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家長能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

頭髮總也長不長


您好,我是翼翔老師。我在多年的教育過程中,接觸了數千位家長。可以說,絕大多數家長都在為孩子的學習動力犯愁。

孩子學習沒有東西,靠大人的催促往前趕。走著走著,大人累了,孩子也累了,親子矛盾就出現了。


關於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問題,有很多的解決方式。但是大家一定要加以辨別,如果有人說能簡單地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那麼基本上都是不靠譜的。

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是有方法的,但是過程肯定不會一帆風順。


學習的動機有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之分,實際上,我們主要是希望孩子有內部的動機。因為只有內部動機才是最持久、最有效的動機。

首先來看外部動機:

1、獎勵

現在的幼兒園和小學一般都是利用這個方法來調整孩子。比如獎勵一些小禮物,用一些小紅花做精神鼓勵,最後積累起來換一個大禮物等等。適當的獎勵能夠驅動孩子去學習,但是過度依賴獎勵也管理孩子也會出現副作用。比較典型的就是孩子長大之後對物質獎勵的敏感度越來越低,以至於物質獎勵無法有效驅動孩子。最典型的就是當孩子到了初中之後,老師的獎狀或者是小禮物已經無法對孩子構成吸引。


2、懲罰

如果說獎勵對孩子有一定的吸引力,那麼懲罰則是為了讓孩子逃避痛苦而採取的一種驅動方式。現在普遍的做法是罰抄寫、罰站、點名批評等等。

低年級的時候,懲罰會有比較大的約束力,一般小孩子都害怕被懲罰。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把老師當做至高無上的存在,普遍很聽老師的話。家長最大的感受應該就是孩子在別人面前比較乖,但是在家裡就容易沒有規則。

3、討好大人

這是一個隱藏的外部動機,也是大部分乖孩子的動機。討好父母和老師是這類學生的特點,一般這些孩子還都是成績比較好的。

但是危機在於到了青春期之後,一旦孩子發現自己的聽話和乖巧換不來期望的成績,接下來的不滿和失望也會大幅的降低學習動力。


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不適合用猛藥,在於日常中的潛移默化,讓它逐漸成型。

主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學習內容難度要適當

過難或者過易的學習內容,都會損害孩子的學習動機。實際上和我們平時的感受是一樣的,如果一件事情太難了,聽上去一頭霧水,你是決計不會對它感興趣的。就像是看電影,假如你不喜歡看科幻片,那麼就算是帶你去看頂級的科幻大片,你也是興趣全無。

同樣的,太過簡單的內容,重複多了也會非常無聊。人是需要一些挑戰性的,特別是在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就需要一些進階的內容來提高自己。

就像打遊戲一樣,如果每天只讓你完成一些你已經很熟練的關卡,就是不給你往下挑戰,那麼估計你一下就會沒有興趣了。


2、成就感很重要

成就感其實是一種正反饋,能夠驅動學習,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動力之一。

成就感可以是一種掌握的感覺,這是最根本的。比如我們小時候學自行車,一旦感覺自己能夠掌控自行車,那麼就會有一段很強烈的癮。我們會不斷地練習,樂此不疲。我記得小時候剛學會騎車那會,經常晚上摸黑練習,熱情高漲。

成就感的另外一個方面是得到外界的支持和認可。現在很多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無法獲得外界的認可和支持。而且這種不認可是長期的,非常密集的。

每一次考試,每一次作業,每一個課堂,這些學生都可能會感受到被否定的感覺。如果加上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和責罵,那麼對學習動力的削弱無疑是非常大的。


3、自主性

孩子能夠自主性學習是每個父母的夢想。然而事實上,能夠自主學習的孩子實在太少了。自主學習需要一個練習的過程,需要孩子產生渴望,並且自主實踐,感受到結果,形成正向反饋,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自己能掌控的感覺。


訓練自主性最好的方式是從孩子的興趣入手,給孩子制定計劃和目標,通過孩子自己把控過程,最終實現目標。這個過程實際上是會有些痛苦,但是最終的目標達成能夠給孩子帶來喜悅,並且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從而對自己有更深的掌控和認識。


有家長說,我的孩子打遊戲的時候很積極,這種動力能否遷移到學習上來?

