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吉林各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吉林省(JilinSheng),簡稱吉。在我國東北地區中部。元屬遼陽行中書省,明為女真地。康熙時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烏拉城(今吉林市)。滿語“吉林”意即“沿”,“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吉林烏拉,意為“松花江沿岸”。簡稱吉林。吉林將軍因駐此城而得名。光緒時建吉林省。

吉林各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1.長春市(ChangchunShi)

位於吉林省中北部,為吉林省省會。清嘉慶五年(1800年)置長春廳,光緒十五年(1889年)升為府,1913年置長春縣,1947年設長春市。據《遼史·地理志》謂長春州“本鴨子河春獵之地。興宗重熙八年置”。遼之長春州,當以該地為“春獵之地”而得名。王國維《觀堂集林》:“鴨子河即今松花江,鴨子河泊即今松花江西之科爾布罕泊,其西南三十五里即遼長春州、金長春縣之所在。”一說長春廳因當地盛開的長春花而得名,長春花乃薔薇科野生月季花的別名。一說取名於附近的長春堡。長春,寓意吉祥。

九臺市(Jiutai Shi)位於吉林省中北部,飲馬河東岸。1932年設九臺縣。當時吉林境內沿邊牆共設四邊門,二十八邊臺。九臺縣因從北數第九邊臺而得名。1988年設市。

農安縣(Nong'an Xian)位於吉林省中北部。遼置黃龍府,金設隆安州和隆安府,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設農安縣。農安乃隆安的音轉。據民國《吉林地誌》:“縣治旁古塔,建於遼聖宗時,相稱龍安塔,音訛又似農安,遂為縣名。”

榆樹市(Ya shu Shi)位於吉林省東北部,東鄰黑龍江省。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置榆樹廳,宣統元年(1909年)改置榆樹直隸廳,1913年改榆樹縣。縣城南有一古老參天的孤榆樹,村名有孤榆樹屯,縣因此得名。1990年設市。

德惠市(Dehu Shi)位於吉林省中北部,飲馬河西岸。清宣統二年(1910年)置德惠縣。縣名取休德、懷惠二鄉尾字而得名。1994年設市。

2.吉林市(JilinShi)

位於吉林省中東部,松花江畔。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吉林烏拉城,乾隆十二年(1747年)置吉林廳,1936年設吉林市。吉林,是滿語“吉林烏拉”的簡稱,“吉林”意為“沿”,“烏拉”意為江,因在松花江畔,故名。

樺甸市(HuadianShi)位於吉林省中南部。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樺甸縣設治局,1933年設縣。縣因縣北樺皮甸子而得名。1988年設市。

永吉縣(YongjiXian)位於吉林省中東部。清雍正四年(1726年)設永吉州,永吉州源自吉林烏拉,1929年改為永吉縣,舊名另附新意,取永遠吉祥之意。

蛟河市(Jiaohe Shi)位於吉林省北部。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額穆縣,1939年設蛟河縣。縣因蚊河得名。蚊河,又作角哈河或覺哈河,是滿語同音譯。蚊河,滿語意為叫花子。1989年設市。

磐石市(Panshi Shi)位於吉林省中部。清光緒八年(1882年)置磨盤巡檢,二十八年(1908年)設盤石縣。縣因境北磨盤山頂有一形如磨盤的巨石而得名。1995年設市。

舒蘭市(Shulan Shi)位於吉林省北部,鄰接黑龍江省。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舒蘭縣。舒蘭,系滿語,意為“果實”,因此地是採集進貢山果之地而得名。1992年設市。

3.四平市(SipingShi)

位於吉林省西南,鄰接遼寧省。1937年設四平街市,1947年設四平市。因附近村名四平街得名。據清《昌圖府志》:四平街“東通吉林半拉山門,北至奉化縣(今梨樹縣),西達八面城,南抵□鷺村,其道里距離皆相若,為四達之衢,故以為名”。

公主嶺市(GongzhulingShi)位於吉林省西南。1984年設公主嶺市。原名公主陵,因在市西北有一公主陵墓而得名。據《概觀滿洲地誌》:“公主嶺地名因市街北五公里分水嶺上的公主陵而得名。”所葬公主據《現滿洲》認為是“清太宗的皇女下嫁蒙古達爾罕王,自帝都前來途中,病死於此地”。而《滿洲地誌研究》則說是“清仁宗的侄女響齡公主的墳墓”。

