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認為詩詞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詩詞中你最愛的是哪兩首?

四海共享太平


詩詞的最高境界是波瀾不驚而出奇:既不炫耀而有張力!這是我一己之見,將其歸納為三點:(一)構思之奇(二)想象之奇(三)立意之奇

“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現代詩人艾青之詩構思之奇:把自己比喻成用嘶啞喉嚨歌唱的鳥,強烈的愛國之心淋漓盡致;“巴蜀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詩仙唐李白之詩,想象之奇:洞庭湖水波光瀲灩,恰似醇酒;“群山萬壑赴荊門” 詩聖唐杜甫之詩,立意之奇:氣象雄偉壯觀,濤濤江水奔湧。

我們為詩人超凡的創作力而折服:落筆之處波瀾不驚,打開之時流光溢彩!

尤其喜歡宋代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打開其詞猶如一股憂傷之風撲面而來,詞人在苦苦追求,卻只見冷冷清清,乍暖還寒時節,即使喝三兩杯淡酒,有怎能抵住早晨的寒風冷雨,一行大雁飛過,便是舊日相識,更令人心碎。園中菊花堆積滿地,梧桐細雨淋漓,此情此景怎一個“愁”字了得。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的起句,一連用七個疊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慼,這七個疊詞是這首詞出奇之一,不但填詞方面,亦或是賦詩絕無僅有,而且極富音樂之美。若是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徘徊低迷,婉轉悽楚,猶如聽到一個傷心至極之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讓聽眾感受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揮之不去,一種莫名的愁緒,在心頭在空氣中瀰漫,隨之詞人把這種傷感的情緒付諸於疾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渾然一體,其上是這首詞出奇之一,筆鋒一轉,不再用什麼賦、比、興而是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用此句收束,又是蹊徑獨闢,簡單直白,反倒神妙,於無聲處聽驚雷,此其出奇之二。這二奇構成了絕唱!

至於詩我則喜歡曹操的《觀滄海》作為詩人的曹操向東行登臨碣石山,登高遠望,觀賞蒼茫的大海,海水浩蕩奔湧,山和島嶼聳立對峙,遼闊壯觀,樹木叢生,百草葳蕤,秋風蕭瑟,海上湧起波瀾,此景令詩人逸興遄飛,日月運行於九天之上,彷彿在浩渺的海洋湧出,星漢多麼燦爛,猶如生出其中,在此登臨真是幸運。

我們不僅要問,曹操為什麼登碣石山?公元207年(有據可查)曹操為徹底平定北方,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尚,袁譚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至盧龍寨而登臨碣石山,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作為詩人的曹操情不能自已,揮毫而就《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聳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全詩雋永,一二句隨意而起,卻讓人彷彿看到了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三四句著力渲染大海那種浩淼激盪的氣勢;五六句藉助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把大海點染得生機勃發;七八句寫出海上騰波捲浪的景象;十至十二句以豐富奇特的想象展示詩人博大胸懷。我們不難看出詩人構思之精湛,用白描手法勾畫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畫卷,表現了一代梟雄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報負。

其詩的精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而“若”一詞極為重要是詩人由此及彼,豐富而奇特想象的紐帶由此而創造出來的宏偉意境。試想如果沒有“若”一詞,詩人的胸襟,大海的情懷,怎能有機結合,那豐富的想象也蕩然無存。這樣的意境只有“若”來營造,值此不僅令人拍案叫絕;全詩一“觀”通全篇,縱向串珠,橫向拓開,美哉!

