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幹玉米含水分多少可以儲存?

一簾幽夢6


13%的玉米含水量是可以保證玉米在一般環境下足夠存儲的水分含量條件,也是個人和糧食收購部門有來收購的一個硬性指標,13%的水分含有量是一個標準,是一個能保證玉米在長時間存儲下不會產生因為水分過大、潮溼而產生黴變引起發黴的先決條件。

幹玉米含水分多少可以儲存?

其實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講,如果從儲存的角度講是沒有必要考慮玉米含有水分量多少的,強調玉米水分多少一個最終的目的在與儲存,而現在一般農民是很少儲存玉米的。收穫之後的玉米大都是直接銷售給糧食販子,收割價格和水分多少是成正比的,所以如果選擇是溼玉米帶軸直接出售,那麼肯定水分含有量越多,所獲得的收益越大。

拿我們這裡剛剛出售的鮮玉米來講,收割機直接收穫,小販在地頭直接過磅拉走,每畝地的收益能維持在980元到1000之間,所以存在直接出售想法的農民。千萬不要抱有猶豫心理,越早出售收益越高,而判定是否出售的前提條件就是,查看自家收穫玉米的乾溼程度,也就是水分量的多少,我們農民雖然水分測量的儀器,但是可以從直觀的方法做起。

第一點從玉米生長狀況判定玉米是否足夠成熟,如果玉米植株因為乾旱、或者其他原因導致過早死亡,那麼相應的玉米顆粒水分含有量就少,那麼這種情況就沒有必要溼玉米帶軸直接出售,反之玉米枝葉清脆,打開以後玉米顆粒用牙咬過去,多汁多水,像這樣的只要有收割溼玉米的,最有利的方式就少直接出售。

需要提醒農民父老鄉親的是,想賣青玉米的儘早出售,確保重量收益,想賣幹玉米的或者用來儲存的,那麼一定要適當晚收,以確保玉米高產豐收為主,適當晚收玉米是一定會增產增收的。

農民如何從水分上面來儲存玉米?

大多數農民儲存玉米是不懂的如何分辨水分多少的,畢竟在農村普通單一的種植戶是沒有水分測量儀器的,但是農民的智慧是非常大的,晾曬過後的玉米只要摸過去,手感順滑乾燥,用嘴咬一下嘎嘣脆,那麼這樣的玉米就是水分合適的,適宜儲存的。

從農村儲存的玉米方式來講,大都是室外存儲,只有在出售的時候在會選擇是脫離還是帶軸出售,一般的儲存都是收穫以後簡單晾乾,帶軸裝袋或者是室外存放,存放的位置大都是位於院子裡面的中間部分,這樣可以保證四周圍的透風和通光,在儲存玉米的下方,和地面接觸的位置一定要做好隔離工作,避免溼潤的土地和積水潮溼玉米,通常來講,簡單的晾曬過後,存放於室外,在晴天的時候接受太陽照射,下雨的時候用篷布蓋上,那麼完全就能保證玉米存放到下一個收穫的時期。

含水量對於玉米儲存時間的長短雖然重要,但並不是絕對原因,要從儲存條件和儲存時間,以及玉米用處做一個全方位的思考,如果用於家庭養殖家禽使用,那麼就從足夠乾燥做起,如果是選擇待價出售,那麼只要能儘可能的保質玉米出現黴變即可,水分含有量的多少,13%是一個標準但不能作為唯一依據,不然你不管是收玉米,還是用來儲存都會頭疼的很,畢竟統一收穫和統一晾曬過後的玉米,用水分測試儀器得出來的結果也是會有變動的,結合實際靈活運用才是最合適的方式。

我是農村小小李,菏澤農村人,喜歡就給我一個關注吧,你的鼓勵是我分享農村生活知識最大的動力。


農村小小李


首先我認為您的最初意思是想問玉米烘乾後的儲存安全水份是多少,因為對於北方地區而言是玉米的主產地,玉米在剛剛成熟後,脫粒時的水份在30個左右,即使在北方地區的自然幹玉米,水份也在15以上,因此我判斷您想了解的是烘乾糧;

講到儲存玉米,有以下幾種:

一,國儲糧,方式是14個水以內收購,淨糧(雜質少),同等級,恆溫保存(這一點一般個人做不到),保存期3至5年

二,臨儲,就是臨時儲備,這裡包括個人以及國家的臨時儲備,當然國家的臨時儲備糧自2020年開始將全面取消,14.5個水份以內收購(這裡大多數原因是取決於糧價),略有雜質,不同等級,隨氣溫同溫保存(因為是在臨時的庫房堆放),保持糧質不變的前題下最多8個月,這裡的數字大多數指的是個人的臨時儲備,國家臨儲條件稍好;

三,這裡也談一下南方的港口臨時儲備,條件有限,因為氣侯原因,溼度較大,不容易控制,所以大部分是做為週轉庫房使用,不見意長期存放!

