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人覺得安徽宣城的位置比較好,長三角就在身邊,但卻發展不起來,你怎麼看?為什麼?

活動中心17653708


從宣城目前的發展勢態來看,宣城以後可能變成向蘇南地區一樣,縣域經濟強於市轄區經濟。目前寧國、廣德是強於宣州區的,郎溪也在快速追趕。績溪現在國家規劃大力支持,一個人口沒有20萬的小縣城,現在變態要通三條高鐵。而宣州區、郎溪、廣德目前只有商合杭高鐵要通,寧國高鐵還在規劃中。宣城要想發展必須大力發展市轄區,介於宣城市轄區只有一個宣州區,建議宣城儘早規劃第二個區。將以十字鋪為核心的周邊鄉鎮規劃設區,這樣宣城市區就東進了一大步,更有利於對接長三角。


桑木王


我不是宣城人,但我在宣城住了三年了。我看著宣城這幾年的突飛猛進的變化,衛生城市,森林城市,去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我也感覺很驕傲,為宣城點贊!宣城轄1個市轄區和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2018年末,宣城市戶籍人口278.9萬人,常住人口264.8萬人。2018年,宣城市全年生產總值1317.2億元。我相信她會越來越好!


弈笑止言


我作為廣德市一個普通老百姓 ,對廣德市這幾年發展和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廣德19年撤縣變市,進入百強縣市 。市領導幹勁非常足!現在廣德經濟、環境、城市面貌、和老百姓的素質都有很大提高,和附近江浙差距也在慢慢縮小。我也看到宣城其他地方也在發展,也在進步,只要給他們時間,老百姓一起努力!宣城明天回更好的!


江啟動


首先,宣城是長三角地區一個位置極佳的城市這不假,有些朋友也說了我們的城市,新長途汽車站都沒投入使用,沒有大的劇院,體育場,商合杭都沒通車等等等等,這都不是最重點,雖然這些都是基礎,但這不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第一,宣城市是一個人口流出型城市,你看看宣城市的面積有多大,這麼大的面積,常住人口才多少?280萬左右,280萬左右的人分散在這麼大面積的地方,宣城人又大多數是外出打工的,待在宣城的人更少,宣城的經濟怎麼搞起來?沒有人,沒有經濟,拉不動發展

第二,商合杭高鐵開通,會帶動相當一部分旅遊資源引入宣城,但是同樣的,出去旅遊的估計會更多。而我們宣城市,在市區做的旅遊特色太少,蕪湖有方特,宣城市區除了個敬亭山,還有啥?誰大老遠跑來就是在你市區購物的?上哪買不到?所以商合杭高鐵開通後,引入的流量會進入下面的鄉鎮;市區毛都沒有,所以市區必須要想辦法,能給人以深刻印象。我們都知道,去南京有中山陵和鴨血粉絲,來宣城有什麼?水陽三寶和山核桃,要去水陽和寧國,有宣城什麼事?所以市區作為太少!


DeepWhite2


我是無錫的,現轉向去寧國了。在宣城呆了十七年,對宣城就一句話評價:再過十年宣城也無大發展。


手機用戶64668043940


這個問題本寶寶確實想好好回答一下,不得不承認宣城在長三角來說基本墊底,在整個安徽省也只是處於中等水平,而且這種情況很有可能還會延續若干年。

但我在這想說的是:宣城作為安徽唯一既與江蘇又與浙江交界的省轄市,雖然位置絕佳,但畢竟不屬於滬蘇浙啊,人家發展的再好也不屬於宣城。

但這種情況將發生改變,2018年6月,蘇浙皖三省與上海市主要領導,在黃浦江畔共商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大計。作為合作成果之一,九城市共同發佈《松江宣言》,共建共享面向長三角的G60科創走廊,其中就包括宣城。

這才算真正搭上長三角的發展快車,是機會也是挑戰,這一次如果在發展不好,那就不能怨天尤人了,明明地理位置那麼好,卻發展的最差...





宣城在線


蒸爛醃菜,爛醃菜水蒸老莧菜杆子,炒芝麻葉子,炒萵筍葉子,炒蘿蔔葉子,炒山芋杆子,炒南瓜頭,炒娃娃苔,炒馬蘭頭,筍乾燒排骨,醃辣椒皮子炒春筍,冬筍燉鹹排骨,萵筍燉鹹腿骨,河蚌燉鹹排骨,豆腐渣燉豬蹄,辣椒渣(讀三聲),臭十方子蒸辣椒,帶皮山羊鍋子,蒸臭山芋杆子,毛草菇子湯,紅燒傳蛋,青椒蒸鹹鴨蛋,蛋炒飯,鍋貼包子——大聲告訴我,我是哪裡人?



大遼國音響王蕭峰


宣城,古稱宛陵、宣州,地處安徽省東南部,處在滬寧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線上,是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資本轉移的前沿陣地,皖蘇浙交匯區域中心城市,東南沿海溝通內地的重要通道。現在的宣城經濟雖欠發達,但宣城的區位優勢明顯,相信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用戶2853033943856


去年以來,宣城加快了與長三角各地對接的步伐。作為安徽對接蘇浙滬的承接點,多個集合長三角優勢資源的合作科創、產業園區項目已經落成或正在建設中。去年9月底,全國首張異地辦理工商登記執照在宣城發出,從此在上海宣城兩地開辦企業,無需來回奔波,宣城已經率先與上海實現了“一網通辦”。而上海白茅嶺與軍天湖兩塊在宣城的農場飛地,也將在未來打造成三省一市產業合作示範區。宣城融入長三角後,未來的發展一定越來越好!期待~


筱雨路199


宣城市撤地建市較晚,是一個既年輕又古老的新城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號召向東看齊,對標滬蘇浙,積極引進高端人才、優質項目等,相信宣城在一系列些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城市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希望更多的宣城兒女們一起努力,創造更美好的宣城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