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農村老人常說:打工回家必須帶回棉被。到底是為什麼?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每日分享的三農諮詢。喜歡三農的朋友點擊上方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持。今日話題:農村老人常說:打工回家必須帶回棉被。到底是為什麼?

農村的俗語與常說的諺語是農民經常長期的勞動,勞作,總結的生存智慧。其中包含著眾多道理。但由於社會的進步,許多俗語和諺語成為泡影。經常在外打工的農民朋友有這樣的體會,工程結束後,不喜歡大包小包類似逃荒式的回到故鄉。一切從簡,可以方便在路途中的走動。農村老人為什麼常說必須要把被子帶回家呢?

農村老人常說:打工回家必須帶回棉被。到底是為什麼?

筆者從字眼中理解,淳樸是農民遺留良好的生活傳統,農民種植棉花並不容易,所以特別的珍惜勞動成果。雖然農民生活好了,但依然會發揚這樣的美德。聽到了我說的,農村老人嘻嘻一笑:“你說的不錯,但並非有那麼簡單。”聽到農村老人的一番話,筆者感嘆,老話說的確實在理。

在解釋農村老話之前,筆者先講下,農村常說:人為什麼最怕三長兩短的意思。據說,很久前農村人在外地打工,倘若出了意外,棺材不會封蓋,等待親人看最後一眼。三長兩短指的就是棺材的形狀,頭尾為短,兩側加上人躺著的木板為長。

農村老人常說:打工回家必須帶回棉被。到底是為什麼?

在外打工的農民,依靠血汗而補己家用。當你坐在明亮的教室,穿梭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你會不會想到,是這些農民工不畏勞苦換來的?當然也有許多農民工從事著危險的工作,為了城市的建設而剋死在異鄉。為了減輕死者家庭的痛苦,亡者的棉被都不會被帶回家。所以在農村,比較有些計較的農村老人,會囑咐兒女,出門打工必須帶回棉被。

棉被是農村父母的心血,打工帶回棉被也算是對父母的愛吧!

兒時,家中有剩菜,剩飯。農村的父母總會把新鮮的飯菜留給自己,自己獨自嚥下剩菜剩飯。長大後,父母依舊保持這樣的傳統,筆者很少不解,“難道我們家缺這口吃的?”父母說:“你不是那個年代,走出來的,你不會了解糟蹋糧食也是一種罪過。”

農村老人常說:打工回家必須帶回棉被。到底是為什麼?

在農村還有一種說法,吃不完的糧食不可以當垃圾扔掉,據瞭解,由於過去鬧饑荒,農村的農民都吃不飽,誰糟蹋糧食,誰就等於是在吃農民的肉,喝農民的血。

最後筆者祝願天下農民工,農民都一生平安。吃的是草,擠出的確是奶,社會的文明,進步離不開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