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吳京,黃渤,王寶強,沈騰,鄧超這些百億影帝大多是喜劇明星?

小咖豬愛影視


因為現在的人們壓力都越來越大,當他們面對沉重的社會壓力,而沒有減壓的方式時,他們通常會選擇以暫時逃避的形式來緩解壓力,而且現在的喜劇拍的越來越搞笑,讓很多人都可以在歡樂中忘記憂愁與壓力,所以現在看喜劇的人越來越多!



喜劇電影在內地影院的流行,最簡單的說法是“緩解壓力”,影院經理們在給喜劇電影開綠燈,多排片的時候總是會告訴片方,現在年輕人們工作生活壓力大,來電影院最大的需求就是放鬆,喜劇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早在“錄像廳”時代,喜劇就承載了這一功能。在漆黑的錄像廳裡看一場周星馳的電影,邊嗑瓜子邊笑上兩個小時,是年輕人們為數不多從生活中解脫出來的時刻。後來錄像廳被多廳影院取代,馮小剛和葛優的組合取代了周星馳,隨後又有了甯浩、徐崢和黃渤,王寶強,沈騰,鄧超等一批優秀喜劇演員不斷探索和全新風格的呈現,導致喜劇電影一直沒有離開大眾視線,反而更受廣大人們的喜愛!


口袋裡很甜


我是影視萌,喜歡港片、老歌、家駒和哥哥,這兒有最冷靜的文娛觀察。

看到這個問題,腦中突然閃過一個人——陳佩斯。

國家層面

之前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了一段話,自認為就是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他說:

“說到底,小品、相聲這些是市井文化,由三教九流之地而來,難登大雅之堂。一開始上了(春晚),是因為國家允許你笑了,你才能存在;後來,國家又要求你帶點其他的東西,你行你就上,你就一年都有飯吃,你不行,那你就下去。”

敲黑板畫重點:國家允許你笑了。

在那個年代,國家允許我們笑了,所以才有相聲、小品這些藝術形式的大放光彩;才有了葛優、馮小剛等人的賀歲檔喜劇。

也正因為以前沒有,所以我們渴望。

資本層面

資本入局,操控電影市場。

眾所周知,資本最想要的是什麼?

來錢快、拍的快、回報穩定的片子!

顯而易見,喜劇滿足以上所有特點。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喜劇電影被拍出來,而根據市場回報的規律來看,那些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會越來越多的參與其中,因此票房自然漲的快。

經濟層面

這一點要跟上一點資本層面掛鉤。

我們手裡的閒錢越來越多,再加上前幾年的電影票補,經常有9.9元的電影票,所以觀眾對電影的需求就會很高,從而催生喜劇電影的製作。

中國類型片的欠缺

步入新千年以來,你仔細想想中國電影在哪一種類型上表現的比較好?

答案是除了喜劇,幾乎沒有,甚至喜劇也只是自娛自樂的玩意兒。

這個節點一直到2017年才有所改變,吳京的《戰狼2》上映後,直接封神,再往後才有了《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類型片。

至於之前,國內的電影票房基本都是被喜劇給把控的。

因此喜劇電影演員票房高真的無可厚非。

這幾個演員的硬實力

除了動作演員吳京,黃渤,王寶強,沈騰,鄧超這四個演員的硬實力都不差,他們配得上這個票房。

仔細再看,除了沈騰,其他三人哪個不是影帝?況且沈騰本身就是在小劇場裡打滾過來的,在喜劇的造詣上甚至要比其他三人更強。

再加上些許的運氣,比如徐崢的加持等等,這才產生了喜劇演員票房獨霸天下的局面。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你覺得嘞?

我是影視萌,喜歡港片、老歌、家駒和哥哥,關注我,給你最冷靜的文娛觀察。


影視萌


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上述演員各有特色,可能都曾演過喜劇,但並不是都因喜劇出名。

吳京的百億票房靠的是《戰狼2》56.83億、《流浪地球》46.55億、《我和我的祖國》20.38億、《攀登者》7.53億、《殺破狼2》5.60。這些應該均不為喜劇大部分已愛國題材為主。
黃渤的百億票房《尋龍訣》16.78億,《瘋狂的外星人》22億,《一出好戲》13.55億,《人在囧途之泰囧》12.67億,《西遊·降魔篇》12.46億,《心花路放》11.69億,還有《親愛的》3.44億,《記憶大師》2.92億《廚子戲子痞子》2.72億,《無人區》2.59億。其中大部分為喜劇。