(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個人學習所得,不妥之處請師友斧正)

2020年3月7日


劉老師96283


🎵🌈❤🍁💝🌷🌈🎶

《天地一跪九千輪》

天地一跪

九千輪

膝下凡塵

變黃金

黃泉背來

神仙水

看破蒼穹

洗風雲

《李恭覺~2019元月25日*臘月初廿日*8點16分於北京》

🌷☘🌿🌱🍃🍂🍁🌾🎄

《千年一夢種春風》

🌜⭐🌛☘🌙🎋🔥🌴💐

彩雲歸來的

歌伴行

卸下江山

卸下情

喚醒天地

辭寒冬

千年一夢

種春風

〈李恭覺~2019元月23日*臘月初十八日*於北京〉

🌜🌷🌛💧💦💧🌜☘🌛











漢子詩人


詩詞的境界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可謂: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更有強中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視角不同觀點也就不同,所以在此不必評論。

至於本人最喜歡的幾首詩是:

一:毛主席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二: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光無月明…………

三: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東龍十八子


詩詞讀的不多,不敢妄論。只略說一下自己的小見識。從小到大最喜歡的一首詩就是柳宗元的“江雪”,還有蘇軾的詩詞都很好。

詩詞首先要有感而發,為賦新詞強說愁就太過矯造。有感而發後,還要用詞簡練,簡練而意味雋永,用最平凡的字述說最無窮的意境。江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在詩中,意在畫外,看似簡單的20個字,卻讓人琢磨不盡……

喜歡蘇軾,是因為蘇軾的詞,年少時喜歡宋詞,因為很多宋詞都比較符合青少年比較矯情的心理特徵,而蘇軾於詞,筆下無一點俗氣,不論是豪氣干雲的詠史懷古,還是婉約可嘉的兒女情長,是蘇軾使宋詞走上了“向上一路”。




王二少上一年級


詩詞的最高境界是:心中無我。

更高的山在遠方,更高的樓就在身邊,自己的高度在心中。正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放不下的事情太多,攀比的心理更多,放下心中的那個我去做到“心中無我”。

詩詞的最高境界亦是如此,何時“登高望遠眾山小,高瞻遠矚氣質嬌”。此時心中無我,即時方為大我。詩詞的高度就在於不要刻意做作,詩詞的高度在於去除心中的嬌柔。心中無我,方為真我。很多時候詩詞本身並不是作者內心真實的想法,所以高度上不去。詩詞的最高境界產生於作者的本能反應,不受作者本人內心思想的左右,只有內心的自然反應運用技巧,推動詩詞登上最高境界。一首詩的成功不必在於我,但是建立這個功勳必須有我的參與。這個時候即心中無我,實際上有我。

《憶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心中無我並不是沒有“我“了,而是要把我和萬事萬物,思想感情想結合。要把我和自然的規律融合在一起,要把我和思想道德相交融。心中無我,簡單一點說就是放棄那個自私的我,懦弱自卑的我,隨性暴躁的我。那麼剩下的就是心中有我。有我的大格局,大智慧,膽量、勇氣以及魄力,人格上的人品魅力,寬大的胸懷和氣度,統統所有的這些,用詩詞歌賦描繪出來,最高境界油然而生。令世人莫不不歎服。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詩詞的最高境界:(1)心中無我才能超越自我。(2)心中無我,方為大我。心中無我,方為真我。心中無我,實為有我。


斤斗山下


大家好,我是海海文化閒談,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詩詞的最高境界是:沒有一句寫到情感,但是卻將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說崔護的這首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是一首敘事詩,很有故事性。講的是詩人在去年春天的時候來到郊外的一戶人家,看到門口站著的一位姑娘笑靨如花,和盛開的桃花相映成趣。當他今年春天再次來到這戶人家的時候,只看到大門緊閉,這戶人家早已搬走他鄉,只有門口的那株桃樹依舊開的繽紛而絢爛。

這首詩只是描寫了這樣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沒有一句或者是一個詞描寫詩人的情緒,但是讀完之後就會發現,詩人對姑娘的愛慕之情,以及發現姑娘遠走他鄉之後的失落遺憾的情感卻是顯而易見的。

通過這首簡短的詩也教會了我們,當遇到自己心愛的人或者渴望的東西,我們一定要去盡力追求,以免錯失,造成終身遺憾。


海海文化閒談


詩詞的最高境界,我覺得應該是沉迷其中,置身其外,猶如娓娓道來,卻又超凡脫俗。能做到如此,不光是有文采就可以,一個有文采的人,歷經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會做到心無旁騖,大徹大悟。蘇軾如此,李煜也是如此。



