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膏藥正確使用方法,向痠痛說拜拜

肩膀好酸!手腕有點痠痛!來一片膏藥,快快貼快快好?先等等,你知道貼膏藥之前,要先搞清楚症狀再貼,才有效嗎?而且貼太久,還可能傷害到皮膚甚至是身體,筆記,膏藥6大注意事項!

頭痛、經痛、牙痛…吃止痛藥好有效,而大家都有「多吃止痛藥易傷身」的正確觀念,但,你在使用膏藥的時候也是這樣想的嗎?大多數人只要一有痠痛的症狀,就會一塊接一塊的往身上貼。從現在起,你要加入這個觀念「多貼膏藥易傷身」。錯誤或過度使用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畢竟膏藥也是藥品的一種,以下6點提醒不可不知!

膏藥正確使用方法,向痠痛說拜拜


使用膏藥注意事項

1.避開傷口

膏藥不等於外傷用藥,所以當你的患部有傷口、疹子、皮膚過敏…等症狀時,就不要再往上面貼膏藥了,否則膏藥裡的藥很可能會刺激到傷處,導致細菌感染或是惡化。

2.瞭解成份

膏藥大多含有水楊酸甲酯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以及其它醫藥成分,建議在購買之前一定要看清楚成分,最好是詢問醫生再使用,特別是過敏體質、孕婦、肝腎疾病患者,更要謹慎選擇,避免對自身健康及胎兒造成負擔!另外,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對成分過敏,可以先剪一小塊,長寬大約3釐米的貼布在大腿內側來確認。

3.貼超過6小時

膏藥的藥效大約可以持續4~6小時,超過這個時間等於是貼著一塊沒用的布在身上,悶著你的患部容易造成過敏,導致紅腫、發癢,反而更不舒服,所以時間到了就要撕下來,更不要貼著上床睡覺喔!

膏藥正確使用方法,向痠痛說拜拜


4.一天不貼太多片

一定要記得膏藥也是「藥品」,當然它也不能過量使用,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或是膏藥的大小、成分來運用,一天最多貼2~4片,避免大量的藥物進入體內,造成腎臟的負擔。

5.不同膏藥別混和用

和藥不能混著吃的道理是一樣的,把不同的膏藥貼在身上,很可能會出現藥力在體內打架、某些成分劑量過多…等問題,容易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6.症狀未改善要就醫

請記得「膏藥應急用」,因為很多慢性疼痛都不是光靠膏藥就能解決,長期用等於長期吃止痛藥,可想而知對身體會造成多大的傷害,所以如果貼了1~ 2天,症狀都沒有改善,就要趕快就醫找到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市面上膏藥有上百款,到底哪一種比較有效呢?其實這得根據自己的症狀來選擇,以下分享4種情況以及對應的膏藥類型~

膏藥用對了才有效!

1.肌腱發炎

因為姿勢不良、激烈運動、長時間重複出力…等原因造成肌腱發炎,導致網球肘或是媽媽手的問題,如果疼痛狀況比較輕,可以貼上具有消炎止痛的膏藥,並且多加休息來舒緩症狀。

2.延遲性肌肉痠痛

每次挑戰自己的運動極限後,都會有肌肉痠痛的感覺,別擔心這是很正常的,表示你的肌肉正在成長啊!除了多休息、熱敷、伸展…等方式來舒緩之外,如果真的很不舒服,或手邊剛好沒有熱敷的用具,可以用溫熱型膏藥搭配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症狀緩解。

膏藥正確使用方法,向痠痛說拜拜


3.扭傷

走路時腳踝不小心「翻船」、一覺起來脖子落枕…等急性肌肉扭傷問題,記得先用「PRICE」原則: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 packing)、壓迫(Compression) 、抬高(Elevation)處理患部,最後可以再貼上有消炎止痛成分,並具有彈性的膏藥,達到消腫、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

4.拉傷

和扭傷不同,輕微拉傷大多是因為肌肉、肌腱疲勞或過度使用造成的,這時候患部會處於發炎的狀態,第一步可以先用急救5步驟:保護、適當負荷、冰敷、壓迫、抬起來處理,再來搭配溫熱型貼布熱敷,有助於減少不舒服的感覺。

膏藥正確使用方法,向痠痛說拜拜


以上症狀若是使用了2天的膏藥,都沒有改善問題,記得儘速就醫檢查出正確的病因喔!

市面上的膏藥大約可以分成2種,中藥和西藥,其中含有的治療藥物也不一樣,小編列出幾個主要的成分,提供大家參考,更容易根據自己的症狀來選擇。

​中西膏藥成份大解析

1.中藥膏藥

【主要成分以及功效】

冬青油:效果類似阿司匹林,有助於消炎減少患部腫脹。

辣椒素:溫熱型貼布通常含有辣椒膏的成分,可以阻斷神經傳導,暫時減少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薄荷:薄荷可以消炎止痛,涼爽的感覺也有助於鎮靜患部的效果。

2.西藥膏藥

【主要成分以及功效】

1.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NSAIDs有很多種,主要是減少患部腫脹以及疼痛的效果,可以根據疼痛的程度來選擇,從強力到輕度依序為:Indomethacin→Ketoprofen→Methyl Salicylate。

最後還是要提醒,膏藥不是萬能的,用來應急可以,但長時間使用或症狀一直沒有改善,就要乖乖去看醫生!對症下藥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健身知識呢?

膏藥正確使用方法,向痠痛說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