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57歲醫生感染後痊癒出院:我好了,你們也能好起來

“我好了,你們也能好起來,大家都會好起來”,毛琳感染新冠肺炎後,18天時間裡,她的心態慢慢的從擔心恐懼變為信心十足。

毛琳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一名醫生,從醫已35年。見證過無數人的生死與病痛,但在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那刻,她恐懼了。1月23日確診,1月26日住院治療,病情最嚴重時,毛琳曾絕望地認為自己會因此喪命:“太難了,呼吸困難,一動就喘,喘的感覺就像要窒息了一樣。"

但死亡並沒有如期而至,毛琳只是鬼門關的過客——她最終康復出院了。回顧和病毒對抗的大半個月,毛琳笑道:“我發現,不只是我一個人在抵抗疾病,是大家都在幫我加油。”

因此,她也想鼓勵無論是否被感染的人們,同時記錄下自己這段不尋常的經歷,向大家傳達她戰勝病毒的決心,希望大家一起堅定信心、積極樂觀、共克時艱。

以下為她的自述:

(特別提示:本文涉及所有藥品和醫藥處方,僅限於講述者本人的治療,非經醫生或專業人員指導均不可用於其他人防護、治療任何疾病。)

染病——從擔心、無助到恐懼

我是一個超聲醫生,不知道什麼時候感染了新冠肺炎。從確診到昨天核酸檢測轉陰,15天的時間,我從擔心恐懼到完全康復,經歷了一段生死之期。

我把這段經歷說給廣大人民,是想要告訴大家:這個病是可以治好的。

說之前,我要強調的是,這是一箇中西醫結合戰勝新冠肺炎的典型案例,說明中西醫結合對治療新冠肺炎是很有效果的。

回過頭來想一想,剛開始的時候,我僅僅就只有點咳嗽,但是我也怕我感染了,如果感染了的話,會傳給別人,於是我19號去拍CT片,查血。

CT呢,是正常的;血呢,是中性有點高;然後呢,就是淋巴比值是1.33,應該是在正常範圍內。

當時查到血和片子正常的時候,我很高興。我跟我的同事說我沒有被感染,我是正常的,只是有點炎症。

我在家裡吃了一點奧司他韋加上阿奇黴素、阿比多爾和蓮花清瘟,感覺效果也不是很好,過了一個星期,差不多五天的時候,我感覺病情加重了。

我決定在23號的時候再去做一個CT。結果發現,雙肺就像那個玻璃一樣,就像新冠肺炎感染的一樣。

CT室的醫生就說你肯定中招了。

當時我的心情一下子沉下來了,很恐懼!病毒是什麼時候找上我的呢?我因為是個超聲醫生,戴個眼鏡,口罩就總戴不好,估計一方面是工作上的接觸,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社會上的傳染,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對這個病毒還沒有清醒的認識,武漢大多數人都沒有像現在這樣戴口罩。

我知道我染上病毒了,四處聯繫住院治療。我一個從醫35年的醫生,在醫界也有很多朋友,可是打聽遍了,也沒能找到一張病床!

我真的很無助很恐慌,我覺得我一個醫務人員病了都束手無策,普通老百姓染上病豈不是更絕望啊,我覺得很無奈很傷心很悲觀。

悲觀的心情,真的是別人無法理解的。我不甘心,又去查了個血,還是中性,有點偏高,淋巴比值也還好。

因為當時沒有呼吸困難的這個表現,只有咳嗽和低燒,胃口不是很好。

輾轉打聽,求告無果,我的醫生朋友同事一大堆,這時候一點招都沒有。他們都說,現在就是自己病了也要排隊進醫院。

找不到病床,還是找不到病床!實在沒辦法,我只好拿了藥,在門診打了四天針,用了四天的激素,是拜覆樂,抗病毒的,還打了三天的丙種球蛋白。

這個時候我真是萬念俱灰,就覺得我可能熬不過去了。

住院——給力的醫療團隊

26號的白天,我們醫院的邱書記給我打電話,說我們醫院已經定為了隔離病房,這樣我們本院的醫生就可以住進來了,但是病房現在正在進行隔離搶修,要等到晚上才可以入住。

當時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溫敏勇,詹少鋒,陳偉燾、何靖、夏欣田和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的劉秋江,王同漢組成了一個醫療隊支援我們醫院,負責人是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

