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越來越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越來越迴避各種聚會,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是幼稚還是成熟呢?

半溪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諸多可探討的點,我們一分為二地看:

越來越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絕對不能當做成熟或幼稚的標誌。

人際交往技能一半靠天賦,一半靠後天踩坑後不停積累,才能提升。那些無論後天多麼努力就是在人際關係上一塌糊塗的人,你不能說他不成熟,這樣的人我們經常會冠以“情商低”的稱號,情商低和成熟與否之間也沒什麼必然聯繫。還有一類人本身就不屑於所謂的人際交往,在他們看來只是和世界相處的主流方式和我們一般人不同罷了,也絲毫不影響他們成為偉大的人。愛因斯坦一輩子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際,但依然是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

所以,越來越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也大可不必焦慮,就看你的訴求是什麼。如果一心想改變人際交往現狀,那就多看別人怎麼做,誠心待人,假以時日,一定會有改善;如果改善不了,也不必過分強求,人際關係這件事有人就是終其一生也搞不定,學會釋然。沒人會因此判定你成熟與否,放平心態。

迴避聚會,喜歡獨處,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

我們排除那些本身生性就不喜歡熱鬧,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是性格使然,無論成熟幼稚與否,就是這樣一種行事風格。

而當一個人本來熱衷聚會,喜歡熱鬧,忽然變得喜歡獨處,迴避聚會,多半自己感受到了孤獨的力量。有句話都很熟悉: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某種程度上,熱鬧的聚會就是掩飾每個人的孤單,那種表面的“虛假繁榮”才會讓我們內心更加空洞。而一個人能正視孤單,選擇孤單,進而享受孤單,本身也說明此人內心足夠強大,能以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的美好。獨處的好處不多說,但說那個時髦的詞“靈魂的自由”恐怕就只有懂享受孤單的人才能明白箇中奧妙。

而且,越來越喜歡獨處,會對自己、他人、世界更加寬容,寵辱不驚,豁達慈悲,名利也會看淡,這樣的境界不是成熟是什麼?

不過如果你的獨處給你帶來的沒有享受和快樂的話,小心造成自閉抑鬱等。

如果本身非常享受,那不用說,孤單帶你走向成熟了,好好享受這份寧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