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章太炎求杜月笙幫忙,杜月笙辦完之後,為何親自上門感謝章太炎?

黎佩敏


章太炎,民國大儒、同盟會元老,曾任《民報》主編,為鄒容的《革命軍》作序,魯迅、劉文典、錢玄同、黃侃等著名人物的老師。

章太炎不但學富五車,著作等身,還仗義執言,對時政直言不諱,一張嘴懟遍大江南北,孫文、蔣介石等權貴都曾被他罵過。

杜月笙,20世紀上海灘讓人談之色變的青幫大佬,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青幫三大亨”, 社會名流包括民國總統黎元洪,蔣介石、宋子文、戴笠等都與杜月笙稱兄道弟,成為在政、軍、商界呼風喚雨的上海皇帝。

偉大領袖毛主席評價杜月笙:“有本事,沒脾氣”。

當時的上海灘流傳著“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 杜月笙常說一句話就是“財散人聚”,“別人存錢我存人脈”這就是他人生的座右銘。

杜月笙四歲父母雙亡,十多歲就闖蕩江湖,做過賣水果的小販,妓院的跑堂,根本沒有機會讀書,甚至可以說文盲,他發達後特羨慕讀書人那種氣質和風度,所以杜月笙終年穿著長衫,一副文雅書生的模樣,毫無凶神惡煞的戾氣,外表看上去甚是斯文。

杜月笙曾多次嘗試拜會章太炎,結識為位學界泰斗,但章老先生在骨子是瞧不上杜月笙這類人的,所以一直無果。

但突然天賜良機。

章太炎的侄子在法租界與一強人發生糾葛,處理不當將有牢獄之災,面對侄子的求助,章太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仍無結果,後經高人指點,無奈之下,只好寫信向杜月笙求助。

杜月笙接信後心喜怒狂,立即著手安排,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

情商極高的杜月笙借梯上樓了。

幾天後,章太炎收到回信,“令侄之區區小事,今已瞭解,毋庸擔心”,措辭極為謙遜,末尾還附有一句“三日之內,月生將上門求教”。

三天後,杜月笙如約而至來到蘇州拜訪章太炎,二人相談甚歡,二人居然是浙江海寧老鄉,自然更親近一些。章太炎突然問到杜月笙的名字來由,杜月笙當時還叫“杜月生”。

杜月笙不知何故,只好小心翼翼地說自己降生時恰逢陰曆七月十五,民間俗稱“鬼節”,父親見明月當頭,所以為他取名“月生”。

章太炎聽後說道:這個名字好雖好,但不夠儒雅,不如改名“杜鏞”,字“月笙”。章太炎並解釋說《周禮》雲:“凍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西方之樂謂鏞,鏞者功也”,故取名為鏞,字月笙。

最終杜月笙也沒真正弄懂名字的含義,但出自國學宗師之口,顯然是錯不了,更何況這要是傳出去,將會是多麼光彩和倍有面子的事情,杜月笙立即起身給章太炎鞠躬答謝,一切均聽先生安排,自此就有了杜月笙。

杜月笙臨走時悄悄的將一張2000元的支票壓在了茶杯下,並且定期給章太炎匯上銀票,章太炎也是不差錢的人,但他還是收下了,可沒有一個謝字。

1931年,43歲的杜月笙斥資50萬元在高橋興建規模龐大,佔地廣闊的杜氏祠堂,圓了當年自己泣別外婆送自己到上海謀生時立下的誓言。6月10日 杜家祠堂落成典禮當天,社會名流和軍政顯要據說約五六千人之多,場面極為浩大,蔣介石,吳佩孚,黎元洪等軍政要員都送來匾額,杜月笙當眾宣讀了章太炎的《高橋杜氏祠堂記》,在文中考證出杜姓出於五帝之一的堯,江南杜氏則是源自宋朝祁國公杜衍,將他的祖宗十八代的閃光點一一提到,各地報紙爭相報道,轟動全國。

杜月笙再一次成功的提升了自己的層次。


美麗青春您真痘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二個部分。

第一、章太炎求杜月笙幫忙,究竟是為了何事?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章太炎有個侄子在上海打拼,辛辛苦苦攢了點錢財,好不容易買下一小塊地皮造了房子。剛住進去才兩年,有個混混過來說那塊地皮是他家祖上的,要收回,並且拿出不知真假的地契。侄子要出點錢,人家還不同意,一定要他將樓房拆掉,趕緊走人。原來混混另有它用。混混三天兩頭上門鬧事,侄子心亂如麻。你也知道,打官司是要錢的,找律師去法院也沒有任何結果。眼看著房子就要被人強拆,侄子只好來蘇州求叔叔章太炎幫忙。章太炎當時年事已高,雖然名頭很響,在上海灘是講究權勢和金錢的,名聲一文不值。他也沒有熟人,正在犯難的時候,有人點撥他去找找杜月笙,說杜對文化人一向敬重有加,或許肯為他幫這個忙。章太炎從心裡不願給杜月笙這樣的黑道大佬打交道,但事到如今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給杜月笙寫了一封信。信寄出後才五天,侄子就打電話告訴他,由於杜月笙先生出面,混混不敢再鬧了,杜先生給了他一筆錢,在別處重新找了地方。這事辦得很好。章太炎聽了很開心。

第二、既然杜月笙幫完忙,為何還要親自上門感謝?