梨樹縣(Lishu Xian)位於吉林省西南,鄰接遼寧省。清光緒四年(1878年)設奉化縣,後因與浙江省奉化縣重名,故於1914年改稱梨樹縣。傳說此地遍植梨樹而得名。此說不確。據《梨樹縣誌》:“此地原屬高句麗,以蘇姓得名。故地有赫爾蘇、昭蘇河、蘇龍起等號。此地本名列蘇城,一說城在蘇河之裡,故曰蘇里,偏臉城在河之表,故又曰昭蘇。所言梨樹者,蓋轉音耳,斯說較為近是。”

雙遼市(Shuangliao Shi)位於吉林省西南,鄰接內蒙古自治區和遼寧省。清光緒年間置雙山安墾局,後置雙山縣,1913年設遼源縣,1940年雙山、遼原兩縣合併,取二縣首字得名。1996年設市。

伊通滿族自治縣(Yitong Manzu Zizhixian)位於吉林省西南。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伊通河分防巡檢,光緒八年(1882年)設伊通州,宣統元年(1909年)改置伊通直隸州,1913年設縣。縣因伊通河得名。伊通,滿語意為“半翅鳥”。1988年改今名。

4.遼源市(LiaoyuanShi)

位於吉林省西南。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西安縣,1952年改遼源縣。因遼源州得名。遼源,因地處遼河之源而得名。

東遼縣(DongliaoXian)位於吉林省南部。1956年由西安縣改名。後撤,復設。縣因東遼河而得名。

東豐縣(DongfengXian)位於吉林省南部,鄰接遼寧省西豐縣。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置東平縣,1914年因與山東省東平縣重,改東豐縣,與西豐相對而命名,寓豐收之意。

5.通化市(TonghuaShi)

位於吉林省南部,鄰接遼寧省。清光緒三年(1877年)設通化縣,1942年設通化市。據《滿語地名考》:“以通溝之通(通溝原屬通化縣,後分置輯安縣即今集安市)與已歸王化的化,取名通化。”

梅河口市(Meihekou Shi)位於吉林省南部。梅河口市原名海龍,系滿語“水獺”之意,清光緒六年(1880年)置海龍廳,1913年設海龍縣。1985年改為梅河口市,市因鎮而得名。梅河口指地處梅河入柳河之口。

集安市(Ji'anShi)位於吉林省南部,隔鴨綠江與朝鮮相望。清光緒二十八年(1908年)設輯安縣,1965年改為集安縣。輯、集為同音相轉得名。1988年設市。

輝南縣(HuinanXian)位於吉林省南部,輝發河北岸。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輝南直隸廳,民國初年改為縣。輝南,因舊城址位於輝發河南岸而得名。

柳河縣(Liuhe Xian)位於吉林省南部,西鄰遼寧省。清光緒二十八年(1908年)置柳河縣。因縣東有柳樹河子而得名。

6.白山市(Baishan Shi)

位於吉林省南部,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置臨江縣,1960年改為渾江市。因地處渾江之畔而得名。1994年改名白山市,因長白山得名。

靖宇縣(JingyuXian)位於吉林省南部。清光緒年間設蒙江州,1913年設蒙江縣。蒙江,系滿語,意為珠子河,傳說此河產珍珠而得名。1946年改為靖宇縣,因紀念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而得名。

撫松縣(Fushong Xian)位於吉林省南部,長白山北麓。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撫松縣。取安撫松花江流域的人們之意。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Changbai ChaoxianzuZizhixian)位於吉林省東南,鄰接朝鮮。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置長白府,1913年改縣,1958年改今名。縣因地處長白山南麓而得名。

7.白城市(BaichengShi)

位於吉林省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設靖安縣,1914年改洮安縣,1938年改白城縣,後履有改置。白城,因朝陽升起,夕輝將盡之際,遠望此城輝映在一片銀白色之中而得名。又據《東三省古蹟遺聞續編》:“洮安縣,原名白城子。因該地舊有城基,其城牆均以白土墁之,故蒙古人名之曰白城子。”1958年設市。

