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從朱買臣的“覆水難收”,來分析漢武帝的用人制度

朱買臣“覆水難收”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朱買臣功成名就後,前妻要求復婚,用覆水難收來羞辱前妻,最後前妻自縊。今天與大家所說的是:朱買臣以讀書人的身份買柴來維持生計,遭到鄉鄰的恥笑。而朱買臣鍥而不捨,堅持自己信念,相信讀書人會有前途。

文、景帝時期,繼承高祖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天下讀書人,自投無門。朝臣都是開國大臣及軍功貴族充斥朝廷,這種觀念根深蒂固。按照黃老政治用人標準,“擇郡國吏長大,訥於文辭,謹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輒斥去之。”景帝有意想改變這種僵化的用人模式,提拔並重用曹晁,終難擺脫傳統的用人標準和思想習慣。

朱買臣時來運轉,漢武帝即位後,下詔各郡國,推薦讀書人,為朝廷效力,自此以後,儒士得到社會的認可,同時得到朝廷的重視,委以重任。

從朱買臣的“覆水難收”,來分析漢武帝的用人制度

朱買臣

朱買臣在同鄉嚴助的推薦下,漢武帝任命他為中大夫,後來向漢武帝獻平定東越策略,晉升太守,平定東越之後,因軍功,再次晉升為都尉,位於九卿之列。

漢武帝打破傳統的用人制度,吐故納新,打造自己的統治班底,加強自己的統治。他在什麼背景下改革用人制度呢?

一、漢武帝想廣招天下賢士為已所用的背景

從朱買臣的“覆水難收”,來分析漢武帝的用人制度

漢武帝下詔各諸郡國推薦人才

劉邦建國初,根據當時形勢,採取了國郡並存的治國策略。西漢初,吸取了“懲戒亡秦孤立之敗”的教訓,實行分封諸侯,重用功臣。國郡制與功臣集團對皇權產生了威脅,再加上匈奴為禍邊境安定,想削除這些不利於統治的因素,武帝想重組統治班底,鞏固統治。

1、朝廷內部的形勢。文景帝時期,推行休養生息和實施“無為”而治的思想,社會經濟得到恢復,社會安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分封諸侯王,重臣爭權和政治保守,人才匱乏等問題。朝中重臣,長期身居高位,客觀上對皇權產生了威脅。竇太后去世後,武帝覺得這是革故鼎新的好機會,起用新人擔當重任,打造屬於自己的統治班底。

2、朝廷外部的形勢。匈奴屢犯邊境,嚴重威脅到西漢政權的安全,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來輔助自己,徹底解決邊患問題。武帝之前,西漢一直採取以“和親政策”來穩定邊境的秩序。收效不明顯。匈奴依舊南侵,屠戮漢朝邊界居民。劉氏政權不能保境安民,那麼威信逐漸喪失。武帝急需人才,壯大國力,消除邊患,鞏固政權。

3、漢武帝自身需人才獻謀劃策。漢武帝上位是通過母親王美人與長公主聯姻的手段。剛剛上位的漢武帝,渴望一展自己的遠大抱負,由於身單力孤,在與竇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勢力鬥爭下,以失敗而告終。

漢武帝為了自己能夠實現理想,自身的勢力太過單薄,迫在睸捷,聚集人才來加強皇權,才想出了廣招天下賢才。為自己所用,實現一展鴻圖的願望。

從朱買臣的“覆水難收”,來分析漢武帝的用人制度

漢武帝招納人才

二、漢武帝招賢納士的條件

漢武帝即位後,初步評估了朝廷實力。文景之治時期,推行休養生息,使西漢的社會經濟繁榮,國庫充盈。

《資治通鑑》記載:“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才;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社會政治穩定,西漢朝皇權統治的威信和合法性,各類人才的向心力傾於朝廷。劉氏王朝經過了多次政治危機的洗禮,都得以解決和鞏固皇權。使朝臣到百姓對統治權威的認可。

《資治通鑑》記載:“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經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漢武帝在國庫充盈,人心所向,社會繁榮,安定的條件下,為了消除邊患,鞏固統治,以養天下之士,為自己所用,加強中央集權

從朱買臣的“覆水難收”,來分析漢武帝的用人制度

武帝即位後,漢朝經過文景之治後,國庫充盈,具備招納人才條件

三、漢武帝招賢納士採用什麼措施

漢武帝即位後,下了第一道招賢令,“詔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各地方推薦來的這些有才之士,參與策問,在策問中,以董仲舒脫穎而出,給武帝招納人才提供了建議。

1、興辦太學。“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只有通過發展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源源不斷的為朝廷所用。太學始興,成為了武帝培養與延覽人才的重要渠道。

2、舉薦制度。使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以給宿衛,且以觀大臣之能”。通過各級官員舉薦人才,來測評官吏的政績。

武帝採取其意見,開辦太學,並規定地方官吏要常年向朝廷舉薦人才,並制定獎懲制度,把察舉能人賢人與官吏政績掛鉤。

3、公車上書。武帝特別注意此渠道,親力親為,閱讀地方吏民舉薦的奏章,以免錯失人才。東方朔就是以公車上書的方式,進入仕途,“網店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勝之。”

