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京津冀協同發展:保定在雄安新區格局中的地位

在國家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規劃中,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一枚重磅的棋子,而設立雄安新區是否就放棄了保定,其實不然。那保定究竟在雄安新區格局中是什麼地位呢?且看以下幾點分析:

一、地理位置:一衣帶水,唇齒相依


京津冀協同發展:保定在雄安新區格局中的地位

白洋淀上游九條河示意圖

雄安新區最重要的是白洋淀,其特色也是白洋淀。但白洋淀是九河末梢,九河可是全部在保定市境內,從河流來說,雄安新區是保定市的下游。目前白洋淀的補水,依靠保定市的四大水庫,而且南水北調的補水也是通過保定市的河道,單從這一點來說,保定市對於雄安新區來說,就是一衣帶水,唇齒相依。

保定市對於雄安新區來說,其地理優勢就是白洋淀的上游,自然稟賦。

所以,雄安新區對外聯絡的主幹道,向保定市方向的延伸最為密集。

設立雄安的目的之一,就是帶動河北省的發展,從天然的聯繫來說,首先要帶動的是保定市,保定市發展不好,雄安就沒有良好的外部環境。發展保定,就是發展雄安。

二、政治角色:做好服務、保障大局

保定市的政治覺悟還是一流的。從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報告中,就已經明確:服務好雄安新區,就是保定市近幾年最大的任務。

服務,是多層面的。2018年保定市政府工作報告:以協同發展為統攬,全力服務雄安,主動對接京津,京津保率先聯動發展勢頭更加強勁。聚焦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我們堅決服從、堅決支持、堅決借勢、堅決保障,超前制定預案,加強綜合管控,保障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順利起步。高標準啟動新一輪規劃編制,推動與雄安新區統籌、協調、錯位、融合、一體化發展。

保定市另一重要任務是生態保障。白洋淀恢復歷史原貌,綜合治理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保定市,保定市責任重大。所以,作為白洋淀上游九條河流的流經區域,保定市對河流的治理非常重視,行動很快。

不少人認為,這會消弱保定市的地位,理由是雄安越來越強大,虹吸保定市的資源。其實,這是誤解。從服務、保障角色來說,這是和雄安成為一體的節奏。雄安強大,保定必強大,不強大也不行。這是協同發展的要義。

三、經濟地位:和雄安共同成為重要一極


京津冀協同發展:保定在雄安新區格局中的地位

京津冀夜光圖

保定市、雄安新區與北京市、天津市三角關係

通過夜光圖也可以看出,京津冀除了北京、天津燈光輝煌成片,其它城市就是一個亮點。未來,北京、天津、雄安+保定、石家莊等等城市,就會輝煌成片,成為地球上最閃光的區域之一。

雄安新區的設立,將補上燈光最弱的那一角。

四、產業作用:相互對接、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保定在雄安新區格局中的地位

京津冀產業結構圖

雄安新區因為白洋淀生態承載問題,只能儘量容納高精尖產業,高能低耗產業,那麼落地的產業就會設置在周邊,特別是保定市由於有多年形成的產業基礎,是雄安產業落地的最好承載地。

保定修編整體規劃,首要一點就是對接雄安新區。從交通狀況、產業規劃、生活服務等等各方面,與雄安新區協調一致。

保定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未來三年行動計劃表明,保定市將在大數據與物聯網產業、信息技術核心產業、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產業專、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新能源與智能網裝備產業、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發展、進環保產業等等方面,加大發展力度。其用意不言自喻,就是承載京津的產業轉移,以及與雄安的融合發展。

歷史上,保定市在國家戰略中曾經起過重要的作用。除了多年的省會,還曾設置過直隸總督署,北京、天津、保定,是親密的鐵三角。保持歷史的耐心,也包括尊重歷史、地理位置及文化底蘊,決定了保定在未來的歷史擔當。因此,未來保定和雄安將一起勇挑重擔,帶動河北周邊區域共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