王寶強白億票房《天下無賊》1.2億,《集結號》2.4億, 《李米的猜想》1400萬;,《建國大業》4.19億, 《大兵小將》1.538億,《人在囧途》3000萬; ,《最愛》5700萬,《追兇》2300萬, 《泰囧》12.57億, 《重生:冰封之門》1.4億, 《道士下山》4.01億,《唐人街探案》8.24億, 《大鬧天竺》7.47億,《唐人街探案2》30億,《新喜劇之王》6億。喜劇佔據均大部分。

沈騰的百億票房


《夏洛特煩惱》14.42億、《羞羞的鐵拳》22.13億、《西虹市首富》25.48億,《瘋狂的外星人》22億,《飛馳人生》17.16億。全部為喜劇。

鄧超的百億票房《美人魚》33.86億,《乘風破浪》10.46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8.13億,《分手大師》6.65億,《惡棍天使》6.48億,《影》6.29億,《中國合夥人》5.39億,《神偷奶爸2》(配音)3.24億,《烈日灼心》3.05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2.86億,《銀河補習班》8.7。大部分依舊為喜劇。

由上述數據發現,百億影帝裡,大部分均為喜劇演員。主要原因如下:

1.喜劇很適合帶孩子老人一起觀看,導致票房遠高於其它影片!

2.如今工作都很勞累,去影院看看喜劇能夠減輕壓力!


小喻說影視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喜劇演員能給大家帶來無盡的歡樂,從情感上來說,喜劇演員更能與大眾產生共鳴,給自己帶來好人緣,而中國是人情社會,人緣好財路就廣。

再者,喜劇演員往往情商較高,雖然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在生活中也會面對一些糟心的事情,但在這種情況下,高情商的喜劇演員,就可以不受生活中情緒的影響,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讓接近的人感覺愉快。

比如像黃渤,作為金馬獎影帝,黃渤的演技功力自然沒的說,但在現實生活中黃渤的高情商也為他帶來了極好的人員,即便自己不再演戲,憑藉個人幽默的風格,搞笑的談吐,超高的情商,想不出名發財都難,任何與他接觸過的人都能很快成為朋友。

再比如王寶強,雖然自身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接受過專業表演學習,但在圈中也有著極好的人員,觀眾對生活中的王寶強也有極高的評價。

所以喜劇演員那種幽默,樂觀的態度,使他們自身具備較高的情商,這樣無論在影視作品裡,還是現實生活中,他們都能有較高的人氣,而人氣就是流量,有流量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財富。


影視三產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多角度的談。任何一種成功都有很多輔助因素,這些喜劇明星的成功也不例外。

中國最早的商業電影就是喜劇

中國黑白電影時期-彩色影片初期,一般都是拍攝革命題材,如《閃閃紅星》、《地道戰》、《地雷戰》等;後來又拍文學名著,比如姜文和劉曉慶的《芙蓉鎮》《圍城》,

嚴格來說,都是文藝片,而最初的商業電影,就是陳佩斯、馮小剛等人的北京喜劇,陳佩斯比馮小剛拍喜劇電影還要早很多,陳佩斯在採訪中不無驕傲地調侃道“我玩喜劇的時候,馮小剛他們還沒玩呢,他們還深沉著呢。”1987年的《二子開店》,喜劇已經被搬上熒幕。後來又有馮小剛的“賀歲檔”喜劇電影,也風靡一時,當時流傳一句話總結馮小剛的賀歲電影,“鐵打的葛優、流水的女主角。”

這表明,中國人在很早就花錢進電影院看喜劇電影了,這是從傳承習慣上解答為什麼喜劇票房好。

喜劇其實很難拍

近年來無數的喜劇影片在院線上映,小瀋陽、郭德綱、大鵬等很多人嘗試做喜劇電影,給人喜劇電影誰都能拍的錯覺,其實我們看看票房可知,投資人很慘的。

我們首先說喜劇演員,無論黃渤、沈騰還是徐崢,都是正規表演院校畢業的,他們是帶著喜劇表演能力的演員,而不是喜劇演員,黃渤和徐崢的電影《無人區》,就不是喜劇電影,但兩人的演技與影片水準依然能夠得到保證。

可是,如果你要一個擅長演正劇或悲劇的演員來出演喜劇電影,很難有出色的發揮。喜劇有獨特的節奏,而且每個電影的喜劇節奏都不一樣,跟與你對戲的演員、你所飾演的人物角色、劇本臺詞的掌握都有關係。

