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阿哥胤禔因陷害兄弟被康熙帝囚禁,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文史磚家


康熙最後也沒殺大阿哥。

康熙其實很喜歡他這個兒子的。

⑴在大阿哥還小的時候,皇帝如果要出去打獵遊玩啥的,自然不會帶太小的孩子,而比較年長的大阿哥就非常受康熙喜愛。

⑵除了不讓他做儲君,在其他方面是很重用的,2次軍事出徵都讓他去立功,之後更是封王,經常跟隨康熙巡視各地,深得康熙重用足以見得康熙對這位長子的喜愛。

大阿哥雖然做了很多錯事,康熙雖然很氣憤但實在不忍殺死自己的兒子,只好把他軟禁了起來。從此只能生活在高高的圍牆之內,雖然沒有了自由,但是畢竟是皇室血脈,生活還是很優越的。

他有10個妻子,給他生了29個孩子,大部分都是軟禁之後生的。爭奪太子失敗軟禁26年後63歲離世。





獨孤飛壺


胤褆被圈禁後,從此徹底與皇位無緣了,落差太大讓他很長一段時間接受不了,不過後面慢慢的他就想開了,因為自己雖然被圈禁,但是王爺的名號還是在的,吃穿之類的也完全不愁,他就開始慢慢的享受生活,也收了很多側福晉。所以他和11位妻妾,生了29個孩子,14個女兒,15個兒子。雖然胤褆被圈禁府中,但結局遠比八阿哥等人要好,比平民老百姓更是有滋味的多。允禔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雍正登基後,改胤為允)



LHC否極泰來


胤禔是康熙皇帝的庶長子(本來排行第五,但因康熙前四子都早夭而未齒序,故胤禔為皇長子),不過他雖然為皇長子,但他的母親是惠妃納喇氏,而非皇后,所以胤禔就不是嫡長子。

康熙的嫡長子承祜也是死的早,但他還有一個嫡次子就是胤礽,因為嫡庶有分,所以康熙在立太子時,立的是嫡子胤礽為太子。

當然胤禔終究是康熙的庶長子,他雖沒有被立為太子,但心中對儲君之位總是會有非分之想的,特別是在康熙後期發生眾子奪嫡時期。畢竟在胤禔看來,太子胤礽若被廢,以他皇長子的身份,康熙立嫡不成,自會立長。

後來的事大家都清楚,大阿哥胤禔因魘咒陷害太子、謀奪太子之位的事情,而被削爵囚禁。那胤禔被削爵囚禁後,他的最終結局是如何呢?

胤禔作為康熙的皇長子,雖然他未被立為太子,但是康熙還是很重視他的,是對他寄以厚望,希望胤禔給其他的阿哥做個表率。胤禔曾三次隨康熙出征或巡視,又得以被封為直郡王。

後來太子胤礽被廢去太子位,作為皇長子的胤禔心裡很高興,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還讓胤禔去監視胤礽。但大阿哥胤禔還是太過於心急,他沒過多久就勸康熙殺了胤礽,胤禔的這個舉動讓康熙皇帝很不開心了,畢竟胤禔和胤礽是兄弟,但胤禔卻提出殺了胤礽,可謂是手足相殘,所以康熙皇帝就對胤禔有了不滿之心。

而之後又有人告發胤禔曾對胤礽用魘咒之術,這更讓康熙皇帝很氣憤,大怒之下的康熙皇帝就削去胤禔的爵位,並且又把他囚禁起來。

王大臣之後商議決定派八期護軍參軍八人、護軍校位八人、護軍八十人看守胤禔,但就算這樣康熙皇帝還是不放心,又加派貝勒、貝子、都統、八期章京等十七人,更番監視,並且康熙皇帝還對這些看守的人下了命令:誰要翫忽職守,就會遭到滅九族之災。可見康熙皇帝對胤禔的不滿程度。

