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奪司馬天下之人,就是司馬懿漏殺之人的後代,這人是誰?

五色土聊歷史


隆安四年(公元403年),督荊、司、雍、秦、梁、益、寧、江八州諸軍事,兼丞相、錄尚書事、總百揆、荊州刺史等職位的大軍閥桓玄篡晉自立,國號大楚,年號建始,後改稱永始。東晉滅亡。

桓玄(貢院369—— 404),東晉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字敬道,又名靈寶。其父桓溫乃東晉權臣,把持朝政多年,襲爵南郡公。

隆安二年(398年),桓玄串通青州、兗州刺史王恭、荊州刺史殷仲堪共同舉兵,攻伐專權攬政的會稽(今浙江紹興)王司馬道子及其子司馬元顯。次年,桓玄與荊州刺史殷仲堪起了內訌 ,相互攻伐。不久, 桓玄擊敗殷仲堪,一舉兼併荊州地。

隆安三年(399年),桓玄被東晉朝廷封為荊州、江州刺史,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區,開始與朝廷對抗。元興元年(402),會稽王司馬道子之子司馬元顯率軍進攻桓玄。

次年初,司馬元顯麾下前鋒、北府都督劉牢之被桓玄策反,陣前倒戈,桓玄率軍勢如破竹,很快攻進建康(今南京),擒殺司馬元顯等。夯實權力後,桓玄將劉牢之徙往會稽郡任內使,將其北府兵權削奪,劉牢之這才驚覺上了當,於是與部屬商議佔據江北對抗桓玄。部屬不願再次反叛,一鬨而散。劉牢之引親信黨羽北逃,至新洲自縊身亡。

桓玄進入建康後 ,初期還算有所作為,罷黜奸佞,攫拔賢俊。史載, 桓玄入都後,本欲振作, 卻“(因東晉)治綱大馳,權門併兼,強弱相凌,百姓流離,不得保其產業,桓玄頗欲釐改,竟不能行”。

不久,其本性逐漸流露,愈發驕奢淫逸,政令無常,朋黨互起。這時,江南三吳之地發生大饑荒,餓殍遍地,人口減半。在這種情況下,桓玄加緊了篡晉的步伐。元興二年(403)九月,他逼朝廷封其為相國、楚王。

十一月,桓玄終於將晉安帝司馬德宗逐出皇宮,自己登上皇帝寶座,建國號楚,改元永始。桓玄篡晉後,更加驕奢無度,政治癒發腐敗,他耽於享樂,日日走馬射獵,還大興土木,修建華麗宮室,朝野訾議洶洶,百姓苦不堪言。桓玄篡晉,是東晉門閥制度的尾聲。元興三年(404) 二月,北府兵將領劉裕便率軍討伐桓玄,很快將桓玄兵馬擊潰,到五月,這個短命政權就被劉裕推翻,桓玄在逃跑途中被緊追不捨的北府兵擒殺於江陵。劉裕迎司馬德宗(晉安帝)回建康重新復位登基。

桓氏是三國兩晉時的門閥大族。桓玄的老祖桓範曾任曹魏大司農(相當於今天的農業部長),是大將軍曹爽的親信大臣。魏齊王嘉平元年(249)正月,小皇帝曹芳前去高平陵祭祀亡父魏明帝曹睿,大將軍曹爽兄弟和他的親信大臣全部陪同前往。一直裝病的司馬懿突然發動政變,假借皇太后命令封閉洛陽四門,令親信高柔接管曹爽軍隊,令兒子司馬師控制禁軍。然後他給少帝曹芳發去一份奏摺,宣稱奉太后之命罷黜曹爽以及其兄弟、親信黨羽的職務。

大司農桓範勸曹爽挾持少帝前往許昌,然後借皇帝的命令號召四方精兵勤王,討伐謀逆的司馬懿父子。

可曹爽患得患失,猶豫不決,司馬懿派來的使者承諾,只要曹爽投降就可保全身家性命以及爵位俸祿。曹爽竟然同意投降。據《魏氏春秋》記載,大司農桓範見曹爽輕信司馬懿之言,同意罷兵投降,大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意思是大將軍曹真英明神武,卻生了你們兄弟這對犢子玩意,我等都會受你輕率行為的牽累,被誅滅九族啊!曹爽不聽,執意回洛陽,聽從司馬懿處置。

司馬懿將曹爽兄弟軟禁了一段時間。不久,司馬懿唆使監察官彈劾黃門張當,並檢舉曹爽與何晏等人陰謀造反。於是下令逮捕曹爽兄弟和其親信黨羽何晏、丁謐、桓範、鄧颺、畢軌、李勝等,予以處決,並誅滅三族。桓範的結局很悲慘,身死族滅。但桓範的小兒子桓楷卻奇蹟般地逃過一劫,倖免罹難。

就是桓楷這條漏網之魚,逃出生天後藏匿民間,隱姓埋名,娶妻生子,開枝散葉,過了一代又一代,直到玄孫桓溫這一代時,終於不用躲躲藏藏了,桓溫胸有韜略,文武兼具,成了東晉大將,手握重兵,東征西討,先後擊滅前秦、後秦、前燕等割據政權,成了東晉最炙手可熱的權臣。桓溫仿效司馬懿,廢黜了晉(廢)帝司馬奕,立司馬德宗(安帝)為傀儡皇帝。

桓溫之子桓玄比他爹更狠,他逼迫晉安帝司馬德宗退位,建立了桓楚政權,將司馬氏建立的兩晉徹底滅掉。

正所謂“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奪司馬天下的桓玄,正是當初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漏殺的大司農桓範之幼子桓楷的後代。

漏網之魚桓楷的後裔桓玄,成了司馬氏所建立的晉王朝之掘墓人。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