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一代中醫宗師朱丹溪口瘡驗方,能否治好久治不愈的頑固口瘡


一代中醫宗師朱丹溪口瘡驗方,能否治好久治不愈的頑固口瘡

導讀:這是口腔健康研習社原創的第11篇美文。

導讀:從本篇開始,口腔健康研習社講陸續發佈從1000+篇論文中篩選出36篇文獻作參考,從古今中外數十位醫學名家研究梳理出的重要結論,復發口腔潰瘍中醫診療全案,再也找不到比這個更權威更全面的了~~

今天繼續發佈精心梳理的第3篇《頑固口瘡久治不愈?試試朱丹溪典籍驗方,博士整理7大醫口瘡方集,值得收藏》,希望能對部分潰友有所幫助。

未來幾天,口腔健康研習社講陸續介紹來源於朱丹溪、吳謙、龔廷賢、尤怡、徐靈胎、張璐、程杏軒等歷代中醫宗師的口瘡治療驗方,以解潰友據因治療頑固口瘡上有所瞭解。

聲明:驗方僅做介紹,潰友萬不可按方調理,一定要在醫生確認後慎用,本文及作者概不對此負責。

冬天再難熬春天也會來,口瘡再難治總會調理好

一大早起來,兩件事引起了關注,一個是企業降薪潮,不是高管零工資,就是員工5折、3.5折的與企業共度疫情帶來的企業冬天。第二個是不讓吃牛蛙了。

疫情給企業的打工族的壓力終於浮出水面。

由此不由得想到2003年非典的幾個企業。

17年前的那場非典——

給著急開分店的劉強東,潑了一盆冷水。之前好不容易賺的錢差不多全部虧掉了,他只能關停12家店鋪,也將自己關在出租屋裡吃泡麵。他和幾位員工在各大數碼論壇註冊了上百個賬號,發帖推銷在庫存裡吃灰的產品。帖子沒人留言,可劉強東卻有一股子倔勁兒,依舊在各大論壇刷存在感。

阿里巴巴全員隔離,隔離期間,馬雲家的門被人用鋼鎖鎖死,三餐由社區人員配送,每天都被人用消毒水噴灑全家,就像被噴射殺蟲劑一樣。阿里巴巴還把公司的服務電話轉到家裡。馬雲規定:不管是誰,只要在家接到電話,第一句話都要說——你好,這裡是阿里巴巴。

新東方報名的學生紛紛要求退課,可之前學費的資金池早就用於建立新校區和宣傳所用,俞敏洪只能想方設法借來700萬,填補這個大窟窿。一夜之間,他從光鮮亮麗的企業家淪為負債者。唯一的好處是,他保住了新東方的信用。

非典疫情的蔓延,讓順豐的老闆王衛猝不及防,彼時他剛剛化大力量收購各地的門店產權。王衛這位“冒險家”決定包五架飛機搞快遞。陸運還在跑馬圈地的時代,順豐已經把快遞送上藍天。

久治不愈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和不也是如此,在被人怨天尤人的時候,有的潰友潛心學習——

冬天在難熬,春天也回來。

口瘡再難治,總能調好。

歷代中醫典籍中的口瘡良方

中國人與口瘡長期鬥爭的過程中總結的豐富治療經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用生命獲得的財富,這些寶貴的經驗一直在臨床上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對解決勞苦大眾的口瘡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在中醫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對於口瘡病的總結比較多,在古代的中醫文獻中, 口瘡病的治療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清熱,溫陽,益氣,補血,這段時間口腔健康研習社就將從這四個方面來逐一介紹,涉及包括朱丹溪、吳謙等歷代戚薇中醫宗師,百個良方。今天先介紹元代中醫大師朱丹溪的口瘡驗方。


一代中醫宗師朱丹溪口瘡驗方,能否治好久治不愈的頑固口瘡

朱丹溪的五方能否調好你的口瘡

今天介紹的這五個口瘡驗方,來源於《丹溪心法·口齒七十八》。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介紹——

“口瘡,服涼藥不愈者,因中焦土虛,且不能食,相火衝上無制,用理中湯。

人參、白朮、甘草補土之虛,乾薑散火之標。

甚則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妙。

一方,生白礬為末貼之,極效。或噙良久,以水漱之,再噙。

一方,治口瘡甚者, 用西瓜漿水,徐徐飲之。冬月無此,用西瓜皮燒灰敷之。

又方,黃連好酒煮之, 呷下立愈。

又方,遠志,醋研,鵝毛掃患處,出涎。

朱丹溪口瘡五方方解

朱丹溪認為口瘡病服用清熱藥不能見效的原因是相火所致,而非實火。

相火是相對於君火而言的,是指命門,肝,膽,三焦之火,這裡指的是命門之火。

相火上衝的是因為中焦土虛,根據五行生剋乘侮的關係可知,土虛水必來侮,故而相火上衝生口瘡。

朱丹溪在這裡選用的是理中丸,理中丸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其中乾薑的作用,朱氏認為是散陰火的作用。

下面我們再說說乾薑——


一代中醫宗師朱丹溪口瘡驗方,能否治好久治不愈的頑固口瘡

乾薑其性辛熱,《神農本草經》中說:“味辛,溫”。


一代中醫宗師朱丹溪口瘡驗方,能否治好久治不愈的頑固口瘡

《名醫別錄》說:“大熱, 無毒”。


一代中醫宗師朱丹溪口瘡驗方,能否治好久治不愈的頑固口瘡

《藥性論》說:“味苦辛,治腰腎中疼冷,冷氣,破血,去風,通四肢關 節,開五臟六腑,去風毒冷痺,夜多小便。”


一代中醫宗師朱丹溪口瘡驗方,能否治好久治不愈的頑固口瘡

《醫學啟源》說:“《主治秘要》雲, 通心氣,助陽,去臟腑沉寒,發諸經之寒氣,治感寒腹痛。”

可見乾薑是一味大熱的藥物,能夠溫補中下焦。

理中丸中用乾薑有兩個作用,一是溫中散寒,二是 散陰火,朱丹溪在這裡採用的應該是散陰火的作用,因為他只提到散陰火。

對朱丹溪口瘡方劑的認知和討論

在中醫的發展進程中,在歷代對於口瘡的文獻記載中,對於口瘡的發生機制病因病機主要集中“上焦實熱,中焦虛 寒,下焦陰火”的理論上。

這一口瘡發生機制核心認知的提出提出與昇華是我國幾千年來歷代醫家臨床經驗積累的結 果。

總體來講,中醫對“上焦實火”的認識較早,從唐代的孫思邈,到宋代的王懷隱,從用清熱降火的單味藥治療到方劑治療的形成都可以看出對口瘡病屬上焦實熱的這種認識都比較早。

人們對於口瘡病因的虛症的提出和認知是經歷過一段時期的,這從金元時期朱丹溪的所著中醫文獻中可以看得出來。

朱丹溪之後,逐漸並有越來越多的中醫認識到

臨床上對口瘡病的認識 和治療上存在一些誤區,大量寒涼藥物的使用使得一些口瘡病不僅不能治癒,反 而纏綿難愈。這從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口齒七十八》中的“口瘡,服涼藥不愈者...”可見一斑。

這是因為寒涼藥物的過度使用會損傷人體的陽氣,陽氣越來越虛,病情就反覆不易痊癒。

因此,朱丹溪提出對於這種病人就要用理中丸來治療。



明天,我們將介紹明朝中醫大師龔廷賢的口瘡方劑和分析,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