我們醫院負責隔離病房的是由孫躍玲主任率領的醫療團隊。他們就住在醫院附近的賓館,二十四小時候診。

57歲醫生感染後痊癒出院:我好了,你們也能好起來

孫躍玲主任率領的醫療團隊

26號晚上,我還沒到醫院,呼吸就開始有點困難,有點胸悶。當時我真的很害怕,也許一下子氣喘不過來就完了。

我今年57歲,但我的基礎疾病有點多,有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癌還做了手術,身體不是很好。

感染了新冠肺炎後屬於高危病人,所以我很擔心這個病,擔心我會死於併發症。當時我呼吸困難,家裡又沒有氧氣,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也許就這樣過去了,我心裡很恐懼。書記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覺得真的是雪中送炭。

會診——中西醫合作

我在26號晚上九點半住進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四病區。給我們治療的醫生都非常敬業,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應該說是一箇中西醫團隊。

他們每天查房,互相溝通,然後進行會診,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更改方案,添加方法,更改病方。

我的主治醫生中醫是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劉秋江醫生,西醫是我們醫院的孫躍玲主任。中醫主要負責調理。

他們每天由溫主任帶領查房,根據病人的情況更改治療方案,對症下藥,很有效果。

劉秋江醫生在給毛琳做檢查,西醫就是每天打針,由我們醫院的醫生主要負責。給我用的藥是抗病毒藥以及抗生素拜覆樂,我的肝功能不好,用了一些護肝的藥。

就這樣打了將近十天。一開始我呼吸很困難,護士就讓吸氧,慢慢的我就稍微好一點了。我特別怕上廁所,一上廁所,我的喘聲就很大。

像這樣喘持續了三到四天,然後我就吃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和定喘的藥。打了五天的丙種球蛋白,再加上中藥調理,慢慢的病情就開始穩定下來。

接著吃了三天的抗艾滋的克力芝藥,可反應很重,就把它停了。

前期不想吃飯,身體感到無力,舌苔也比較厚。後來也是劉醫生他們針對我的病情,每天變換處方,給予中藥調理。吃了中藥以後這種狀況就改善了,胃口也慢慢變好了。

這個病,還是要吃飯,吃了才有抵抗力。

不斷調整的處方,我是在停了抗艾滋藥的第二天,胃口變好了,精神也不錯,每天都吃的很多。

我適當在病房裡運動一下,每天早上起來打掃衛生,洗洗臉,然後吃早點。我覺得適當的運動對疾病的康復是很有好處的。

心理疏導——四兩撥千斤

我要特別說一說給我們做心理疏導的護士長,她是廣東醫療隊一附院的,名字叫做劉燕燕。染病後我的心情是很悲觀的。

我估計自己也扛不過去,太難了,呼吸困難,一動就喘,喘的感覺就像要窒息了一樣。

在這之前,我們醫院的一個醫生就是因為這個病死於併發症。這個醫生62歲,是剛剛退休不久的耳鼻喉科醫生。

所以我心裡很害怕,我覺得我可能也會突然的呼吸困難,一口氣沒上來就死掉了。

護士她不光是幫著打針看病,還幫著每天送飯,一天三餐要送到我們手上,有時候還幫我們端茶倒水、噓寒問暖,時時留意我們的狀況,感覺什麼都要關心到。

那天我正喘的有點厲害,就有一個病人去世了。我當時心情很不好,我和我的同房都嚇哭了,都覺得自己快要扛不過去了!

加上我的基礎疾病還是挺多的,比別人又多了一份危險。護士查房的時候就知道了我們的心情,安慰我們,讓我們不要怕,要有信心。

晚上護士長和一個年輕的男護士一起過來了。

她說她們醫院在當年非典的時候救治過很多病人,就是靠中西醫結合來治療SARS的,保持了零死亡率。她講了很多病例給我們聽,疏導我們,告訴我們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要相信自己,相信醫生,有信心就有希望。