答案是幾乎不可能。因為打遊戲的孩子,絕大部分都只是把遊戲當成娛樂而已。遊戲之所以能夠吸引到孩子,主要在於:

有樂趣,競爭不強,不怕失敗,沒有大的挫折,能夠快速得到反饋。

但是事實上,如果你是訓練孩子打遊戲,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孩子會對遊戲失去興趣。

想象一下學習中會遇到的情況,把它們轉換到遊戲中試試看吧:

1、每天講解一個新的關卡,並且一定要打熟練。而且全班排名,排名靠後的被批評,要求加練。有個詳細的要求必要達到,時間把控,速度要求,準確度要求都要達到最好。

如果用訓練遊戲運動員的要求來安排孩子打遊戲,孩子會很快對遊戲產生厭惡。你如果不信,去問問專業運動員怎麼訓練的就知道了。

2、每週考核一次,排名靠後的罰打100盤第一關(舉例子)。

3、每個月,每個學期在集中考核一遍,做得不好的每天要求反覆訓練做得不好的部分,直到熟練為止。

4、每次訓練的時候家長在旁邊監督,如果發現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的,時時叮囑、批評。

可以說,如果是用上面的方法讓孩子打遊戲,不管是什麼喜歡的遊戲,大部分孩子不久就會對遊戲沒有了興趣。


遊戲尚且如此,學習也是一樣,過多的考試,排名和評價讓很多孩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從而喪失掉學習的興趣。可是我們又不能沒有考試,不能沒有排名。畢竟最後的高考是靠成績論英雄的。家長應該怎麼辦?

1、淡化成績

學校的老師對成績的要求已經讓孩子壓力山大,孩子一回到家,家長又盯著孩子的成績說事,結果就是沒有幾個孩子能夠扛得住這樣的壓力。


2、趁著低年級訓練孩子的自主性

自主性就是自己能夠應付學習,這裡不是說能夠考最好的分數,而是孩子能夠獨立面對學習,即便是考不好,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動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得家長認可孩子,不斷地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如果孩子喜歡輪滑,那麼就鼓勵孩子訓練自己;如果孩子喜歡跳舞,那麼就鼓勵孩子每天堅持。從孩子喜歡的地方入手,幫助孩子形成一套做事的習慣,孩子就能逐步地掌控自己。

3、給孩子創造一個支持的環境

學校的學習不是全部,家長必須首先認識到這一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學習的一部分,規範孩子的生活,從生活中任何的小事裡面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肯定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對自己有個合理的評價,這份自我認可的信心才是支持孩子的重要資源。


4、讓孩子多讀書,找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是首先得孩子認可。很多時候我們想當然的認為這個人物很正能量,適合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卻不一定這麼想。實際上,人的一生,在某個關鍵時期,只要有一兩個榜樣就能很好的影響我們。所以,多閱讀,多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幫助孩子找到屬於ta的榜樣吧!


我是翼翔老師,以上是我的一些關於學習動力的思考。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討論!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朋友的孩子圖圖今年14歲左右了,是個男孩,我親眼見證了這個孩子從學渣變學霸的整個過程,現在和大家分享出來,希望我的意見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是一個孩子成長的第一場所,扮演著路標的作用。如果這個家庭教育出了問題,那麼這個孩子是100%的出問題的,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對,圖圖爸爸媽媽工作比較忙,從小跟奶奶長大,上了小學爸爸媽媽才把她接回到身邊。自然由奶奶和爺爺帶大的孩子很容易嬌生慣養,圖圖也不例外:挑食、任性、玩遊戲、和同學打架、不完成作業、逃課、叛逆!圖圖爸爸媽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可是沒有賣後悔藥的,只能面對現實。

