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了凡四訓:418年前的奇書,央視網和中紀委都號召全民學習

《了凡四訓》,成書於公元1602年,今年是2020年,是一本距今418年的奇書,被稱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央視網和中紀委都號召全民學習。

這其中,又蘊含了什麼樣的秘密呢?

如果學會了,真的能求財得財,求富貴得富貴嗎?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

為什麼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了凡四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四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見,中華民族的古聖先賢們,對某些事情的觀念,是有相同的看法和認識的。而這些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將他們覺得應該讓後代子孫學習的思想精華給留存了下來。

今天,我們學習經典,可以自己在生活中按經典裡所教導的去做,真實去踐行,這也是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真做了的時候,就會真實的感受到這麼做有什麼好處,自己就會受益,還能讓身邊的人受益。一個個家庭和諧了,整個社會的風氣就會發生變化,出現社會的大和諧。

《孟子》說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凡是行為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都應該反過來檢查自己。只要自身端正了,連天下的人都會歸服。

了凡四訓:418年前的奇書,央視網和中紀委都號召全民學習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求富貴得富貴的秘密

袁了凡先生和孟子,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

人只要從內心自求,改變心性,心性平和了自然就可以避禍得福,自然能夠贏得他人的敬重,進而引來身外的功名富貴。這就是求富貴得富貴的秘密。

那麼,如果我們不這麼做,有什麼壞處呢?

若不知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只求身外名利,必然會機關算盡,失去心靈的純潔本真,影響和傷害自己和他人,從而種下禍事的種子。

了凡四訓:418年前的奇書,央視網和中紀委都號召全民學習

反躬自省

簡單點說,就是一個人如果從前脾氣大,遇到事情容易著急,上火,有點不如意的事情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還跟別人過不去,這樣的人,會有什麼樣的下場呢?

身邊的人,不願意親近,看到都害怕,更不願意與他在一起多待一陣子了。

但是如果一個人,為人謙虛,待人很誠懇,願意幫助別人,樂於助人,有熱心腸,還很智慧,這樣的人,又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誰都願意與這樣的人相處,向這樣的人去學習,自然也會從內心裡去尊重這樣的人。

所以,想要家庭和諧,事業順利,財源滾滾,就需要學會改變自己,脾氣好了,心念變了,命運自然也會改變。

什麼叫立命?為什麼要立命?

《了凡四訓》的第一訓:說的是立命之學。所謂“立命”,是讓我們每個人積極的去創造自己的命運,而不是被命運束縛,隨波逐流。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各種傳說和故事,都在教會我們同一個道理,什麼樣的道理呢?

我的個人體會是要學會不服輸,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而放棄,要有敢於拼搏的精神。遇到事情不要退縮,遇到難題要迎難而上。這樣,堅持下去,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真正創造出新的命運。

了凡四訓:418年前的奇書,央視網和中紀委都號召全民學習

堅持,才能改變命運

在袁黃年輕的時候,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孔先生,這位孔先生給袁黃算了一卦,說他將來在縣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學能考到第9名。第二年的考試中,果然如孔先生所料想的那樣,袁黃的考試的名次分毫不差。後來,這位孔先生又接連給他卜了幾卦,每次都算對了。

於是,袁黃向孔先生請教此生的命運,孔先生說他只能活到五十三歲,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無子,半生無福。因為孔先生的話在之前屢屢應驗,所以袁黃對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後,袁黃覺得一切都是天註定好了的,自己聽天由命,不思進取。

直到有一天,袁黃遇到了雲谷禪師,受到了雲谷禪師的點化。覺得以前自己只是一個凡夫俗子,不明瞭宇宙的真相,現在知道了,要積極的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改名叫袁了凡,來表明心志。

袁了凡說:“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

袁了凡先生將自己所經歷的改造命運的種種考驗,告訴他的兒子,不要被命運束縛住,並且應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必須努力斷惡,“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此,則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所謂“斷惡修善”,“災消福來”,這是袁了凡先生通過自己一輩子的經歷總結的改造命運的原理。

通過學習《了凡四訓》,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不要因為做的惡小,就去做;不要因為善小,就不去做。而應該儘自己所能,不造惡,多修善。這樣命運才會越來越好。

所以改變命運的方法,學起來其實並不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