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黃庭堅6歲寫的一首詩,結尾兩句道盡現實,發人深省,驚豔千古

在分享今天的詩詞名篇之前,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6歲的時候在做什麼呢?可能很多朋友已經想不起來了。然而,在這個我們可能只知道玩泥巴的年紀,有一位古代的小詩人竟然已經能夠開口作詩了,真的是"人比人不如人"。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忍不住感嘆古人的智慧當真無窮,比如說駱賓王在幼年時便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詠鵝》,真是少年成名的典範。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前面說的那位6歲小詩人的作品,而這位小詩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黃庭堅。

黃庭堅6歲寫的一首詩,結尾兩句道盡現實,發人深省,驚豔千古

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黃庭堅出生於洪州分寧,是一位天生的神童。他擁有著超強的記憶力,幾乎已經達到了過目不忘的水平,而在6歲時,他就能夠張口作詩,天賦這種東西真的是羨慕不來。

在這首詩的背後,還有一個小的故事,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黃庭堅的父親也是一位熱愛文學之人,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們經常坐在一起吟詩作對。那天他的父親邀朋友來家中開懷暢飲,可想而知,文人們湊在一起自然不會只喝酒,切磋也是少不了的。

黃庭堅6歲寫的一首詩,結尾兩句道盡現實,發人深省,驚豔千古

黃庭堅或許是被家中大人們吟詩的聲音吸引,情不自禁的聆聽起來,被一位客人看到了,之後就笑著對他說:"早就聽聞你神童之名,不如讓我們開開眼,給我們做首詩如何?" 在得到了父親的同意之後,他聯想到白天見到牧童放牛時的場景,於是便寫下了這首詩。

說真的,我們真的很難以想象,在古代社會,一個尚且6歲的孩童,腦袋裡竟然有如此智慧。因為這不單單只是一首詩,在詩中所蘊含的那種諷刺意味很難想象是出自一個孩童之手,倒更像是一位洞察世事、看透人生的成年人,實在是了不起。

黃庭堅6歲寫的一首詩,結尾兩句道盡現實,發人深省,驚豔千古

在他做出這首詩之後,在場的大人全都驚呆了,對他不停的稱讚,他們相信這個孩子日後一定會有一番成就。而他也沒有辜負大家的厚望,再後來果然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師,也為後世留下了無數的經典佳作。

而黃庭堅在這首詩的前兩句中,主要是寫景,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從村前路過,沒多久就傳來了笛子的聲音,想還是牧童在吹笛子。不過在後兩句中,他卻並沒有再繼續對景物描寫,反而180度的轉變,他說到長安城裡邊的文人墨客都在追逐名利,甚至忘了自己的初心,可到頭來卻只是徒勞一場,遠不如牧童生活愜意,至少內心無憂無慮,沒有勾心鬥角。

黃庭堅6歲寫的一首詩,結尾兩句道盡現實,發人深省,驚豔千古

明明是一個尚且6歲的孩童,沒有任何人生閱歷,可是卻能做出這種感慨,果然無論是古代的天才還是現代的天才都不是能以常人的思想去衡量。這首詩別具一格,簡單易懂,將牧童與長安的那些追逐名利的文人形成鮮明對比,讓這首詩頓時變得無比生動。

尤其是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更是堪稱經典,時至今日依舊發人深省,很多時候,我們不妨將生活的一切都看得淡一些,也許這樣快樂也就會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