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人說: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全國一線城市房價必定大漲,你怎麼看?

凡大先生


疫情過後,房價必定大漲?恐怕未必了。從疫情角度來看,房地產開春銷售旺季直接錯過——至少一到三個月不適合人群聚集性的活動。第二,房地產企業,因為現金流在春季旺季中損失了銷售高峰,現金流壓力陡然增加,為了保持負債率和到期債務,必須加快回籠資金。

從這兩個主要因素來看,開發商只怕願意降價促銷而不是漲價追求利潤。目前,從最新的開發商的動態來看,已經有降低首付促銷的新聞。而從去年來看,以恆大為首的全國性前三大地產集團,已經在去年全年就展開了“集團促銷”活動。其背後的根源,還是開發商的現金流壓力和債務壓力。

而從疫情角度來看,目前,在可以預期的3-4月,企業復工,還處在對疫情防控條件下的逐步推進。而從全國百姓角度看,損失了務工和收入時間,尤其是多數的農民工和中小型企業,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假期工資照發”的理想條件。而多數因為損失務工收入和中小企業的打工人員,也損失了房貸利息支付的能力。總結起來說,就是收入減少,不利於購買力的蓄積。

因此,從開發商角度,和從購買力角度來看,開發商要想漲價,基本上沒有條件。唯獨目前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也的確存在降息等貨幣政策鼓勵經濟增長從而對房地產有一定的正面提振作用。


屠龍刀fei0598


這次疫情對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農村真好,過年回家後就一直沒有出去,我家在山上,村裡已經沒有幾乎人家了,我二姐一家人在新疆,孩子今年回家在我家過的年紀,呆到初五的時候孩子實在呆不下去了,覺得山上太冷清很無聊,就去我大姐家了,我大姐在縣城是樓房,孩子下去住了三天給我打電話非要上來叫我開車去接他,我接到山裡以後他開心的不得了,說在樓房裡憋壞了,天天哪裡也去不了,還是在山上好,出去可以走很遠沒有人管還安全,口罩也不用戴,我也是第一次覺得山上真好,疫情對山上的人來說一點影響都沒有,天天山上轉轉,坐到老槐樹下面眺望一下城市的燈火闌珊,悠哉悠哉!


小金哥


我與你的觀點恰恰相反,對於新冠疫情過後全國一線城市的房價的變動,我的看法是持平甚至有所下降,至於說大漲基本不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收入減少

雖然除湖北外,這次疫情對於其餘各省而言,似乎只是停工一個月而已,但是這一個月的影響是深遠的,單單就以2019年的GDP而言,這個月就使得我國虧損了8.33萬億的GDP,這個GDP背後涉及到多少企業,多少個人,而截至目前,很多企業仍然尚未復工,部分復工的企業,產能也未全部啟用;其次受疫情的影響,未來幾個月,旅遊、餐飲、酒店、交通、娛樂等等行業依舊會受到衝擊,所以這次疫情對於很多人而言,收入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收入減少,買房的心思就會適當的下降。


疫情的影響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明白了兩個道理:(1)是你需要工作,而非工作需要你;(2)存款是你用於抵抗風險的依靠。在以往或許很多人認為存款無用,屬於傻子行為,因為受通脹影響存款會貶值,但是經過這次事件,會讓不少人明白,當意外來臨時,能支撐你抵抗的恰恰是你的存款。所以這次疫情過後,或多或少會改變部分人的觀念。原本想清空兩個家庭,六個口袋(爸媽、岳父岳母、夫妻)購房的,甚至是舉債湊首付款的,肯定會清醒一些,不敢在如此激進,所以購房人群相對會較往年減少,特別是在上半年,即使國家宣佈疫情結束,短時間內,大部分人仍然不會去人員聚集的地方。

總結

一線城市的核心吸引力在那,無論是就業單位、醫療、教育、衛生等等,它的吸引力都擺在那,所以在各類城市裡,一線城市的房價是最堅挺的,要說大幅度下降不可能,按照今年的情況,要大幅增長更加不現實,最大的可能就是維持在穩定的趨勢下,略有下調,但幅度不會太大。


鯉行者


筆者認為不會,因為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對人的行為的影響也是短期的,從全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來看,這次疫情度經濟的影響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短期內經濟承壓,並不會改變房地產的長期形態。

1、認為一線城市房價漲的原因是什麼?

