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關於人脈,老領導給了我三點建議,記住一半就夠你混出個人樣

我發現現在很多職場人對“人脈”都有著深深的誤解,認為只要和大咖拍張照就算認識了,加了微信就是好朋友了,參加幾場聚會就覺得自己已經融入了高端圈子。

在朋友圈炫耀,在好友面前各種吹噓,但最後通常是被打臉。

那些你所謂的人脈都是自信過度自欺欺人。你早就躺進了別人的黑名單,對方連你名字都叫不上來,在你尋求幫助的時候沒人伸出援助之手。

這些都不是人脈。真正的人脈一定是建立在你有利用價值的基礎上。

這世上從來沒有廉價的人情,俗話說,出來混的遲早是要還得,別低估了人脈得獲取。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也覺得積累人脈很簡單,但是在我第一家任職公司的退休老領導對我說:“你的實力決定了你得人脈高度。”

我很久之後才明白這句話得意思,另外這位領導也算我半個人生導師,教會了我很多。

關於職場上真正得有用人脈,他告訴我三個人脈潛規則,這裡分享給大家。


關於人脈,老領導給了我三點建議,記住一半就夠你混出個人樣


1、尋求幫助,請先學會正確說話

其實人脈就是個互相幫助的過程,但是很多人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或者是理所當然的享受著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真正聰明的人,在尋求幫助的時候知道謙卑誠懇。

我有一大學老同學今年6月份的時候給我打電話說:“朋友,有個事想找你幫忙,不是啥大事。”

都說這世上最難換的就是人情,在大學時因為不是本地的,我這位同學也沒少幫我。現在他要有事找我幫忙,我也不好意思拒絕,但心裡總還是有點擔心這事情太大。

我也只能硬著頭皮說:“別客氣,你說來聽聽!”

“我有個姐姐家的兒子,今年要剛大學畢業,現在在找編輯類的工作,你不是做新媒體的嗎,對這方面應該比較熟.......”

聽到這裡我就明白了,我這同學是想讓我給他親戚家小孩介紹個工作或者是提點提點。

雖然我公司在招人,但是對新人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在我為難的時候,朋友接著說“我姐這孩子挺聰明的,自己也寫過不少文章。就想問問你,現在這工作好找不?你有啥建議?”

哎呀,就給個建議嘛,有啥為難的!我當即幫老同學分析了新媒體行業的利弊。

說著說著,我差不多把我的經驗和入職我們公司的要求都透完了。

突然,我意識到自己說多了,感覺自己無形中降低了底線,就好像有一種想法:我都做了這麼多了,就送佛送到西吧!

我立即明白,這就是朋友高情商的地方,循序漸進,從給建議到給方法最後給後門。

不讓人為難有達到目的,這就是人脈積累的說話之道。

老領導對我說過:“所有的幫助,都是為了和對方拉進心理距離,盛氣凌人和道德綁架式求助,只會讓人生厭,年輕人如職場的第一課就是學會如何正確求助。”


關於人脈,老領導給了我三點建議,記住一半就夠你混出個人樣


2、想要認識厲害的人,你必須給他展示你的潛力

有很多雞湯文都會說:當你足夠挺優秀的時候,你才能遇到優秀的人。

這句話的意思時將那些普通人判死刑,我們就是想通過認識厲害的人積累人脈和資源,自己才能變得厲害。

其實想要認識優秀厲害的人,你不只有讓自己變得厲害這一條路,你也可以讓厲害的人覺得,他對你的幫助,可以讓他變得更厲害。

有時候,人們更樂於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厲害,來獲取社會的認可和達到自己的某些利益。

比如,我每天都會接到很多人的提問:”我可以轉載你的文章嗎?“

通常這時候我都是直接拒絕,不是因為我大牌也不是因為對方沒給錢,而是他沒讓給我看到利益驅動力。

後來有位編輯給我發來消息請求是這樣寫的:親愛的xx作者你好,我是xx公號的運營者,我想轉載你的文章,我們平臺有x萬粉絲,單篇閱讀量一般在xx,我們會按照轉載需求標明出處,保證文章不會用於商業用途,我們的公眾號是XX,希望能與你詳聊。

沒聊幾句我就同意了,因為我看到了利益驅動,他們轉載請我的文章,我可以有更好的曝光量積累粉絲打出自己的品牌。

這就是老領導提醒我的:“人際關係中,沒誰喜歡被別人單方面消耗。想要認識厲害的人,你必須給厲害的人展示,你有某種方面的潛力。也可以讓厲害的人覺得,他對你的幫助,可以讓他變得更厲害。”


關於人脈,老領導給了我三點建議,記住一半就夠你混出個人樣


3、樂於助人是好事,但一定要幫助那些值得你幫助的人

每個人都很現實,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雖說人脈就是靠幫忙建立的,但不是什麼忙都幫,要幫的有價值。

曾看過一篇文章《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中作者提到,有一些人明明自己能力不行,還老是想讓別人幫助他們,如果不幫,他們就會道德綁架你,說你小心眼兒不願意幫助別人。

大家都挺忙的沒必要給自己找不痛快,你的好心可能還會辦壞事。

老領導給我的最後一句忠告是:“真正值得交往的人都是知恩圖報的,你今天幫助他們一點,他們以後一定會100倍地報答你對自己而言,我們也時刻提醒自己要知恩圖報,感恩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關於有用的人脈,今天就說那麼多,你從這三句話裡明白了哪些道理?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秋葉圖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