大家知道章太炎是個很清高的人,他是不願意和杜月笙這類人打交道的,在他的眼裡,杜月笙就是個地痞流氓,終究是不務正業,不過杜月笙的一次幫忙,讓他徹底改觀。而杜月笙卻不同,因為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他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很願意交一些學術界的朋友。他利用各種機會結交文化名人,無非就是藉助人家的名氣,為自己臉上貼文化標籤。基於以上原因,杜月笙還真結交了許多文化名人。尤其章太炎這種在當時文學界的“大家”,杜月笙更是早就想結實了,肯定不會浪費這次難得機會。另外,當時的文人有錢的不多,章太炎也經常沒有錢,於是杜月笙知道了以後,就經常拿錢出來接濟他,杜月笙每年花費很多錢,在這種人際交往的中,事實證明是很有用的,章太炎也為了表示感謝,親自為杜月笙修訂家譜改名字。杜月笙的大名叫做杜鏞,月笙是他的字,而且章太炎還查閱資料,給他找了個名人當祖先,這樣杜月笙的出身,就沒有那麼差了,他一直苦惱出身的事情,也就解決了,他很感謝章太炎。


浮生茶說歷史


杜月笙上門並不是為了感謝章太炎,感謝這兩個字欠妥,應是“拜訪”二字較妥。

章太炎是何許人也?

章太炎是國學大師,近代文言文之第一人,看看章太炎的徒弟們:黃侃、劉文典、魯迅、陶煥卿、錢家治、朱宗萊、餘雲岫等等,你就知道老師有多牛了。

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法租界,因為一套房產與別人發生糾紛,侄子求助助於章太炎,然章太炎是文人,不善於處理糾紛,章太炎便求助各路朋友,都無法解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章太炎寫信給了杜月笙,杜月笙看後,立刻幫章太炎的侄子解決了問題。

隨後回信給章太炎:改日登門拜訪先生,只為一睹先生風采。

杜月笙為何對章太炎青睞有加?

杜月笙成為上海灘三大亨後,可以說有錢又有勢,杜月笙並不滿足現狀,杜月笙本是小混混出身,並且也沒什麼文化,骨子裡都是癟子氣,杜月笙想要改變自身的癟子氣,要有讀書人的氣質和風度。

在當今社會也是有所雷同,有的人可能很有錢,但在他的身上,只能看到暴發戶的形象,一個人的氣質很難改變,杜月笙很嚮往讀書人的風度和氣質。

善於交人的杜月笙,想結交一些名士,革新自己的朋友圈,俗語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章太炎便是杜月笙一直想結交的大師,在當時,最出名的國學大師非章太炎莫屬。

但章太炎這個人特別高傲,曾寫詩大罵慈禧敗家,更看不上這些混混起家的黑幫大佬,經過此事,讓杜月笙尋得一絲機會,趕緊寫信登門拜訪,拜訪時,章太炎也投桃報李,替杜月生的名字換了個字。

大名杜鏞,號月笙,

《周禮》雲:東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

杜月笙連忙起身感謝,杜月笙為人低調謙遜的性格深得章太炎喜歡,杜月笙臨走前,得知章太炎生活拮据,便將一張2000大洋銀票,折成正方形,壓於茶杯下。

總而言之,杜月笙交章太炎,一是在江湖上,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二是成為了章太炎的座上客,通過章太炎,結交一大批文人雅士,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花費區區一點錢財,不值一提。


歷史課課代表


章太炎是我國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家,也是著名的國學大師,而杜月笙則是民國時期上海灘的黑道大亨,杜月笙和章太炎之間本不會有什麼交集的,但事實上章太炎和杜月笙的關係很好,杜月笙這個名字就是在章太炎建議後改的,章太炎還在杜月笙衣錦還鄉是,為杜氏家祠寫下《高橋杜氏祠堂記》,那麼這兩人之間是怎麼產生交集的呢?

