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歷史上皇太極到底是如何成為努爾哈赤的接班人的呢?

密探零零發


努爾哈赤作為清朝的建立者,其生前並非沒有考慮過繼承人,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幼子多爾袞,都先後為努爾哈赤所中意,尤其是多爾袞,努爾哈赤甚至一度想將其名確立為儲君,但是最終,褚英因為為人狠毒,樹敵太多被努爾哈赤賜死,代善因為私通繼母,緋聞纏身而受到努爾哈赤的冷落,多爾袞雖然沒有失寵於努爾哈赤,但是努爾哈赤的突然死亡和其母阿巴亥的被逼殉葬讓年少無依的多爾袞與皇位徹底失之交臂,終其一生成為了皇太極及其兒子的臣子。而在努爾哈赤時期本不被看好的皇太極卻最終在最有權勢的四大貝勒中脫穎而出,被擁戴為後金朝廷的大汗,併成為了清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實際上,皇太極在努爾哈赤生前就已經暗自為日後的繼位而籌謀了。

揭發代善,私通繼母:

努爾哈赤生前曾兩次指定過接班人,第一次他選擇了長子褚英。相比其他皇子,褚英確實有著他的優勢,褚英不僅能征善戰,並且軍功顯赫,按理說是他是比較理想的人選。可是褚英脾氣暴躁,經常打罵手下,並且還口出狂言。說將來繼承汗位後就要殺掉努爾哈赤身邊的那些老臣,甚至他還詛咒努爾哈赤在戰場上被打敗。努爾哈赤聽聞此事後非常震怒,最後他決定處死了褚英。在褚英死後,努爾哈赤第二次選擇的接班人是次子代善。代善戰功顯赫,為人處世方面又彬彬有禮,在後金朝野上下擁有很好的人緣。由這樣一個人來繼承汗位,不僅努爾哈赤非常放心,後金內部各方勢力也比較容易接受。可是就在努爾哈赤認定了代善將會成為自己的接班人時,突然發生了一件令努爾哈赤蒙羞也同時令代善威信掃地的事情,那就是努爾哈赤的一位叫德因澤的庶福晉揭發代善私通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的事件。此事對努爾哈赤的打擊非常大,雖然事後出於遮醜的目的,努爾哈赤選擇了從輕發落,但代善被廢除了嗣位,並且威信一落千丈。

後來有傳言,稱德因澤之所以舉報代善與阿巴亥有私情,實際上就是受了皇太極的指使,皇太極此舉主要目的是打擊代善,使其失去努爾哈赤的寵信,從而為自己日後登上汗位除掉最重要的一位政敵。

四大貝勒,脫穎而出:

兩次立儲失敗後的努爾哈赤至死再沒公開提出過立儲之事,以至於在其死後,後金的汗位出現了短暫的空缺,當時後金朝中地位最高的當屬四大貝勒,他們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其中,代善是兩紅旗的旗主,阿敏是鑲藍旗旗主,莽古爾泰是正藍旗旗主,皇太極是正白旗旗主。大貝勒代善雖然位居四大貝勒之首,但是由於之前的緋聞事件,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成為汗王的資格。而作為二貝勒的阿敏則屬於旁系,他並非努爾哈赤的兒子,而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並且其在八旗之中口碑不佳。也基本排除了繼承汗位的可能。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子,他早年因為自己的母親犯罪,而主動請纓手刃了生母,這樣的人品早已讓其失盡了人心。而排名最後的四貝勒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事實上,他在四大貝勒中實力最弱。

由於努爾哈赤生前沒明確指定過接班人,所以四大貝勒就以“八旗旗主貝勒共議國政”為名,來推舉汗王。四大貝勒中,皇太極有勇有謀,戰功顯赫,同時也沒犯過什麼明顯錯誤,所以有資格成為繼承人。更重要的是皇太極實力最弱,如果由他繼承汗位,不易撼動其他幾位貝勒的地位,最符合大家的利益。所以經過短暫的商議之後,四大貝勒決定擁立皇太極繼承汗王之位,實力最弱反而成了皇太極的優勢。

