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多爾袞是如何整死皇太極長子豪格的?

縱橫國史


殺妻獻媚的豪格,其智商屬於抽搐型的,發揮極不穩定。因受莽古濟牽連,豪格佯裝大怒“吾豈可與謀害我父之女同處乎”,殺妻獻媚皇太極,事實證明,他是此次事件中除皇太極外最大的贏家,被賜予八牛錄,後續接手了經兩黃旗洗牌整編後的正藍旗。

同為莽古濟女婿的嶽託,則本著不信謠不傳謠的原則,不相信冷僧機的攻訐,認為這純屬誣陷,令皇太極極為不滿,而此時的豪格間歇性失去了智商,與連襟嶽託過從甚密,不但包庇嶽託,竟然還將皇太極私下對他所講的“爾外家人不可輕信宜謹防之”的話,告訴了“外家人”嶽託,這就令皇太極老尷尬了,於是把豪格從親王擼為貝勒。

推敲了一下,總有豪格怎麼躲和躲不開的感覺,陷於多爾袞的勢力圈,脫套很難。

皇太極死後,豪格失去了唯一的依估,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雖然豪格的簇擁者看似頗多,實則各懷鬼胎,他的位置對兩黃旗陣營來說雖然非常重要,但卻並非不可或缺。

皇太極死後,奪位之爭立刻發展到白熱化的程度,具有軍、爵資格話事人不多,濟爾哈朗早已打定主意,但他是出了名的不得罪人,雖然支持豪格,但也不願招惹多爾袞,表面上的假象是騎牆派。可以說一開始,兩黃、兩紅、兩藍旗都是支持豪格繼位的,加上各位旗臣的勢力,陣容極其強大。

利益攸關方包括代善、阿濟格、多鐸、多爾袞、豪格,主要是他們之間在較力,代善老矣,一輩子被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折騰得沒了脾氣,心灰意冷,不會參與,他在此事中的作用就是-講數可以,抄傢伙不行,都別鬧出圈。

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一脈,自動過濾掉,阿濟格出了名的脾氣大沒腦子外帶沒規矩,否則皇太極也不會整他失去旗主位置,多鐸最小,資歷尚淺,不具資格。

代善、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紛紛出局,皇位的“競選人”只有豪格或者多爾袞(這種說法不大嚴謹,其實崇政殿之爭前就有三個人選,請看下文)。

多爾袞早就和索尼通過氣,而索尼在此之前也與圖賴有過商量,所以才能在多爾袞詢問的時候,當時交底,只要皇太極的子嗣登基即可。豪格和多爾袞是勢同水火,盡人皆知,所以如果索尼硬捧豪格,無異於直接逼死多爾袞(“我等俱無生理”不是多爾袞說的,那是兩白旗旗臣團隊的意思),那麼雙方必定是你死我活,不會再留半點餘地。

所以通氣的時候,索尼讓了一步,多爾袞的頭腦哪能聽不出話中的意思,放心之餘不免遺憾,其實從那時候起,多爾袞已經基本預估出此次鬥爭的結果,所以在崇政殿上才一直猶豫不決,但基本放棄爭奪,同時也不允許多鐸競爭。

索尼和多爾袞通氣的情況前文講過,兩黃旗給多爾袞準備的臺階(福臨)早已備好,多鐸沒完沒了的催催催,多爾袞卻一直猶豫不決想想想,也是因為這個,他同樣不會到達崇政殿才考慮底線和自身利益問題,他們所考慮的恐怕都是福臨,而不是鬥到差點抄傢伙以後才開始尋思,那他們心也太大了。

多鐸就說了,擁立多爾袞,多爾袞繼續猶豫,他知道要面對什麼情況。

多鐸說,那就我登基,(努爾哈赤的)遺詔上有我的名字啊,意思是我有權利繼承皇權,多爾袞則說,遺詔上還有人家豪格的名字呢,可不是光有你的名字。

多鐸說,那就代善,代善表示睿親王如果同意那就是大清之福,否則當立“皇子”,我老啦,不參合。

努爾哈赤遺詔,沒能流傳下來,其中內容肯定是有對皇太極不利的地方,否則這麼重要的資料不會無人記錄,即便滿清不記錄,素有包打聽之稱,擁有八卦之魂的朝鮮人也會記錄上,顯然這份遺詔還未公佈,便已消失,都還沒弄明白阿巴亥究竟是不是努爾哈赤要求殉葬的呢,不過已無意義,遺詔沒寫,遺囑亦可,反正阿巴亥鐵定是要死的。

整個過程中,不直豪格由何而來的優越感,論打仗確是驍勇善戰的將才,比索尼他們差不了多少,但是政治素養、政治頭腦、政治敏感性真是半點全無,對局勢判斷嚴重失誤,過於自信,或說功課做得不夠到位,兩方陣營都已經相互摸清底牌,只有他傻傻的全然不知,還在期盼人家三請,三請就三請唄,你倒是站住腳和大夥客氣客氣,“福少德薄,非所堪當”的豪格竟然直接走了,果然是福少德薄。