當然康熙皇帝雖然對胤禔不滿,也囚禁了他,但他們終究是父子,康熙皇帝最終還是沒有處死胤禔。胤禔奪嫡失敗的時候他是三十七歲,他一直被囚禁到雍正十二年的時候,離開了人世,他去世的時候六十三歲,換句話說,胤禔是被囚禁了長達二十六年。


中孚鑑


康熙帝晚年,在太子胤礽被廢黜後,由於老皇帝再沒有冊立新儲君,所以各懷野心的皇子們為爭奪太子之位,上演了一幕幕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好戲”,史稱“九子奪嫡”。在爭奪儲君的諸位皇子中,以胤禔最為陰毒險惡,因而也最為康熙帝所痛恨。那麼,胤禔究竟因何惹惱了康熙帝?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胤禔是康熙帝玄燁的庶長子,雍正帝胤禛的異母兄,生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母親是惠妃納喇氏(又譯做那拉氏、納蘭氏),叔外公則是權傾朝野的大學士明珠。在胤禔出生之前,康熙帝還有4個兒子,但由於他們尚未達到序齒的年齡便早夭,所以按照皇家的規定,長大成人後的胤禔便成為皇長子,也即大阿哥。


雖然胤禔是長子,但由於他是庶出,所以按照“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原則,他無法成為儲君,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比他小兩歲的異母弟胤礽(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次子)爬上太子的位子。隨著年齡漸長,胤禔的失落感越來越強烈,雖然表面上不敢流露出來,但內心深處卻很是不平。



然而胤禔深知抱怨不能解決問題,要想取代胤礽的位子,除了需要等待他犯下致命的錯誤外,還需要不斷地修煉自己,以便成為讓父皇欣賞的人。正因如此,胤禔自幼便苦讀詩書、練習武藝,再加上他天資聰穎,所以年紀輕輕地便成為一個文采出眾、弓馬嫻熟的皇子,在眾兄弟中堪稱表率。依據極受康熙帝器重的傳教士白晉的說法,皇帝非常欣賞胤禔,對他寄予厚望,並多次在公眾場合誇獎他。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年僅18歲的胤禔從軍出征,跟隨撫遠大將軍福全(康熙帝的異母兄)討伐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6年後,康熙帝親征噶爾丹,胤禔再次隨軍出征,與內大臣索額圖共領御營前鋒營,並在昭莫多大破準噶爾的主力軍;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胤禔跟隨康熙帝巡視永定河河堤,總管治河事務,稍後又奉命拜祭華山。



就在胤禔屢建功勳並獲得康熙帝越來越多的關注時,太子胤礽卻屢有失德、出格的舉動,漸漸地讓皇帝心生不滿與猜忌。為削弱太子的勢力並對他加強防範,康熙帝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冊封諸位成年的皇子,並讓他們參與政務。其中,胤禔被冊封為直郡王,胤祉為多羅誠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則被封為多羅貝勒。


皇子們得到權勢之後,除胤禛依舊支持太子外,其他皇子則分別拉幫結派,暗中開展打擊胤礽、奪取儲位的活動,尤以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最積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禔與胤禩聯手控告太子,稱他肆意捶撻諸王、貝勒、大臣,截留蒙古貢品,放縱親信為非作歹,並且有僭越、圖謀不軌的行為。雖然這些控告多系不實之辭,但康熙帝還是深信不疑,並在當年底廢黜胤礽的儲位。



胤礽被廢后,康熙帝召集群臣在暢春園議事,並要他們公推一人做太子。胤禔自認為時機已到,便慫恿群臣推薦自己,並向康熙帝建議殺掉胤礽,以使天下人信服。康熙帝聞言驚怒交加,此時方才看穿胤禔誣陷胤礽、謀奪儲位的伎倆,所以非但沒有同意立他為儲君,反而將其痛罵一番,就此失去對胤禔的信任(詳情見《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胤禔雖然失寵,但並未就此放棄夢想,暗地裡用魘術詛咒胤礽,希望他能快些死去,結果沒多久便被異母弟胤祉揭發。康熙帝得到奏報後氣炸了肺,連連怒斥胤禔是“亂臣賊子”,並下令褫奪他的郡王爵位,將其圈禁在府中,派人嚴加看守。至此,胤禔的太子夢完全破碎,並且失去了人身自由,實屬咎由自取。



