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新型“家庭暴力”,正一步步摧毀孩子性格,比打罵影響更大

假期的時候鄰居因為工作很忙便把放寒假的孩子放到了爺爺奶奶家。整整兩個星期過去了,鄰居這才抽出空來去看望孩子。沒想到鄰居與孩子見面時孩子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熱情。

孩子站在鄰居的對面問道“媽媽,你是來接我回家的嗎?”鄰居趕緊討好地點頭稱是。可是孩子卻扭過身去大聲地說“我不要回家,你快走!”鄰居有些不明所以,孩子接著說道“在這裡爺爺奶奶都能陪我玩,回到家我只能自己玩,你和爸爸手裡都拿著手機不管我。你們根本不在乎我!”孩子的話讓鄰居著實感到尷尬。鄰居本以為孩子自己也可以玩的很好,沒想到自己的漠視卻讓孩子心裡很受傷。

新型“家庭暴力”,正一步步摧毀孩子性格,比打罵影響更大

一、父母哪些行為屬於新型“家庭暴力”?希望你家沒有

此間看到這樣一篇新聞。當天,一名男童在深夜的地鐵口徘徊,民警發現後將其帶到了派出所。在民警耐心地與男童溝通的時候發現孩子還沒有吃晚飯,於是民警特意給孩子買來了兩個包子。在隨後的聊天中民警瞭解到,男童之所以選擇離家出走不過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男童哭著說“我已經離家出走十多次了,但是每次父母都不當回事兒,有些時候甚至我已經被警察叔叔送回了家,父母才知道我出去了。”隨後民警趕緊聯繫了男孩的父母通知其來警局領回孩子,並且告訴小男孩千萬不要再離家出走了,這真的很危險。

1. 漠視孩子需求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漠視孩子的需求,表面上看是在給予孩子陪伴,實則已經被手機所捆綁。這種低效的陪伴使得父母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忽視了孩子心裡最迫切的情感訴求。當孩子提出自己的願望時,父母選擇性忽略,哪怕僅僅是睡前一小段故事也有可能得到是“別來煩我”這樣的回答。

新型“家庭暴力”,正一步步摧毀孩子性格,比打罵影響更大

2. 嘲諷孩子能力

中國式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是非常內斂的,即便孩子的成績讓他們感到驕傲,但是父母們卻常會以一種嘲諷的姿態來回應。孩子的想法和努力無法得到父母的認可,在嘲諷這種語言暴力中孩子變得越發的自卑。

3. 批評孩子不足

父母們不願意看到孩子做錯事,但是事實上孩子犯錯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父母一味地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批評孩子的不足,這會讓孩子心理承受很大的壓力。

新型“家庭暴力”,正一步步摧毀孩子性格,比打罵影響更大

二、新型家庭暴力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傷害?

1. 破壞了孩子的自我評價

在孩子的成長中會不斷地建立起自我評價,當孩子不能夠正視自己時,自我評價是依靠周圍環境的評價來獲得的。在被新型家庭暴力所困擾的家庭中,孩子很難接收到恰當的正面的評價刺激。

2. 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的嘲諷、批評、打擊、否定都成了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利刃,在父母的語言暴力中孩子的自尊心被摧毀的千瘡百孔。孩子在負面的家庭環境中變得自卑、怯懦、不敢表達自己。

新型“家庭暴力”,正一步步摧毀孩子性格,比打罵影響更大

3. 疏遠了親子關係

心理學家提醒,成長在充滿新型家庭暴力的環境中的孩子,對於親子關係的認知會存在一定的偏差。孩子常常懷疑父母是否不夠愛自己,在這種不斷的懷疑中,原本親密的親子關係不斷被消耗。

很多父母致力於為孩子營造一個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但是卻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情感訴求。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需求時,不要覺得這是一種困擾,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接納孩子的表達,更加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

三、家長應該怎麼避免這種新型家庭暴力的出現呢?

1. 改變對孩子的認知

父母需要清晰的認識到孩子的能力,對孩子所做出的成績表示肯定和認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自己的努力是會被父母看到的,父母改變對孩子淺顯的認知更加能夠了解孩子真正的優秀之處。

新型“家庭暴力”,正一步步摧毀孩子性格,比打罵影響更大

2. 多花些時間來陪陪孩子

教育學家們認為,當下的孩子之所以叛逆冷漠很大程度上源於父母缺少對孩子的陪伴。當父母願意多花錢時間來陪陪孩子時會發現原本苦惱的親子矛盾,其實沒有那麼複雜。

新型“家庭暴力”,正一步步摧毀孩子性格,比打罵影響更大

3. 有話好好說這很重要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表現出非常明顯的情緒化,這就導致好好的一場教育變成了父母的情緒發洩。這樣的語言暴力會讓孩子深受其害,有話好好說是父母教育的基礎。

孩子心思敏感而脆弱,父母更需要好好呵護,不讓孩子為自己的情緒買單,關注孩子內心世界的情感變化,這是父母教育的責任。

大家對於新型家庭暴力有哪些看法呢?對此又有哪些好的見解分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