兩黃旗反倒因為豪格的離去集體送了一口氣,因為如果豪格在場的話,他們要給多爾袞臺階下之前,首先要過豪格這一關,事情將會更加複雜化。臺階歸臺階,雖然圖賴的建議已經被索尼認可,但樣子還是要裝一裝的,所以集體表示,“不立皇子,則寧死從帝於地下而已”。

索尼、鰲拜都是在大清門開了“誓師大會”才帶兵包圍崇政殿的,態度極其堅決,老狐狸代善一看,反正我不當,摻和這事幹嘛呢,於是就找了個藉口-我是皇太極他哥,不方便參與討論,代善退場。(以退為進,代善當然是支持豪格的,但是多爾袞猶豫不決,多鐸上躥下跳的亂指派,那你們就找索尼這些橫主說吧,給你們來點硬的,所謂“大清之福”只是說說而已,他可不想多爾袞上臺)

阿濟格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立場,恐怕是態勢壓力太大。多鐸正在賭氣,而且這態勢搞不好真要玩命,雖然不怕,但是也不再言語刺激了。

多爾袞為什麼一直在猶豫不決?

多爾袞沒有選擇困難症,也不是在猶豫,他要聽清看全所有勢力的聲音與態度,現在一切都浮出水面,多爾袞就說,我沒想當皇帝呀,你們看,豪格自己退出的呀,那不如小福臨繼位好了,多爾袞知道兩黃旗的底線就是不能讓自己上臺,這點沒商量,但是你們好歹有好處拿,把福臨推上去去了,我有什麼,所以提出來要與濟爾哈朗共同攝政。

當初努爾哈赤把兩黃旗全部散給了多爾袞哥仨,當時沒人敢提意見,皇太極上臺,正白旗整旗抬旗上來的,這麼多年最好的待遇享受習慣了,如果讓本來就很強的“老兩黃”上來他們就沒戲了,這是整個團隊的利益,誰也不敢輕言放棄。

(即便豪格不走也無法繼位、無法爭取到輔政的權利,多爾袞豪格共同輔政,無異於貓狗大戰,國家就完了,這一點所有人心知肚明,所以既然給了多爾袞權利,就不會再安排豪格,或者另外一個太過強勢的人與多爾袞配合輔政。)

清兵入關前後,多爾袞排擠濟爾哈朗、打擊豪格的行動就已經開始了。

發覺態勢危險的豪格想玩陰招自救,釜底抽薪,策反多鐸,而多鐸與多爾袞的關係並不像傳聞和電視劇中演的那麼親密,多鐸自薦登基,外人還沒說什麼,多爾袞就給否了(其實是出於對多鐸的保護),多鐸就開始心生怨恨“揚言恐嚇,藐視親王”,後來多鐸搶了范文程的老婆,豪格出手包庇,以期與多鐸拉近關係,沒成想心願達成,剛剛入關,豪格和多鐸就同行去放鷹消遣,多日不歸,“過從甚密”,多鐸自發感言:

豪格當初曾經有機會成為君主,但是他的性子太過陰柔軟弱,陷入那種爭鬥有心無力,其實呢,我當時也不同意豪格繼位,但現在想來,好像是失算了,願自現在起“效死於前”。這話被多爾袞聽到不知會氣成啥樣子。

而打擊豪格的進程是這樣的,多爾袞安排何洛會揭發豪格曾經辱罵多爾袞(奪位之後)多病少福短命之人,“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壽幾何而能終其事乎?”

豪格說的倒是實話,多爾袞確實病的不輕,而且從小就這樣,因為先天不足所以體弱多病,有短命之虞,也不算胡說,多爾袞也說自己病重,尤其是松錦大戰期間,多爾袞自言已經瘦的不成人形了。為了治病,為了求幾種朝鮮特有草藥,多爾袞竟然對人質(朝鮮王子)用了“求”字,可見病痛給他帶來的折磨。

但是,這話從豪格嘴裡說出來就變味了,怎麼聽都像是辱罵詛咒,況且豪格後面還跟著一句“豈不能手裂若輩之頸而殺之乎”,這下不只多爾袞,連濟爾哈朗和代善都主張堅決打擊,絕不姑息,豪格算了犯了眾怒,終於為自己的嘴付出了代價,他被幽禁了,支持他的部下全部被屠戮殆盡,豪格則被剝奪七牛錄罰銀5000兩。

入關後滿清人才奇缺,不得已,多爾袞還是讓豪格隨軍出征,豪格急需擺脫自己在政治方面的頹勢,又建新功,被順治帝恢復爵位,帽子尚未扶穩就被派出去平定各地,擊潰大西軍,射死探頭探腦的張獻忠,這死法也是沒誰了,和李自成一樣,都喜歡親力親為,同屬一代梟雄,卻都光榮的死在了斥候的崗位上。

等到豪格班師回朝,此時朝廷形勢已經大變,多鐸與豪格的莫逆關係已經被多爾袞察覺,而且不止多鐸,王公大臣們多與豪格親密,多爾袞怒斥眾人,當初你們不同意豪格繼位,現在就不要假惺惺的修復關係。