杜月笙早年就是一個混跡在上海灘的小癟三,幾乎沒有人會想到這個無依無靠的小混混,有朝一日能成為整個上海灘最有影響力的黑幫大佬。杜月笙早年在上海灘混跡時,得到青幫大佬黃金榮賞識,又經過自己十幾年的打拼,才慢慢混出名堂來,杜月笙雖然是黑道大亨,但是他卻一直都非常的尊重文化人。

因此在杜月笙發跡後,就開始想法“轉型”,畢竟不可能一輩子喊打喊殺的,杜月笙把原來當小混混時的短打裝扮換了,開始穿著長衫長袍,讓自己看起來斯文一些,也讓自己的手下,儘量少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平時外出辦事,一定要注意著裝打扮,也不許隨意罵人,儘可能改變大家對自己的印象。

不止如此,杜月笙還找各種機會結識社會各界名流,去結識一些文人,杜月笙非常善於交際,在和這些文人交流的過程中,態度十分恭敬有禮,也讓很多人改變了對他的印象。

章太炎先生在清末的時候參加維新,維新失敗後參加革命,革命失敗後又參加反袁,袁世凱死後,晚年的章太炎來到了蘇州定居,他有一個侄兒在上海灘租界生活,後來和別人發生了房產糾紛,因為章太炎在民國很有名,所以他的侄兒就寫信來向章太炎求助,章太炎找了很多人都沒有解決這件事。

有人就建議他寫封信給杜月笙,章太炎和杜月笙沒有任何交集,章太炎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給杜月笙寫了一封信,杜月笙一看是章太炎找自己幫忙,正好他早就聽聞了章太炎的事蹟,就愁沒有機會結識,所以杜月笙立刻動用身邊的各種關係,竭盡全力的幫章太炎的侄子處理房產糾紛,最後事情順利的解決了。

隨後杜月笙還專程前往蘇州拜訪了章太炎,詳細的跟他彙報了事情的處理經過和結果,章太炎也沒有想到杜月笙會如此重視這件事,加上和杜月笙的交談過程中,他見杜月笙態度恭敬,言談舉止彬彬有禮,也讓章太炎心生好感,章太炎送走杜月笙後,回來看到杜月笙壓在茶杯下的一張兩千銀元的支票,原來章太炎雖然非常有名氣,但卻不善理財,生活拮据,杜月笙此舉讓章太炎很感動,覺得他頗有古代俠士之風。

從這以後兩人之間的交往就開始密切起來,常有書信來往,杜月笙每個月還會派人寄一筆錢給章太炎,接濟章太炎的生活。杜月笙雖然有借這些社會名流提高自己聲望的目的,但是杜月笙在和這些名流交際時,也會給足他們尊重,這也是杜月笙能長期屹立上海灘不倒的一個主要原因。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在中國近代史上,杜月笙肯定算是一號傳奇人物。當時的他身為中國上海青幫中最大的頭目之一,在我們大家看來就是一個混黑道的惡狠幫主形象。

可在當時名頭響亮的上海三大亨中,黃金榮是屬於貪財的主兒,張嘯林是個能打的茬兒,而同樣身為人物的杜月笙,為何卻被公認為會做人的集大成者呢?甚至可以讓泰斗級別的章太炎為他題字改名。由此見得,杜月笙的一生可不只是喊打喊殺。

章太炎老先生絕對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大家之一,連魯迅等國學大師都是師從於他。他甚至敢張口去罵孫中山,還在慈禧的壽宴上書寫不敬之詞,可見得章老先生絕對是個值得人們尊重,有自己的文學地位,更不會趨炎附勢的人。可他為何卻對杜月笙那麼客氣?這其中肯定是有不一般的緣故而致。

從杜月笙的人生追求可以看出,他並不滿足於自己給上海人,乃至國人留下的青幫頭目身份。加上他的高情商加持,最終他成為了一個“有本事卻沒脾氣”的大人物。

要知道杜月笙一直以來對文人都很尊重,平時沒事就想要廣交有學問的朋友,用現代化說,就是他想要更新下自己的朋友圈,改掉大眾對他自身沒文化的定位。因此他也生出過去拜訪章太炎的想法,但人家畢竟是文化大家,不好唐突登門。

剛好有一次,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遇到了麻煩,解決不了便向章太炎求助。章太炎雖說是文學大家,可上海人當時只認錢財、權勢。章太炎四處經人打聽,在上海杜月笙可是能通天的人物,並且還對讀書人特別尊重,便託人將一封求助信件遞到了杜月笙手裡。

當這封信到了杜月笙那兒時,他整個人都震驚了,堂堂的文學界泰斗居然會親自求助於他。頓時他便明白了,這絕對是一次結交章太炎這位真名士的好機會。

對杜月笙來講,這次求助可謂是雪中送炭,剛好合了他結交文人的心。於是他趕緊差人去解決章太炎的侄子所遇到的麻煩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他侄子安頓好。

很快一切便被杜月笙處理順暢了,章太炎的侄子在脫離了危險後也給老爺子報了平安。而這時的杜月笙,才真正展現出了他的高情商做人之道。

他沒有逢人就吹噓他幫了章太炎的大忙,而是低調的在第一時間給章太炎去了一封回信:事情已辦妥,改日必登門拜訪,只為一睹老先生風采。

當章太炎收到回信,看了言辭後心情也是很舒暢,他此時倒是覺得這個杜月笙真的挺不錯。從這封回信,不難理解杜月笙的意思,就是自己為章太炎辦事是他的榮幸。

這讓受到幫助的章太炎反而覺得是杜月笙更需要自己,而不是杜月笙幫他忙。由此以來,當杜月笙有了機會登門拜訪,他去時也展現出對前輩的足夠尊重。

因此在之後,章太炎不僅為他改了字號,還親自為杜氏祠堂題了字。所以是杜月笙自身高情商的為人處世風格打動了章太炎,也是他這種脾氣,才讓人們公認為他最會做人!