正因為這些演員有著非同尋常的能力,所以對票房的提升是其他電影演員不可比擬的。我們可以看到麻花出身的任素汐在《無名之輩》中的表演,在之後的戲劇綜藝節目中,有很多人嘗試挑戰,但都令人失望。正因為這些有喜劇能力的演員的每一次表演對角色都有很強的定義感,所以才會讓他們有固定的粉絲群體,只要他們有電影上映,喜歡他們的人就必定要去看。

電影票購買選擇的優勢

任何一種電影都有他的粉絲群體,就筆者而言,最喜歡看災難片,但如果和女朋友或其他朋友約看電影的時候,很多人對災難片是拒絕的,他們不是覺得災難片不好看,而是受不了其中一些畫面,讓人心情陰鬱,對此我表示尊重。

也有人會選擇科幻片、動畫片、愛情片、恐怖片.....面對現在院線同時多則七八部的熱映影片,這些提議總是有人反對。

當一群人無法達成共識的時候,看一部喜劇片,大概就解決了。即使有人還是不滿意,但一想到喜劇也還能看一下,自己喜歡的下次再看就是了。

喜劇可以滿足你情緒的起伏

如果你看一部悲劇或正劇,你會體驗一種悲傷、不捨、難過、感動....你會發現這種情緒的起伏不是很大,即使你悲傷到痛哭流涕,其實也只是把一種情緒放大。

而一部優秀的喜劇,你在其中是能夠感受到大喜大悲的,因為讓你感動對於喜劇演員來說並非難事,喜劇中有誇張的表演、腦洞的劇情,卻仍然有充足的真情實感,因為真正優秀的喜劇和演員是不會脫離客觀規律的,一定會邏輯自洽。

哪怕是周星馳的電影,如此誇張的表情動作、臺詞劇情,他想讓你感動的時候,依然可以輕易做到,而且比你看悲劇的時候更加感動,因為那是他把你的情緒拉到很高之後,才扔下的。


對於喜歡喜劇的人,其實對喜劇的要求更嚴苛,希望有更多的喜劇作品出現,有更多的演員能夠通過喜劇成為過億票房先生。


涼夜軒


吳京、黃渤、王寶強、沈騰、鄧超這五位百億影帝其實純粹的喜劇演員只有沈騰一個,吳京自不必說根本不是一個喜劇演員,像黃渤、王寶強、鄧超也都有其他類型的電影作品,而且他們曾經獲得過最高獎項的作品都是非喜劇類的。

不過,黃渤、王寶強、沈騰、鄧超所擁有的百億票房大多數來自於喜劇電影,這就不得不從目前國內電影的環境說起。

過去電影票房主要靠動作電影支撐,而近些年隨著電影演員出現斷層,動作電影持續走衰,再加上外國電影持續輸入,喜劇電影的優勢就凸顯出來,逐漸霸佔了電影市場。

喜劇電影的優勢首先體現在受眾上,其他類型電影總會受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因素限制了觀眾群,而喜劇電影卻是面向全部觀眾,而且現代人普遍壓力大,需要喜劇電影解壓,這就為電影的高票房打下了基礎。

喜劇電影成本低,除了演員片酬,其他需要物料成本較其他類型電影要低得多,花最少的成本賺更多的錢往往是投資方所看重的,所以拍攝的喜劇電影明顯比其他電影要多的多。

還有一點喜劇電影不會受外來同類型電影衝擊。外國引進電影極少有喜劇類型電影,主要還是因為文化差異,國內觀眾很難理解外國喜劇電影中的笑點。還有也是因為外國喜劇電影往往伴隨著大尺度內容,讓觀眾無法接受。這就讓喜劇電影只需要面對國內對手,更容易出現爆款。

喜劇電影一家獨大對中國電影行業來說並不是好事,細數全球票房排行榜,榜單上各種電影類型成百花爭鳴態勢,這樣多類型電影發展才能讓中國電影走的更遠,還好有了《流浪地球》《戰狼2》這些優秀的電影,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電影的春天就會來臨。


愚者娛哥


沈騰就是個笑星,算不上影帝。和黃渤、吳京沒法比。

就說這些,簡單點。


Shell音樂


吳京、黃渤、王寶強、沈騰、鄧超這五位百億影帝其實純粹的喜劇演員只有沈騰一個,吳京自不必說根本不是一個喜劇演員,像黃渤、王寶強、鄧超也都有其他類型的電影作品,而且他們曾經獲得過最高獎項的作品都是非喜劇類的。