洮南市(Zhaonan Shi))位於吉林省西北部,西接內蒙古自治區。1913年設洮南縣,1958年改洮安縣,取洮兒河流域安寧之意。1987年改為洮南市,因縣治在洮兒河之南而得名。

大安市(Da'an Shi))位於吉林省北部,嫩江之畔,北鄰黑龍江省。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置安廣縣,1913年另置大賚縣,1946年二縣合併,取二縣首字為名。1988年設市。

鎮賚縣(Zhenlai Xian)位於吉林省西北,鄰接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清宣統二年(1910年)設鎮東縣,1949年改今名。因該縣由鎮東、賚北二縣合併所置,故名鎮賚縣。

通榆縣(TongyuXian)位於吉林省西部,鄰接內蒙古自治區。1914年設開通、開化二縣,1917年開化縣改為瞻榆縣,1958年開通、瞻榆二縣合併,取二縣尾字得名。

扶余縣(FuyuXian)位於吉林省北部,北鄰黑龍江省。清雍正五年(1787年)置長寧縣,乾隆三年(1737年)設州,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新城府,1913年改設新城縣,1914年改為扶余縣,因古代撫餘國而得名,扶余又為古代民族名稱。1987年設市,後撤市併入松源市,為扶余區。1995年設縣。

乾安縣(Qian'an Xian)位於吉林省西北。1927年設乾安設治局,1933年改縣。此地原屬乾方,取乾方安寧之意。

長嶺縣(Changling Xian)位於吉林省西部,西鄰內蒙古自治區。唐為長嶺府地,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長嶺縣,因長嶺而得名。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Qian Gorlos Mongolzu Zizhixian)位於吉林省西北,松花江畔。1956年設今縣,因清代為哲里木盟郭爾羅斯前旗之地而得名。郭爾羅斯,系蒙古族部落名。

8.延吉市(yanjiShi)

位於吉林省東部,東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延吉廳,1913年改縣,1945年改市。傳說當地盛產黃煙,秋獲後,集市出售,故稱“煙集”。延吉是煙集的音轉。一說“延吉”系滿語,意為“石羊”。

龍井市(LongyjingShi)位於吉林省東部,圖們江北岸。1913年設延吉縣,1983年因市縣同名而改今名。相傳早年此地缺水,後來自天上掉下一條龍,掉落之處出現一眼水井,井水甘甜,故名龍井。一說早年有人遷此墾荒,發現一口井,為便於提水,便架起吊橋,朝鮮族稱為龍吊井,簡稱龍井。1988年設市。

琿春市(HuichunShi)位於吉林省東南,與俄羅斯,朝鮮接壤。明置琿春衛,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置琿春協領,宣統二年設琿春廳,1914年改縣。據《明史》:“琿春”,系女真語,意為“邊陬邊地”之意,另譯“尾巴”之意。一說為滿語“雪橇”之意。1988年設市。

圖們市(TumenShi)位於吉林省東部,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1965年設圖們市,因鄰圖們江而得名。“圖們”系滿語“圖們色禽”的簡稱。“圖們”,意為“萬”,“色禽”意為“河”。

敦化市(Dunhua Shi)位於吉林省東部,東鄰黑龍江省。清光緒八年(1882年)設敦化縣。敦化,土名敖東,阿克敦,系滿語“風口”之意。據《滿洲地名考》稱:敦化,典出《中庸》“大德敦化”一語。1985年設市。

安圖縣(AntuXian)位於吉林省東部。清宣統元年(1909年)始設安圖縣。因此地位於長白府東,圖們江淵源之地,“蓋存有保安圖們江之意”,故名安圖。

汪清縣(WangqingXian)位於吉林省東部,北鄰黑龍江省。清宣統二年(1910年)置江汪縣,因汪清河得名。“汪清”系女真語,本音作汪欽,意為堡壘。

和龍市(Helong Shi)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南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清宣統二年(1910年)置和龍縣,因和龍峪得名。“和龍峪”,系滿語,意為“山谷”。因地處群山谷地之中而得名。1993年設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