夏目歷史君


杜月笙跟別的青幫大佬不一樣,起碼在為人處事和外表這一塊,就與眾不同。杜月笙的識人之道不是一般人能比擬的,他洞悉人心的本領可以說無人能及。上至達官貴人、商政大員,下至黎民百姓、江湖之人,只要杜月笙覺得你這個人行,無論貧窮富貴、出身卑微,杜月笙都一視同仁。


特別是對杜月笙有人恩的人,杜月笙是絕對不會忘記的,發跡之後第一時間就要報答的。杜月笙有錢了,首先想到的是曾經的那幫窮哥們。杜月笙做人有三碗麵必須吃好,那就是“人面”、“情面”、“場面”。他經常告誡別人說“做人不怕被別人利用,別人利用你證明你還有用。”,“人可以不識字,但不可以不識人。”杜月笙只做“雪中送炭”的事,“錦上添花”的事從來不做。他非常清楚,別人在最苦最困難,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出現了,這才能體現出來你對他的價值,才能夠讓人家記住你。

杜月笙樂於助人,但很多時候都是不求回報的。杜月笙借出去的錢從來不去討債,他知道借錢的人手頭寬裕了一定會還的,不還證明人家還不富裕。所以杜月笙從來不要賬,以至於到死,臨終之前還將自己所有的借條令人全部燒燬,並且告誡其子女不許任何人去討債。杜月笙的大度,真的是別的黑幫大佬所不及的。因此,杜月笙也結交了不少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和一些江湖志士。


民國文壇第一大佬章太炎請杜月笙辦事,杜月笙在不認識的情況下,二話沒說就給擺平了。而且辦完事還親自登門拜訪大師章太炎,杜月笙給人家辦事,還有登門去答謝人家,他這葫蘆裡買的是什麼藥呢?

其實杜月笙早就想結識像章太炎這樣的文人墨客,別看杜月笙是玩黑道的,可是他與其它黑道老大不一樣,杜月笙經常是長衫裝扮,手拿一把摺扇,顯然杜月笙不是讀書人,硬要擺出一副文人的架勢。杜月笙想的是我雖然是青幫大佬,可是我要讓人瞧得起我杜月笙,我要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一改往日黑幫老大別人見了都害怕,望而生畏的那種感覺。


別的黑幫老大在公共場合一般都是西裝革履,只有杜月笙是長袍加身。所以杜月笙當初為了這身行頭,費勁了心事也要巴結那些文人墨客。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杜月笙是在給自己營造一種文化氛圍,文人形象。

所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就成了杜月笙想結識的人,可是苦於拜見無門,杜月笙總不能冒冒失失的前去拜訪人家吧!畢竟自己在社會上也是有名氣和地位的人。怎麼說也得找個合適的機會和理由,就在杜月笙為這事犯愁的時候,人家章太炎派人來求他辦事來了,真是天上掉餡餅,就這樣杜月笙派人幫章太炎擺平了事端之後,立馬就遞了帖子,章太炎求人辦事在先,人家要登門拜訪在後。不見杜月笙不妥,人家剛給自己辦完事,於公於私都說不過去,所以沒辦法,章太炎只好接見了杜月笙。


後來二人不僅成了朋友,而且章太炎還給杜月笙改了名字,杜月笙還沒少救濟這個章太炎,你想啊,一個文人墨客能有多少錢,所以章太炎生活的很節儉。人情這東西都是彼此相互的,人無完人,取長補短很重要。你杜月笙在有錢,也是大字不識一籮筐的貨色,所以他結識章太炎也是明智之舉。

杜月笙能親自上門感謝章太炎,一句話,他就是為了包裝自己。


任馳贏天下


都別搶,我來答。

章太炎是晚清到民國時代的一個名士,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總之大家要知道,越是頭銜越多的人都是大佬級的人物。而杜月笙則是民國時代很有名黑白通吃的江湖大佬,按理來說,一個是陽春白雪,一個是下里巴人。

本不該是有所交集的,但你可知,偏偏這個杜月笙的名字還是章太炎給他取的,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後來章太炎覺得這個名字不妥。

便從《周禮》中選了一段“東方之樂謂之笙……西方之樂謂之鏞”的典故,將杜月笙的名字改為杜鏞,因為杜月笙沒有別號,所以章太炎又給他取字月笙,所以杜月笙的名字其實是叫杜鏞,號月笙。