57歲醫生感染後痊癒出院:我好了,你們也能好起來

她講完,我感覺心情舒暢多了。她又耐心詢問我們身體哪裡不適,我們就跟她說了個人的狀況。

我的問題是嘔吐胃口不好吃不下飯,她現場教我們怎麼進行中醫的點穴幫助胃腸的功能恢復,她細心地教我按合谷點穴,我睡眠不好,她又給我貼了耳針進行康復治療。

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一點,我覺得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還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還要有心理的疏導,這看起來是很小的一個環節,卻起到了一個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讓我們在最脆弱的時候堅強起來,這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的我在醫生和護士的幫助下還是很有信心的。我一天比一天心情好,有時候做做運動,練習練習肺功能的恢復。打敗這個病毒,你要有信心,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心。

好轉——那些助我戰勝病毒的人和事

截止到今天早上,我連續兩次做了咽試核酸檢測,都是陰性,身體各方面指標都恢復正常,肺功能也很好,血氧飽和度100%,我已經基本痊癒了!

歡呼雀躍的同時,我想跟大家說,新冠肺炎不是不能治,是可以治的。而且是一定要配合醫生做好的積極的治療才有作用。

57歲醫生感染後痊癒出院:我好了,你們也能好起來

毛琳笑著給自己給病友加油

回顧一下這大半個月來和病毒對抗的經歷,我發現,不只是我一個人在抵抗疾病,是大家都在幫我加油。

得知我患病以後,我們的書記和院長打電話慰問,我的同事紛紛發來微信關心,醫生悉心調治,護士鼎力相護,這些時時讓我覺得,我不是孤軍奮戰,我背後有強有力的支撐。

這個疾病剛開始真的是很恐懼,特別是像我這個年齡,基礎疾病也多,也許某一天一不小心死於併發症是很有可能的。

確診最初的幾天,因為擔心害怕,再加上找不到病床,我時刻處於崩潰的邊緣。而最終幫我戰勝病毒的,是每一個溫暖著我的人。

當時我在呼吸內科找張靜醫生和餘貽漢主任看病的時候,聽到病友們說餘主任對工作非常負責任,很有耐心。

在當前這麼大的壓力下,耐心給患者解釋,確實讓病人感到很溫暖。

還有劉秋江醫生,他為了我們康復,真是費盡心力。病房裡只要有他的聲音響起,我們的心裡就覺得很安慰,就覺得病可以治好,他是我們的定心丸。

劉秋江醫生是一個很陽光的小夥子,至於長什麼樣,我真的不知道。因為穿著防護服,大家都差不多的,都看不出來。

還有劉燕燕護士長,我也不知道她長什麼樣,但她的聲音那麼好聽,估計人應該很漂亮,和她的心靈一樣美麗。

是她在我們最迷茫的時候給我們做心理疏導,讓我們增強了信心、補充了能量,讓我們鼓足了勇氣和病毒抗爭。

我們醫院的孫躍玲醫生是我們心內的一個主任,她負責整個新隔離病房收治的發熱病人。

她和其他醫護人員住在醫院附近的賓館裡,大概有半個多月都沒回家。她帶領的團隊都是不能回家的,24小時待命。

57歲醫生感染後痊癒出院:我好了,你們也能好起來

孫躍玲主任工作中

我是真的很感動!我覺得跟我剛患病時相比,現在好多了。國家也重視,讓感染病毒的人都能夠住院進行治療。

全國人民齊心協力來幫助,我們並不孤單和病毒抗爭的路上,有源源不斷的溫暖著我們的人給我們輸送力量。

我好了,你們也能好起來,大家都會好起來!我們的武漢明天會更好!

(應受資助者要求,文中毛琳為化名。)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醫務人員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1月26日開始,字節跳動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成立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字節跳動醫務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已全面啟動。目前,捐贈金額已增至3.91億元。

截至2020年3月1日,基金已經為三十五批共1467名疫情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資助。其中1450位因抗擊疫情而不幸感染的一線醫務人員,每人獲資助10萬元;17位因抗擊疫情而不幸殉職的一線醫務人員,每個家庭獲資助100萬元。毛琳是第二十八批收到基金資助的醫護人員之一。


申請方式

2.打開今日頭條、抖音搜索“字節跳動醫務救助基金”

57歲醫生感染後痊癒出院:我好了,你們也能好起來

基金介紹

往期資助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