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真正在“買房”這件事上賺到錢的,還真的不是“炒房團”

熊貓貝貝專欄內容:地產話題第九十一期(NO.91)


專欄內容:從地產從業多年的經歷中,我看到了哪些人從買房上真正賺到錢了?


關於“買房賺錢”的話題,可以說都快成為普通民眾和老百姓的茶餘飯後,街頭巷尾的常駐話題了。

特別是在地產行業的有意引導,和地產中介的宣傳下,各種版本和內容的“炒房盈利,身價翻倍”故事,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大眾的購房慾望。

畢竟,逐利是每個人的天性,“賺錢”這個事兒,無疑是最牽動人心,引人關注的話題。

所以這樣的故事,有很多人會相信,甚至恨不得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翁。

這和剛剛過去的“房地產黃金十年”,房價突飛猛漲的表現,分不開。

真正在“買房”這件事上賺到錢的,還真的不是“炒房團”

甚至在很多人眼中,房子已經不僅僅是用來居住的私人空間,而成了一種可以依賴來發財致富的“投資品”。

最瘋狂的時候,還出現了以“溫州炒房團”為代表的投資炒房團體。

有人因為“買房”而賺錢獲利,這個並不用否認。

而在一直在地產行業的我,十多年的從業歷程,還有和很多同行的交流後,發現了一個事實:

真正從“買房”這件事上賺到錢的,還真的不是以“炒房”為目的的人。


對於這些通過“買房”賺到錢的人,我做了一些總結:越是精明,越是算計的人,反而被房子坑了,被房子拖垮的,大有人在。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從“買房”上,賺到錢了呢?


01.買房子純粹是出於需求,而沒有考慮盈利的人

很少有一種商品像房子一樣,價格的變化時刻牽動著消費者的心跳。

這就導致了,太多的關注於“買房”這件事的收益利弊,而忽略了真正房子本身的價值:“住”。

我印象裡最深刻的一個購房者,在2008年的時候,買了人生第一套房,為的是自己孩子讀書有個正式的學位,而在那個城市,2008卻不是一個很好的年份,整個城市房價降了30%,還是普遍情況。

機緣巧合下,我和這位購房者聊了聊,發現他根本不關心房價,按他的意思,買房就是為了孩子讀書,又不是奔著賺錢去的,只要合適,買了就行,想太多太累了。

在全民“追漲殺跌”的風氣下,這樣的心態可謂獨樹一幟。

後面的發展也不用我說,這位購房者等孩子6年小學讀完,就把這套房子賣掉,然後又在孩子上中學的附近再次買房,當地的房價,已經翻了倍。

很多人都很羨慕他通過買房賺到錢了。但其實沒有看到,這樣的賺錢,其實是無心之舉。

真正瞭解自己的需要,附帶了足夠的盈利,或許是大部分賺到錢的人的共同特點。

借用一句網絡熱門話:

“傻傻的買,傻傻的幹,傻傻的掙了數百萬!精明的算,精明的看,最後成了窮光蛋!


真正在“買房”這件事上賺到錢的,還真的不是“炒房團”


02.每個時代的“保守”投資者

拆遷戶不是最近幾年才有的詞,而是一直都有的詞,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朋友,在07年的時候家裡拆遷,分到了當時算作“鉅款”的拆遷補償,實在是羨煞旁人。

我的這位朋友屬於農村的(被拆遷的城中村),家裡文化水平不高,在那個年代也沒有什麼投資理財的理念,於是他們全家決定把拆遷款,還是用來買成房子。

這其中有個插曲,原本我這朋友還正常上班的,雖說收入不高,但是勝在衣食無憂,有了錢以後,就辭職在家炒股,用的錢當然也是拆遷款的一部分。

到了2020年,我這位朋友給我算了一筆賬,10年前炒股5萬元,現在成了6~7萬,而十年錢買的房子,已經翻了一倍不止……

2013不買期貨買房子

2014不經商買房子

2015不買P2P買房子

2016不追共享經濟買房子

……

或許在當下時代,會被旁人笑稱“老土”,“跟不上時代”,但往往這樣的人,還真的通過買房子,賺到了錢。


真正在“買房”這件事上賺到錢的,還真的不是“炒房團”


03.喜歡購置資產的生意人

還有這樣一群人,不屬於以炒房為目的的生意人,他們買房子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就是資產沉澱。

有一位做生意的購房者給我說過,順風時多想逆風之難,做生意嘛,哪有萬年長青的?