而章太炎給杜月笙改名字這個淵源據說是因為當年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遇到房產糾紛,對方有背景勢力,他的侄子沒辦法解決,只好求助章太炎。

但當時章太炎遠在蘇州,也沒有辦法趕過去,所以只好寫了一封信給杜月笙,希望他出面幫助自己的侄子解決這個難題。章太炎是誰啊,袁世凱都敢罵,罵完袁世凱還得客客氣氣對他的人。

杜月笙一看這麼一個大文化人和名士向自己尋求幫助,那肯定是樂於效勞,而且杜月笙雖然是一個黑幫大佬,但是對風月之事也是十分仰慕的。

你看他老喜歡穿長褂,老派作風很濃厚,章太炎又是響徹民國時代的文化大佬,杜月笙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於是一個電話就解決了這件事。

按照正常的交際邏輯,本應該是章太炎去向杜月笙道謝,但是章太炎何許人?一個民國名士,讓他去向杜月笙這種階層的人道謝,無疑是屈尊了,雖然杜月笙很有勢力,但是要知道如果章太炎如果有心從政,他的地位不是杜月笙可以企及的。

所以杜月笙真的很會做人啊,當時他幫了章太炎以後,反而自己帶著禮物跑到蘇州去見章太炎。當時據說兩人交談甚歡,章太炎原本杜月笙是個粗魯的江湖人物,但是發覺其人謙虛懂禮。

而且話語中是不是透露出對自己的仰慕,這自然讓章太炎的面子得到極大的滿足。也就是藉著這個契機,章太炎把杜月笙的名字給改了過來。

杜月笙一看新名字這麼文雅,也很高興,回去以後還刻了一個印章。談到章太炎和杜月笙的交集還不至於此,章太炎後來還為杜月笙修過家譜。

所以這件事也被很多人看做是章太炎一生的黑點,我國古代對家世門第是很看重的,譬如當年曹操因為他的父親是宦官的養子,出身不怎麼好,所以遭到很多名士的譏笑。

後來曹操就提出唯才是舉,藉此打壓那些名士貴族,只要有才能,不論出身就能選用。而杜月笙雖然地位很高了,也有勢力,但是奈何只是一個賣水果出身的寒門,所以這在當時聚集了各種名門貴族出身的民國時代。

杜月笙的這種出身無疑是上流社會鄙視的,這讓杜月笙相當苦惱,總覺得先天就矮了別人一截。其實,早年杜月笙和章太炎還沒有認識的時候,杜月笙就希望章太炎能夠給自己寫一篇文章。

什麼文章呢?

原來當時杜月笙已經功成名就,便打算回到家鄉高橋鎮修建杜家祠堂,但是修建祠堂需要把自己老祖宗都是些什麼啊,做過些什麼啊,自己是誰的後代這些事情都給羅列清楚。

畢竟那麼大一個祠堂,不可能說就供奉著幾代人,那未免顯得寒酸了些,牌位越多,才能越彰顯杜家的家世淵源。但是因為杜月笙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所以修建祠堂這件事一拖再拖。

早年杜月笙曾經託過前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章士釗、以及當時曾經和章太炎一起坐過牢,有一定交情的黑道人物徐福生,還有就是章太炎的學生陳存仁前去遊說章太炎。

章士釗知道章太炎的脾氣,所以沒有答應,後面兩位資格不夠,說動不了章太炎。所以這讓杜月笙挺喪氣的,後來因為杜月笙和章太炎終於有了一定的交集。

章太炎才答應為他修家譜,說來搞笑,章太炎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居然把杜月笙的祖上追溯到帝堯之後,說:杜之先出帝堯。夏時有劉累,及周封於杜,為杜伯……其八皆祖御史大夫……宋世有祁國公衍實家山陰,江南之杜自是始著也。

這一下子不得了,杜月笙家族的家世直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代,這血統恐怕愛新覺羅家族看了都要自慚形穢。但杜月笙高興啊,這樣的家世管他是真是假,畢竟是國學泰斗章太炎考究出來的,說出去那肯定有面子。

於是,正因為章太炎這篇《高橋杜氏祠堂記》,杜月笙終於在1931年把杜家祠堂修建完畢,了卻自己衣錦還鄉的願望,當時杜家祠堂修建完畢時,成為上海灘的超級新聞。

各類報紙爭相報道,國外報紙也有報道,除了成為上海的頭條新聞,當時軍政界各種大佬都送來牌匾,大概是章太炎的那篇文章。

於是這些大佬們送的牌匾是這樣寫的:

俎豆千秋——前北京國民政府大總統曹錕賀。

望出晉昌——前北京國民政府臨時執政段祺瑞賀。

源遠流長——著名書法家、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賀。

東方望族——法國駐滬領事館領事甘格林賀。

章太炎也送了一塊牌匾叫做“武庫世家”,挺有意思的,這個武庫是什麼意思呢?大概是指魏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杜預,這個人非常厲害,文廟和武廟都祭祀得有他。