在某人授意下,已經主動退居次位的(政務摺子多爾袞先看、具名順序多爾袞為先)濟爾哈朗府邸逾制被捅了出來,不算什麼大事,但多爾袞直接罷免了濟爾哈朗的輔政權。

轉年,一眾貝子開始彈劾濟爾哈朗,這又遷出了一檔子事,就是皇太極死後,濟爾哈朗曾經與豪格溝通,豪格當皇帝,福臨當太子,兩全其美,此外濟爾哈朗偏心“分贓不均”也被捅了出來,於是濟爾哈朗被貶為多羅郡王,徹底離開了核心權力圈。

後面的議題就是豪格部下希爾艮冒功事件和起用罪臣揚善之弟(為保豪格上位而被殺的將領之一),眾議“擬死”,後改為幽禁,豪格在獄中以大無畏的精神,充分表現出各種不服,最終僅僅一個月後即自裁於獄中,牛錄和妻子都被多爾袞所奪。(下圖:崇政殿)

豪格一生,其一生純粹是輸在了智商、性格和嘴上:

私下洩密被皇太極貶為貝勒,私下詛咒多爾袞被貶為庶人。自身根基不穩竟不自知,還要玩三請三讓那套,沒有仔細分析當時的政治態勢和兩方的底線,造成與皇位失之交臂。

當然,不能否認,就算他做得非常完美,還是有極大概率會發生-不搞三請,不離開崇政殿,一樣當不成皇帝的情況,因為多爾袞死也不會同意豪格登基的,哪怕福臨是太子也不行,因為福臨繼位前的這段時間,足夠豪格弄死多爾袞了。

豪格一生毫無疑問是位猛將,一個合格的將軍,但是對於政治一途,實在是缺乏天賦和政治敏感性,造成與一切機會失之交臂,代善那套學會,好歹也能保命,還在搞小動作離間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的兄弟感情,居心叵測,險惡用心昭然若揭,多爾袞必定除之後快。

缺點歸缺點,某些事做的不夠聰明也是事實,但其實處於豪格的位置,非常無奈,作也死,不作也死,他和多爾袞的矛盾不可調和,裝熊裝兇都沒用,多爾袞重用多鐸是為了讓他累積軍功當自己的接班人,重用豪格則多半是希望他死在外面,所以活著回來的下場只能更為不堪。


古今通史


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正妻是多爾袞的媽媽阿巴亥。皇太極說,大汗(努爾哈赤)生前讓阿巴亥殉葬。阿巴亥不願意,說自己有孩子,而且小兒子多鐸還很小,需要照顧。皇太極說,大汗的遺命不能違背,逼著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無奈,穿上盛裝,自縊而死。



阿巴亥有三個兒子,阿奇格、多爾袞和多鐸。當時多爾袞16歲,是皇太極最有力的汗位競爭對手,阿巴亥死了,多爾袞的競爭力也就沒了。皇太極順利登上汗位。

有兒子的汗王后妃殉葬沒有先例,阿巴亥的死顯然是皇太極逼的。皇太極不但是多爾袞的競爭對手,而且還是殺母仇人。多爾袞表面上和皇太極關係很好,實際上心裡不知多恨皇太極。



皇太極突然駕崩,這時多爾袞31歲,正是好年齡,而且戰功卓著,是接班人中最優秀人選。這時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出來與多爾袞爭,多爾袞無奈只好妥協,讓愛新覺羅.福臨繼位,他當攝政王。就這樣他又與皇位失之交臂。

可以說,多爾袞與皇太極和豪格父子是有宿怨的。

順治元年,何洛會向多爾袞告發豪格,說豪格私下議論多爾袞,命短福薄,要想壽終正寢,就得棄官回家,過粗茶淡飯的生活。像現在這樣子,說不定哪天就死了。還說,後悔當初的退讓,使多爾袞得勢。多爾袞身邊的大臣認為豪格這是有意謀反,需就地正法。



多爾袞要殺豪格,順治不讓,哭著鬧著,不吃飯。多爾袞無奈,只好作罷。但是在多爾袞心裡,這事兒他沒放下。

順治五年,豪格平叛張獻忠凱旋歸來,順治嘉獎豪格。而多爾袞以部下冒功,和任用罪臣楊善之弟吉賽為由,把豪格治罪,關入大牢,不久死於獄中。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殺死豪格,多爾袞就是為解心頭之恨。豪格死後,多爾袞納了豪格的妻子。

多爾袞死後,順治為豪格平反。

豪格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多爾袞其實也是。


有得觀史


皇太極突然撒手離去,讓朝廷上下措手不及,多爾袞和豪格兩人都有資本繼位,他們兩個都是戰功卓著,地位顯赫!而且各自勢力都很強,誰也不把誰放在眼裡。最後的結果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繼位,也就是順治皇帝。從此多爾袞和豪格結下仇恨! 順治帝年幼,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是輔佐大臣攝政王,管理國家和軍隊,可以以皇帝的名義發佈各種政令,權力很大。豪格沒有進入權力中心,多爾袞也不是那種心中豁達之人,一旦有機會他就會發起攻擊!

