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有多難?人類至少花了上千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吐槽過地球儀歪歪的設計——明明豎直著用更方便,為啥偏偏要斜著轉地球儀呢?

曾經"正"過的地球儀

古希臘作為西方天文學的發源地,主張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陽、月亮和星星不過是每日每夜繞著地球轉的附庸罷了。由此,中世紀的古希臘天文學家亞里士多德-托勒密也提出"地心說",併成為了當時主流的宇宙觀。

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有多難?人類至少花了上千年

在《創始記:逐出伊甸園》中,就是上帝推動著地球為中心的宇宙前進 圖片:Wikipedia

地球是"尊貴"的宇宙中心,那麼地球的模型一定不能東倒西歪的,而外圈是日月五星和恆星天球,整個宇宙由此繞著地球展開。地球儀更像是一個"渾天儀",不過這種大環套小環的直立設計特別複雜,用起來也很不方便。

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有多難?人類至少花了上千年

地球儀怎麼歪了?

時代在進步,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提出地球並不是宇宙的C位,而太陽才是。後來經過伽利略、開普勒等天文學家證明,"日心說"比"地心說"更為合理,能更地解直接簡潔地釋我們觀測到的各類天文現象。

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有多難?人類至少花了上千年

日心說和地心說對比 圖片: malinc.se

在日心說裡,地球不過是一個普通行星罷了,黃道面就是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它和赤道面的夾角就是黃赤交角,這意味著地球每天都是斜著繞太陽自轉和公轉的。為了形象地展示地球真實的轉動狀態,地球儀也就變成了今天"斜著的"形象了。

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有多難?人類至少花了上千年

黃赤交角和地球的轉動 圖片:Zodiac Astrology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日心說和地心說的更替引發了社會宇宙觀的大變革,《聖經》也受到了極大的撼動,伽利略等科學家因此被羅馬教廷嚴厲地審判並軟禁。地球的旋轉(revolution)這個詞,後來也引申為新的意義——革命,那段黑暗的時期後來被稱為"科學革命"。

人類作為宇宙中渺小的"漂泊者",在對自我認知的道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做人就是要找準自己的位置

到了今天,人類可觀測的宇宙半徑已經達到了上百億光年。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現在觀測到了"宇宙盡頭"的一個爆炸,那麼它已經是百億年前的事情了。太陽也早就不是宇宙中的獨苗苗恆星,目前已知的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大約在4.2光年之外。從太陽系到比鄰星,中間可以肩並肩排列三百萬顆太陽,而銀河系中大概有上千億顆恆星,距離我們都是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

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有多難?人類至少花了上千年

圖片:Sciencenews.org

宇宙很龐大是已知的事實,但宇宙到底有多大,目前還沒有定論,畢竟至今人類的腳步都沒有逃離出太陽系。在暢想宇宙宏偉藍圖的《銀河系漫遊指南》中,沃貢人就對人類居然沒在比鄰星看到過地球的拆遷告示而感到非常驚訝。估計沃貢人很難想象,按照人類現有的科技,到達比鄰星還需要好幾萬年這個事實。

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在一點一點擴大,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也因此正變得越來越不起眼。經過了萬年進化的人類文明之於宇宙,甚至還不如沙海中的一粒沙,這樣一想還真是有些傷感。但值得振奮的是,人類對於地球和自身在浩瀚宇宙中的畫像,也由模糊變為精確了。日益進步豐滿的認知,能讓人類更好地開拓宇宙未知。

要做就做宇宙中的智慧旅者

主觀來看,時間長河中的人類文明就像浩瀚宇宙中的地球,從一開始都不過是漂泊者。在無盡頭的遷徙漂泊過程中,人類逐漸定居,躬耕農牧,從原始的工業文明到今天第四次工業革命引領的全面智能,社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前進的方向變得愈發精準。而每一次文明的巨大飛躍,都離不開對科技一點一滴的積累和耕耘,這樣點滴變化,可能就正體現在你我眼前、掌間和腳下。

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有多難?人類至少花了上千年

工業革命的演進 圖片:IoTsens

一個多世紀前,別克第一次進入中國,從溥儀到孫中山,從美齡宮到周公館,中國對於"好車"有了全新的標準。1998年,別克新世紀正式登場,也順勢將通用汽車完整的汽車產業體系移植到了中國,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進步。

在未來,我們依然還會不斷探索未知,雖然腳步遠不能跟上想象的尺度。但真正的"智行者"能於斗室之中,仍能心遊寰宇之內,在2020年繼續#智行千里,縱情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