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胤禔被圈禁在家中長達26年時間,期間再沒能踏出過府門半步。在這漫長的時間裡,胤禔由於百無聊賴,便只能將滿腔的悲憤與激情,轉向縱慾狂歡方面,接連生下11個兒子、9個女兒,可惜大多早夭(詳情見《清史稿·卷二百二十》)。雍正十二年(1734年),胤禔在麻木絕望中薨逝,終年63歲,就此結束自己荒唐的一生。


史料來源:《清史稿》、《清聖祖實錄》、《清清世宗實錄》


文史磚家


歷史上,康熙的長子胤褆,在早年間深受康熙的喜愛,但是因為他是長子而不是嫡長子,所以一直沒有被立為太子。而且胤褆也不是像影視劇中描述的那樣衝動,愚笨。相反,在歷史上,他是個出了名的美男子,朝堂上也一直有所作為。因為胤褆是長子,所以康熙皇帝經常讓他做一些事情,也能出色的完成,所以康熙一直喜愛著他。在他隨著康熙出征的三次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政績。

但是胤褆一直不安於此,心思活絡一直覬覦著太子之位,一直關注著康熙皇帝對於太子的想法。在胤礽被廢除之後,胤褆認為自己的機會到了,他認為自己終於可以成為太子了,這也是因為一直有“有嫡立謫,無嫡立長”的方式。可是他還是想錯了,判斷錯了局勢,康熙皇帝早早就已經發現了他的野心。在公元1708年的時候,康熙皇帝宣佈:“胤褆之前雖然幫我做了很多事,但我並沒有把他立為皇太子的意思。他脾氣暴躁、頑固,怎麼能被立為太子呢!”這樣的言論。

雖然康熙早就知道了胤褆的小動作,可是看在他們之間的父子之情,一直沒有做什麼動作。可是胤褆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爭儲沒有希望,就向康熙推薦了八阿哥胤禩。因為八阿哥和胤褆的關係一直很好,這也是因為胤褆的母親惠妃曾經撫養過八阿哥。

胤褆曾經對康熙說過:“張明德覺得八阿哥是大貴之命,您應該立他為太子。胤礽一向驕橫跋扈,您應該儘早處死他。如果您不想親自動手,我可以替您殺掉他!”康熙皇帝聽聞之後被震驚到了。胤褆說的這些言語讓康熙帝真正的心底一寒,而且就連一直在康熙面前有著很好印象的八阿哥給拖下了水。

經歷過多次的失敗後,但胤褆還是沒有放棄。他偷偷的做了一件大事,這件事使他和康熙的父子之情徹底冰凍。胤褆偷偷的找來蒙古喇嘛巴漢格隆,他讓喇嘛用巫術魘鎮住胤礽。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就被三阿哥胤祉給揭發開。這次康熙知道後本想著處死他,可是又於心不忍,最後也只是削去爵位,終身幽禁。

再後來,胤褆就沒有再出現過了,三十七歲到六十三歲的幽禁生活,磨平了他的野心。與他關係交好的八阿哥的爭儲之戰也以失敗告終,八阿哥被四阿哥胤禛削去爵位,並將其囚禁。


歷史的影


胤禔徹底奪嫡失敗,此時的他才37歲,正當壯年。這一圈禁就是26年,一直到死,他都沒有出來過。被圈禁的意思就和養豬差不多,供給吃喝,但是除了這個院子,哪裡都不能去。換了一般人早就瘋了,比如十三阿哥被圈禁了十年,還患上了疾病,在雍正年間不治而終了。但是大阿哥心態好,人家把精力全部用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那就是納妾生孩子。

昔日風光無限的大阿哥被囚禁在高牆內長達26年,一直到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他病死