清兵入關前,豪格因為沒有繼承皇位,因而經常牢騷滿腹,並在多個場合表達對多爾袞的不滿。這讓多爾袞更加的不舒服,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正月,多爾袞將豪格削爵,順治皇帝死活不同意而復爵。清兵入關後,豪格被任命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一起進兵四川征討張獻忠,雖然豪格知道這是多爾袞借刀殺人,但他也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去送死,但沒想到的是張獻忠不堪一擊,豪格親手射死張獻忠。得此喜訊,順治非常高興,嘉獎豪格,但豪格剛到北京不久,多爾袞便指使他人舉報豪格在西征戰爭時,欺騙手下殺良冒功,重用罪人子弟為將。把豪格關進監獄,不久便不明不白的死在獄中。豪格死後不久,多爾袞不顧孝莊太后和順治帝的極力反對,強行迎娶豪格福晉。可見多爾袞的狹隘與自私!

多爾袞為了除了豪格,本想借張獻忠的手除掉心腹之患,沒想到張獻忠不行,反被豪格殺死,沒有辦法他只能陷害豪格!可憐的豪格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


一本夏


經過皇太極死亡,爭奪皇位無果的事實,多爾袞聰明地暫時後退一步,遵皇太極幼子福臨為繼承人,自己與濟爾哈朗輔政。

多爾袞深知自己只有兩白旗98牛錄,遠不是皇太極本系勢力兩黃正藍117牛錄的對手,何況代善兩紅與濟爾哈朗鑲藍96牛錄也是反對自己登位的,比如代善親自處決一子一孫作為擁護順治的宣示。

但是隨後的清軍入關過程,令最後決策者多爾袞威望大增。順治冊封為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已實質凌駕於濟爾哈朗之上。

第二年,1645年多爾袞再晉皇叔父攝政王,所用20種儀杖與順治相同,只數量略少。而輔政王濟爾哈朗只15種。

事實上多爾袞與皇帝已無區別。1646年,多爾袞將皇帝璽印全部拿到自己王府使用。1647年後不再向皇帝行跪禮。就是這一年,多爾袞抓住機會將濟爾哈朗踢出輔政王。

到此,經歷四年時間,多爾袞徹底控制中樞政權,才有機會收拾豪格這個最大政敵。

1648年二月,消滅張獻忠的豪格凱旋,次月就被逮捕下獄,四月處死。死後不僅正藍旗被吞併,連老婆都被多爾袞與阿濟格分了。


四川達州


愛新覺羅·豪格毓質名門,一生為後金(後改國號為清)征戰沙場,戰功赫赫,是清王朝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功臣,豪格在朝廷中有著眾多的支持者,為何在與多爾袞爭奪帝位的過程中失敗?為何在打敗張獻忠凱旋而歸後暴斃?為何豪格去世後連遺孀會另嫁他人?豪格為何會有光輝的前半生和身敗名裂的後半生?歷史留給我們太多寶藏值得我們去挖掘。

一、一帆風順的年少時光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皇太極鬆了一口氣,自己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長子,他的第二任大福晉烏拉那拉氏滿懷慈愛的看著這個稚嫩的嬰兒,期待這個嬰兒以後建功立業、馳騁疆場。皇太極端詳著自己的愛子,因為滿族有以體貌特徵來起名的傳統,因為孩子的耳垂比較小,就給自己的長子其名為豪格。不得不說皇太極還是一個預言家,在我們傳統的觀念里耳垂比較大的人有福,豪格的名字有點暗示以後的悲慘命運,不過這都是筆者的戲說而已。實際上,豪格的童年時光是幸福的,至少是十分順利的,滿族當時是處在上升期,豪格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成為一個偉大的將領,豪格這一點是不負眾望的。在其幼年就跟隨父親皇太極征討蒙古、察哈爾等部落,豪格對作戰從小就耳濡目染,在一次次的隨父作戰中表現英勇,被努爾哈赤封為貝勒。

愛新覺羅·皇太極

明天啟六年(1626年),豪格跟從自己的二伯父代善等人征討蒙古扎魯特部,他在這一場戰役中表現尤其突出,親手斬殺了扎魯特部的貝勒鄂齋圖,豪格通過這一戰在軍中樹立了威望,從此就開始逐漸積累自己的勢力,那時豪格只有17歲。

從豪格出生到皇太極稱帝的這一段時光他都是順利的,都是在一步步地往上升的,在這期間豪格都是在為後金征戰。明天啟七年(1627年),豪格參與寧錦之戰,在錦州擊敗明軍,獨立率軍維護塔山糧運。明崇禎元年(1628年)協同濟爾哈朗征討蒙古古特塔部,大勝,盡收其部。明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繞道蒙古突入內地,豪格與莽古爾泰等人通視通州,之後包圍攻打北京城,擊潰明軍。後攻克香河。1632年,晉封和碩貝勒。

