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蕭雲從和漸江誰更能代表新安畫派


蕭雲從和漸江誰更能代表新安畫派

蕭雲從 1653年為士介山水冊 23.7x14.7cm 現藏安徽博物館

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新安畫派領軍人物並不是現今大家都認為的漸江,而應該是當時居住在蕪湖城中蕭家巷裡的準貢蕭雲從。因為漸江的繪畫風格曾因從師於蕭雲從受其薰陶一改昔日畫風。這我們可從其同時代南京的曹寅為漸江四十八歲時為胡曰從作的《十竹齋圖》得知,其題雲:“漸師學畫於尺木,而品致迥出其上”。足見蕭對漸江的繪畫風格影響是不能被忽視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蕭的繪畫風格不僅影響了清初新安繪畫和徽州版畫,而且其《太平山水圖》還對日本南畫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蕭雲從和漸江誰更能代表新安畫派

蕭雲從 1653年為士介山水冊 23.7x14.7cm 現藏安徽博物館

我們鉤沉史料還要得從蕭雲從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其生活和居住的地理位置以及經濟文化背景來審視。蕪湖這座古老的城市漢時置郡而繁盛於宋元明清,是皖南經濟文化之重鎮,也是當時全國為數不多的六大通商口岸之一,更是聞名遐邇的四大米市之一。是當時水、陸交通之重要碼頭。經濟之繁榮可從昔日“十里長街商鋪林立,車馬舟楫喧囂聲中”略知一二。是明以後大清國重要經濟來源地之一,而歷史上則更有像米芾、黃魯直、張孝祥等名流徜徉。他們或在此地居住讀書或經商旅遊,其遺蹤今尚可考,加上離明都南京近在咫尺,更是文人雅士喜愛集聚之地。

蕭雲從和漸江誰更能代表新安畫派

蕭雲從 1653年為士介山水冊 23.7x14.7cm 現藏安徽博物館

從乾隆年間的書畫家,旅行家錢詠留給我們的《履園叢話》中可知其繁盛之景象,當時的徽州府雖也繁華,但畢竟是山河阻隔,交通閉塞,山多田少,大量的徽州人都喜外出經商或僑居,而蕪湖更是其熱門選地,當然文人們也不例外,因為利益所驅,加之大山裡見識之狹隘必然促使他們有想離開家鄉出去見見大世面的念頭。我想當時漸江也是基於這種目的離開家鄉隨商旅順青弋江而下來到蕪湖拜望入清後名氣漸聲隆的長他十幾歲的蕭雲從。在蕭的指點下直接以宋元人法入畫,一改其舊作之繁複,而直接以線條的粗細枯溼來為山石造型。從而使其筆下的山石結構更趨方稜、險逸、冷峻。刪除了多餘皴擦面,取而代之的是以草木竹樹等來豐富畫面,從而克服了因線條構成山石所造成的簡單之弱點。

蕭雲從和漸江誰更能代表新安畫派

漸江 黃山圖冊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故宮 (1)

王石城先生在所著的中國畫家叢書《蕭雲從》稱“蕭雲從在漸江之前,並將取得經驗傳之漸江,《黃山圖》就是很好的說明。不但如此,我們看到漸江的作品以庚子後為多為好,也就是漸江五十一以後的作品質量提高了,這固然是他的生活實踐和創作實踐的結果,但也是與蕭雲從的指導和幫助分不開的”,後漸江格調遂高,後人評價其不在倪黃之下也是當然的了。與當時正統畫派“四王”相比,顯然別具特色。

蕭雲從和漸江誰更能代表新安畫派

漸江 黃山圖冊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故宮 (2)

所以說,我們對待歷史不能片面地看問題,而應該寬泛一些看,如果不以小地域劃派可能更為妥貼些。既不把區區皖南地區內的畫家群人為地劃分為宣城、姑孰、黃山、新安諸派。其實整個皖南地區不論是從人文歷史還是從風俗習慣上看,由於地域距離之近,都是非常相像與接近的。整個皖南地區畫家的風格也都是相當近似的,而整個皖南地區的畫家群的領袖人物亦當然非蕭莫屬了。(文/劉廷龍 安徽省畫院 院長)

蕭雲從和漸江誰更能代表新安畫派

漸江 黃山圖冊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故宮 (3)


蕭雲從和漸江誰更能代表新安畫派

漸江 黃山圖冊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故宮 (5)


蕭雲從和漸江誰更能代表新安畫派

漸江 黃山圖冊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故宮 (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