公車上書成了漢武帝招納人才的重要渠道,破格提拔重用了主父偃、朱買臣、東方朔、徐安和嚴安等大批對西漢文治武功做出貢獻的人,均由此渠道入仕。

從朱買臣的“覆水難收”,來分析漢武帝的用人制度

東方朔通過公車上書,進入仕途

四、漢武帝用人不拘一格,同時嚴懲違法官員

1、 廣開才路,知人善用

董仲舒獻《天人三策》後,得到漢武帝的重用,擔任宰相職位,從而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思想,開創了選官以“儒術為仕”的新時代,使西漢朝實現了思想大一統。

從朱買臣的“覆水難收”,來分析漢武帝的用人制度

董仲舒向武帝獻《天人三策》

司馬遷雖然在李陵事件上,受到了牽連,漢武帝還是委以重用,安排他編寫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弘揚和傳承了中國文化

漢武帝重用張騫出使西域,開拓了“絲綢之路”,弘揚了中華文化精神。

主父偃是以縱橫術而聞名,漢武帝採納他的“推恩策”,削弱了各諸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政權穩定。

從朱買臣的“覆水難收”,來分析漢武帝的用人制度

主父偃提出“推恩策”

衛青是騎奴出身,憑藉自身的軍事才能,多次征討匈奴,為西漢解除了百多年匈奴為禍邊境之患。同時開拓了漢朝疆域,賜封萬戶侯。

桑弘羊是商賈出身,是社會最低層的人,按照原來的用人制度,商賈不得入仕之說,但是他的才能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掌管國家經濟,為西漢統一貨幣,穩定貨流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助於漢武帝完成了經濟大一統。

身懷一技之才,無治民興功的人,儘管倍受武帝寵幸,也得不到重要的職位,就像枚皐、東方朔等,“雖數賞賜,終不任以事也。”

2、 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人不拘一格,各派人才都被漢武帝收入朝廷中,為他所用。

漢武帝用人不問出身,有才即用,衛青是騎奴出身,雖後有皇后姐姐衛子夫,但他還是靠自身多次征討匈奴,榮獲

軍功賜封萬戶,位極人臣。

桑弘羊是商人出身,在當時社會里,商人是最低層的人,擔任大司農的職務,掌國家經濟,武帝臨終時的託孤之臣。

從朱買臣的“覆水難收”,來分析漢武帝的用人制度

桑弘羊掌管國家財政

朱買臣以打柴維生的儒生,通過漢武帝考核後,直接任命為中大夫。後來向漢武帝

獻上平東越策,晉升為會稽太守。為漢武帝平定東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以法約束官員

主父偃自恃向武帝獻策“推恩令”功高,口吐狂言“吾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大肆揭發諸侯大臣,逼死齊王,收受賄賂,毫無顧忌,最後被誅族。

方士少翁很受武帝喜歡,並得到重用,因他裝神弄鬼,造偽書欺騙漢武帝,被誅殺。

巫蠱事件,以江充為首的帝黨勢力,誣陷太子,逼得衛皇后和太子自殺而死,後來漢武帝為太子平反,漢武帝誅其族。

朱買臣的好友嚴助,就是當年扒薦朱買臣為官的人,遭到張湯誣告嚴助與淮南王劉安謀反有關,漢武帝將嚴助斬首。

朱買臣為了給好友報仇,設計報復張湯,逼張湯自殺,千算萬算,沒有想到張湯留下遺書,漢武帝知曉事情真相後,將朱買臣三人斬首。

從朱買臣的“覆水難收”,來分析漢武帝的用人制度

朱買臣最終被腰斬

史學長空說:

朱買臣熟讀四書五經,遇到漢武帝招賢納士這種的機會,經好友嚴助的推薦,武帝的考核,重到了漢武帝的重用。為了好友的嚴助,竟然以誣陷吏臣張湯,打擊報復,知法抗法。最終漢武帝按照法律處置。

漢武帝排除艱難,衝破傳統的用人選賢制度,可見漢武帝的高瞻遠矚和廣闊的視眼。他出生皇宮,看到宮廷的政治鬥爭,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及自身的勢力。

在剛即位時,就與竇太后為首的外戚勢力較量,輸得一敗塗地;迫切的希望能夠組建忠於自己的勢力,所以招納人才,吐故納新,重用新人。

匈奴頻繁犯境,讓漢武帝感到皇權受到威脅,在國家招納賢士,輔助自己解決邊境的憂患,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出身低的人,征討匈奴,為西漢解除匈奴犯境的憂患。漢武帝大膽的啟用這些人才,表示他慧眼識珠,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在兩千多年前,漢武帝能有廣納天下英才為已所用,不僅僅他只是皇帝,有權力,重要善於用人,也能駕馭人才的能力。他為社會人才提供了有利於他們發展的平臺和機會,使他們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機會。

文獻參考:《史記》 《資治通鑑》 《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