因為他博學多才,所以有個外號叫“杜武庫”,這個武庫原來是指盛放武器軍事裝備的倉庫,後來被引申為人博學多才,章太炎送牌匾“武庫遺靈”。

不用多想,自然是在為了烘托杜月笙的家世背景了,反正因為章太炎為杜月笙做的這些事,當時還讓章太炎飽受譏笑,說他晚節不保。

雖然章太炎為杜月笙修的家譜基本上是假的,當不得真,但是也側面反映杜月笙會做人,連章太炎這種桀驁不馴的人都願意為他背書。

可見杜月笙的人格魅力還是不錯的,其實杜月笙做人的訣竅無非是就是六個字,“人面,情面,場面”,正因為有這六字訣竅,杜月笙會做人,懂得維護對方的面子和利益。

所以才能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混出頭來,可以說深諳交際之道。


圍爐談史


真正的高情商的體現是:他幫了你,你卻感覺是他需要你,而不是他幫了你。

杜月笙在幫了國學泰斗章太炎後,反而親自去信並登門拜訪的種種,便是這種高情商的終極體現。“大恩即大仇”這些字眼,在杜月笙這兒之所以永遠不會上演,就是因為他的高情商。

當年上海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世人是這麼評價的: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由此可見,杜月笙之會做人,是公認的。

從杜月笙與章太炎的這段過往裡,大致可以窺見這位被偉人稱作“有本事沒脾氣”的人,在為人處世上的頂級智慧。

章太炎是民國頂級大師,他也是魯迅等大師級人物的恩師。他是敢罵袁世凱、孫中山的角色,這樣的人,自是傲骨嶙峋了。可偏偏他對上海皇帝杜月笙卻相當客氣,他甚至還屈尊在他杜家祠堂落成之日,揮毫潑墨為他親寫了杜氏祠堂記。

讓素有“章瘋子”之稱的章太炎做這樣“溜鬚拍馬”的事,非一般的關係,絕無可能。

要知道,同樣是慶生,這章太炎可是曾在康有為70歲壽宴上寫對聯喝過倒彩的,他寫的是:“國之將亡必有(妖);老而不死是為(賊),他甚至還曾在慈禧太后生日時寫過“萬壽祝疆無”這般大不敬之賀詞。

由此可見,章太炎絕非趨炎附勢之人,所以,他對杜月笙的推崇絕是出自真心實意。能讓罵天罵的章太炎甘心情願地為之歌功頌德,實是杜月笙會做人的必然。

當年,章太炎侄子被抓各種想法無果後,他在別人的幫助下找到了能通神的杜月笙。章太炎求杜月笙辦事,用的是信件。

這封信被遞到杜月笙手裡時,他整個人都顫了:這不就是他一直崇敬的國學界泰斗麼!杜月笙雖是青幫頭子,可他一心想做名流,這也是他一直穿長衫、要求下面人不著短衫的原因所在。

而真的要做名流,非得結交真名士,用今天的話講就是:革新自己的朋友圈。

杜月笙看到這求助信後,立馬意識到,這是他結交這個真名士的最佳機會。須知,這樣的人物,你若真沒皮沒臉地湊上去,人肯定不會理。

可若是在章太炎雪中送上炭,並且送的方式妥當,那一切就都好說了。真真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理清楚這層後,杜月笙第一時間叫來了手下吩咐他們趕緊撈人,不惜一切代價。很快,在杜月笙的幫助下,章太炎的侄子便脫離了危險。

通常,低情商的人多會在幫忙完後各種吹噓自己為這事費了多大勁,可高情商的杜月笙的做法卻完全不同,他第一時間在事情辦妥後給章太炎去了一封信,信上只說:事情已辦妥,改日將登門拜訪先生,只為一睹先生的風采。

顯然,收到這樣信件時的章太炎,心裡自是非常舒暢的。事情辦完了不說,這幫忙辦事的還要來登門拜訪,目的是想一睹他的風采。

這就等於什麼,等於杜月笙在告訴章太炎:為您辦事真的太榮幸了,辦完我還想借這機會來跟你親近一下。

這樣一來:被幫助的人,絲毫不覺得自己受了別人的恩惠,倒覺得對方很需要自己。

講到這,不僅想起很多讓人看起來非常不舒服的慈善活動了。某機構曾在給貧困山區孩子一人捐助幾百塊後,逼著孩子說:“我是某某貧困生,感謝捐助多少多少”。慈善機構的這行為,無疑生生踐踏了孩子的尊嚴。