影視劇中的豪格形象

二、親王之路

明崇禎九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被封為和碩肅親王,併兼管戶部。後因為嶽託流露出對皇太極有怨心,連坐被降為貝勒,解除戶部的職務,罰銀一千兩。不過很快就又獲得重用,和睿親王多爾袞一起攻打錦州,仍然掌管戶部。不過之後豪格的經歷就開始起起伏伏,據《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傳六》載:

四年四月,師還,賜馬二、銀萬,復攝戶部,復原封。又偕多鐸敗寧遠兵,斬明將金國鳳。五年六月,偕多爾袞屯田義州,刈錦州禾,克臺九、小淩河西臺二。明兵夜出襲鑲藍旗營,擊敗之。又擊洪承疇杏山,偕多爾袞圍錦州。坐離城遠駐,復遣兵還家,降郡王。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豪格和濟爾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取得了松錦大戰的輝煌勝利。戰後敘軍功,豪格恢復原封,被賜馬鞍一副、蟒緞百匹。

豪格的親王之路走得磕磕絆絆,這與豪格心高氣傲、缺少謀略有關,這一點在他即將到來的與多爾袞的皇位爭奪戰中顯現出來。

三、奪位之爭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猝然崩逝於盛京後宮,生前未立下遺旨。按“立長”的規矩,由豪格繼承大統,合情合理,順理成章。且豪格力大超群,久經沙場,屢建軍功。但皇太極生前並未有立豪格為嗣的舉動。當時的多爾袞由於功勞太大,支持者又多,勢力也大,成為了豪格的最大的對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都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就以豪格和多爾袞為首展開了激烈的皇位爭奪戰。

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實際上他們支持的皇太極的兒子,按照當時的傳統,兩黃旗是在八旗中等級最高的,如果皇位換成別的旗主,他們就會換顏色,降低地位,所以,如果皇太極的兒子繼位兩黃旗將不會換顏色,實際上他們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肅王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當時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他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可見,擁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受漢族“立長”傳統理念的影響造成的。在皇位爭奪的天平上多爾袞與豪格難分伯仲。

《孝莊秘史》中豪格與多爾袞

但是,豪格失敗了,為什麼呢?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多爾袞和豪格是直接的競爭者,當二者協商失敗時,就會付諸武力,而當時清軍還肩負有入主中原的重任,奪位之戰只能是造成國力的內耗,這顯然是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當時德高望重的禮親王代善就提出立皇太極的五子福臨為帝的方法。這顯然是折中的想法,在當豪格和多爾袞爭執不下的時候,這顯然是一個最好的方法。首先對這個想法支持的是多爾袞,因為代善提出了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擔任攝政王,福臨只有6歲,顯然沒有親政能力,這樣多爾袞只是名義上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所以多爾袞是贊同的。再看看豪格一方,它的最有力的兩黃旗的支持者是贊同福臨繼位的,因為只要是皇太極的兒子他們都會同意。濟爾哈朗也是贊同的,福臨繼位他利益無損,所以實際上豪格的軍事支持就倒向了福臨一邊。綜上情況,福臨在沒有任何競爭的情況下成為了清王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豪格失敗了。多爾袞成為攝政王,他會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打擊曾經的競爭者呢?

四、豪格人生的謝幕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豪格因為語言中傷睿親王多爾袞,被何洛會所告發,議罪被削爵。多爾袞對豪格的親信採取分化的政策,逐漸地豪格就成為了孤家寡人。清軍入關之時豪格率軍隨大軍進入關內。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帝大封諸王,念豪格跟從清軍平定中原有功,恢復原封和碩肅親王。

“殺人魔王”—張獻忠

順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勢力基本被消滅之後,四川的張獻忠成為另一目標。故清廷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破張獻忠的軍隊,豪格親自射死了張獻忠,攻破了張獻忠的一百三十多所營寨,斬首數萬級。捷報傳至京師,順治帝下詔嘉獎豪格。

《孝莊秘史》豪格班師後與多爾袞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軍班師回京,順治帝親自到太和殿設宴慰勞豪格。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素來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四月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

豪格的一生謝幕了,為清朝立下了赫赫軍功卻揹著罪名離開了,政治的殘酷令人唏噓。不僅如此,在豪格去世之後,多爾袞將豪格的福晉收房,多爾袞對豪格的打壓至此結束。直至多爾袞去世,順治親政才為豪格昭雪,重新封為和碩肅親王,並立碑。順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諡,成為清代第一個被追諡的親王,稱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廟。

清初版圖

文史君說

《清史稿》對豪格是這樣評價的: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系諸王是庸。在筆者看來,豪格是一個成功的將軍,但是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他為大清征戰四方,但是奪位失利而倒臺,這是豪格的偶然,也是歷史的必然。在清初政治局面複雜的情況之下也只有多爾袞這樣的人才能夠肩負起一統中國的重任。豪格缺少經略四方的眼界與膽識,可以說豪格奪位的失利也是歷史選擇的結果。

參考文獻: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97年8月;

