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學習心學體會––事上磨

我理解的私慾。人一出生,就與世界互動,外界的一言一行化為這個人的所思所想所行,裡面摻雜著好與不好。那不好的就是私慾吧。(好的就是符合天理的,不好的就是不符合天理的部分)

而這種私慾追根溯源更多來自於這人的父母。假如這個人有意識要修行,那麼他的下一代相對還是比較幸運的;假如這人沒有意識,那這私慾恐怕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了。河水的源頭如果濁了,下游不論用什麼方法流水依然是濁的;我們的源頭如果濁了,窮盡一生還是有機會向清靠攏的,只是費些勁兒罷了。這樣看來,我們還是很幸運的。(還是要看自身的努力,找到自己的獨立靈魂,而不是沉溺在自己給自己編織的幻象中。)

以下為我修行中的體會。

1.心體自帶免疫功能。我曾經開玩笑給別人說,等我有名了我要創造一個“咯噔理論”。別人問為什麼是“咯噔理論”。我說,有時大腦經常會閃現一些做過的事或說過的話,這時心裡總會咯噔一下,就像汽車軋在減速帶上似地出現一下顛簸。當你回頭再去揣摩這些言行時會意識到它們確實是不妥的。不過我的理論被評價為狗屁理論。修行心學後我突然意識到,這種反應或許是心體的自帶免疫功能。當心體發現輸出的言行與你內心的良知有誤差,擔心你是一時被私慾矇蔽,故向你發出警示的信號吧。這種提示有時和你的言行同步,有時有些延遲幾天、幾月甚至幾年。(人的良知良能是不學而知,不學而能的)

2. 事上磨新感悟。在剛開始聽到事上磨時,注意力立馬放在“事上”二字,想著修身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現在越發覺的修身不一件件事的簡單堆積的量變過程,而是邊經歷事邊“磨”的量變質變同時發生的過程。小時候村口有個石磨,大家都去那兒把穀物給磨成粉。每次推磨的時候需要把推杆往下稍微壓一下,這樣石磨才能與下面的穀物接觸,推起來會很吃力,但是隨著一圈圈下來,穀物也逐漸被碾碎。但倘若將推杆懸起,石磨和穀物分離,推起來輕飄飄的,這樣即使拉頭驢過來磨上三天三夜,也是白費功夫。所以回到修行上來,去私慾不只需要橫向時間上的功夫,也需要縱向力道上、決心上下功夫。(這個例子舉得非常好,很有代表性,入世治世是離不開事(物)的,肯磨的人和不肯磨的人,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下學而上達的功夫,就在這個“磨”字之中)

個人覺得去私慾存天理挺難,這兩種力量哪是在拔河,簡直是互相撕扯,這時候一邊要忍受心痛還得一遍幫襯著天理。(剛開始都是個比較艱澀的過程。過了困難期就好了。先生曰:“初下手用功,如何腔子裡便得光明?譬如奔流濁水,才貯在缸裡,初然雖定,也只是昏濁的。須俟澄定既久,自然渣滓盡去,復得清來。”)

3. 一種私慾,表現萬萬千。有些雜念去除後,會隔三差五的反覆出現,或者類似的雜念冒出。仔細想過發現它們都由同一私慾引發的。私慾就像野草,要清除必須連根拔起(省察克治之功則無時而可間,如去盜賊,須有個掃除廓清之意。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來,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復起,方始為快。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才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與他方便,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實用功,方能掃除廓清)。對於像我一樣地初學者,剛開始更多的是見招拆招,告訴自己不應該有這個想法、那個想法。時間一長,慢慢總結出規律,直接提醒自己是哪種私慾在作怪。為了夯實自己的修行結果,還有適時地提醒自己的修行戰果,給自己樹立信心。(勿忘勿助,下學而上達)

4. 正氣在心,怎麼都對。前兩天看綜藝節目,其中章子怡給自己的戰隊取名叫“怎麼都對”,大概意思是作為演員只要對角色理解正確、入心,怎麼演怎麼對。這讓我想起前一段時間看書學習,心沒有導正,過程中總是出現各種形式的間斷,其實都是源於私慾雜念。但隨著雜念不斷剔除,加上前面的積累,看書也逐漸成為享受的過程,不管你是坐在沙發上看,還是站著看,趴在桌子上看,都很自然流暢。(贊同)

前兩天誤以為立聖賢之志就是要有孔子一樣的成就,頓時覺得此生無望,現在想想就覺得荒唐。立聖賢之志就是要修聖賢之心,養聖賢之性。我想這個用一輩子應該可以完成吧。(心學是很接地氣的學問,沒有什麼玄之又玄的。神化心學,講玄之又玄的人,要麼自己半桶水,有麼別有用心)

堅持修行,追求內心的坦蕩、獨立和光明。(共勉)

學習心學體會––事上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