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由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外國人永久居留權管理條例”論華夷之辨。

最近關於這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的意見稿,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有支持的有反對的,各派有各派的理由,吵得不可開交,今天我也有自己的一點拙見,與君共議。

關於這個外國人永久居留條例,我聯想到了中國的華夷之辨。《春秋左傳正義·定公十年》:“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周易·繫辭下》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周公制周禮而治天下,被儒家尊為聖人。衣冠、禮儀往往用來代指文明,我華夏民族由此而來。華夷之辨自古有之,可以說貫穿了中國歷史的大半時間。

由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外國人永久居留權管理條例”論華夷之辨。


華夷之辨,或稱“夷夏之辨”,區辨華夏與蠻夷。東周末年,諸侯稱霸,孔子著春秋大義,提出尊王攘夷,發揚文化之大義,華夷之辨由此誕生。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同時期的華夷之辨具有不同歷史意義和作用。中國歷史上“華夷之辨”的衡量標準大致有三個標準:血緣衡量標準,地緣衡量標準,衣飾、禮儀等文化衡量標準。實際情況是,在先秦至近代,在“華夷之辨”上的衡量標準是三個標準並行,以血緣及地域進行衡量的觀點一般在華夏面臨嚴峻威脅即遭遇嚴重入侵和災難時佔據主流,而這主要也是為了保護華夏族群的存續。如今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但是早已達到了空前的民族大融合,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可見如今的華夷之辨主要區分在文化上了,只要融入了我華夏文明,皆被視為我華夏一族。

由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外國人永久居留權管理條例”論華夷之辨。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這五千年來,華夏民族磕磕絆絆,披荊斬棘綿延至今,無可斷絕。而世界上其他的所有文明都出現了斷層,有的甚至滅絕,如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瑪雅之流,早已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我們華夏文明能夠延綿不絕,傳承至今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咱們華夏民族強大的凝聚力。而華夷之辨辯的就是我華夏之“血脈”,守我華夏之“血脈”,守我華夏之自信,不至於讓我華夏民族在下一次的危難之中,忘了自己是誰,忘記自己的信念和責任,只有這樣,我們中華民族才能永遠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永不倒下!

對於這次的外國人永久居留的問題,同意的人認為放寬條例,有助於吸引人才,對國家發展有利。反對的人認為,過多的外國移民,會佔用國內有限的資源,加劇同胞的競爭壓力,還會增加社會安全隱患,破壞漢人血統等等,不一而足。

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就該從根本上出發,如果出現了大量的外國移民,會不會對華夏文明產生影響,會不會破壞民族凝聚力,又能不能被華夏文明所同化,融入我們的文明。縱觀歷史,中國經歷過的幾次外族大融合,如五胡之亂,蒙元統治和滿洲統治,每一次都會產生外族和華夏民族的人口大遷徙,結果是沒有例外,所有的外族人都被漢文化所同化,成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但是如今時代不同了,現在是信息化時代,世界上各個民族早已定型,很難改變自己的文化信仰,假如放寬了移民條件,數百年數千年後,中國黑人和白人人口占據了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二十、三十乃至更多,因為他們特有的膚色,會認同自己是華夏人嗎,會被華夏文明同化嗎,當中國再次遭遇了空前的危機,關乎民族存亡,他們還會爆發出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戰勝危機嗎?我覺得不會,因為他們特有的膚色會時刻提醒他們,他們是外國人,是移民來到中國的,他們不是黃皮膚的炎黃子孫,他們沒有理由為了一個不是自己直系族群的國家付出所有,也許只會想著如何遠離災難,如同他們的先祖一樣,趨利避害。

對於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的意見,我認為必須嚴格把控,並且作為國家的基本國策延續下去,決不能讓過多的外國人居住在華夏民族的土地上,不能因為一時的蠅頭小利,破壞了華夏民族最寶貴的東西。

由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外國人永久居留權管理條例”論華夷之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