閻崇年:《清朝開國史》,中華書局2014年5月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


多爾袞整死自己的競爭對手豪格,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他並沒有一下子就把豪格給殺了。這樣不止難度大,也不利於當時滿清局勢的團結。

多爾袞解決豪格的步驟可分為四步。

先從自己人下手,在從對手方面下手

第一步:先削弱當初擁立自己的兩紅旗。是的,你沒看錯,多爾袞成為輔政王后,第一件事就是清洗當初支持自己兩紅旗:旗主代善的兒子碩託和孫子阿達禮。

關於阿達禮的死因,這也是清宮疑案之一,正史記載他是和伯父碩託一起密謀推翻順治,立多爾袞為帝,結果被多爾袞下令處死了。不過這可能是多爾袞為了控制兩紅旗的勢力而製造的冤案,代善當時已經六十多歲了,只顧自保,他的四個兒子也只剩下一個碩託和一個年齡還小的滿達海,而兩紅旗的第三代也只有阿達禮比較厲害。

這一下子就除去了兩個定時炸彈,既防止了兩紅旗勢力過大而威脅到自己,也防止了他們倒向豪格那邊,畢竟兩紅旗家族可是有前科的(皇太極時期)。

第二步:分化、瓦解支持豪格的兩黃旗。要不是那六個歃血為盟的兩黃旗大臣,誓死捍衛皇太極的後代登基,多爾袞也不會與皇位失之交臂。要想除掉豪格,則需要先斷他的羽翼。

起初堅決支持豪格的六人為:索尼、鰲拜、圖賴、鞏阿岱、錫翰、譚泰。多爾袞以絕對的權力,分化了兩黃旗大臣,在六人中,或叛變跟了多爾袞,或被接連打壓(索尼和鰲拜)。


第三步:解決豪格。豪格因為沒了皇帝做,身邊的親信也被多爾袞弄得差不多了,結果一時腦抽說了多爾袞壞事,大抵是看多爾袞面相,說他不是有福長命之人之類的話。被正黃旗蒙古固山額真何洛會告發,豪格被削爵。

但這只是多爾袞處理豪格的前奏而已,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還有另一個輔政王——鄭親王濟爾哈朗在,他也是當初堅定擁立皇子的人物之一,是皇太極的鐵忠死粉。現在要處置皇太極的兒子,多爾袞必須觀察清楚濟爾哈朗的態度。

第四步:殺豪格。鑑於濟爾哈朗在豪格辱罵輔政王事件中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異常,多爾袞終於可以好好出這口怨氣了。

在順治三年,多爾袞派豪格和鰲拜出征四川張獻忠,並在次年以違規建制罷免了鄭親王濟爾哈朗的輔政王位置,由親弟弟豫親王多鐸頂上,至此,整個朝廷上都是多爾袞的人了。他終於可以好好地整治豪格了。

豪格在四川連戰連捷,平定了四川不說,豪格甚至親手射死了張獻忠。可立下如此大功的豪格,卻還是被多爾袞以隱瞞部下戰功、起用罪人揚善之弟吉賽這些無足輕重的罪名下獄了。

豪格在順治五年二月底被下獄,三月份就死於獄中,死得如此之急。要說多爾袞沒做什麼手腳的話,那絕對是不可能的。而且還有一種說法是:豪格在押入監獄途中,被多爾袞安排的兩白旗軍士亂刀砍死了。

不過豪格生前諸事不順,死後倒是備受榮譽:順治親政後平反多爾袞所制冤案,封豪格為和碩肅親王,立碑,順治十三年追諡為肅武親王,成為了清朝第一個被追諡的親王。


一貳一橙


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猝然崩逝於盛京後宮,生前未立下遺旨,所以眾宗室旗主大加爭奪皇位。作為皇長子的豪格成為眾人擁立的對象。豪格爭奪皇位的主要競爭者就是多爾袞。當時的多爾袞由於功勞太大,支持者又多,勢力也大,成為了豪格的最大的對手。豪格力大超群,久經沙場,屢建軍功。按“立長”的規矩,由豪格繼承大統,合情合理,順理成章。儘管豪格在諸子中論功勞和能力最有優勢,但皇太極生前卻並未有立豪格為嗣的舉動。

實力強大的、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肅王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當時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他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可見,擁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受漢族“立長”傳統理念的影響造成的。在皇位爭奪的天平上多爾袞與豪格難分伯仲。

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

多爾袞和兩白旗的官員橫眉冷對,堅決反對立豪格為君。主張由多爾袞登極的重臣也大有人在。東廡殿內氣氛突然變得緊張起來,與會者個個屏息沉思,尋找解決辦法。多爾袞明白,自己強行繼位絕對不是最佳選擇,豪格絕非等閒之輩。豪格也知道,和桀驁不馴的多爾袞協商解決,絕對沒有可能,武力解決也沒有絕對把握。

爭奪皇位的大戰從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開始,雙方一直互不相讓,宮廷內火藥味很濃,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槍走火。朝廷內所有的王爺和重臣,毫無例外都捲入了多爾袞與豪格為奪皇位進行的鬥爭旋渦裡。群臣們都在苦苦地尋求出路,惟恐出現動亂,傷及國運。在豪格與多爾袞僵持不下的情勢中,權勢集團必須拿出令宮廷內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個方案,特別是讓豪格和多爾袞都能接受的方案。經過多日反覆磋商,兩黃旗大臣佩劍上殿進言:“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們寧願以死追隨先帝於地下!”