戰鬥大黃蜂


結局

胤禔奪嫡失敗時只有三十七歲,他被囚禁在高牆內達二十六個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終年六十三歲。

原因及過程分析

胤禔一心想奪嫡繼大統,他密切注視著康熙帝對皇太子胤礽的態度。從康熙二十九年開始,直至康熙四十七年九月,這近二十年來皇帝和太子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隨之引起的關係變化,胤禔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認為對他謀取皇儲之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與時機。

其有利條件是:一則居長,二則原大學士明珠是其叔祖,三則得到皇父的寵愛。為了爭奪儲位,他可謂煞費苦心——

1)爭取立長:他錯誤地估計形勢,認為康熙帝立嫡不成,勢必立長。但康熙帝對他的野心已有所察覺。康煕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宣佈拘執胤礽同時,即明確宣諭:“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2)請殺胤礽:胤禔利令智昏,竟奏請殺掉胤礽,說:“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帝聽了,非常驚異,意識到胤禔與胤禩結黨謀儲位,竟欲殺害胤礽,若是得逞,後果嚴重。康熙帝一再批評胤禔,指出其殺弟之念: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3)推薦胤禩:胤禔見自己奪儲無望,便想推薦與己關係密切的八弟胤禩(胤禩少時為長兄胤禔生母惠妃所撫養)。認為一旦保對人選,自己便會飛黃騰達。

4)製造輿論:胤禔利用張明德相面事,為胤禩製造輿論,說:“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康熙帝派人追查張明德相面之事,查出不僅有相面之事,而且大阿哥有謀殺皇太子的企圖。

資料原文載:張明德一案審結,胤禟、胤禎供:“八阿哥曾語我等:‘有看相人張姓者雲,皇太子行事兇惡已極,彼有好漢,可謀行刺。我(指八阿哥本人)謂之曰,此事甚大,爾何等人,乃輒敢出口,爾有狂疾耶?爾設此心,斷乎不可,因逐之(張明德)去。”胤禩供:“曾以此語告諸阿哥是實。”問張明德口供亦無異。

5)鎮魘胤礽:皇三子胤祉向康熙揭發:皇長子與一個會巫術的人(蒙古喇嘛巴漢格隆)有來往。經查,發現胤禔用巫術鎮魘胤礽,陰謀暗害親兄弟,並有物證。其母惠妃絕望,向康熙帝奏稱胤禔不孝,請置正法。康熙帝不忍殺親生兒子,令革其王爵,終身幽禁。

後來皇三子胤祉告發胤禔用魘術魔廢皇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對胤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宣示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在巡視塞外臨行時又下了一道渝旨:"胤禔鎮魘皇太子及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無顧忌,萬一禍發,朕在塞外,三日後始聞,何由制止?"王大臣急忙商議,最後決定派遣八旗護軍參領八人、護軍校八人、護軍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監守。康熙帝還不放心,又加派了貝勒延壽、貝子蘇努、公鄂飛、都統辛泰、護軍統領圖爾海、陳泰,並八旗章京十七人,更番監視,還對這些官員下了一道嚴諭:"如果誰翫忽職守,將遭到滅九族之災。"


快樂要永恆生命須怒放


大阿哥湚禔因向康熙提議殺死被廢太子胤礽,康熙憤怒。又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皇三子湚祉告發,康熙帝下令對胤禔奪郡王爵,在府第高牆幽禁。至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胤禔生育有二十九子女。其中有二子在同輩中爭奪儲位也未能成功。

胤禔排行第五,康熙前四子皆幼殤未齒序,故為皇長子。生母為惠妃納喇氏,遠不及太子的生母皇后赫舍里氏的身份高貴,所以未能立太子,胤禔心有不甘,參與“九子奪嫡”。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康熙長子大阿哥胤禔為奪太子之位,狠毒絕情因陷害弟弟廢太子胤礽而被其父削爵幽禁於宗人府,終身末得釋放,最終軟禁致死。從康熙四十七年被囚到雍正十二年死,被監禁了二十六年之久,終於在憂憤中溘然長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