧州在哪呢?打開河南省地圖,西南部有個歷史名城南陽市,鄧州就在南陽市主城區的西南方向。

說到鄧州,有些人可能不是很熟悉。沒關係,咱們來背一篇大名鼎鼎的文章,這就是《岳陽樓記》。其開篇曰:“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本就有名的湖南省岳陽市因為這篇雄文而世人皆知,但這和鄧州有關係嗎?當然有了,這篇文章就是范仲淹在當鄧州知州時寫的。

鄧州位於南陽盆地的西部,地勢非常平坦,似乎易攻難守。但鄧州以西不遠就是河南、陝西、湖北三省交界的山區,西南不遠是武當山,往北不遠是伏牛山,東南稍遠位置有桐柏山,正南方向有歷史上的軍事重鎮襄陽,往北是另一座軍事重鎮南陽。

有人讀過《山海經-海外北經》,講的是夸父追日的故事。說夸父追日口喝了,但因為補水不足死了。夸父用的那根杖化成了一片山林,稱為鄧林(桃林),就在鄧州境內。這當然是傳說,但鄧州境內多產樹木。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就說過:“楚國以西多山谷大河,鄧林處之,可扼郢(楚國國都,今湖北荊州)之頸,當商洛之門戶。可倚山高為險,水深為池。”鄧州以西確實是廣大的山區,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就出自陝西南部的山區,進入湖北後穿群山而出直至平原地帶的襄陽。

我國的地形大致可分為山地地帶和平原地帶,從東北的大興安嶺往西南延伸,包括燕山山脈、太行山脈、伏牛山、大巴山、巫山、苗嶺為界,西北高而東南低。鄧州大體上就位於這條分界線的結合處,鄧州以西(北)是山區,鄧州以東(南)是平原。中原軍隊如果進攻這條線以西的關中,往往會走南陽再出武關進入關中,比如秦末的沛公劉邦。

武關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的商洛市境內,自古以來就是關中長安的南線門戶。歷代兵家欲圖關中往往先圖武關,而欲圖武關必先拿下鄧州。中原軍隊如果要圖漢江中游的重鎮襄陽,同樣需要先得鄧州。襄陽是荊湖地區的門戶,一旦南方王朝丟掉襄陽,則荊湖、巴蜀皆不能保。所以古人說:“中原、荊湖若有事,則襄陽、鄧州為之咽喉,未有扼其喉而能存者。”

到了唐朝,襄陽和鄧州同為朝廷威懾兩淮、荊湖地區的重鎮,同時也是長安與這些地區聯繫的要道。唐玄宗李隆基開創了開元盛世,但又親手毀掉了這一切。公元755年,李隆基的乾兒子安祿山反於范陽(今北京),“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叛軍頭子史思明派重兵攻鄧州,目的就是取鄧州、襄陽,然後打通進入荊湖、江南、巴蜀的戰略通道。

唐朝南陽節度使魯炅在鄧州死守拒敵,打了一年,叛軍始終沒有拿下鄧州。由於吃光糧食,魯炅被迫放棄鄧州撤到襄陽,但在襄陽依然沒有讓叛軍南下。史稱“賴炅扼其要衝,南夏始得保全。”我們都知道張巡、許遠死守睢陽城,打破了叛軍進入江南的企圖。從戰略角度看,魯炅守鄧州和張巡守睢陽的意義同樣巨大的,不然縱敵進入長江流域,大唐朝就真的要完了。

之後的歷代兵家都知道欲得襄陽先得鄧州。比如黃巢為了控制荊湖地區,派大將朱溫(五代梁開國皇帝)攻陷了鄧州。不久後,朱溫就被唐軍打出了鄧州,但朱溫就是從此事中看出了鄧州的戰略價值。他控制中原後,就加強了對鄧州的控制。無他,襄陽是後梁的南線重鎮,絕不能有失。重兵置於鄧州,就能與襄陽互為犄角之勢,同進則可以圖取湖南,同退可以屏捍中原。南宋大英雄虞允文也說過:“鄧州實為襄陽門戶,秦川楚咽喉。”

現在的鄧州夾在河南南陽與湖北襄陽兩大歷史名城之間,有鐵路連接二市,西距離著名的丹江口水不遠,區位優勢非常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