兩黃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皇太極生前親掌的武裝力量代表,在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爭鬥得難解難分、互不相讓的緊要關頭,他們提出了由皇子繼承大統的新方案。經過十多天的較量,最高會議做出最後的決議:6歲的福臨繼帝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 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攝政,宮廷多數高官沒有異議。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穩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就這樣豪格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寶貴機會。

平定四川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為語言中傷睿親王多爾袞,被固山額真何洛會所告發,議罪被削爵。清軍入關之時豪格率軍隨大軍進入關內。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帝大封諸王,念豪格跟從清軍平定中原有功,恢復原封和碩肅親王。這一年冬天,豪格領軍進入山東,平定山東濟寧滿家洞的土寇。[11]

順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勢力基本被消滅之後,四川的張獻忠成為另一目標。故清廷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軍到達西安之後,豪格派尚書星訥等人在邠州破敵,又派遣固山額真都類攻打慶陽。當時賀珍、二隻虎、孫守法等流賊佔據漢中、興安,武大定、高如礪、蔣登雷、石國璽、王可成、周克德等人佔據徽縣、階州。清軍自西安分兵進擊流賊,蔣登雷、石國璽、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全部投降清軍,其餘的人敗潰逃走,攻佔了被流賊佔據的城池,陝西被徹底肅清。同年十一月,大軍攻打四川,當時張獻忠佔據西充,豪格派遣鰲拜作為先鋒前去進攻,他自己率領軍隊跟進,大軍抵達西充,大破張獻忠的軍隊,豪格親自射死了張獻忠,攻破了張獻忠的一百三十多所營寨,斬首數萬級。捷報傳至京師,順治帝下詔嘉獎豪格。

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江、寶陽諸郡縣全都平定。四川的局勢逐漸安定下來。 由於四川地區連年戰亂,社會生產幾乎完全停頓,無法解決糧餉供應,豪格只好就此止步,率領滿、漢軍經陝西回京,留下王遵坦、李國英(原左良玉部下總兵)等明朝降將駐守四川。[12]

不幸逝世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軍班師回京,順治帝親自到太和殿設宴慰勞豪格。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素來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四月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豪格死後,其福晉為多爾袞所納。[13]

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帝親政後,處置多爾袞,多爾袞生前製造的冤案也被昭雪,順治帝追念豪格生前的戰功,為豪格平反,重新封為和碩肅親王,並立碑。順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諡,成為清代第一個被追諡的親王,稱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廟。


跪射俑


向敬之

多爾袞一生最恨者,莫過於自己的親侄兒豪格。

太宗暴卒,沒有指定接班人。睿親王多爾袞有足夠的機會競爭皇位,而作為皇太極長子的豪格,成了他主要的競爭對手,又得到皇太極留下的兩黃旗大臣誓死力挺。二人勢均力敵,最後都求其次,改立皇太極的皇九子福臨即位。

大局已定,多爾袞還是勝過豪格一籌,被定為攝政王。

多爾袞擅權,很快將原支持豪格的輔政王濟爾哈朗排擠出權力核心。

多爾袞大權在握,自然不會放過阻礙他稱帝的豪格,於是打擊的鐵拳不斷出狠招!

《孝莊秘史》中的豪格與順治帝劇照

順治元年四月,原為肅親王豪格心腹的何洛會投靠多爾袞,告發豪格語言中傷睿親王,議罪被削除親王爵。至當年十月,清軍入關成功,大封功臣,順治帝恢復豪格王爵。

順治三年,多爾袞在此前命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征討大西政權張獻忠失利的情勢下,改授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出征四川,去攻打最難啃的張獻忠。

多爾袞滿以為豪格失敗,又好藉機治罪。不料豪格斬殺張獻忠,勝利班師。《清史稿·豪格傳》記載:順治“五年二月,師還,上御太和殿宴勞”。

然而,“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隱部將冒功及擢用罪人揚善弟吉賽,系豪格於獄。三月,薨”。

豪格下獄,僅一月而死,足見多爾袞對他的極盡折磨,用盡了手段。《清世祖實錄》卷三十七有言,豪格被囚禁獄中,曾對來看的阿濟格、尼堪、蘇拜說:“將我釋放則已,如不釋放,毋謂我係戀諸子也,我將諸子必以石擊殺之。”

多爾袞的折磨何妻慘厲,已讓昔日鐵漢豪格心理扭曲,出現了一種報復性的逆變心態,要以石頭砸死自己的諸多孩子,以免諸子遭到多爾袞的虐殺。

豪格死後,多爾袞還強娶了豪格的側福晉,只是沒有接受何洛會的主意射殺豪格的兒子。


以禮觀書


縱觀清廷皇位鬥爭史,能與“九子奪嫡”同日而語的也就只有清初多爾袞與豪格的皇位之爭。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在沒有遺詔的情況下,理應具有直接繼位的權力(滿人對嫡長子繼承製不是太是太過推崇)。豪格十七歲就跟著皇太極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外加其兩黃旗正統的身份,幾乎是可以坐穩皇位,但是沒想到,又一後起之秀竟然橫在了他的面前,這個人就是多爾袞!