訓斥、打罵、強制措施一項接一項,可效果越來越差。二年級期末考試,圖圖各科成績都是D,而且德智體美勞各項測評都很差。

圖圖爸爸媽媽開始靜下心來認真對待這件事情。

首先圖圖爸爸媽媽買了很多有關教育孩子的書籍進行瘋狂補課。其中《家有小學生》《父母怎樣正確教育孩子》《好老師不如好媽媽》等收穫特別大,閱讀完這些書籍後,才發現自己離做合格父母的標準真的是太遠了。

再有圖圖媽媽走訪了幾個優秀孩子的家庭,認真學習這些孩子父母的經驗,詳細的詢問並做了筆記。然後對照著自己孩子的缺陷,尋找相應的改進措施。

還有就是積極的和圖圖的老師溝通交流,從上課以及下課的各種不良表現,叫老師幫助找出對策。

最後就是圖圖的爸爸媽媽改掉了原先的很多做法,夫妻兩人開始,對孩子的錯誤絕對不遷就,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直到把孩子的工作做通為止,定出來的計劃就嚴格執行。

就這樣兩年以後,圖圖像變了一個孩子。不僅僅是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而且變得特別有禮貌知書達禮,成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家長是第一次做家長,制定標準協商達成一致後,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這是經驗,想複製,就從現在做起吧。


繆老師妙筆生花


曉行答題。

初中的孩子,每天混日子,不愛學習,怎麼辦?估計許多家長都非常頭疼。

說實話,不太好辦。一人一個樣,有些方法這個孩子管用,換到另外一個孩子身上就不行。所以作為父母或老師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做,生搬硬套是不行的。因此,無論給出什麼方法,都不要抱著一用就靈的心態來使,否則,可能會大失所望。

有的家長說,我實在是沒法了,軟硬兼施,威逼利誘,各種計謀都用過了,不管用,你說怎麼辦吧?

如果你是這種心態,那誰也沒有辦法。

孩子是你的,不能退,不能換,不能扔,就這樣,你還得鼓起勇氣重新開始,要相信,總會有辦法的,總會有辦法的。雖然他氣得你死去活來多少回,可是你還得笑對人生,繼續尋覓。

第一,找原因。找不到癥結,就不能對症下藥,也就治不好。是因為學習基礎差、聽不懂?是因為老師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是朋友之間鬧矛盾?是從小乖得太久了,想放鬆放鬆?是父母不理解他,讓他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是家庭緊張的關係讓他感受不到溫暖?是談戀愛了?是迷戀手機遊戲了?......這個,需要談,推心置腹的談。有的家長可能已經和孩子之間矛盾很深,已經無法正常交流了,那就曲線救國,找親戚、朋友、孩子的朋友以及老師瞭解孩子的真實狀況。總之,不做無的放矢的事,否則,可能讓孩子更加覺得你不行、不可信,離你更遠了。

第二,想辦法。基礎差的,要調低目標,想法補課,給他信心;和老師或同學鬧矛盾的,要解鈴還須繫鈴人,疏通關係,使其暢通;是父母方面的原因,那就從改變自己開始;談戀愛的要想辦法讓他自己斷了;玩手機的要想辦法讓他剋制自己,找到手機之外的快樂,找回自己。

第三,幾個例子。一個同學覺得學習沒用,就讓他去打工,在工地上感受了一個月的人情冷暖,感受了學歷高低的差距,回來以後學習勁頭大增;一個同學想學藝術當明星,父母不同意,於是就不學了,就讓他去學藝術,找了大學的聲樂教授,測試之後告訴他條件太差,不適合,最後愉快的放棄了;談戀愛的一名同學,讓他父母領著他去了趟大學,就坐在那裡看,看美景,看美女,看行色匆匆的學者,看青春洋溢的大學生,看招聘會,突然就感覺到自己的淺薄,放下了纏綿,拿起了書本。

最後,我想說,很多學生的問題根源在家長。家長不思進取,孩子就不思進取;家長回家就抱著手機玩,孩子也得沉迷於手機遊戲;家長動不動就說我就這樣了,就看你的了,孩子也成為破罐子破摔的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問題要早發現早診治。

希望有所啟發幫助。


曉行致良知


孩子有自己理想的生活嗎?

