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未來發展潛力強大的中部中心城市武漢,會成為下一個一線城市嗎?

周凱婷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所謂的幾線城市並沒有官方的版本,一般是某些機構或者媒體炒作出來的,久而久之成為大家約定俗成的叫法,目前全國公認的一線城市是北上廣深,當然了,它們能夠評為一線城市,確實也是實力擔當。

個人認為一線城市不會一成不變,當初“一線城市”概念剛出來的時候只有北上廣這麼一個叫法,後來因為深圳發展迅猛,強勢崛起,才加入到這一行列當中。目前社會上對城市劃線的常見標準主要有城市發展水平、生活水平、收入、房價、人口吸引力、知名度等,只有武漢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是可以成為一線城市的。



我國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三大核心城市之一,近年來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勢頭強勁。武漢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有“九省通衢”的稱號,經濟發達,汽車、鋼鐵、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武漢也是我國的科教大城市,普通高校和本科院校數僅次於北京居中國第二, 擁有2所985、7所211大學,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超過百萬,人才優勢明顯,因此發展成為下一座一線城市是有可能的。



當然了,全國也不只有武漢擁有成為一線城市的潛力,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杭州、南京等實力都很強,是下一個一線城市的有力競爭者。


錦繡中源


我是頭條號賀千城財經的作者,我來回答。

沒錯,湖北省武漢和河南省鄭州是中部的2座國家中心城市,而且都是新一線城市,相比鄭州,武漢未來的發展潛力會更大一些,那麼,武漢能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之外的第5個一線城市嗎?

我認為現在武漢成為中國的一線城市的距離還有些大,接下來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何是中國乃至世界的一線城市

中國入圍世界的一線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和臺北等6座城市。從國際上看,它們都是有著龐大的城市經濟體量、活躍的市場經濟和人口密度,在國際城市中的經濟競爭力、金融、體育文化上都有重要影響。

2018中國城市GDP前10

在大陸,北上廣深的GDP和人口也是其他城市如天津、成都、武漢和杭州所不能企及的。

2018年度,上海GDP32679.8億元繼續排中國城市首位,北京30320億元、深圳24691億元和廣州23000億元分列第2到4位,同年武漢只有14847億元排第9,成都15342億元在武漢之前。

人口上,2018年北京和上海都在2000萬以上,北京有常住人口2154萬,上海接近2500萬達到2423萬常住人口,它們都排在全球城市人口的前10位。

深圳密集的行人

廣州和深圳的人口數量都比北京上海要小,但也有1300萬以上,廣州在2018年達到1490萬,深圳由於土地資源緊張,然人口密度大,常住人口達到1302萬,高於武漢、杭州和南京等城市的常住人口。

武漢要躋身中國的一線城市,還需哪幾方面要提升呢?

前面已經說過,城市的GDP體量和人口數量是2個關鍵的指標。在2017年以來,武漢已經和鄭州同時成為國家的中心城市,這為武漢下一步晉級一線城市有了一個好的政治基礎。

武漢

然而,擺在武漢前面的2大競爭對手是天津和成都。在2018年,武漢的經濟總量、常住人口1112萬和城市面積8494平方千米都不及天津和成都有優勢。

城市GDP不夠強大,也會造成武漢的財力不及北上廣深和天津成都等城市,城市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錢,武漢還需要繼續的努力。

總結我的分析

在未來,武漢已經提出要增加城市的常住人口至2000萬人,也就是達到一個2000萬的規模,如果到時武漢的GDP也能邁過20000億元大關,在人口上將超過廣州和深圳,離一線城市不會太遠。