各位看官姥爺或許有些疑惑,為什麼小觻得要把豪格放在多爾袞前面說,其實,有很多人都被表象矇蔽了,其實豪格要比多爾袞年長。豪格1609年出生,多爾袞1612年出生,只因為輩分原因,豪格還得以叔叔相稱。多爾袞雖然帶兵較晚,但其頗具戰略眼光,很小年紀便展現出了軍事戰略家的眼光,很瘦皇太極重用。所以,在皇太極崩後,多爾袞依仗其軍工與威望,成為了豪格最大的競爭者。

豪格作為正統,擁有兩黃旗及諸多滿蒙大臣的支持。多爾袞作為軍事家,坐擁兩白旗,及諸多將領的支持。雙方一度劍拔弩張,充滿了火藥味。最後在代善、索尼等人的強力建議下,決定另立皇子。多爾袞、豪格相持不下,只能默許。正所謂,誰有槍桿子誰就有話語權,若是都有槍桿子,就看誰的槍桿子更長、彈藥更多。顯然,拋出軍事因素,多爾袞略勝一籌,在擁立問題上,多爾袞率先擁立福臨,止住爭端,博取了大多數族人支持,尤其是族長代善的支持。所以,順治繼位之後,多爾袞成為攝政王,豪格失勢。

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后,開始了入主中原的計劃,當然,整治豪格的行動也由此展開。最初,在揮師南下之前,固山額真何洛會投靠多爾袞,告發豪格惡語中傷攝政王,多爾袞大怒,將其削爵。清軍攻克北京之後,豪格因為戰功而恢復和碩肅親王爵位。李自成失勢之後,四川張獻忠成為大清禍患。多爾袞便又生一計,派豪格去攻打張獻忠,從而坐收漁翁之利。豪格失去了政治優勢,只能遵命。多爾袞是打仗的好手,但豪格也不是軟柿子,一度攻克四川,得到順治皇帝褒獎。在順治五年,豪格班師回朝後,順治帝親自到太和殿設宴慰勞豪格。

多爾袞不得不承認,他也沒有想到豪格居然能把四川的張獻忠搞定,但是多爾袞並不慌,因為在這幾年的光景當中,兩白旗勢力空前壯大,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爺處處籠絡人心,豪格早已經不再是多爾袞的對手。於是乎,多爾袞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大罪名,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豪格入獄之後僅僅兩個月便死於獄中,死因不明,小觻得想,八成就是被多爾袞整死的。豪格死後,多爾袞和弟弟阿濟格還收編了豪格的兩個福晉,豪格可謂是敗得很徹底,直到順治親政後才平反昭雪。


秦風漢韻論古今


多爾袞和豪格是兩個死對頭,皇太極猝死也沒留下遺詔說誰接班,這時候多爾袞和豪格就開始搬到明面上爭奪皇位。其實當時兩人的勢力旗鼓相當,綜合所有因素來說豪格略佔優勢。可能有人會想豪格是長子,古時候不都是嫡長子繼位嗎?其實清朝還真不按那一套來,再說皇太極生前也沒有指明豪格為儲君,所以當時豪格長子的身份並沒有起多大作用,當然也並不是一點影響都沒有,只是相比前朝來說差遠了,但多少還是沾點的光的。


後來多爾袞和豪格雙方僵持不下,誰也沒有能拿下對方的信心,所以都沒有主動用武力硬來。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會出臺第三種方案,以以往經驗來說第三種方案先前的雙方都不會沾光,大多會跳出來一個漁翁得利的人,這個人就是小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小順治帝登基,多爾袞和代表豪格的鄭親王被封為兩個大攝政王,這樣雙方也就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這次奪帝之戰也就告一段落了。

史料上有個小記載,說豪格在背後說多爾袞壞話被告發,因為這個事豪格還被削去了爵位,後來豪格因為在中原戰功卓著才被恢復待遇。其實在清朝入關奪天下大量戰鬥中,多數都是描寫多爾袞多麼厲害多能打仗,其實豪格在逐鹿中原中並沒有少幹活,也打了很多勝仗。後來清朝在北京站穩腳跟,戰鬥也基本上都平息了下來,豪格回到京中沒多久就被多爾袞放進大獄裡去了,不要問什麼罪了,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欲加之罪欲又何患無辭呢!後來豪格死在獄中,這個肯定也和多爾袞有關係,豪格死後多爾袞的一個舉動無法理解,那就是多爾袞娶了豪格的老婆,難道是多爾袞的征服欲在作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