她長大後像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工作?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家長跟孩子談一談,讓孩子在紙上畫一畫畫,一畫將來的理想圖。

可別小瞧那些目標,那些理想,那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孩子的理想最好畫下來,讓目標可視化,更能激發人的主動性。

2.把目標分解到當下立即能夠做的行動。

理想圖畫好了。想一想,要過上那樣的生活,應該考上什麼樣的大學?應該考上什麼樣的高中?

查一查往年要考上那樣的高中,在初中的時候應該在年級排到多少名?自己目前排多少名,差距還有多少名?

目前自己應該怎樣做,才能縮小這個差距。

好了,這樣吧,目標分解了,分解到了,現在立即應該做的事情。

知道當下最應該做什麼,有了當下的目標,學習就更帶勁兒了。

把當下的目標寫出來,列在一張紙上,也就是每個學科應該考到一個什麼分數,一個什麼年級的名次?

把目標具體化,量化。才有可能實現它。

3.家長做孩子力量的源泉。

現在有個特別流行的群,叫誇誇群。也就是一幫人在社群裡互相誇。

這就是讚美的力量。

家長想做孩子力量的源泉,增強孩子的主動學習的盡頭,就要學會誇孩子。

每天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一個點滴的進步,或者一個具體可以誇讚的行為,誇一誇孩子。家長對孩子的讚美,就是孩子主動學習的力量源泉。


禾頁老師


我是一個二年級頑童的媽媽。從親身體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是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因為只有孩子對一件事情有好奇,他才去探索,去尋找答案。

二是多鼓勵。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挫折後,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而不是責罵孩子。

三是增強孩子的榮譽感。每個孩子都是自尊自愛的,都是希望得到老師和父母的肯定與表揚。

四是榜樣的力量。在他周圍都是愛學習的小夥伴。別人在學習的時候,他受到影響,也會主動去學習。

五是給孩子樹立目標。先從小目標開始,一點一點的完成。完成目標後,孩子有成就感,慢慢地,孩子就會越來越喜歡學習。


遇見梔子


孩子學習,就是一點,有興趣。

有興趣了,就會深入,深入了就會有與眾不同的收穫,有收穫了就會出眾,出眾了就有成就感,有成就感就有自信,有自信了自然就願意嘗試更多。

如何培養興趣?

就是一點,把學習化做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

關於這個觀點,歡迎大家查閱我的文章【孩子上小學,奧數到底學不學】裡面是我關於奧數的遊戲力思考。


嫻聊成長


學習障礙心理問題

學生厭學是一種典型的心理疲倦狀態。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解釋厭學是指學生消極看待學習活動的行為狀態形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向,情感上消極看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一切這些都嚴重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

協助孩子剋制厭學心情,首先要做的是找準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緣由,這樣才能夠 “有的放矢”。無妨先試著問問本人如下的問題:

1.孩子有學習動力嗎?

學習動機缺失是招致厭學的重要緣由。有的孩子無學習動機,學習處於被動狀態,經過教師逼、家長壓來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則是負動機,對學習有認識,但其見地是消極的,以至是錯誤的,以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沒有讀書照樣能夠做生意賺大錢。

2.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嗎?

興趣能促使人喜歡從事某項活動,厭學的學生大多數是將興味由學習轉移到其他事情以至是社會不良活動上去了,這樣,不只對學習不感興趣,反而厭惡學習、對抗學習。

3.孩子對學習能否充溢自信心?

對學習悲觀絕望,毫無自信心的學生,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提醒家長們注意一些孩子,曾經努力過,但依然常常失敗,很少以至沒有體驗到勝利的歡樂,因此主動放棄了努力,學習中舉起了白旗;另一些孩子,也曾經獲得過自以為能夠的成果,但是常常不如別人,因此很少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肯定或褒揚,便逐步喪失了自自信心。

4.孩子意志能否單薄,耐挫力如何?

許多學生固然客觀上有學習的願望,但學習畢竟是一項艱辛的事情,需求一定的時間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學生簡直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寵兒,因而很多學生堅持性差,意志單薄。一旦碰到艱難便打退堂鼓,懼怕去學、去動腦,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心情。

5.孩子存在“愛屋及烏”的心理嗎?