同樣的事,杜月笙也幹過,他也捐助過貧困孩子讀書,但他的做法和他幫助落難章太炎時如出一轍,他在捐助了這孩子以後說:中國需要你們去拯救,你們一定要替國家把書讀好。

只這一句,孩子立馬沒了被救助的感覺,只覺得杜月笙此舉純粹是因為:他和國家需要他。

能把“救人危難”處理成這般高智慧,唯有杜月笙。也只有這樣的杜月笙,能得章太炎尊崇。

後來,杜月笙登門拜訪時,心情極其舒暢的章太炎還為他改了名字,由“杜月生”改成了“杜月笙”。關於為何如此改名,當時的章太炎是這樣說的:

“今後您就以‘月笙’為號,大名杜鏞,號月笙,《周禮》雲:‘凍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

杜月笙聽完立馬起身鄭重答謝,自這以後,他便開始用杜月笙的名號。

這樣一來,杜月笙與章太炎的聯繫便自然地緊密起來了,畢竟,就連杜月笙這名號,也是章太炎改的。只這一改名字,杜月笙名字高大上了不說,他在名流界的地位也瞬間提升了許多。

杜月笙對待章太炎如此,對待章太炎以外的其他人亦是如此。

昔日創辦錦江飯店的女老闆董竹君有難時,杜月笙幫忙時的做法也依舊顯出了“幫你是我需要你”的高情商了。

董竹君的飯店生意日漸紅火後,一直想擴大飯店,可因為無權無勢,沒人肯將附近的店面租給她擴充規模。就在她一籌莫展時,杜月笙出現了。

杜月笙是以食客的身份出現的,他在隊伍裡排了很久的隊吃上飯後便對董竹君說:“你這店啊,太小了,我們都沒地方坐,你得擴大規模才能給我們方便啊!”

之後,杜月笙便給屬下打了招呼,不久,周圍的店鋪紛紛自動找到董竹君要將店面租給她。董竹君知道,這一切都是杜月笙幫的忙。

可待董竹君來謝杜月笙時,他卻揮著手說:別謝我,我是為了自己和大家吃飯方便。一席話,說得董竹君心裡十分舒服,她心裡覺得,這倒不像他在幫她,倒像是他和大家太需要錦江飯店提供更好服務了。

幫人的最高境界,大抵如杜月笙之於章太炎、董竹君等這般了。


記者李滿


章太炎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國學大師,同時也是狂熱的革命黨人,是反清組織光復會的主要骨幹。章太炎是個狂傲且自視清高的人,普天之下沒有他不敢罵的。對於杜月笙這樣的大流氓頭目章太炎本來是不屑一顧的,但是因為一件事,卻改變了兩個人的關係,也改變了章太炎對杜月笙的看法。

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法租界惹上了一樁房產官司,對方有權有勢不好惹,於是就求助於叔叔章太炎,但是當時章太炎人在蘇州,鞭長莫及。在一籌莫展之時,有人提醒他可以找上海的杜先生幫忙。

對於杜月笙,章太炎是有所耳聞的,但是倆人從來沒有交集,更何況章太炎也看不起杜月笙,認為他不過是一個大混混,粗野之人。不過最後章太炎還是給杜月笙修書一封,提出了幫忙的請求。對於杜月笙來說,這真是瞌睡遇到了枕頭。原來杜月笙正有意結交這位當時聞名全國的大師,大文化人。

杜月笙出身於高橋鎮的小癟三,這種出身是他一輩子也無法改變的,也正是他這種出身,讓很多人表面上對她恭恭敬敬,私下裡避而遠之。杜月笙為了徹底改變人們對他的印象,就開始改變,首先是穿著打扮,常年一身長衫,無論多熱也不會解釦子,平生最喜歡的就是別人叫他一生“杜先生”。其次就是有意結交文化界人士,努力進入上層社會,改變自己的交際圈。

接到章太炎的書信後,杜月笙打了幾個電話就把事情擺平了,然後有親自到蘇州拜見章太炎。一番交談後章太炎發現真實的杜月笙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眼前的杜月笙是一個冰冰有禮,非常儒雅的人。章太炎就親自給杜月笙改了名字,叫杜鏞,名月笙。

臨走的時候,杜月笙悄悄的在茶杯下壓了一張2000元的銀票,此後每月按時給章太炎一筆生活費,算是徹底征服了章太炎。

其實,章太炎所求的事對杜月笙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杜月笙很快就擺平了。那麼杜月笙為什麼要親自上門拜見章太炎呢?這裡面就體現出了杜月笙的人生智慧。

善於借勢,抓住機會主動出擊

大家都知道杜月笙是青幫大佬,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杜月笙的一生幾乎沒有親自動手參與過打架鬥狠,杜月笙能從底層小混混爬到幫會大佬是位置,靠的是腦子!靠的是冷靜分析,靠的是分析人心,靠的是借勢出擊。

當年杜月笙還是在黃金榮的府裡當小跟班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黃金榮私下裡販賣的煙土被人給截了,整整一麻袋的煙土,價值不菲。當時正值深夜,黃金榮不在家,家裡的保鏢都被黃金榮給帶出去了,沒有幾個武把式在家。黃金榮的夫人林桂生正發愁,杜月笙主動提出來:“讓我去試試吧”。