逼死大妃,打擊其子: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聯合三大貝勒共同宣佈了努爾哈赤的所謂遺詔,要求其繼母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從後來的種種跡象我們不難做出一種判斷那就是所謂的努爾哈赤遺詔實際上並不存在,所謂的大妃殉葬遺詔純屬皇太極一手捏造。皇太極在得到眾人的擁立後,便著手解決最後一個對他汗位有著威脅的人,那就是他的繼母,努爾哈赤的遺孀-大妃阿巴亥和她的三個兒子。阿巴亥雖然年僅36歲,但她嫁給努爾哈赤已經有24年,常年伴隨君王之側,曾經毫無政治經驗和手段的阿巴亥逐漸目睹很多驚心動魄的大場面,她的政治經驗和謀略不一定遜色於皇太極。並且阿巴亥手中握有三子,多爾袞在努爾哈赤生前深受寵愛,在朝中也有一定威望和人脈,存在這一部分支持者,也有一定的根基,一旦阿巴亥決定和皇太極死磕到底,皇太極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於是,皇太極帶著眾貝勒闖入阿巴亥寢宮,宣佈了所謂努爾哈赤遺詔,強逼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阿巴亥在倉促之間沒有應對之策,在眾人的威逼下,只好無奈地選擇自盡。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年齡尚小,其母一旦身死,驟然失去靠山,地位依然岌岌可危。因此,皇太極順利的繼承了努爾哈赤留下來的汗位。成為了後金的第二任統治者。


歷史課課代表


當時,具備繼承資格的人,有八個。這八個人分別是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

四小貝勒:阿濟格、多爾袞、濟爾哈朗、多鐸。

先說四小貝勒。四小貝勒裡最有競爭力的就是多爾袞。可是多爾袞在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才15歲,還是個孩子。當時的後金政權才剛剛成立,並沒有立足,並且當時有威望,有軍功的人才多的是,誰更能打、更能搶,誰就是老大,才是重要的,因此多爾袞是不夠看的。四小貝勒裡的其他三人,不僅年齡年齡小,並且努爾哈赤並不喜歡他們,以上四人可以全部淘汰。



再說四大貝勒。

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即使有能力也沒資格,直接排除。

莽古爾泰性情暴躁,空有武力,智慧不足,也可以排除。

代善在當時論能力、論軍功、論人脈是唯一能和皇太極競爭的人,但是代善曾經犯過錯誤被努爾哈赤廢了太子之位,他的歷史有汙點,並且當時後金的形勢需要一位政治手腕高明,目光長遠,能帶領後金政權走向強大的人,代善自認為沒有這個能力,並且具野史說代善有生活作風問題,這個問題還相當麻煩,因為據說是努爾哈赤的后妃。因此代善自己放棄了爭取汗位。



最後只剩下皇太極一人了,不論是軍事能力還是政治能力,他都是不二人選。

於是,在眾人的一致推舉下,天啟六年(1626)九月初一,皇太極登基。


螞蟻歷史觀



努爾哈赤一生育有16子,皇太極排行老八。八,在中國一直都是一個很吉利的數字,或許就是這個數字冥冥之中就保佑了皇太極。

我們都能感覺到,在上學的時候,排名靠前的,很容易進去老師的法眼,排名靠後的,也很容易進去老師的法眼,但是中間的人,搞不好畢業的時候都有老師不認識。同樣在家庭裡,大一點的孩子們,因為家長希望他們能早一點分擔家庭負擔,會多關注點,特別小的,又是很疼愛的,也會有很多關注,但是中間大小的,一直是被忽視的。


皇太極能從一個被容易忽視的位置成為接班人,我們試著探索一下原因。

一個皇子要想繼承大統,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個人能力得到老皇帝的認可

二、自己的皇兄老皇帝看不上,弟弟又太小

三、老皇帝喜歡他,或者子憑母貴,喜歡他媽

我們試著從這三點原因去分析一下:


首先是個人能力。皇太極的個人能力太強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據史書記載,他特別的聰明,對事則一聽不忘,逢物則一見即識,而且很愛看書學習,甚至在努爾哈赤的部將中只有他識字。 當父兄長年累月忙於出征作戰時,年僅七歲的皇太極就開始為努爾哈赤打理後院了,能把把家裡日常事務、錢財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條。 在其母親去世後,跟著父親以及兄長開始東征西討,南征北戰。據說皇太極臂力驚人,能力挽強弓,箭不虛發,騎射本領很強,也就是說在沙場上廝殺是沒問題的。而且還有謀略,在努爾哈赤起家的道路上提供了不少的計謀。所以在努爾哈赤最初立國時能越過幾個哥哥,入選四大貝勒之一。而且在玩弄政治權術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同有野心的大哥明哲保身,同有影響力的二哥保持較好的關係,這些都被老皇帝努爾哈赤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其次,看看他的兄弟們。大哥褚英,本來是努爾哈赤感覺最虧欠的兒子,一直想著去補償他。但是正是因為努爾哈赤的虧欠,使他有了一定的性格缺陷,甚至想著報復努爾哈赤對他的虧欠,最終被努爾哈赤處死。二哥代善,應該說耿直的漢子,但是不缺乏智慧。他是一個很典型的古代家族族長,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不敢說是幹皇帝的料,但是至少不入皇太極幹,認準了自己的位置,從來都是以家族利益為重,所以不管是皇太極還是多爾袞,都很給他面子。三哥阿拜,資質平庸,而且他的母親地位較低,默默無聞的度過了一生。四哥湯古代,和他三哥一樣。五哥莽古爾泰,和他的名字一樣,確實夠莽的,作為一名戰將很合格,但是玩起政治來,差皇太極三百年的道行,為了能在老爹努爾哈赤年前露一把臉,居然把自己的親生母親給殺了,這種人誰樂意待見他?六哥塔拜,一定要形容的話,窩囊廢就是一個很貼切的形容。七哥阿巴泰,同樣是個職業軍人,對於政治,基本沒有什麼資質。九弟巴布泰,同樣的職業軍人。十弟德格類,和莽古爾泰是親兄弟,同樣的沒腦子,莽漢一個。再往後的歲數太小,基本都是被皇太極壓著。所以說在諸多兄弟中,皇太極確實是最合適的。


最後,就是和老爹的關係。一來皇太極確實能力強,很小就能為努爾哈赤排憂艱難,並且少數民族的特點鮮明。第二,子憑母貴,其母孟古哲哲是葉赫的首領的女兒,身份高貴。在當時的環境下,身份是一個很大的因素,庶妃就是不如這些名門望族出身的。自身實力強,拼媽也能拼得過,所以與老皇帝的關係是不容置疑的。

以上均為一家之談,如有雷同,不甚欣慰。同時也希望能有感興趣的朋友在評論裡發表一點看法,讓我們在交流中提升自己。


一刀皇帝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子,自幼聰明,喜歡看書。素有過目不忘之本領,在皇太極的諸多將領裡,皇太極是唯一一個識字之人。

努爾哈赤征戰時候,年僅七歲的皇太極就在家裡主持家政了,不但把家裡日常事務、錢財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條。有些事不用向努爾哈赤請教幹好以後跟努爾哈赤想的一樣,因此深得努爾哈赤的喜歡。

12后皇太極又開始練武,善騎射真的是能文能武,後來跟著努爾哈赤征戰四方立下汗馬功勞,努爾哈赤分封四大貝勒,努爾哈赤也能受分封可見他的功勞不小。

努爾哈赤死後,代善與其子嶽託及薩哈廉,擁皇太極即位。他們對大家說皇太極,文采武功天下第一。所以應該皇太極當大汗,別人一看也就不再說話,遂皇太極即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