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南方古村落系列之廣西桂林恭城龍虎鄉:茶江明珠—實樂古村(二)

南方古村落系列之廣西桂林恭城龍虎鄉:茶江明珠—實樂古村(二)

編者提示:長篇歷史文化類文學作品《茶江明珠—實樂古村》總長近20000字,預計十期左右全文刊登,這是第二期,敬請關注。授權出版請聯繫0773-6995348。

茶江明珠—實樂古村(二)

(文章: 鄭智敏 王國富) 圖片:鄭智敏 攝


古村如美麗的莊園

(接上期,廣西桂北資訊2019年6月30日登載)在古時候,實樂村落房屋整齊,青磚白瓦,同一字向,坐西朝東,各大小巷道花階石鑲嵌,平整、清潔。村內上、下兩座炮樓矗立高聳,瞭望四方。村上、中、下主巷道有三座涼亭,是村民集中乘涼休息、閒聊、看戲場所以及外來修補工匠,挑籮賣擔人的落腳點。村前右下方有建造雄偉、工藝精緻美觀的清福寺和秀渓廟,村後山有素樸靜怡的鳥仔嶺。

村民樓外有十多個清水魚塘連接圍繞村莊。村前魚塘邊有口天然水井,水源很大,水質清澈,清涼可口,可供全村人吃水用水。魚塘外是一片肥沃農田有1500多畝。農田外是茶江支流和茶江主流,茶江主流發源於恭城三江鄉,流由湖南江永桃川折回恭城,至平樂縣匯入灕江下游桂江。在實樂村前,支流與主流相間是一片沙洲,沙洲上有參天的香樟古柳,鬱鬱蔥蔥,形成天然屏障。

南方古村落系列之廣西桂林恭城龍虎鄉:茶江明珠—實樂古村(二)

(2017年12月31日,古樸的實樂村內)

村後橫旦著由北沿西逶迤延伸的山脈足有十多里路,像一條巨龍,嶺面松杉茂密。村後,一條爬山越嶺的石階古道由鳥仔嶺涼亭經過,通往慄木上灌方向。嶺面腳下到村莊之間,是一片200多畝寬的古木園,古木園中有千年香樟松樹以及野雜木。最大的香樟足夠4位成年人圍抱,五丈餘高。木園內一片不見天日。百多年前有老虎出沒。實樂村後古木園中的千年古樹於1958年“大躍進”大辦鋼鐵被村民砍毀一些,後來村民們重新育林,形成樹木覆蓋。

實樂村的大布嶺對面山上,松杉繁茂,竹木叢生。緊靠山下一條小河,由源頭流經大布嶺與二九源江匯流,再向東南流入茶江主流,全長4公里多,由實樂村農田中央穿梭而過。源頭河和二九源江灌溉了實樂村大部分面積,是實樂村人生產生活的主要水源。

沿著彎曲的二九源江而入到畔田江足有20多公里,古時候沒有山路,只有沿江而上。傳說明代中葉官府給實樂村與觀音鄉斷地界時,村民抬著界碑石,縣官坐著轎子,一大清早由實樂村起程,馬不停蹄地趕路。接近黃昏,抬石碑的村民和轎伕已是疲憊不堪,坐轎子的縣官也屁股發麻了,在畔田江處下轎對實樂村人說:“你們實樂村也就是管轄這麼遠了。”就把界碑石立定了實樂村與觀音鄉的界限。

實樂古莊倚山傍方,山青水秀,古林茂密,明清建築林立,田園廣闊,土地肥沃,一幅猶如仙境的壯錦展現在茶江中上游。

始祖由來

王氏始祖王元,相傳原籍江蘇省南京蘇州府吳縣小巷村人,在元朝為官。在元朝統治階級即將滅亡時期,王元起義反元,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後,王元被外放廣西平樂府為官。當時恭城地界為平樂府管轄。

王元在一次出巡中乘船來到茶江逆水而上,一路觀風賞景。當看到實樂這塊地方,前有流水滔滔的茶江主流,後有逶迤延伸的山脈,依山傍水、山青水秀、原野廣闊、水旱無憂,逐認定是子孫生息繁衍的寶地。

明洪武四年(1371年),王元告老辭官帶著家眷來到這裡。與早年先居的異姓家族落居,和睦相處。在漫長的歲月裡,各異姓家族興衰變遷,相繼沒落遷徙。王氏家族日日壯大。後來只有王氏家族獨居這個地方。

各異姓家族沒落遷徙後,在這塊地方還留有他們的遺產和田園。現存有蔣家洞、蔣家壩、蔣家屹、蔣家園,還有楊家壩,陳家園,張家木園,張家溝等地名,部分遺蹟尚存。張家人是最後從這塊地方遷徙別處的異姓家族。(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