“愛屋及烏”的心理較常見,恨屋及烏的心理也存在。在學習過程中,既有“親其師,信其道”的積極情感遷移,也有“恨其師,厭其道”的消極情感遷移。有的孩子由於某種緣由對某位老師不滿,常常對他講課也不感興味,嚴重的對該學科也不感興味,其結果常常運用懲罰本人(不學習該學科或者成心不學好)的手腕來對抗老師。

№6.孩子是“物極必反”的犧牲品嗎?

過高的期望值與功利認識也使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學。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於是對孩子提出不實在際的請求,當孩子達不到規範時,便採取不合理的措施,有些孩子可以忍耐,有些孩子痛快想反正達不到目標,索性放棄追求。

找準了形成孩子厭學的緣由,我們才有可能採用有效戰略,協助孩子剋制厭學情緒。比方,培育孩子從心底滋生出一種對學習的喜歡之情;使孩子明白學習對本身開展的重要,明白本人的學習不是為了爸爸媽媽,也不是為了教師和其他的人;恰當調整本人的目的和期望,給孩子的學習付出一些獎賞,加強他們的自信心;理智耐心的教會孩子投資和運營本人的時間和心智;從生活小事做起,加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培育他們頑強的意志質量等等。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感恩悟空的邀請。我是教大育小。孩子有了內在的學習動力,自己主動學習是孩子成績的關鍵。家長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要避免踩這幾個誤區:

首先:不要獎勵交換錯誤當成孩子的動力。

很多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經常會有提出一些物質獎勵:如這次考試考好給你買Ipaid,或者說是其它的。這樣其實是在做交換,結果就是孩子短期內容易實現目標,但是很快就會消失。

其次:不要拿成績的好壞和做作業的態度來當做唯一的標準來評價孩子的動力好壞。動力強弱。

因為作業和成績有太多的彈性因素。也有太多的可變化因素。所以這不是會有太多的內在動力。

那什麼才是孩子的學習動力呢?

所謂的動力:就是機體內部產生的一種推動向前的力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內驅力。這種力量是發自內心的,同時也是不容易被外界所幹擾的。

家長所期待的是看到孩子自覺主動的去學習,自己可以規劃好時間,不需要家長提醒,孩子自覺學,還成了學霸的類型。


那該如何做呢?

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提升動力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對於一二年級來說孩子快樂,被表揚,有成就感是孩子最大的動力。談目標和比較深的東西是不現實的。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給予孩子這些就夠了。

當然,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關鍵的。

那麼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和鞏固,自我意識的強烈,孩子會自我思考很多東西以後,提升孩子學習動力的方式就必須發生改變。

首先,幫助孩子找到夢想,這個是孩子學習動力的根源,這也是源源不斷的支撐著孩子好好學習的根源,作為父母,要不斷的幫助孩子尋找。

豐富孩子的生活,多帶孩子體驗生活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其次:幫助孩子制定目標和計劃。找到孩子進步的空間,鼓勵孩子前進。

那麼這裡特意提醒家長:有了目標之後孩子的計劃一定要詳細,年月日。遠的有大目標,計劃有彈性。近的必須詳細到每一天。

腳踏實地的去堅持,孩子看得到進步,一點一點的,孩子容易建立自信心。有了足夠的自信心,動力自然會越來越足。

第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幫助孩子找到學習興趣。

第四:幫助孩子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讓孩子高效率的學習。有了成功體驗,孩子學習輕鬆,自然會有更大的動力進行學習。

第五:要保持足夠的動力,孩子的抗逆力非常重要。家長要幫助孩子做一些心理建設,提升孩子的動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總之: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擁有夢想和目標,有興趣,有方法,有抗逆力是孩子擁有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的前提。

祝福你!


教大育小



GGood全科醫生


1.在學習方面少指責,多鼓勵。

2.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嘗試些好玩的學習方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3.生活中遇到和知識有關的事,告訴孩子知識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