題主說的,有人認為這次疫情後一線城市房價大漲,我不知道你的原因是什麼,但是之前筆者在網上看到一個說法,那是說疫情讓我們知道了房客和房主的區別,你租的房子,但是在疫情的時候,你都不能再住進去,這個事情可能就會導致很多人的購買需求增加。

這個觀點,筆者並不認同,因為那些買不起房子的人,也不會因為一件疫情的刺激然後就突然有錢就買得起了,而那些有錢有需求的人,該怎麼買還是怎麼買,其實在一線城市生活過的人都知道。

因為缺少房子,你在這個社會上每天受到的刺激都不會少,這次刺激總的來說不會比這次疫情導致你“無家可歸”輕鬆,你在一線城市有一個自己的房子,你走路也會帶風。

在一線城市工作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要努力在這裡留下來,買房是一個確定的目標,另一種就是要努力賺錢,然後回老家買房或者建房,這兩種人無論哪一種都會很拼命,如果不拼命就沒有必要留在一線城市,一線城市絕對不是一個休閒的城市,這是一個只適合拼的城市。

2、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

目前網上,或者也有專家指出這次疫情對小微企業的傷害是很大的,甚至有人給出數據說有40%的小微企業會倒閉,這種說法筆者是不認同的,對經濟的損害一般分兩種,一種是短期的傷害,一種是長期的,比如一個人的頭被人打了一棒子,休息了一個月然後就出院了,那麼這個就是短期的,損失的也只是一個月的收入以及醫藥費。

但是如果這次出院後,還 留下了後遺症,那麼這個傷害就是長期的,還會影響以後的工作、生活和收入,這種就是長期性的,長期性的傷害在經濟層面一般是制度層面的。

而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明顯是短期性的,真實的損失可能是有數萬億,但是中國有100萬億的體量,從這個比例上來講,還不至於傷筋動骨,而當前除了湖北省以為,疫情的防控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新增的確診病例已經大大降低,連續16天下降,換句話說,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具備復工的條件。

只是對湖北尤其是武漢的影響還會更久,這個對中國的整體來說是局部的,武漢今年的經濟增長很有可能是負的,而中國整體的經濟增速甚至會跌至5%左右,這個都有可能,但是主要是一季度的,過了2月份,相信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復工了,經濟會復甦,會重新運行起來。


壹號股權


一線城市房產還在執行限購等政策,大漲應該是不會的。現在來說,大城市房產市場已經經過了幾年的調整,可能2020年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的。

新冠疫情對於房產的影響

現在來說,從短期來說,疫情對於房產市場影響是比較大的,但是從長期來說,房產市場仍然是處於白銀時代,今後十幾年可能還是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

現在處於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好多地方基本上沒有事都不出門了,因此,這幾個月可能也沒有多少人去買房子的,房產市場應該是比較慘淡的。

雖然這幾個月對於房產市場影響較大,但是可能疫情結束以後,大家買房的熱情也會逐步釋放出來的,因此,整體上來看,疫情對於2020年的房產市場可能影響也不會太大。

如果從長期來看,疫情影響會更小一些,未來十幾年房產市場可能仍然會保持緩慢上漲的態勢。

一線城市可能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

2020年,可能會出現緩上漲的格局。現在來說,四大一線城市已經經過了三四年的房價調整期,價格調整已經是比較充分了。

而且從需求方面來說,有些一線城市人口也有所增長,而且現在也積累了不少的剛需人群在等了幾年只有,也準備入市購房。因此,如果一線城市購房人數增加,那麼一線城市可能是會出現緩慢上漲的態勢的。


比如最近深圳新房平均價格從2019年6月開始,就出現了緩慢上行的態勢。這個可能也意味著深圳2020年房價有可能會出現緩慢上漲的格局。

因此,從整體上來說,2020年一線城市房產價格可能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

結論

從整體上來說,一線城市在限購的政策調控之下,大漲應該是不會的。但是大城市房產價格已經調整幾年了,可能2020年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的。


睿思天下


房價長期看人口,短期看金融。

本次疫情過後,一線城市城市房價如何走,關鍵得看金融政策是否有鬆動,金融政策包括首付比例、限購政策、房貸利率等,特別是限購政策、首付比例。房貸利率不是決定因素。

一線城市需求充足、購買力強

我國的四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房價,除了廣州稍微低一點,其他三個城市其實房價已經處於高位,但是這幾個城市還有大量的人沒有住房,這些人口需要住房,住房需求是充足的。

一線城市的資金吸附能力是很強的,大量的企業入駐一線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很高的,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數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排名前列,從購買力看一線城市的購買力強。

