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一本老族譜 續上相隔200多年的血緣

2019年4月1日,來自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的洪哲倫、洪哲寶堂兄弟,憑著祖上傳下來的一本清朝年間的族譜,找到了他們祖先洪蕃鉞所在的故鄉——福建省龍海市海澄鎮內溪村溪田社下社(俗稱“下溪田”)。

一本老族譜 續上相隔200多年的血緣

族譜中記載的溪田洪姓由來

洪蕃鉞,據光緒版《漳州府志》記載,曾任四川鹽亭縣令,此外再沒有別的記載。即使是乾隆版的《鹽亭縣誌》,也只是多了時間和籍貫的記述:“乾隆三十八年任(鹽亭知縣),福建海澄縣監生。”而他的家鄉溪田下社,由於族譜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燒掉,也見不到隻言片語,就連傳說中的洪蕃鉞父親洪瑄的墳墓“石燭墓”也早已不見蹤影。

一本老族譜 續上相隔200多年的血緣

族譜中關於洪蕃鉞的記載

事情的轉機在於一本老族譜。該族譜填補了龍海乃至漳州的空白。該族譜除明確記載了洪蕃鉞的名諱字號、職務變遷外,還完整記錄了下溪田洪氏先人的由來及歷代先祖名號、官職、封贈等內容,許多原本只是口口相傳的祖先事蹟得到了印證,也糾正了一些以訛傳訛的民間傳說。據族譜記載,下溪田洪氏原居於金浦(即今漳浦縣)東郊山前,遷居泉州府同安縣金門列嶼(今臺灣金門縣烈嶼鄉,亦稱“小金門”),後因“海氛遷徙靡定”,於是卜築於龍溪石鎮之訓經(今石碼鎮訓經巷),最後才定居於今海澄鎮內溪村溪田下社。此外,族譜還詳細記載了前幾世的概況,他們之中有外出為官的,有到臺灣經商的,甚至有遠赴番邦的,可謂開枝散葉,處處留印記。

一本老族譜 續上相隔200多年的血緣

族譜中關於洪蕃鏘的記載

一本老族譜 續上相隔200多年的血緣

洪蕃鏘旗杆

遠方宗親不請自來,讓溪田宗親喜出望外,他們帶著洪哲倫兄弟倆參觀了剛重建的溪田洪氏宗祠(該宗祠曾被拆掉),查看了村居村貌。在曾任廣東碣石鎮總兵洪蕃鏘(洪蕃鉞的堂兄弟)的旗杆前,四川的洪氏兄弟感慨不已;在荒草萋萋的洪瑄墓地前,兄弟倆更是一陣傷感。他們感嘆這麼小的一個村子,竟然走出了好多個官員,有多人被記入縣誌、府志乃至“國史”!

歷經200多年,終於回到了祖先曾經居住的地方。雖然四川話不容易聽懂,溪田洪氏宗親還是熱情地陪著同宗同源、血脈相連的親人,奔赴石碼的下碼武廟、鳳山嶽廟、顏厝的田址村等地,實地查找洪蕃鉞祖父洪維屏曾經捐屋、捐銀及洪蕃鏘題寫的碑記等實物,讓親人對祖先的榮耀和貢獻有更為直觀的瞭解。

此次尋根之旅時間雖然短暫,然而這一本族譜隱藏的溪田洪氏先人的業績,將逐漸被髮掘出來。更重要的是,它架起了一座連接閩、川兩地洪姓族人的血脈親情之橋。兩地的族人表示今後要加強聯繫互動,常來常往,越走越親。


一本老族譜 續上相隔200多年的血緣

重建後的溪田洪氏宗祠外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