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豆瓣8.6分,分享一個在這個時代,屬於強者思維的生活方式


豆瓣8.6分,分享一個在這個時代,屬於強者思維的生活方式


每天上下班,吃飯購物重複的日子久了,人就慢慢失去了激情。

開始被他人的價值觀影響,去做哪些正確又不喜歡,但大家都在做事。雖然過的不幸福,還在用所有人都是這樣,來安慰自己。

最近花了一週的時間讀完《被討厭的勇氣》,在看的過程中,感覺自己的內心被扒光了。很多想法一直在逃避,看的很扎心,卻又不得不承認他講的是對的。

因為這本書講的就是強人邏輯。

它從底層就破開了決定論的觀點,那些我們平時想做,卻一直沒有去做,而特意想出的任何理由,在這裡都會被當做是藉口。

一個人過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平時那些抱怨的原因,也是自己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而故意想出來的。

是不是很顛覆,不僅一針見血,更難受的是它講的是對的,所以說這是一套強人的生活哲學。


豆瓣8.6分,分享一個在這個時代,屬於強者思維的生活方式


1,強人哲學是什麼樣的?

《被討厭的勇氣》是被劃分到了心理學領域,其實他是一本哲學思維書。

為什麼說是哲學呢?

請記住一點,任何科學都以描述客觀世界是什麼樣,用可證偽,可驗證的數據支撐。

比如,人是什麼組成的?

但是哲學是可以研究那些沒用統一答案,甚至無法驗證的問題。

比如,人應該如何追求幸福?

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不只是在講有用的理論,更重要的是把哲學生活化,可以指導現實生活。

哲學也不是雞湯,雞湯聽完覺得有道理,醍醐灌頂的感覺,但哲學需要邏輯推理,也要經得起辯論。

現在人都追求自由,而真正研究個體心理學的就是阿德勒。越是受過教育,社會發達的地區,人就越認同個性獨立,也就是“強人的人生哲學”,因為現代人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講究個人追求和自由。

自由就意味著獨自去面對問題,這個才是真正的自由,不是有事大家抗,沒事就自己玩。而面對問題只有自己應對的時候,會感到非常大的壓力,需要面對的勇氣。

知道困難依然敢於去追求,這不就是強人的生活哲學嗎?


豆瓣8.6分,分享一個在這個時代,屬於強者思維的生活方式


2,人生追求的三個維度

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可不只是為了吃飯。

話糙理不糙,在這個基本溫飽解決後的社會,激發除了生存本能之外的需求。不同追求共同構建出了人生的意義。

人生追求的三個維度:

第一,人都想要進步。

從古代的群居狩獵到後來組建部落國家,都是因為沒辦法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為了擺脫這種無力狀態,之後就有了追求進步,追求優越性的動力。

就好像我寫作能力不好,看到好的文章,自然也希望自己也能寫這麼好。現在沒錢,自然也希望有更多錢,追求進步是人的本能。

第二,人都追求幸福。

雖然不是天天被採訪問你幸福嗎?


豆瓣8.6分,分享一個在這個時代,屬於強者思維的生活方式


追求幸福依然是我們生活的動力,而在阿德勒哲學裡面,把這一切都歸結於“人際關係”。

所有的煩惱與幸福都跟人際關係有關,不是說要和所有人都打好關係,這個沒人做的到。而是你和環境社會和其他人的關係。

因為最直接的幸福感來自他人的認可,而認可帶來的價值感,會讓你感到幸福。

第三,人都追求自由。

這個每個人都喜歡,特別是聽到有人裸辭去旅行。很少有人能做到,心裡羨慕又覺得太沖動,不真實。

讓人都追求自由,但對自由追求到什麼程度,這個就是強人和普通人的分叉的重要標準。

而普通人追求的大部分是財務自由,但這只是普通人的自由。

之所以說阿德勒是強人哲學,其差別就是體現在勇氣上面。

為啥這樣說?

你看,進步、幸福、自由人人都想要。但是追求的順序就已經把這兩種人區分開了,普通人先追求成長進步,先把自己變厲害,在去追求幸福,而對自由其實沒有想的那麼渴望。

而強人的路線是先要有自由,之後獲得的幸福進步才是真正的幸福。

也就是說從選擇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了不同的路線。


豆瓣8.6分,分享一個在這個時代,屬於強者思維的生活方式


3,如果生活方式可以選,你想怎麼選?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阿德勒

看到這句話會感覺困惑,之後會覺得憤怒,怎麼可能。我的不幸怎麼是自己的選擇,難度人會主動選擇不幸嗎?

阿德勒認為,你的生活方式,完全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與其他人,和之前發生過什麼,都沒有關係。

這個和弗洛伊德的“決定論”完全相反,弗洛伊德認為:我找不到好工作就是因為沒有好學歷,我不喜歡出門,就是因為小時候太孤僻。

這裡提醒一下:目前的心理學界,基本上已經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給拋棄了,完全是偽科學,你可以當星座和文學作品看,但那個不是科學。

而阿德勒的認為的“目的論”,一切結果都是為了某個目的,而製造出來的藉口。


豆瓣8.6分,分享一個在這個時代,屬於強者思維的生活方式


舉例,一個人因為自卑不喜歡跟人交往,也非常討厭自己,整天把自己關在屋裡。

如果用阿德勒的目的論解釋,就是因為這個人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所以才製造出自卑討厭自己,這樣就可以不讓自己出去跟別人接觸,從而避免了關係中受傷害。

在說一個生活中的案例,一個朋友不老實吃飯,到處亂跑把桌子弄的亂七八糟在,然後家長就發怒責備小孩。

發玩火還覺得自己沒有控制情緒,事後可能還會安慰一下孩子,但是在阿德勒看來,發怒是你主動選擇。

為什麼要火,發火可以快速的讓孩子聽話,從而屈服於你。

你可以想想,在生活中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個人很生氣,之後接到一個電話,打電話的可能是客戶。他馬上就可以冷靜下來,壓住火氣用平時的口音交流。

如果發火是情緒爆發不可控制的,那為什麼面對不同的人就可以壓住,對孩子卻壓不住,說明不想壓制。


豆瓣8.6分,分享一個在這個時代,屬於強者思維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理清了這個思路,就會發現真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不要把任何事都歸結於外界原因。

話說回來,如果一切都是如自己想的那些藉口又能怎麼樣?

都是別人的錯,都是過去的影響,以後的日子不還是要過,與其沉溺其中獨自哀傷,不如用選擇改變自己。

而改變需要勇氣。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關於勇氣的哲學。

所以才說《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討論強人生活哲學的書,而強人要有敢於選擇和麵對的勇氣。

再次推薦給你,一起成長。

PS.寫文不賺錢就是交朋友,覺得不錯關注,點贊也是一種鼓勵,謝謝!

··················END··················

你好,我是堂主!實用的思考者,行動的做事人。

這裡沒有套路的文章, 只有實在的思考,在過班,也創業,未來要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這裡只記錄分享我對成長的思考。

微信公眾號:魚堂主愛思考(ID:yutangzhu2019)。


豆瓣8.6分,分享一個在這個時代,屬於強者思維的生活方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