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詩詞裡的古建築

“千宮之宮”

“中國宮殿的範本、巔峰之作”

“規模是北京故宮的4.5倍”

這一連串的美譽都指向唐都長安

最著名的皇宮,

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宏偉的殿宇

——大明宮。

昔日傳奇的大明宮早已在唐末的戰火中消隕,但在見證了大唐興衰榮辱的唐詩中,我們仍舊能夠依稀窺得大明宮的吉光片羽。就讓我們跟隨大詩人王維,看看繁華盛世中的大明宮,如何書寫著壯闊恢弘的大唐氣象。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重物華。

1 詩題中的“蓬萊”,就是大明宮

一首短短的律詩,題目便有二十三字之多。在這二十三個字中我們又能解碼出怎樣的歷史信息呢。蓬萊宮就是鼎鼎大名的大明宮。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合稱“三大內”,是唐都長安的三大宮殿群。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唐長安城示意圖

太極宮位於宮城西面,稱為“西內”,前身為隋代的大興宮。李淵李世民父子的相繼入主,讓太極宮成了唐初期名副其實的權力中心。相較於整個太極宮,它的北門玄武門也許更負盛名。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紀錄片《大明宮》中玄武門復原圖

大明宮位置在皇城東北,稱“東內”。最早為李世民為其父李淵避暑而建。地勢低窪帶來的陰溼以及手足相殘留下的夢魘,都讓太極宮不再適宜作為大唐權力的中心。在唐高宗龍朔二年,李治對大明宮進行了擴建,並於次年遷至此宮。自高宗起,二百餘年間,先後有十七位皇帝在此起居理政。大明者,太陽也。作為皇家威儀的代言,大明宮不僅是大唐最耀眼的政治中心,也成就了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的巔峰之作。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紀錄片《大明宮》中大明宮復原圖

興慶宮位於大明宮的南邊,稱“南內”。原為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前的住宅,後營建為宮。如果你看過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一定對其中的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樓、興慶殿等建築倍感親切。念舊的唐玄宗將聽政的地點改在興慶宮,所以開元、天寶年間,興慶宮和大明宮同為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興慶宮花萼相輝樓復原圖

2 馬屁拍得好,應制詩第一

由於玄宗頻繁地往來於大明宮和興慶宮之間,出於安全考慮就有了兩宮之間的閣道,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天橋”。閣道懸空高築,不僅連通兩宮,而且一直修建到了遊覽勝地曲江,盡覽長安盛景。一日,玄宗的車架通過閣道時被滯留在春雨之中。玄宗俯望著如畫江山,詩興大發,遂寫下《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一詩。詩成,仍覺餘興未盡,便命侍從人員唱和。於是就有了王維的這首《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影視劇中的長安街景

詩題最後的“應制”二字,說明了這首詩的題材。所謂應制詩,也叫應和詩,就是古代臣子奉皇帝之命而作的詩,詩的內容大多都是歌功頌德,也就是拍皇帝的馬屁。但是拍馬屁的學問那就大啦,有的人拍馬屁讓人感覺虛偽做作,有的人拍馬屁卻讓人感覺賞心悅目。

古代詩人們個個訓練有素、才情橫溢,一般的詩歌類型輕易難不倒他們;可應制詩歷來讓無數的詩人面露難色,馬屁拍得好是理所應當,拍不好卻可能馬失前蹄,甚至折損英名。

王維顯然屬於“應制”高手。沈德潛在其《唐詩別裁集》中認為此詩“應制詩應以此篇第一。怎麼個第一法呢?首聯是遠望的視角,寫出了山環水抱的地理優勢。頷聯是回望,宮門垂柳,盡收眼底。上苑繁花,如錦似霞,寫出了皇家園林的儀態萬方。頸聯看長安全景,盡顯宮殿恢弘與都市繁華。尾聯頌聖,把玩賞春色上升為順應天時,在點題的同時,體現為官作詩的智慧。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王維畫像

3 雙闕龍相對,天下第一門

若論這首詩中,最直觀的大明宮建築,那必然是“雲裡帝城雙鳳闕”中的“鳳闕”了。雙鳳闕,指大明宮正殿含元殿前東、西兩側的翔鸞、棲鳳二闕,兩闕相距 150 米。唐代李華《含元殿賦》雲: “左翔鸞而右棲鳳,翹兩闕而為翼,環阿閣以周墀。”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紀錄片《大明宮》中翔鸞閣復原圖

為何回望大明宮,一眼就能看到“雲裡帝城雙鳳闕”?這就要聊聊含元殿的規模了。含元殿是大明宮的大朝正殿,殿基高出地平面整整十五米,相當於今天的五層樓高。為了官員上朝方便,東西兩側分別修建了平行的坡道,坡道有如龍垂其尾,稱之為龍尾道。據學者考證,殿堂坐落在三層大臺之上,長約六十餘米,南北寬約四十餘米。在正殿的兩側便是振翅欲飛的高大闕樓。正如白居易詩中所寫“雙闕龍相對,千官雁一行”。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紀錄片《大明宮》中含元殿復原圖

被詩人們稱為“鳳城”的長安城,似乎也非常中意“鳳”這個意象,除了“鳳闕”,大明宮中不乏“鳳”的元素,比如含元殿前的丹鳳門。也許比起大明宮中宮殿總面積超過五千平方米的德麟殿,含元殿還算不上最氣派的。但丹鳳門卻很可能是中國古代規格最高的“天下第一門”。

經考古發掘,不同於一般城門只有三個門道,丹鳳門有五個門道,是中國古代建築制度最高的城門,南北寬二十米,東西長達六十多米。寬大的門道,高聳的墩臺,雄偉的闕樓,丹鳳門用它的宏偉,護衛著大明宮的威儀。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紀錄片《大明宮》中丹鳳門復原圖

看過含元殿與丹鳳門的規制,你便知曉這4.5個故宮的規模不是吹出來的。但令人驚奇的是這個浩大的工程竟然只是花了一年的時間。為了迅速建成大明宮,國庫劃撥了帝國十五個州的賦稅收入,又停發了長安各級官員一個月的俸祿,參與建設的工匠很可能達到數十萬人。正是依靠著立國四十餘年的積累,秉承著大唐開放繁榮的盛世氣象,才有了這樣一座植根於中國人的文化記憶當中,難以被後世超越,也永遠不會被歷史湮沒的大明宮。

大明宮作證|王維的這個馬屁拍出了盛唐的巔峰水平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