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原創《荷趣》

原創《荷趣》

“田田八九葉, 散點綠池初。 嫩碧才平水, 圓陰已蔽魚。 浮萍遮不合, 弱荇繞猶疏。 半在春波底, 芳心卷未舒。”湖南才子李群玉在《新荷》中以其簡練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清新秀麗的春天圖畫。

李白的《夏歌》:“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描寫在五月日光照耀下,絕色美人西施正在採摘風姿綽約的荷花,觀看採荷女子的人多得使若耶溪都顯得狹窄起來。詩以荷花起興,借西施來感嘆天下人都愛美色。但最好色的是皇帝,也只能是皇帝才能收天下美色於宮中!雖說李白是詩仙,但宋朝楊萬里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種場面要比《夏歌》的大得多。此詩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楊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

“秋至皆零落, 凌波獨吐紅。託根方得所,未肯即隨風”。這是郭恭《秋池一枝蓮》。荷花清新自然,湛藍的秋池一碧如洗,鮮紅嬌豔的芙蕖搖曳多情,亭亭玉立,嫵媚多姿,使人產生無限愛慕之情。詩人佇立在秋風之中,眼望秋池,內心無限惆悵悲涼!同時描寫了荷花對青春的依戀和被秋風摧折的痛苦,荷花植根泥塘,不隨秋風俯仰,始終保持獨立不阿的品格。擯棄雕飾,給人一種天真純潔的自然美的感覺!

晚唐詩人崔櫓的《殘蓮花》隱隱透出對荷花生命短暫的惋惜之情。他的惋惜由物及人,由事及史:“倚風無力減香時,涵露如啼臥翠池。金谷樓前馬嵬下,世間殊色一般悲。”白居易的《衰荷》是一首動人的惜荷佳作,作者對荷的情之所至,即使天冷風寒、花殘枝幹,依舊對荷魂牽夢繞,藕斷絲連。“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幹。無人解愛蕭條境,更繞衰叢一匝看。”顯示出對荷的至真至愛。

荷花入詩,春夏秋冬,情彩飛揚,雅俗共賞。我想像有一天能到達荷花的境界, 喚醒內心深處的純真純愛,那是何等的珍貴。

原創《荷趣》


毛恪成,五十六歲,喜騎自行車,寫文字,有文章見於中央文明網,科普文章被做中考試題,散文見於中國教師報,詩歌於見岳陽日報及君山島雜誌。

原創《荷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