所以他在生意比較好的時候,賺到的錢,都拿來買成房子放著。

他的心態和炒房的不一樣,不關心價格,也不關注漲跌,按他的意思,就是哪怕有一天不做生意了,用這些房子出租收收租金,也能維持他的生活開銷。

所以買的房子都是位置好,受租賃群體青睞的產品。

這幾年,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這樣的資產甚至還在很多生意人需要週轉的時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而從房子上盈利,或許並不是他們的初衷。

這樣買房子放著的人,其實是很多的,不侷限於生意人,也有公務員群體。

“居安思危”,把房子看做生意的備胎,而不是當做生意來買賣。


真正在“買房”這件事上賺到錢的,還真的不是“炒房團”

住宅風險低,但是保值增值總比存銀行好


04.“長期主義”心態的人

大家知道股市一天的漲跌限度是多少麼?±10%。

也就是說,理論上的極限情況,一個星期5天交易,就能讓股市資產最多增值50%,當然也有可能貶值。

而在房地產市場,除了特別中心的大城市(北廣上深),一般一年的漲幅波動,不會超過10%。

那為什麼股市發家致富的少,買房賺錢的多?

這裡面離不開急功近利的“追漲殺跌”。

樓市和股市中能夠真正盈利的人,往往都是長期主義者。

為什麼最近幾年“炒房團”銷聲匿跡,很少有新聞了?一旦上漲的勢頭被政策和市場所限制,短期炒客可就不妙了。

短期炒房,這和壓著身價去股市搏一把的人,本質一樣。


真正在“買房”這件事上賺到錢的,還真的不是“炒房團”


05.結語:

關於買房子賺錢這件事兒吧,我總結了幾個觀點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是要會算賬,買房賺錢可能是個偽命題:

我舉個例子給大家,這個帳很多人都沒算明白,100萬的房子,30萬的首付,70萬的貸款,30年月供(等額本金):10年以後房價漲到150萬,實際這套房子賺了多少錢?

大部分人會直接說:50萬。

大錯特錯。

實際上,總利息大概是515929.17,10年的利息大概是171976元,還有這個房子要交易,還需要償還提前還款違約金,我們簡單算總利息額1%吧,也要50000元。

其他稅費和手續費還有中介交易費,我們算2%,又是100000元。

實際這個房子賺了多少呢?

1500000-1000000(本金)-171976(10年利息)-50000(違約金)-100000(交易手續費用)

最後到手的盈利,是多少?大概只有178023.667元,也就是18萬不到。

一次性買房的情況不一樣,但是在地產交易行業內,有句規則,一般人不會告訴你:

房價絕對值不漲個35%,轉賣就要虧錢。


真正在“買房”這件事上賺到錢的,還真的不是“炒房團”


第二,是買房,不能迷信“紙面財富”,房子週轉的週期和手續的繁複,對於資金的週轉來說,跟不上節奏。

我特別反感諸如:“賣房治病”,“賣房拯救公司”這樣所謂的新聞。

房子作為資產來看,錢換成房子很快,房子換成錢,如果想要快,就一定要“割肉放血”。

作為需要快週轉的資產,房產肯定不合適。

如果非要把房產當做資產來看,這就是一種適合長期持有的資產。

而有一種心態,自己有套100萬的房子,就覺得是有了100萬的現金的底氣,就敢去做100萬的生意。

萬一遇到需要資金緊急的情況,結果不用多說了吧?

往往花幾年的積攢下來的漲價盈利,在這樣關鍵的時刻一次就讓你損失出去。

更別說抵押,信貸的風險和成本了。


真正在“買房”這件事上賺到錢的,還真的不是“炒房團”

不動產交易流程多且耗時


最後,買房賺錢的本質請看明白,並不是通過買房賺到錢了,就是眼光有多前衛,多麼的精明會算計。

其實因為前期買房而後續賺到錢的人,是享受了經濟上行發展過程中的資產升值帶來的“紅利”。

就像長期持有股票的人都懂,叫做“股票分紅”。

賺到錢的,都是跟對了時代的趨勢,享受到了紅利而已。

物價,收入也在漲,曾經的萬元戶,今天就是笑話了。

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好,紅利還有多久?誰看的準?

畢竟有眼光,有條件去把握追逐時代紅利的人,在任何時代,只是少數部分的人。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房產還是很夠意思了,帶來的紅利造就了這個時代中國大基數的“中產階級”。

通過房子,盈利的人,是吃到了時代的紅利。並不是真的眼光能力多強,投資有多精明。

新的時代,新的機遇,新的趨勢到來,是難以預測也是不可阻擋的。

到時候,還有有沒有房子的事兒,那就不好說了。

看不明白這一點,因為房子賺的錢,遲早從別的地方虧出去。

用買房子賺錢的邏輯,去盲目投資過的人,基本都鎩羽而歸。


希望房子做為商品,只是因為被需要而關注,而不是房價的漲跌引來資本的覬覦。


對於城市來說,國運決定城運。

對於個體來說,城運就是房運。


關於這個話題,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個人拙作,長期原創不易,還請各位看官支持(小小點贊動力大,轉發關注真有愛)~


歡迎留言文明交流,有問必答,拒絕地域黑,拒絕無腦鍵盤俠。

網絡不是無法之地,倡議客觀冷靜,就事論事,尊重事實,文明表達。

地產領域12年從業經驗,願為所有對房地產相關知識有需要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