林桂生瞅了瞅瘦弱的杜月笙,說:“月生,你行嗎?”。杜月笙堅定的說“桂生姐,給我一把槍,我自己去”。為了不耽誤時間,林桂生決定讓杜月笙試一試。

其實,杜月笙是經過冷靜分析的,當時正值深夜,上海城門已關,截土的人也肯定不敢在法租界待,法租界是黃金榮的地盤,一定是往英租界跑。於是,杜月笙叫上黃包車就朝英法租界的邊界跑去。最後成功的把人和煙土帶了回來。立下了大功,從此進入了林桂生的法眼。

這次也是,杜月笙知道這又是一次機遇,章太炎所求的事情雖小,但是杜月笙卻不敢慢待,因為這是一次絕佳的交友機會,所以杜月笙才會非常熱情的從上海跑到蘇州,來給章太炎詳細述說辦事的經過。

1931年,杜月笙在高橋老家的杜氏祠堂落成,民國政要、達官貴人、社會名流紛紛給杜月笙祝賀,中間不乏宋子文、孔祥熙等民國權貴,也有黎元洪、徐世昌等前大總統,章太炎也特意為杜月笙寫了一篇《高橋杜氏祠堂記》,大書美言,讓杜月笙倍兒有面子。

善於做人,揣摩人心化解尷尬

前面我們說過,杜月笙善於分析人心,江湖中流傳著杜月笙靠著一包涼菜,一張嘴,說服了一個叛變的幫派兄弟自斷一指。這次同樣,杜月笙是動了心思的。他知道章太炎這個人非常的“剛”,即便是自己幫了他的忙,他也不會對自己說個謝字。如果自己只是在幕後幫忙,而不主動走到前臺,那麼章太炎就會說自己擺譜,架子大,自己出力不討好。

根據杜月笙“三碗麵”的人生哲理,這種場面上的事是一定要親自去做的,這樣才能贏得章太炎的情面,才會真正的成為自己的朋友。

所以說杜月笙能夠成為上海灘的大佬,無論多大的事對杜月笙來說都是閒話一句,這種人緣不是一天兩天修煉出來的。


歷史百小生


其實,這和當時的社會風氣,以及杜月笙的人格是有很大關係的。

我們可以先界定一下兩個人的身份,杜月笙是什麼人物呢?青幫大佬,想到這樣的人,我們能夠想到那些詞呢?剪徑土匪、殺人越貨、燒殺搶掠。

這是很多人對黑幫頭子的一種界定以及給予他們的標籤。

而章太炎呢?人家是國學大師,想到這類人我們又能夠想到什麼呢?溫文爾雅、知識淵博、授業解惑。這些都是我們給國學大師的一種界定和標籤。

然而,兩人生活的那個年代,讓這兩個身份截然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而事情的發展,也告訴我們,青幫大佬不一定就是殺人越貨的土匪,而國學大師在亂世中過的也不一定那麼體面。

我們就從提問的朋友說的這個問題來談談兩人的故事吧。

章太炎有一個侄子,他在上海法國租界因為房產的原因和人產生了糾紛,和章太炎侄子產生糾紛的這個人,後臺很硬,關係很硬,而且還很有來頭,章太炎的侄子找到了章太炎,可是這位蠻橫無理的糾紛之人根本不把章太炎這位大師放在眼裡。

在對方看來,你章太炎就是一個國學大師罷了,國學大師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所以,這時候章太炎很無奈。

無奈之中的章太炎聽到有人給他建議,讓他請杜月笙出來幫忙,於是章太炎給杜月笙寫了一封信。

我們知道,杜月笙雖然是青幫出身,但是此人對文人是非常尊敬的,杜月笙的一生也結交了很多文人,其實,杜月笙結交文人,也有自己的私心,就是通過結交文人來抬高自己的聲望。

現在章太炎有事求到了自己這裡,而且還是這樣有名氣的一個國學大師,杜月笙當然非常高興了,於是杜月笙三下五除二就幫章太炎處理了這件事情。

可是,這時候沒等章太炎上門致謝,人家杜月笙主動前去章太炎那裡問候了,而且人家杜月笙還是專車前往蘇州看望的章太炎,似乎受恩的是杜月笙。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家杜月笙是真心結交大師的,是真心尊敬文人的,所以會出現這一幕。

兩人見面後,也確實非常談得來。青幫大佬在章太炎看來,絕不是什麼殺人越貨的黑幫,而國學大師身上也有著杜月笙身上的爽朗,所以兩個人是相見恨晚。

從這個故事我們也能看出,在那個動盪的亂世之中,綱紀法律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很有身份的章太炎,法律也保證不了他,他唯一能夠藉助的東西就是人脈,這一點再次說明了亂世之人的一種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