重要的是到2030年,天津和成都未來的人口目標也是2000萬以上,到時天津、成都和武漢誰能成為下一個中國大陸的一線城市,我們拭目以待。


賀千城財經


武漢成為一線城市個人認為還是比較渺茫的,起碼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起大早趕晚集,武漢的城市精神叫敢為人先,追求卓越,敢為人先這四個字確實做到位了,比如8,90年代的漢正街,全國第一個請外國人當廠長,東湖高新區等等,但是後面一個追求卓越做的不怎麼樣,漢正街後來逐漸沉淪,在今年的高新區排名中東湖高新僅僅排名第五,第一高樓636被砍,早先規劃的王家敦cbd進度不前,萬達文娛項目在武漢開花不結果等等都是起大早趕晚集的具體體現!二是貨到漢口死,武漢這塊土壤不太適合企業發展,早前依託國家投資建設的武重,武鍋,武車等大型國企在改革大潮中紛紛垮臺,這兩年武鋼神龍這樣的著名企業也被玩垮,在廣州做的挺不錯的鬥魚搬到武漢來居然做到被蘋果商店下架,企業不興,何以吸引人才,何以支撐城市發展?其實一線城市什麼樣子看看就知道,武漢目前離北上廣深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軟硬環境的缺失不是一朝之功,也不是紙上談兵,還是要沉下心來多做內功,改善營商環境,未來還是很有希望的。


天壤彩虹糖


沉睡百年,武漢已經甦醒!

武漢,位居天下之中,在孫中山的《建國方略》裡,把武漢比喻成“東方芝加哥”,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武漢長江大橋的開通,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一打通,武漢成了“九省通衢”,可是在改革開放的前30年時間裡,沿海地區的崛起,讓武漢的光芒有所消減,但是最近10年時間,中國經濟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外貿立國到內需立國,武漢悄然崛起了!

武漢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五

由經濟日報和華頓經濟研究院共同發佈的《2018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武漢的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上廣深,位居全國第五位!

武漢對比北上廣深:從這份榜單可以看出,武漢的綜合實力與一線城市最接近。並且在教育、科研與醫療分值上超過了廣州和深圳,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位居中國第三位。

可以發現,武漢是一個沒有短板的城市:

從城市內部交通來看,武漢的地鐵通車裡程超過了318公里,排名全國第五,全球前八名。

從外部交通來看,武漢天河機場將陸續開通直飛紐約多倫多墨爾本等新航線,打造成武漢中部國際航空樞紐,世界將聚焦武漢。

從醫療水平來看,武漢的人均床位數排名全國第一,超過了北京和上海,武漢的三甲醫院總數僅次於京滬。位居全國第三位。

綜上所述:

對標美國,擁有11座一線城市,而我國目前的城市分級,比美國要複雜很多,國情不同,我國目前把城市分為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三線、四線、五、六線。

還將成為分為了: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地級市、副地級城市、縣級市、縣城、城鎮。

按照區域功能劃分:國家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普通城市。

而武漢已經囊括了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新一線城市。可謂是除了北上廣深,實力最強的城市了,而我國,未來不太肯能增加一線城市,但是會出現更多的國家中心城市。

而武漢的實力,已經不需要一線城市的名城來加冕了。武漢已經崛起,引領中國內需經濟快速發展!


蔣昊說經濟












衛亞平3


武漢是所有非一線城市當中最沒有短板的城市,但均衡歸均衡,畢竟經濟規模和人口基數都距離一線有明顯差距。

一線城市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所有經濟相關的數據全都排在全國最前列,尤其GDP總量長期穩坐四強,地位無可動搖。武漢雖然人均GDP不亞於京滬,但人均薪資可是相差甚遠。經濟總量就差更多了。單從這一點來說,武漢前邊還排著一個數據更接近一線的天津,身後還有一個發展更快的杭州,所以即使武漢未來有望入圍一線,也不太可能是下一個。

另外在收入方面,大家都知道一線城市的收入水平一直以來都是名列前茅的,而武漢目前的收入水平顯然還存在鴻溝級的差距。一些經濟數據可以對比南京,畢竟武漢和南京的綜合實力旗鼓相當,但是南京的人均經濟數據顯然更勝一籌。所以這也是武漢成為一線的競爭對手。