一線城市現在房價處於穩定階段,是因為現在的金融政策,首付比例高和限購,一旦金融政策放開,一線城市的房價還是有可能出現快速的上漲,一線城市的金融政策會放開嗎?2019年房租不炒的政策還言猶在耳,不太可能取消限購和降低首付,所以我認為2020年不太可能會放開金融政策,一線城市房價在疫情過後,不太可能出現暴漲。

綜上所述,房價短期看金融政策,一線城市我認為在疫情過後的限購和首付比例不太可能會調整,所以房價還是以平穩為主。


互金圈


說實話,我並不太認可這種觀點,雖然一線城市的房價保值性現在看來不錯,但是經過這次疫情,我感覺一線城市人口密度過大帶來的弊端太嚴重了,未來城市的發展策略很可能會做調整,這有可能會壓低大城市的房價。

記得在20多年前的時候,歐美城市中心有很多高樓大廈,我們都以為裡面住的人應該很富裕,但是導遊說城市裡住的都是貧民,有錢人買車後都到郊外別墅去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會蝸居在城市中心的高樓裡,這會不會是我們大城市未來的方向呢?

當然,現在我們還不好說,畢竟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過程也不一樣,所以我們不可能複製人家的模式,但是我覺得疫情過後,我們有可能會對超大規模城市發展策略進行反思,把城市規模做大,城市人均佔地面積變小,人口密度過於集中,這種發展模式好不好呢?



住在大城市的人應該有感觸,大城市房價高,通勤時間長,工作壓力大,交通擁堵,疾病傳播速度快,夏天在城市看海,放假在路上看車,這些已經嚴重製約了城市的經濟發展。

為什麼城市功能不能進行疏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呢?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城市發展思路,我們總是想把城市的功能集中化,這樣可以降低運營成本,集中全市優勢發展城市經濟,但是現在看來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我們已經度過了自行車時代,現在個人交通工具發達,私家車普及率提高了很多,公共交通工具也非常方便快捷,人們的活動範圍可以變得更大,原來集中的模式越來越不適合現代城市發展要求,而瓶頸主要就在於土地的供應和對耕地的保護。

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那麼城市的功能很可能就會被疏散,其實雄安新區的建設就是一種新思路,如果雄安開發得到很好落實,而且效果明顯的話,估計很多一線城市會仿效,這樣看來大城市的房價就不可能進一步上漲了。

當然,這只是基於這次疫情,對大城市發展模式的思考,至於未來的城市發展策略如何選擇,現在誰也不好說,但是我覺得大城市真的需要改變一下發展思路了,一線城市的房價也不宜再進一步上漲了。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純屬主觀想象,歡迎大家討論。


互金直通車


疫情過後,房價不會出現大漲,相反是要下跌的:第一,開發商為了回籠資金,必定會拋售手中房產,房子價格會打折促銷的。這已是板上釘釘。

第二,疫情過後,各行各業都要恢復生產,很多民眾要找工作,大家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去買房。在沒有人買房的情況下,房價怎麼漲?

第三,有錢人為了拯救自己的實體經濟,會把囤積的房產拋向市場,市場上二手房價格大跌,一線城市房價還會怎麼大漲?

第四,現在一線城市房價受到調控大漲不可能,下跌也並不容易。更何況,房地產處於飽和狀態,有房的家庭好幾套,沒房的家庭一套也沒有,購房需求大不如前幾年了。


全國一線城市房價大漲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中國經濟至少要到下半年恢復正常,物價也是如此,我們這裡很多人希望房價一直漲下去,但是天下沒有天天大漲商品,疫後沒有敢投機炒房了,房價遲早要回歸合理區間。


不執著財經


疫情之後,房價怎麼走,現在看漲,看跌各執一詞。我們來看看上方的理由。

看漲的理由

  • 首先是大災過後,一線城市發達的醫療水平和充足的醫療資源成為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

  • 一線城市和江浙等經濟發達地區政府管理能力較強,對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這些地區成為國人心目中較為安全的地區。儘管許多地區都有限購措施,但蜂擁而至的外來人口還是會對房價增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 此次疫情,給廣大中小企業的業主造成了重創,許多中小企業的業主將會退出所經營的領域,進而進入炒房隊伍。而住房是炒房者最為偏好的炒作對象。

看跌的理由

  • 本次事件暴露出來很多問題,鋼筋水泥堆積起來的經濟大大擠壓了民生領域的建設,高房價會引起反思,未來控制房價的手段會更堅決!


