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過後,你會報復性地加倍努力工作嗎?

等疫情過去,一堆人可能要去吃遍火鍋、奶茶、烤串、海鮮……

各路商家們正期待著疫情過後,年輕人們開始報復性消費,為昔日的熱鬧加倍。

不過,要花錢就要賺錢,大家會報復性地加倍努力工作嗎?

疫情過後,你會報復性地加倍努力工作嗎?

年前面試 年後待業

“阿*社招,有年前面試完或即將面完在等offer的,進來聊聊唄。” 因為擔心疫情影響招聘流程審批,求職者們已經開啟了“抱團取暖”模式,希望和有同樣命運的同伴互通有無。

體檢延期,入職時間推後這類流程影響還算小事,跳槽的職場人們最憂心的是企業臨時緊縮名額,offer拖著拖著就沒了。

而那些年前裸辭,期盼著年後招聘高峰來求職的職場人,就更為艱難。

疫情過後,你會報復性地加倍努力工作嗎?

“年前辭職,老家湖北,被封印在老家,和父母住,不敢和家人說自己無業,每天都很焦慮。”類似夏雲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

即使不在湖北,以“無業”的身份外出找工作,也會遭遇不少挑戰。若還“無房”,那就難上加難了。如果錯過了金二銀三的招聘季,那麼2020年的上半年基本上就要在求職中度過了。

對於他們而言,如果新工作就位,報復性地加倍努力工作,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就成為必然選項。

疫情過後,你會報復性地加倍努力工作嗎?

“暗流”洶湧的求職者

當許多公司的招聘按下暫停鍵,大家真的就不換工作不跳槽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不論被動看機會,還是主動找工作,職場人們並不願意讓流動性冰封。

在2020年2月中旬針對千名職場人進行了問卷調研的結果顯示,有55%的受訪者正在積極看機會,另有42%的受訪者說會留意新機會,僅有4%的人表示不“我不看機會”。

疫情過後,你會報復性地加倍努力工作嗎?

為了成功跳槽,不少求職者甚至考慮可以自降身價。在被問及未來一年是否接受“跳槽不漲薪”時?64%的職場人選擇“可以接受,看綜合情況考慮”;明確表示“不接受”的,僅有25%。

“出發了太久,忘記了出發的目的。”在上海從事就教育科技相關工作的向先生,正和許多人一樣,希望能尋回工作的“初心”。對於不漲薪跳槽,他們為的是追求更多樣化的自我實現,而不僅僅是因為錢而工作。

疫情過後,你會報復性地加倍努力工作嗎?

人力資源專家提醒說:“對於職場人而言,我認為首先是三思後行,對於經濟形勢、對於行業變化、對於企業發展趨勢需要深思熟慮,其次薪資與個人能力即使短期不匹配,長期不匹配的可能性極小,所以短期不加薪甚至減薪跳槽,在某些情況下,是可行的。”

那麼,如果連降薪都願意去的崗位,工作起來也應該是加倍努力吧。

疫情過後,你會報復性地加倍努力工作嗎?

保守下的積極 催生“待機青年”

對於跳槽不漲薪,人才管理研究院院長周丹態度謹慎:“疫情還沒結束,這個調研數字應該還會變化。總的來講,年輕人對企業的發展,或者說職業轉換,持觀望的狀態。比起不漲薪跳槽,可能大多數人更願意先留在現有的單位看看再說。”

在疫情得到控制後,企業的各種情況還需要過一段時間才會顯現。年輕人現在的態度只是階段性的。下一階段有可能會向更壞的方向發展,跳槽也會更保守。這一切都需要全面恢復生產之後才能知道。

疫情過後,你會報復性地加倍努力工作嗎?

面對不確定性,如何才能讓機遇垂青?

調研顯示,廣泛結交朋友,以及在社交平臺上打造自己的職業形象,是職場人們求得機遇垂青最青睞的方式。可見,在形勢不明朗的當下,職場人們更願意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待機不怠機”,成為當下職場人們既現實但也積極的選擇。

過往說“待機”,大家會想到是被動等待,如今,經歷過經濟形勢變化和疫情風雲的“待機青年”,開始學會沉下心來,主動待機,積蓄實力,為機遇的到來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