蘇軾一生也是命運多舛,才高八斗,可在官場上並不得意,不是站錯了隊,就是被人誣陷,還好他趕上了個好時代,沒有丟掉性命,可他卻真的總是在被貶發配的路上,顛沛流離。他反對新黨改革,卻又看不慣舊黨陷害賢良,是個兩邊不討好的主,因此自嘲自己滿肚子的不合時宜。



南唐後主李煜,本來就不喜歡政治爭鬥,為了不讓太子哥哥的猜忌,甚至故意酗酒裝醉。可命運終究不是由他自己安排的。南唐中主李璟硬是讓他繼承了帝位,可李煜的專業不是政治學,因此對治理國家沒有興趣,也沒能帶領南唐人民走上小康之路,最後南唐竟然被北宋滅亡,落得個亡國之君的下場。可李煜的詞卻是經典,千古傳誦。



蘇軾和李煜的經典詩詞很多,但我一直都認為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寫得最好的。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兩首詞。

1、《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一生樂觀豁達,雖經風雨,卻也積極面對生活,自己還是個吃貨,自創了一道名菜‘’東坡肉‘’。在這首詞裡,我們看到雨中的蘇軾,氣定神閒,身邊的人都跑去躲雨,他卻在雨中緩步而行,表達了蘇軾在面對困境時,毫不畏懼,性格倔強,胸懷寬廣。體現了一個正直文人的不折的精神。意境深邃,內蘊豐富。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這首詞是李煜的絕唱,在作完這首詞後,李煜被宋太宗賜藥酒毒死。李煜的哀嘆就是: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他悔恨痛苦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國的痛不是誰都可以體會的,可這一切,後悔又有什麼用呢?晚啦!一切的一切匯成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全詞語言簡潔,字字珠璣,意境深遠。


一本夏


上君覺得詩詞最高境界,讓讀者感覺身臨其境,那不是你寫的,完全是他自己在寫在讀呀[我想靜靜]

我喜歡的兩首詩詞: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餘 通:餘)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原馳 原作:原驅)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紅裝 一作:銀裝)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頭頭是道上君


我以為,詩詞主要是兩點,寫情寫景。

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用景色帶出情感,使人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寫情不是無病呻吟,心中所想讓天地同色,日月同悲。

好的詩詞車載斗量,看到不同的風景,經歷不同的情感,都會有不同的詩詞來表達。如果真選兩個最喜歡的,我選這兩首。

寫景,是這首。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通票是景色的堆砌,卻寫盡落日淒涼。

寫情,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無一字寫景,可是滿目都是皓月當空,羽衣霓裳。





三尺青


兜兜兒爸看到這個題目,腦中油然而生的是境界?什麼是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什麼?那麼詩詞的境界又是什麼?詩詞的最高境界又是什麼?

同樣才疏學淺的我,抱著學習的想法。深入的思考,查閱相關資料,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什麼是境界?

境界,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自我修持的能力,也就是人生感悟。豐之愷認為人生的境界大致可以分為物質、精神、靈魂。

二、什麼是詩詞的境界?

詩詞代表詩人的思想,詩詞的境界就是詩人自身思想的本質體現。

三、淺析詩詞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就是詩人的思維境界。也就是人的最高境界。那種虛無縹緲無法言語,可以意會。

舉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怎麼樣?

去留無意,任天外雲捲雲舒。有感覺?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的? 是不是有些體會?

四、學習回答詩詞境界有感

悠悠歲月,我們都是過客。從容走過,無需彷徨、無需迷茫、無需迷茫。坦然面對一切,平靜珍惜一切。無我超然於物外,五蘊皆空。

五、喜歡兩首詩詞?

滿江紅、沁園春•雪,從小就喜歡那種氣勢非凡的感覺。佛學經典算嗎?《心經》每天都要讀幾遍。現在喜歡一杯清茶、一本閒書、一餐素食。

來吧,一首詩欣賞下: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