不過,黃渤、王寶強、沈騰、鄧超所擁有的百億票房大多數來自於喜劇電影,這就不得不從目前國內電影的環境說起。

過去電影票房主要靠動作電影支撐,而近些年隨著電影演員出現斷層,動作電影持續走衰,再加上外國電影持續輸入,喜劇電影的優勢就凸顯出來,逐漸霸佔了電影市場。

喜劇電影的優勢首先體現在受眾上,其他類型電影總會受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因素限制了觀眾群,而喜劇電影卻是面向全部觀眾,而且現代人普遍壓力大,需要喜劇電影解壓,這就為電影的高票房打下了基礎。

喜劇電影成本低,除了演員片酬,其他需要物料成本較其他類型電影要低得多,花最少的成本賺更多的錢往往是投資方所看重的,所以拍攝的喜劇電影明顯比其他電影要多的多。

還有一點喜劇電影不會受外來同類型電影衝擊。外國引進電影極少有喜劇類型電影,主要還是因為文化差異,國內觀眾很難理解外國喜劇電影中的笑點。還有也是因為外國喜劇電影往往伴隨著大尺度內容,讓觀眾無法接受。這就讓喜劇電影只需要面對國內對手,更容易出現爆款。

喜劇電影一家獨大對中國電影行業來說並不是好事,細數全球票房排行榜,榜單上各種電影類型成百花爭鳴態勢,這樣多類型電影發展才能讓中國電影走的更遠,還好有了《流浪地球》《戰狼2》這些優秀的電影,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電影的春天就會來臨


武漢M蹦迪選手


資本層面:資本入局,操控電影市場。眾所周知,資本最想要的是什麼?來錢快、拍的快、回報穩定的片子!顯而易見,喜劇滿足以上所有特點。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喜劇電影被拍出來,而根據市場回報的規律來看,那些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會越來越多的參與其中,因此票房自然漲的快。 經濟層面:經濟層面這一點要跟上一點資本層面掛鉤。我們手裡的閒錢越來越多,再加上前幾年的電影票補,經常有9.9元的電影票,所以觀眾對電影的需求就會很高,從而催生喜劇電影的製作。 演員的硬實力:黃渤,王寶強,沈騰,鄧超等喜劇演員演員的硬實力都不差,他們配得上這個票房。仔細再看,除了沈騰,其他三人哪個不是影帝?況且沈騰本身就是在小劇場裡打滾過來的,在喜劇的造詣上甚至要比其他三人更強。再加上些許的運氣,比如徐崢的加持等等,這才產生了喜劇演員票房獨霸天下的局面。


0孤月痕0


近些年來,中國國產電影蓬勃發展,不少電影都獲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
在這種大形勢下,中國還出現了好幾個百億影帝,比如吳京、黃渤、王寶強、沈騰、鄧超等。

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在這些百億影帝中,除了吳京不是喜劇電影扛票房外,其他幾位票房比較好的電影都是喜劇電影,像黃渤、沈騰等還被觀眾冠上了喜劇演員的帽子。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首先,還得從近些年中國的大環境說起。如今社會,中國人民要面對來自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各種壓力。
在重重壓力之下,人們普遍更喜歡能讓自己放鬆解壓的喜劇。國內票房顯示,還是“哈哈哈”更賣座一些。

而且中國人民是出了名的喜歡歡喜大結局的,喜劇以玩笑的方式講述一個個故事,故事結局都是人們期望的,所以自然受百姓歡迎。
喜劇電影題材也比較接地氣,符合大眾觀影需求,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也更符合人們輕鬆搞笑的觀影標準。

喜劇片本身也具有很大的製作優勢。喜劇電影成本低,除了演員片酬,其他成本需要的很少。
喜劇是投資產出比最高的一個電影類型,近幾年的票房黑馬,比如《夏洛特煩惱》《一出好戲》《泰囧》等都是喜劇題材。

喜劇電影不會像科幻片一樣受到外來同類型電影衝擊。
因為喜劇片需要立足一個國家的文化本土,國內觀眾很難理解外國喜劇電影中的笑點。
內地也很少引進外國的喜劇片,所以喜劇電影的競爭對手無形中少了很多。

再者,喜劇演員本身也比較討喜,他們的一些角色能給大家帶來無盡的歡樂,以後大家對待他就特別優待。

從情感上來說,喜劇演員更能與大眾產生共鳴,給自己帶來好人緣。


就拿黃渤來看,不少人看他的電影都是衝著黃渤的好口碑去的。

不過黃渤演的片子大都數不可多得的佳作,富有深度,而黃渤演技也是頂尖水平,所以他成為了中國的百億影帝之一。


中國百億影帝多是喜劇演員,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