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黃岡、黃石、黃陂、黃梅、黃安,湖北東部為何那麼“黃”?

湖北東部人們習慣稱為鄂東,地域緊緊相鄰的黃岡、黃陂、黃石、黃梅、黃安(1952年更名紅安)等地。

很是奇怪,為什麼這麼多“黃”字地名緊挨一起呢?

黃岡、黃石、黃陂、黃梅、黃安,湖北東部為何那麼“黃”?


據《竹書記年》文獻載,鄂東地區初為黃國,黃國源於黃帝公孫姓軒轅氏,崛起於中國南方,是古代淮河流域的霸主。早期稱為黃夷,是東夷集團的後代,九夷的一支。

黃國,史實見於《左傳》,始於魯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春秋時期,楚國稱霸,黃國不服,借地域優勢,近與江、道、柏、弦乃至隨國結盟,遠與齊、宋、鄭、衛、魯等修好,曾一度與楚抗衡,至公元前648年為楚所滅。

黃岡、黃石、黃陂、黃梅、黃安,湖北東部為何那麼“黃”?


黃國屬東夷之國,處於楚與中原之間,在其發展過程中,有機地融合了中原文化、東夷文化、江淮文化與楚文化。 公元前648年,黃國為楚滅後,國亡家破的黃國臣民,紛紛離鄉背井,但他們不論走到哪裡都仍是以國為姓,其中大部分流散到當時的楚國腹地,於是就有了因黃氏遷居而得名的黃岡、黃陂、黃安、黃石、黃梅等地。

還有一部分被“浮諸江南,以實海濱”,於是江南沿海就形成了諸多黃氏家族和黃洞蠻壯族的黃姓。

研究古文化,歡迎關注【文軒閣】,為您分享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