手機快沒電了,報歉,還想多說點,但條件真的不允許,至於啥時候充電,充電器在老婆手裡,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啊


峰趣說


玉米儲存是農民朋友最為廣泛應用的,原因在於一般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米價格會往上漲,雖然儲存過程中會有一些水分的蒸發,但總體算下來還是比較划算的。而多少水分才適合儲存呢?這是有兩種辦法的。而幹玉米的儲存,水分在14-14.5之間。

1、玉米儲存的兩種辦法

當玉米收割的時候,會根據是否要儲存的方式,進行兩種收割方式:一種是直接連玉米棒收割;一種是脫粒收割。連棒收割也會出現兩種銷售方式,一種是直接連棒銷售,價格比脫粒銷售要低,但總算下來也是價格差不多的,只是收購商會將玉米芯銷售掉,也是一筆收入;一種是儲存後銷售玉米。

脫粒收割基本上是確定了要直接銷售的。因為脫粒後雖然儲存體積變小,但是玉米擠壓密度變大,容易在儲存過程中出現高溫狀態,引發玉米黴變。

2、玉米水分的大體劃分

玉米的儲存要求嚴格意義上講是水分14點,有的國家糧食儲備庫都要求水分在13.5以下。普通糧站的糧食儲存水分點實際在16點之內,因為他們的玉米會經常性地往外調運,一般不會出現大面積的發熱和黴變。

糧站幹玉米的儲存就是在14點-14.5點,這個時候玉米水分蒸發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需要注意的是玉米儲存高度,及蟲害的預防。一般情況下,糧食庫的儲存時間不能一次性超過一年,糧食庫的通風條件要好,隨時要開窗通風,避免空氣不流通引起黴變。同時在夏季炎熱狀態下要進行噴藥,將庫房密封,進行燻蒸,目的是將一些蟲子殺死,避免儲存過程中被蟲子蠶食,降低玉米質量,減少玉米重量。

但是如果農民自己儲存的話,建議不進行脫粒儲存,一個是儲存條件不可能太好,二是容易發熱後不好收拾。還是建議進行帶棒儲存,這樣比較好把控。


農資人實錄


玉米的儲存應該是越幹水份越少越好,收穫後儘量曬乾再儲存,水份應該控制在百分之十二以下。我國南北方氣候不同,北方氣候寒冷乾燥,儲存條件要好一些。南方的氣候溫熱潮溼,特別是遇上回南天,連石頭都會出水,所以對玉米的儲存不利,容易引起發黴變質。

在南方如果要儲放玉米的話,應該存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在地面上鋪一層塑料薄膜然後再堆放。最好全部用塑料薄膜蓋上密封,裡面再放些塊狀的石灰以吸收水份,還要注意防治蟲子蛀食玉米,如果發現玉米回潮應選擇晴天晾曬。


唐門耕雲


以一個農二代的個人觀點覺得,你最好曬到夠幹,因為儲存的玉米隨著天氣變化、溫溼度變化,回頭它的含水率也會發生吸溼和放溼的變化,萬一水分超過一定程度立馬會發熱、發生黴變的,到時就是得不償失了!



布衣李二小


嫩玉米就不好搞,掰下來後,不去殼還可以放兩三天,去殼後第二天就不新鮮了,第三天就脫水癟子了。可以用瞬間殺菌後真空包裝保存上幾個月。

老玉米曬乾後,我就不知道要放多少年了,再隔開氧氣、隔水的話.

平常的糧食玉米,只要水分低能常溫下第一年渡過夏天,就能存3\\4年,時間長了,容易陳化影響品質.老玉米最好帶皮儲存,看老的程度常溫1-3天,冷藏1-2周,冷凍要是保持好水分3-5個月問題不大.冷藏老帶皮老玉米的最佳溫度是0到負4度.-18度冷凍保質時間最長.


羅定生哥


作為倉儲,標準13%

最多不得超過14%

自然水一般都在15%-17%(自然乾燥後)

1. 玉米儲藏特點

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勻。玉米在我國主要產區北方,收穫時天氣已冷,加之玉米果穗處有苞葉,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曬乾燥,所以玉米的原始水分一般較高。新收穫的玉米水分在華北地區一般為15-20%,在東北和內蒙地區一般為20-30%。玉米的成熟度往往不很均勻,這是由於同一果穗的頂部與基部授粉時間不同,致使頂部籽粒成熟度不夠。成熟度不均勻的玉米,不利於安全儲藏。

玉米的胚大,呼吸旺盛。玉米的胚幾乎佔玉米籽粒總體積的1/3,佔籽粒重量的10%~12%。玉米的胚含有30%以上的蛋白質和較多的可溶性糖,所以吸溼性強,呼吸旺盛。據試驗,正常玉米的呼吸強度要比正常小麥的呼吸強度大8~11倍。玉米的吸收和散發水分主要通過胚部進行。

玉米胚部含脂肪多,容易酸敗。玉米胚部含有整粒中77-89%的脂肪,所以胚部的脂肪酸值始終高於胚乳,酸敗也首先從胚部開始。

玉米胚部的帶菌量大,容易黴變。玉米胚部營養豐富,微生物附著量較多。據測定,玉米經過一段儲藏後,其帶菌量比其他禾穀類糧食高得多。玉米胚部是蟲、黴首先為害的部位,胚部吸溼後,在適宜的溫度下,黴菌即大量繁殖,開始黴變


阿聰趕海錄


首先我認為您的最初意思是想問玉米烘乾後的儲存安全水份是多少,因為對於北方地區而言是玉米的主產地,玉米在剛剛成熟後,脫粒時的水份在30個左右,即使在北方地區的自然幹玉米,水份也在15以上,因此我判斷您想了解的是烘乾糧;

講到儲存玉米,有以下幾種:

一,國儲糧,方式是14個水以內收購,淨糧(雜質少),同等級,恆溫保存(這一點一般個人做不到),保存期3至5年

二,臨儲,就是臨時儲備,這裡包括個人以及國家的臨時儲備,當然國家的臨時儲備糧自2020年開始將全面取消,14.5個水份以內收購(這裡大多數原因是取決於糧價),略有雜質,不同等級,隨氣溫同溫保存(因為是在臨時的庫房堆放),保持糧質不變的前題下最多8個月,這裡的數字大多數指的是個人的臨時儲備,國家臨儲條件稍好;

三,這裡也談一下南方的港口臨時儲備,條件有限,因為氣侯原因,溼度較大,不容易控制,所以大部分是做為週轉庫房使用,不見意長期存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