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近年,華語電影似乎越來越喜歡小人物題材的電影。

較為熟知的2016年《火鍋英雄》,闡述小人物的英雄事蹟,2018年《無名之輩》大放異彩,再到2019年《鋌而走險》、《兩隻老虎》、《受益人》...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就連週年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中亦有敘寫小人物的章節。

「小人物」題材,拉近了觀眾與電影的距離感,更易俘獲觀眾的心,這種獨天獨厚的優勢也使得這類影片認同感強烈。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寄生蟲》(기생충)

2020年,洛杉磯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由唯一出線的亞洲電影《寄生蟲》(기생충)帶走。

沒有一絲懸念,亦說明一切。


去年,當第一次聽到「寄生蟲」之時,第一反應這是一部與《鐵線蟲入侵》之類的災難電影。

然而並不是這樣,「寄生蟲」與我們口述一樣,作為一種比喻,而電影中的主角也正是如寄生蟲般生存著的人們。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看過《寄生蟲》,儼然瞭解這不僅是一部“小人物”電影,更是一部徹頭徹尾反映底層人民生活的映實之作。

電影反映社會階層間的矛盾人內心的矛盾激化

沒有驚心動魄的劇情,卻依然能夠牽動人心,這正是電影《寄生蟲》的高明之處。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金基澤兒子與女兒

電影中,將現實社會映照得尤為深刻。同樣是兩家人,作為底層的金基澤一家蜷縮在昏暗的地下室,還得擔心酒鬼在自家窗口撒尿,而樸社長有著寬敞高檔的別墅,愜意享受生活。

強烈的條件對比反差,富人的優越感、窮人的自卑感躍然於電影之中。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記得,金基澤應聘樸社長司機面試之時,在公司的手足無措,與樸社長自然的手勢示意,無疑體現出環境的差別所帶來的差別,更深次地是金基澤內心深處暗藏的自卑之感,讓他在高檔場所的舉足無措。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到電影最後,金基澤莫名地殺死樸社長,可以說是將矛盾描寫到極致。

縱觀這部影片,樸社長雖然有著自己的“界限”原則,但為人也算和藹,對金基澤從未有過苛刻之舉。金基澤對樸社長一家也是有著質樸的感激之情的,表面看是全然沒有理由殺害樸社長的。

唯一的理由只有階級差異化給予弱勢一方脆弱內心的觸碰

電影之有一細節,樸社長的小兒子無意道出金基澤一家人身上有著相同的味道,而這種味道不是樸社長一家這種階層所具有的“地下室黴味”。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金基澤夫婦

更為直白的說,這就是「窮」,一旦抱起「窮」的石頭,廉價的氣味是難以散去的,金錢永遠不是擺脫貧窮的有效方法。

內心矛盾的爆發,成為了殺人的利器。

《寄生蟲》通過寫意的劇情,深層次的意圖表達,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實至名歸。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樸社長夫婦

電影中,所謂的有錢人:樸社長一家,其實他們也並沒有做錯什麼,甚至可以說得上是近乎完美。

家庭和睦,沒有冷暴力,夫妻恩愛、互相體貼,關心兒女,開除保姆、司機委婉而為,對傭人大方,不折不扣的一個善良美好家庭。

但是,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會有一種不喜歡他們的感受。這種直觀的感受叫做「羨慕」,「羨慕」演變為「妒忌」,「妒忌」生成「恨意」。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一個擁有價值觀的人,會自然而然所生成的扭曲心理,

金基澤的行為也正是這一過程的極端化真實寫照

就如同每當遭遇天災之時,總會認為有錢人就應該多捐錢,誰誰明星才捐那麼點,並且煽動他人一起對人口誅筆伐。

而《寄生蟲》中金基澤一家為了工作不擇手段,面臨「窮」的無原則。對於大多數人,雖然知道如此不可為,卻又為之,捨棄了內心的道義。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忙碌為生存而奔波的人,是沒有太多大道理可言的,這無疑是反映現代社會的常態

而樸社長夫婦有對開除司機、傭人的後路擔憂,也不過是他們有著富足的生活條件,才會有空餘之嫌思考甚多。


《寄生蟲》以小人物、小家庭、小事蹟來進行刻畫,社會底層金基澤一家通過手段“寄生”於上流之家。

“寄生蟲”由此得名。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作為一部商業片的《寄生蟲》,卻入木三分地探討社會問題,不一樣的切入點也使得這部電影尤為的搶眼。

電影中,樸社長家原保姆的丈夫藏身於地下室躲債,相比金基澤一家付出勞動,他更像是一隻不折不扣的“寄生蟲”。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保姆丈夫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微弱燈光暗室裡的寄生蟲,當他第一次踏入庭院沐浴陽光,刺眼的光線令他睜不開眼,難道他本就該屬於昏暗的地下室嗎?

答案是否定的,沒有任何人生來就註定了身份。

他主動放棄了成人的機會,選擇做一隻“寄生蟲”。而走出“巢穴”的也不是追求正常人的生活,而是面對老婆的死亡崩潰報復。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社長夫人

對於沒有感受過溫暖陽光的人,對他說沐浴陽光之下的愜意、美好如同空談。

正如,對疲於奔波生計的人,對他談遠大構想,亦是不切實際。


小人物電影,所展現的就是:真實!


小人物電影容易出佳作嗎?奧斯卡:它能拿走金像獎說明了一切

《寄生蟲》也正是如此,無論是對於富人、 窮人的描繪,都與實際常態的印象大抵相同。而觀眾更能融入在自己的角度看出電影的不凡。

沒有華麗的特技,沒有婉轉的劇情,小人物主題它偏能觸動人心,偏易出佳作。

《上車,走吧!》如此,《hello!樹先生》如此,《寄生蟲》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