從未來可塑性指數來看,武漢也是排在南京和杭州兩市之後的。畢竟前者地理位置佔優,榜首成都則是城市首位度極高。所以武漢目前除了綜合實力最均衡以外,相比於其幾個經濟規模相當的城市還真沒有明顯優勢。何況前邊還有一樣發展很均衡的天津。

如果要排一個順序,我覺得下一個一線會是天津,然後杭州、南京、武漢。


城市發展報告


武漢,還是別想了。

城市並不因為它的位置來決定它的影響力。

不要看到武漢在整個國家的中部。以為他四通八達就比其他城市佔有優勢,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我覺得像西安,重慶,武漢這些城市都有點類似,其實只要沒有大的社會結構變化和政治經濟方面的調整,可能他們永遠都是二線城市。

至於那個南昌,長沙,鄭州這類城市,不管他的機場建得有多大,交通有多發達,可能永遠都是三線城市。


行水靜水


中國現在的一線城市,僅僅是京滬武深四座,也就說說武漢早已經是全國一線城市!

如果今後還有再增加一線城市,那應該是成都!就是東西南北中各有一座一線城市,這是國家城市佈局的一個完美的格局。

京滬武深四座一線城市,各自在自己的區域中扮演著龍頭的帶動作用,成為經濟、產業、交通、商貿流通、科教等的中心。

對武漢而言,武漢作為一線城市的定位和作用尤其突出,特別是,武漢作為全國性的工業、商貿、科技、教育、交通的中心牢不可破!

武漢有著全國最大的工業體系,鋼鐵、汽車、光學、通信等產業規模全球最大,代表著中國製造2025的先鋒作用。

武漢是全國南來北往承東接西的交通物流樞紐,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中心。中國幾乎超過一大半的人流物流必經武漢。

武漢還有著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教育體系,科研院所佈局合理門類齊全,高校辦學規模、學科設置、在校生都是全球前列!

所以,林林總總,無不代表武漢作為一線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輸出武漢的力量和影響力!武漢當然是理所當然的國家一線中心城市!


武大東湖


武漢具備成為一線城市幾乎所有的條件

簡單我們回顧下武漢的條件,交通(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教育(全國高等教育聚集地之一)、科研(科研院校多)、環境(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人文環境都不錯)等等幾乎全國很少有城市具備這麼多的優勢於一身,如果讓我來說個人覺得武漢幾乎具備了率先成為一線城市的所有條件。但是具備了幾乎所有條件,但是真正想要成為一線城市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幾點跟大家分享:


第一、產業升級不夠快。武漢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410.34億元,比上年增長8.0%,三次產業結構為3.0:43.7:53.3;看似不錯,第三產業已經逐步佔據主導優勢,但是作為競爭對手之一的南京其三次產業結構已經為2.3:38.0:59.7(第三產業已經接近60%),按照產業對於經濟貢獻度來看,武漢第三產業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要遠遠小於南京;

第二、區域發展不平衡。雖然說武漢早就完成了周邊的撤縣設區工作,但是城鎮化率距離一線城市還有很大差距,就算與同級別的南京來說也有些許不足。截止2017年南京的城鎮化率達到了82.29%,武漢為80.04%,可以說未來武漢還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第三、帶動作用不明顯,省份經濟實力不強是根本。雖然說武漢綜合實力作為中部老大毋庸置疑,但是不得不說武漢對於中部地區城市的帶動作用或者引領作用很弱(簡單來說就是大家不服氣)原因很簡單,因為湖北省除去武漢外其他城市發展平平,甚至湖北省的GDP總量距離臨省河南省還差了將近8000億,所以未來武漢想要起到帶動作用,湖北省整體實力提升必不可少。

未來一線城市競爭會更加激烈

根據2018年新一線城市排名,武漢面臨的不僅僅有西部強市成都,還有東部的杭州、南京,甚至中部的鄭州、長沙也在競爭行列中,不得不說新一線城市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未來局勢如何真的如今來說為時尚早,那麼什麼時候才會確定?幾點愚見:

第一、誰能率先突破2萬億GDP。可以說一線城市的衡量重要標準之一就是GDP總量,如今公認的一線城市GDP都破了2萬億,這也是為了的門檻之一;

第二、產業誰能率先完成升級。可以說目前除去杭州已經實現彎道超車(沒有大力發展製造業,而是發展了金融和互聯網行業),其他城市產業升級都在進行中,誰能率先實現產業升級那麼誰就能脫穎而出;

第三、人才引進誰最厲害;無論是產業升級還是經濟發展的本質是要回歸到人才的,這就需要地方不僅僅要提供優良的環境還需要控制好房價了,可以說房價對於人才的擠出效應是最明顯的;

綜上,武漢無疑具備成為一線城市的條件,但是能否率先成為一線城市真的不好說,畢竟競爭很大。你說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關注、轉評哦。


勇談房產壹貳叄


武漢一直是我國重要中心城市之一。但改革開放初期看,國家實施沿海地區開放戰略後,優惠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強,資源要素配置等方面傾斜,使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不僅使原來上海、北京、廣州、天津中心城市建設得更加強大外,湧現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城市,如深圳市、蘇州市、杭州市、青島市、大連市等新一線城市。同時,也帶來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較慢。雖然國家先後提出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和中部崛起等戰略,但始終提出在沿海優先發展的同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武漢市是全國最後享受國家優惠政策支持的特大城市和老工業基地,比沿海地區晚開放二十年。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發佈,為促進區域協調區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勾勒藍圖,指明瞭方向,它將有力推動國家重大戰略融合發展。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的區位優勢與共同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引領,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協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要以武漢等城市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等地域城市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武漢再一次被國家賦予重任,武漢也有條件和能力發揮其作用:

一是武漢是我國經濟地理的中心。北方京冿冀經濟區、南方珠港澳區,東部長三角經濟區和西部成渝經濟區等四大區域之間劃一個十字,其交叉點在武漢。武漢是承東啟西,南北交流的戰略支點,發展武漢有利於中部地區經濟崛起。

二是中國內地最大的水陸空交通輸紐。在鐵路方面:鐵路是國家四大樞紐城市之一,客運流量國內最大,貨運方面武漢鐵路編組站是我國兩大編組站之一,每天在此編組貨物達2萬箱以上,它是內陸最繁忙編組站之一;還有吳家山集裝箱編組站是中國通往歐亞大陸最繁忙車站之一。在水運方面:長江和漢水在此交匯;近期國家發佈長江流域和江江流域規劃,武漢都是發展重點,武漢長江陽邏港已成為華中航運中心,鐵水聯運節點城市,一頭通過長江聯接海上絲綢之路;一頭通過吳家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聯接陸上絲綢之路聯接中政班列到達亞、歐各國;在航空方面,根據湖北省政府規劃,2021年航空客流量達3500萬人次,是華中最大機場,國際航班可直達世界五大洲;在公路上,多條國道在此交匯,為全國各地為南來北往、東進西出汽車提供優質服務;武漢將在不久將會成為,“人便於行達天下,貨暢其流天地寬”最佳城市。

三是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老工業基地、科研實力雄厚、人才資源豐富。武漢雖然比沿海地區晚開放近二十年,但武漢人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品質沒有變。武漢在光電技術、造船技術、生物醫藥、高鐵技術、橋樑工程、大型建築、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車、鋼鐵材料、菸草食品、商貿物流等方面在全國名列前茅。

四是有科教資源豐富。武漢在長江中游地區甚至在全國也屬於科教資源極為豐富的城市,科教雄厚意味著人力資源豐富,人力資源對企業有很強吸引力,對新產業有很強推動力。近幾年來,武漢高新科技企業發展比較快,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若中央政府能儘快批准武漢長江新城新區,實行深圳和浦東對外開放政策;在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設立和引進上給予支持;批准長江科學城建設。

我們相信武漢市在中央人民政府領導和支持下,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一定能實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貢獻。重返國家一線城市只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