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刘宝瑞因春典挨过打,冯宝华不会行话“惹急”马三立大哥

“春典”在旧艺人的日常生活中,作用是很大的。若使用不好,则常会带来许多麻烦。

田立禾先生讲过一件趣事:天津的老相声艺人冯宝华先生,幼年时追随马桂元(马三立长兄)学艺。一日,马差其上街买东西,回园子的路上下起雨来了。冯回到园子,见着马桂元便大声嚷道:“师父,外边下雨啦。”观众们听到后,纷纷起身退场。马桂元大怒,手指冯宝华骂道:“小子,今天这钱可朝你要了。”冯一听,眼泪都出来啦:“诸位,别走,下得不大!”“废话,下大了走不了啦!”

因此,艺人之间为了瞒着当面人说事情,就有了春典。

刘宝瑞因春典挨过打,冯宝华不会行话“惹急”马三立大哥

春典,又作唇典,为江湖中人称诸行秘语或称隐语。《江湖通用切要摘要》云:"江湖各行各道,纷纷不一。切口,即隐语也,名曰春点。又作‘唇典’”,《穷行家·附录》言:“穷行家的‘春典’即行家黑话,和各地走江湖的黑话相同。”

据说快板书名家李润杰青年时曾流落东北,以唱数来宝维持生计。有几个乞丐以“春典”盘道,因李答不上来,便被众乞丐暴打一顿,轰出他们的“地盘”。

刘宝瑞因春典挨过打,冯宝华不会行话“惹急”马三立大哥

试举几个例子:如帽子叫“顶天儿”,全身的部位属头最高,而帽子还在头的上边,距离天最近;鞋叫“踢土儿”,过去的路多为土路,鞋穿在脚上,当然要“踢土”;袜子叫“熏筒儿”,因为袜子为筒状,又容易出不好的气味,所以叫“熏”;少数观众退场叫“抽签儿”,如同算卦盛卦签儿所用的签儿桶,抽走一只就会少一只;大批观众退场叫“开闸”,就像是打开了闸门,水泻不止……

今日,一些个别的“春典”已经成为社会共同用语,为大众所熟知,如“走穴”、“穴头”、“大腕”、“火”等。

旧时,“春典”多达万余言,但这一万余言的“春典”,几乎无人全部知晓,根据走江湖的需要,一般人只能掌握百余言,多至几百言,而能会千言者为数不多。

刘宝瑞因春典挨过打,冯宝华不会行话“惹急”马三立大哥

马三立和刘宝瑞大师就因为青帮春典吃过亏。

1937年7月,天津沦陷,独霸南市的大混混儿袁文会投靠了日本人,要挟艺人必须加入青帮。有一天刘宝瑞找到马三立,说:“三叔,我挺不住了,咱得赚钱,我告诉您青帮‘清水腕儿’和‘浑水腕儿’是什么意思。”他开始讲起来,青帮里的黑话,他背得滚瓜烂熟。马三立问:“你加入啦?”刘宝瑞悄悄掏出讲青帮帮规的《通漕》:“我没加入,但我从一个混混儿手里弄了一本书,黑话都背下来了,和他们对话没问题,这书给您,您也背吧。”三立说:“你单身一人,露馅儿可以跑,我这一家子人,还不让人抄了家?你留天津吧!我去外地。”

就这样,二人分手,马三立与高少亭到外地“走穴”。没想到,冒充青帮的刘宝瑞刚开始还洋洋得意,以“深入虎穴的英雄”自居,没多久,便让混混儿们识破了,遭到一顿暴打,后经师父张寿臣花钱说情才躲过此劫。

为了交流方便,只能在“春典”中夹杂日常语言使用。这种情况,江湖人内部称为“翻砂”。

60年代初,天津的相声演员魏文亮、王文玉交往甚密,常一同骑自行车在市区“兜风”,一日,在街上看见一个年老的女丐,坐在地上吃窝头。魏文亮说道:“合字,掉瓢把合,苍果啃窝头呢……”意思就是:“哥们儿,回头看,老太太吃窝头呢。”其中的“春典”女丐不明白,惟独听懂了“窝头”一词,知道两个年轻人在拿自己说事,便朝二人破口大骂:“你妈妈啃窝头!”

刘宝瑞因春典挨过打,冯宝华不会行话“惹急”马三立大哥

作为一种行业保护的手段,“春典”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而且,作为艺人之间的交流手段,“春典”也起到了江湖中人相互帮助的作用。如艺人在“走穴”中,遇到困难、问题、麻烦,不管双方是否认识,只要用行话进行交流,就立即能得到关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