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是人類“瓷文化”的發源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摶土成金,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說起古代瓷器的器形,如果按照瓷器的器形大致可分為:碗、杯、盤、壺、罐、盆、瓶、爐、盒、匝、枕、洗、尊、鼎等等,每一大類又有若干種,下面小編將簡明扼要一部分中國古代陶瓷器形的種類。



從中國古時八大青銅禮器鼎演變而來,作品創意獨特,設計大氣,製作精美,寓意深刻。此鼎器形規整,窯變後釉色乳濁呈現丁香紫地榆錢花斑。

千秋如意鼎是近現代鈞瓷器型精品,2011年5月,《千秋如意鼎》被作為溫家寶總理出訪日本的高端禮品。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和諧方鼎寓意著家國和諧、盛世太平的鈞瓷。作為青銅器的重要器型,鼎被視為國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以鼎入瓷,同樣有此寓意。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缽是傳統宋瓷的典型器型,此缽器型端莊古樸、釉色乳光瑩潤,流淌均勻自然,出現典型的紫口鐵足,頗有宋窯遺風。

缽,是洗滌或盛放東西的陶製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的一種陶製器具,用來盛飯、菜、茶水等。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古代洗用具之一。造型為圓形,口部前側有較寬的出水流,平底或圈足。最早見於漢代,此後歷代瓷窯多有燒製。元代景德鎮的藍釉描金、釉裡紅雁紋、藍釉白花,都是稀世珍品。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豆,古代盛糧食的器皿。瓷豆最早見於商代。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花觚


一種陳設瓷器。系仿古青銅器式樣,侈口外撇呈喇叭狀,長頸,腹部微鼓,廣底明清景德鎮窯均有燒製,品種有青花、五彩、古銅彩等。宜興窯、德化窯燒製紫砂、白釉花觚。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硯,古代的文房用具。青瓷硯始於三國,盛行於晉唐。一般硯面平坦無釉,以利研磨。早期多乳足,硯面高出水槽。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瓷盒在唐代已出現,主要用途為盛裝藥品,香料和婦女化妝用品。南宋時各地瓷窯幾乎無不燒造,這與當時海外貿易發展、香料的大量輸入有關。香料的使用遍及朝野,因此香料盒的需要量極大。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一種由蓋、底組合成或如抽屜的盛器,裝放食物、藥品或化妝品用具等。按用途分,有食品盒、香盒、粉盒、藥盒、鏡盒、油盒、黛盒、盒、文具盒、棋盒等。其形制有圓形、長方、八角形、瓜形、石榴式、桃式、雙鳥式、方勝式、銀錠式、朵花式、鏤空式、委角式、菊瓣式、筒式等。還有在大盒內套小盒的“子母盒”和多節套裝的“套盒”等。唐代以後各地廣為燒製。以宋代景德鎮窯燒製的青白釉盒產量最大,盒底部多印有某家盒子記的作坊標記。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折沿盤


元代開始流行。折沿,圈足,砂底。多為景德鎮青花器。吉州窯出土有黑釉彩繪折沿大盤,龍泉窯也有生產。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辟邪


一種文房用具。辟邪為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似獅而有翅翼,能驅邪。青釉辟邪造型似獅而有翅翼,背部立有小圓管,可注水。兩晉墓葬中出土青釉辟邪較多。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古代喜瓷枕,謂其能清涼沁膚,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晴,至老可讀細書”的作用。所以“富貴貧賤”,無不喜好,連皇宮中也“多用之”。它始創於隋,流行於唐、宋、元各代,而且品種多樣,形式紛繁。早在唐代就有出色的絞胎花枕和豹頭、白澤、伏熊等獸頭枕。景德鎮的宋影青各式瓷枕光潔無暇,被宋代詞人稱為“玉枕”。

枕有脈枕與生活用枕兩類,後者最多。還有少數殉葬用的屍枕。唐代枕形體較小,以長方形為多。宋代南北窯廣為燒製,產品多。陶與瓷製品均有,造型豐富,有長方、腰圓、雲頭、花瓣、橢圓、八方、銀錠、雞心以及嬰孩、臥女、伏虎、雙獅等形式。尤以磁州窯枕數量多,彩繪生動、民間生活氣息濃郁。宋代瓷枕較唐代增多,元代瓷枕枕身更有長達40釐米以上者。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花澆


一種澆花用具。明永樂、宣德時景德鎮燒製的花澆大口,粗頸,圓腹,一側有曲柄。清代雍正時造型有所變化,口部作窄流,細頸,淺圈足。品種有青花。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渣鬥


一種日常用具。因用來專門盛放獸骨魚刺等渣滓,故名。撇口,鼓腹,圈足外撇。晉代開始製作,品種有青釉和白釉等。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穀倉


一種陪葬器物。下部為罐形,上部堆塑樓閣、人物、家畜、糧倉等,故名。三國至東晉時期浙江地區燒製,多為青釉。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模型瓷俑