  • 大城市人口密集,各種資源供不應求,本次疫情的發生,暴露了大城市的各種問題,例如物資供應,醫療配備等。見此狀,很多未購房者會重新考慮在大城市買房的必要性。

筆者認為,房價不會有什麼變化,疫情前是什麼樣,疫情過後還是什麼樣,相反,受疫情影響,經濟收緊,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房產飽和等因素影響,房價下跌是大勢所趨。


懿財經


現在真的很擔心,房地產會奪走,停工工廠企業的救命錢!

因為武漢疫情,國家很可能出臺資金救市,但資金是逐利的,很害怕很多嗷嗷待哺的實體企業需要的資金,會被房價暴漲帶來的賺錢效應而帶走。

現在不是以往,你房地產掠奪些社會資金就掠奪吧,實體工廠還能運作,現在很多企業工廠因為停工,損失很大,如果房地產再因為房價暴漲掠奪了國家的救市資金,那可是實體工廠的救命錢呀!

如果房價不暴漲了,不賺錢了,你讓這些企業買房,他們都不會買房,而會選擇繼續救援自己的工廠。

而如果房價在財政政策下刺激的暴漲後,你不讓企業主拋棄工廠而把錢投入到炒房之中,恐怕他們能有一萬種方法勾結銀行,把國家的援助資金投入房地產領域!

資金是逐利的,高明的管理者,如何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成為金錢的奴隸,就是看能否充分地運用“資金逐利”這個特性高明的管理市場。

有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如何順勢而為利用資金逐利的特性,巧妙地化解危機。

北宋第一名臣范仲淹,主政杭州的時候,一年遇到大旱,杭州米價暴漲。

應對如此情況,范仲淹沒有強制米商降價,反而鼓勵杭州的米商,把大米的價錢維持到高位。

在維持杭州高米價的同時,范仲淹又派了很多人,去周圍散播杭州米價高,利潤很大的消息。

周圍的產米區的商人,聽說杭州米價高,於是大肆購買大米,晝夜兼程,披星戴月地把非常多的大米運到杭州變賣,結果,杭州人得到了急需的大米,而米價也漸漸恢復正常。

這就是范仲淹管理的高明之處,他沒有硬性的打壓米價,而是運用資金逐利的性質,用杭州的高米價,吸引外部資金購買大米支援杭州。

范仲淹就是巧妙的利益了“賺錢效應”來獲得大米的,那現在的疑問是:我們是利用賺錢效應,獲得房子呢?還是獲得生產生活物資呢?

也就是,你需要什麼,就維持什麼的賺錢效應,范仲淹需要大米,就維持杭州大米比外地大米的一個巨大的差價,就是販賣外地大米到杭州,可以賺取巨大的利潤。

這個巨大的差價,就是賺錢效應,維持杭州歐大米的賺錢效應。

現在中國需要房子嗎?需要維持房子不停的漲價,這個賺錢效應嗎?

很顯然,人均世界前列的住房面積說明中國不需要房子,而現在武漢防疫竟然要從美國進口特效藥,說明中國的醫療科技水平遠沒有房地產光鮮!中國有更多的領域需要“賺錢效應”,這不包括房地產!

所以現在必須打破房地產的賺錢效應,阻止更多的資金沉澱到房地產領域!

現在房價如何,這都是過去了,關鍵是未來的預期,只要房價不漲,沒有賺錢效應,就行。

因此,現在國家因為武漢疫情影響,很多行業工廠無法開工,眾多企業停擺,造成實體經濟的損害,到武漢疫情結束後,百業待興的關鍵時刻,國家最重要的是告訴工廠企業:

你們生產的東西是非常寶貴的,必定有巨大的利潤,而不是用房價的暴漲,告訴這些工廠企業主,房子才是能賺錢的,你們的實體產品無足輕重!

在武漢疫情面前,真正使得我們戰勝疫情的,是那些成千上萬工廠生產出來的物資,而不是黃浦江邊富人窮奢極欲的玩物湯臣一品這樣的豪宅!

要明白,中國真正的底蘊,是我們眾多創造了極大物質財富的工廠,而不是黃浦江邊讓富人炫耀奢靡生活的湯臣一品豪宅!

這次疫情之後,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房價,絕對不能讓企業家心寒,看到房價暴漲的賺錢效應,而放棄恢復千瘡百孔的實體工廠和企業運作,去炒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