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成都有條熱鬧的百年老街,市井氣濃厚,有粘頭火鍋的根就在這裡

每個城市,其實都會有著起碼一個不可取代的特點。比如提到風箏,人們就會想到山東濰坊,提到蛤蜊,大家又自然就會想起青島來。這些東西其實都並非特有的東西,但卻無一例外帶有濃厚的地方烙印。旅行這件“小事”,說到底,看的就是地方特色。那麼問題來了,去成都旅行,又應該看什麼呢?


成都有條熱鬧的百年老街,市井氣濃厚,有粘頭火鍋的根就在這裡

成都

成都的履歷,看起來似乎有些複雜。自兩千前算起,我國最早的地方官辦學堂文翁石室,就建於成都。而後大量商家入駐,我國的茶文化在此誕生,取代中原被稱“天府”。到三國時期,劉備又在成都建國。而唐代,成都又與長安齊名,作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成都有條熱鬧的百年老街,市井氣濃厚,有粘頭火鍋的根就在這裡

市井氣

到這,成都已經來來去去了好幾幫人,讀書的,做生意的,當皇帝的都有。更別提五代時期,王建又跑成都當皇帝,到宋朝又再度變回金融中心的事了。這地方要多“亂”,有多“亂”,要多複雜,有多複雜。如果想要用一個詞,來代表成都特色的話,我覺得一件註定屬性有限的物品是做不到的。這個詞,應當是個形容詞,就比如“市井氣”。


成都有條熱鬧的百年老街,市井氣濃厚,有粘頭火鍋的根就在這裡

龍王廟正街

成都的市井氣是非常濃郁的,這跟前面提到的那幫人,以及成結合地形,所造出的多條巷弄都有直接關係。不然趙雷寫《成都》這首歌的時候,不會只是讓別人去街頭走一走,而是會說“您應該去武侯祠走一走”。事實上,即便是以三國文化為主要看點的5A級景區武侯祠,同樣也無法“擺脫”成都的市井氣。所以啊,上成都旅遊,就別惦記著“遺世獨立”和“羽化登仙”了,還是上街頭走一走,比較實在。


成都有條熱鬧的百年老街,市井氣濃厚,有粘頭火鍋的根就在這裡

龍王廟正街

在成都市錦江區的春熙路不遠處,就有這麼一條,看起來很實在的老街,名叫龍王廟正街。龍王廟正街算是成都老街裡,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條,足有150年的歷史。雖然遠不如春熙路看起來那麼繁華,附近的房子看上去也上了年頭,但市井氣本來就應該是帶點地氣的,而龍王廟正街,常年都是行人如織。


成都有條熱鬧的百年老街,市井氣濃厚,有粘頭火鍋的根就在這裡

有粘頭火鍋

沒有燈紅酒綠的吸引,這些行人都在幹啥呢?當然是日常買菜和吃火鍋了。成都人從小就喜歡吃火鍋,對火鍋的味道,自然比多數人要挑剔。龍王廟正街有一家有粘頭火鍋店,這是許多成都人都知道的事,而且,這還是有粘頭的第一家店。說白了,別看那些新店裝飾得漂亮,但想吃粘頭的招牌,還得到龍王廟正街來。除了火鍋之外,還有幾家特別有名的小吃也在這,像絕味芋兒雞。


成都有條熱鬧的百年老街,市井氣濃厚,有粘頭火鍋的根就在這裡

清貧樂

成都就是這樣,市井氣越是濃厚的地方,火鍋的味道就越是地道,來往的老成都人就多。人一多,市井氣就更濃了。這種市井氣,與那些只能“打打卡”和“拍拍照”流於表面的熱鬧不同,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接地氣的,經久不衰的,交雜著成都三千年歷史和特有的成都人文氣質的地方特色。(李雙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