各種古瓷模型和各類瓷俑,都是古人專為死者在“陰間”享用而燒製的明器(即冥器)。

它包括死者生前的住室,出行工具,炊事用具,加工農作物的用具,關養禽獸的欄舍,堆放穀物的場所,以及男僕女婢、侍從武士和五禽六獸等等。用明器殉葬之風,宋代以前特別盛行。


跪拜俑


六朝至宋代均見,身作跪拜式,頭高昂,雙目微合。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瓷塑

我國的陶瓷雕塑歷史悠久,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發現了陶塑品。瓷雕塑品,首見於晉代青瓷穀倉上堆塑的人物禽獸,但它是作為明器埋葬於地下的。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藝術水平的提高,便出現了供觀賞的瓷玩。宋代江南地區吉州窯及宋元明時期德化窯瓷塑,造型優美,胎質細膩,施釉均勻,典雅可愛。

瓷塑製作多見於擺設人像,仙佛和動物玩具,入官吏、仕女、武士、仙翁、菩薩、以及牛、羊、馬、犬、貓、鵝、鴿等。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我國的陶瓷雕塑歷史悠久,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發現了陶塑品。瓷雕塑品,首見於晉代青瓷穀倉上堆塑的人物禽獸,但它是作為明器埋葬於地下的。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藝術水平的提高,便出現了供觀賞的瓷玩。宋代江南地區吉州窯及宋元明時期德化窯瓷塑,造型優美,胎質細膩,施釉均勻,典雅可愛。

瓷塑製作多見於擺設人像,仙佛和動物玩具,入官吏、仕女、武士、仙翁、菩薩、以及牛、羊、馬、犬、貓、鵝、鴿等。

六朝開始燒製,多作跪地式,角盤曲,身上刻劃肌紋和羽翼狀紋飾。隋代見有青瓷公羊和母羊,公羊昂頭前視,雙角捲曲前伸。母羊回頭望羊羔。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瓷塑虎子


東漢開始出現,為六朝墓中常見的青瓷隨葬品之一。其用途有兩說,一說是溺器,俗稱便壺;一說為水器。從東漢圓像磚資料證實,應屬清潔用灑水器。東漢虎子,口部飾張牙露齒的虎首,常成90度角折向左側;背有扁平式提樑,下有四足,腹部劃出一條條虎紋,威武兇猛。

吳赤烏(238—249年)前後的青瓷虎子,虎身仍是圓筒體,口部基本上不見虎頭裝飾,只是提樑作奔虎狀,腹下有四肢。以後逐漸盛行口部縮貼虎頭為裝飾,並以四十五度上昂,腰部收小,兩側劃刻飛翼;腿部鼓出,四足蹲伏。西晉時又出現一種圓球腹、平底,沒有虎形裝飾的虎子,但數量較少。東晉、南朝時圓形虎子盛行,虎形虎子少見。南朝墓中有的虎子器形很小,系明器,不是實用器皿。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海棠式盆


北宋鈞窯產品。侈口,折沿,圈足,自口沿至腹部呈規律性的海棠式曲線,造型優美。明代亦有此盆式。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燭臺


我國很早就用燭照明,燭臺製作的歷史也十分悠久。“室中之觀多珍怪,蘭膏明燭華容備,”(《楚辭》),說明“明燭”的使用,已見於《楚辭》。而實際上在戰國時已有各式精緻的銅燭臺。至三國、兩晉、隨著制瓷工藝的發展,青瓷燭臺便已出現,而且有各種不同的造型。三國時有羊形燭臺,兩晉則盛行獅形燭臺。

南朝燭臺的造型漸趨複雜,其形制特殊的底座呈倒立的蓮蓬狀,外刻覆蓮花飾,上置橫條隔板板上置四個大小相同的竹節狀杯,可同時插入數燭根。隋唐的燭臺,底座刻花精美。明正德流行八方燭臺,燭臺上置蠟燭形插柱;嘉靖燭臺用寬把豆託底;萬曆時燭臺採用鏤空與雕塑的工藝手法,製作精美。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燈盞


古代除用燭照明外,還使用植物油作燃料來照明,這就是人們常見的油燈。東漢開始用瓷油燈,油燈由承盤及盞兩部分組成。兩晉以來,常見的青瓷燈多是下設承盤,盤中立一支柱。

也有的設有承盤,燈盞置於柱形座上。另一種就是盤下附三足,以代柱座。六朝時的燈盞, 盞壁加深,以多容燃料。

唐代燈盞多呈筒狀,燈柱多圓管形,宋代有一種造型特殊的燈盞,明代燈盞別具一格,在盆式座上立—帶蓋小壺以代盞,燈芯由壺嘴插入壺中,具有美觀、實用、省油、衛生等優點。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中國瓷器常見造型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